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第七章 克服嫉妒及私心——《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私心乃嫉妒之因,且嫉妒助长私心。

  曾经有只蛇的头部和尾部互相争吵谁才是领导者。尾对头说:‘总是你在带头,实在不公平,你应该偶尔也让我领导啊!’蛇头答道:‘不可能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天性,我本来就是头,无法跟你替换。’

  争吵持续了好几日,直到有一天,蛇尾忍无可忍便一马当先爬得比头还快,并赶紧窜到树旁。蛇头无法赶上便决定让蛇尾自行主张。但不幸的是,蛇尾看不见该往哪个方向进行,这条蛇便掉入火坑中被烧死了。

  有些人从不满足自己现有的财产且嫉妒那些比他们拥有更多的人,藏匿在这些人内心的嫉妒感使他们不知把握现有的快乐。在他人眼中已经做得有声有色的人,仍然汲汲蝇蝇的追求,并为有人比他们更好而感到痛苦。这些人应该探讨自己的内心,评估自己所接受的恩赐,而非一味的嫉妒他人。

  嫉妒的起源

  嫉妒的根本原因乃是私心。当一个人变的古怪异常,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时,他会视所有的事物为潜在的敌人。会羡慕他人的成功,并垂涎他人财产;此外,他无法忍受见到别人快乐,且嫉妒他人的成就。最后,变得完全无法与人沟通且极具危险性,而时常制造许多事端。问题也是来自诸多原由的:

  ●

  许多烦恼源自于心:有一只狗四处旅行,想看看自己国家的风貌。未料,几天后便自他方归来,朋友问它是否途中遇到其他困难,它说沿途上遇到许多人和动物,他们并没有找麻烦而让它自由来去。

  ‘唯一面临的问题是由我们同种的狗制造出来的,’它答道。‘它们不让我静心走走,反而向我吠叫、追赶并想咬我。’

  ●

  同样的,当一个人成功时,不认识他的人不会来烦他。不幸的,他必须忍受他的朋友及亲人的嫉妒,对他开始造谣生事,制造阻碍。在这种情形下,应该试著培养耐心,或许可以这么想,与陌生人打交道比自己的亲友要单纯许多。

  自私会导致错误的观念,而看不清生命的真相。自私是个极具破坏力的情结,因为欲望会招来一连串的痛苦与悲惨。我们应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以抑制这种负面的感情。

  思想是促成美事的力量,所得的果正是思想所种之因所致。根据宇宙的定论,我们的痛苦与快乐完全肇因于自己思想的邪恶或正直。倘若不幸有了敌手,让恨意深植心中,是对自己所做最糟的事。

  我们都与苦难为伍,且受难于痛苦之中。是要修养品德抑或和罪恶有所牵扯都是自己的抉择。因此,假如他日我们无法忍受看到或听到他人的成就时,就应该重新评量自己的观点了。

  心灵的觉醒

  藉由回顾、检视人的负面想法,将会发现只有自己才能扰乱自己平静的心与内心的平衡。与他人比较时,由于想到自己无法与别人并驾齐驱、或他人的成就总是超过自己,而为自己带来痛苦。潜藏嫉妒心对任何人都没有益处,此外,嫉妒心是世上许多分裂、不和的原因。

  我们应了解负面的情绪如嫉妒、愤怒及憎恶会遏阻心灵的成长。必须努力从诸多不良的影响中解脱出来,嫉妒不能为自己带来朝思暮想的事物,反而会引人走入憎恨、焦躁、身心憔悴的死巷。

  随时对邪恶的念头提高警戒心,每当心存不善时,必须试著将其转换为善良的思想,要对自己心中的思绪严加督正。藉著循序渐进的自我觉醒,我们可以摆脱恶劣的思想,而不被它所奴役。

  应付嫉妒心

  既然已经了解嫉妒的危险,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以培养对人的慈爱与同情。想想,纵使他人更上层搂,我们又有什么损失呢?反而应该立身朴质、铲除自我中心的欲望,并为他人的喜悦而快乐,拥有这些纯正想法的人才是有福之人,对整个世界也是一种恩典。我们应该体会他人的痛苦,而产生同情心,并且摒除自私的想法。唯有克服私心,修养品德及体谅他人、慈悲胸怀时,才能达到快乐满足的生活。

  释尊鼓励其弟子在他人快乐时,设法去体会他们的喜悦,这是对付嫉妒的解毒剂。在他人成功、飞黄腾达之际,应该抱持喜悦恭贺的态度。对于自己所爱的人成功了,要这么做或许不难,但对敌手诚心敬贺就很难办到了。然而,只要详加思考:‘难道我们不想要功成名就吗?难道我们不希望他人诚心的恭贺我们吗?假如我们希望他人如此待我,他们一定也期望我们为他们的成功、幸福与快乐而祝福。’抱持这样的态度可以使人从痛苦及毁灭中解脱,因为我们知道恶意和恶行均源自于嫉妒之心。也可防止自己阻碍了他人的向上之心。

  在另一方面,我们对于那些觊觎自己成就的人应有包容的心。他们的反应有时是因为我们表现得不够谦虚的缘故。在比我们失意的人面前,切勿炫耀自己的成就;在成功之际,应回顾以往失败的经历,才能更了解表现不如人的感受。

  当他人因嫉妒而与我们公然作对时,勿使自己陷入愤恨之中,并应该提醒自己,如同每一个人,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应想想:‘我为何对他恼怒?愤怒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使事情更加恶化,恼怒只会牵扯出一连串恩怨,使自己痛苦万分,如果对他回报以憎恨,如同手执燃烧的冥纸,掷向他人身上般,而徒然伤害自己。’在此有则清楚描述一个法师如何说服一个嫉妒的敌手,而毫不动怒的故事。

  ●

  你有办法让我听命于你吗:从前有个法师,他的论道广为各阶层人士所接受,因为他从不用晦涩的字汇,而是以内心的诚意与听众沟通。

  一天晚上,有位从别的宗派来的禅师加入他的言谈,这位禅师对于法师能吸引广大民众感到十分不满,其中甚至还包括他以往的追随者。这位以自我为中心的禅师打算与法师好好辩论、较量一番。

  ‘喂,法师!’他叫道:‘等等,其他人可能听从你的话、遵从你,但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对你产生任何敬意的,你有什么本事让我服从你呢?’

  ‘到我身旁来,我表现给你看。’法师说著。

  禅师隔开人群并自傲的站在法师身旁。

  法师笑了笑:‘到我左边来。’禅师依言而行。

  ‘不,我想你站在右边我们比较好说话。’法师说。禅师又自信满满的踱到右边。

  ‘你看!’法师说:‘你正在服从我呢!我想你是个非常温和的人,现在去坐下来听讲吧!’

 
 
 
前五篇文章

第六章 自私的隐忧——《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第五章 抑制怒气——《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第四章 精神虐待及健康的心灵——《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第三章 我们为何受苦——《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第二章 我们的困扰——《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后五篇文章

第八章 应付敌手及批评——《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第九章 控制不稳定的情绪——《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第十章 养儿育女的重担及喜悦——《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第十一章 对死亡的恐惧——《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第十二章 何必为未来忧心——《如何无忧无惧过生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