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一 观染染者品 第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观染染者品第六
 
这里头有两个染,第一个染是染法,第二个染是染者。观染法染者,是观它对待空。因为染称为染事,染这样的事情,一定有染法和染者才成就。
 
染法是法,染者是人。染法是能染,染者是所染,能所是对待的。能对待所才叫能,所对待能才叫所。如果能没有所,怎么称为能呢?不称为能,所不对待能也不叫所。既然能对待所才叫能,所以能没有自性,因所而立,没有自性就空;所对待能而立,有能才有所,没有能就没有所,所以所空没有自性。这一品是讲这个道理。
 
大前提我们知道了,有对待才有能染、所染,没有对待就没有能染、所染。既然是能染、所染是因对待而立,没有自己自性,就空。如果你执着有,就糟糕了。执着「有」有三种:一先有能,二先有所,三能和所同时都有。这落入有法。
如果先有能,不对待所染,怎么有能?大前提我们知道,它对待假立嘛!第二种如果先有所,不对待能怎么有所?不成立。如果能和所都有,既然都有了,不成对待。
 
能所都没有,落于有法就错了!这是根本的概念,我们必须知道。
 
这个染是假立,对待。能对所才叫能,所对能才叫所,所以它是无自性,是空。说能说所,都是假名、假立。一切法皆如此,所以般若经上说,众生分别一切法,唯是分别假名相。
 
我们知道这个原则了,可以看他的论文。
 
以上论主说一切法空,外人就问了。什么叫外人呢?不知谛理叫外人。什么是谛理呢?二谛。我们说过能所对待,对待就空叫真谛;说能说所的时候是假立,叫俗谛。般若经上讲空叫真空,假立的有叫妙有。妙有真空,真空妙有。不懂谛理的称外人,理外之人叫外人。
 
外人问说,你说一切法空,不对啊!经上说有染、染法、染者。染,根据经上有四种说法,是根据它的粗细来说。就是爱、着、染、YIN。最细的是爱,爱即无明;着是执着;染更粗了;至于YIN最粗最浊。既然经上说有这四种法,有染法与染者,怎么说一切法空呢?
 
论主就回答说了,于实相之中,染法、染者皆不可得。怎么于实相中,染法、染者不可得呢?我们知道染法、染者对待而有就空,实相无相。假立染法、染者之名是假,实相无不相。实相无相是真谛,实相无不相是俗谛。
 
所以在实相当中,染法、染者不可得,真谛是空,不可得;俗谛是假,假的不是实有,当然也不可得。所以论主就说了:
 
「若离于染法  先自有染者
 
因是染欲者  应生于染法」
 
我们假设离开染法,不对待染法先有染者。那么说,应该因染欲者生染法,这个不成立。先有染者没有染法,没有染法怎么叫染者?有染法才有染者嘛!先有染者,不需要染法了,已经有染了。这个破法,古德都叫纵破。
 
再顺其假名破,我们也可说,先有染者后有染法,染者可以生染法,那么染法是染者所生,既然从染者所生,怎么再染染者?所以先有染者,不对!因为染法、染者对待假立。
 
「若无有染者  云何当有染
 
若有若无染  染者亦如是」
 
「若无有染者」,第一首偈说先有染者,接着说假定没有染者。「云何当有染?若有若无染,染者亦如是。」怎么叫染呢?「染法」染「染者」才叫染。没有染者,染法染于什么东西呢?所以说,假使没有染者,「云何当有染?」它染什么东西呢?这半偈已经把他的意思讲完全了,后半偈总说。
 
「若有若无染,染者亦如是。」染法、染者都一样。先有染者,不能成立染,已经有染了嘛!先没有染者,没东西可染,也不成立。染法也是这样,先有染法,它染什么东西呢?没有东西可染,怎么称为染呢?先无染法,如果先没有染法,更不构成染的情形。
 
所以先有染法不对,先有染者也不对。先无染法也不对,先无染者也不对。它对待假立,《中论》所说这一项对待空。
 
再看下面一首偈,下面一首偈是外人问,那么,先有染者不对,先有染法也不对,一定是染法染者同时俱有,就是能所一时俱有。论主说:
 
「染者及染法  俱成则不然
 
染者染法俱  则无有相待」
 
「染者及染法,俱成则不然。」染法与染者同时都有,不对!因为什么原因呢?染者染法俱,同时都有了,「则无有相待」,不构成对待。不构成对待,不能称为染。这首偈讲的就比较明白了,他说出染者、染法是对待的。
 
外人又说:「先有染者先有染法不对,先无染者先无染法也不对,二者同时都有也不对,那么一定是染者和染法是一,是一个,或者染法、染者是异,差异,是两个。」
 
其实我们看出来,他还是落入有法。有一有异,落入有法,犯一个大过错,是什么呢?执定法。其实说起来,定法,他不是执有,就是执无,决定说。《金刚经》说,无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不对,论主说,因为染是染法染于染者,二者没有自性。如果说染者有自性,染者已经有自性,不必等着染了。如果我们再说染法有自性,染法有自性,没有染者,它怎么称为染法?它染于什么东西?
 
所以它无自性,无自性就空,才构成染者染法。如果它是一,那换句话说,染法就是染者,染者就是染法,一个怎么称为染?一个法不称为染,必须两个法。假使一个法称为染,等于自我染自我,没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不正确。
 
如果差异也不对,染者和染法差异。换句话说,染法不染染者也称为染法,染者不受染法所染也称为染者,那个不对。要是那么说的话,它差异也能构成染,非染法非染者也能称为染了,它差异嘛!这还是着于有法。
 
所以论主说:
 
「染者染法一  一法云何合
 
染者染法异  异法云何合」
 
「染者染法一,一法云何合?」染法染染者需要和合,不和合没有染。「染者染法异」,差异,「异法云何合?」差异的法,怎么和合?如果差异也可和合,那不能和合的也能和合。不能和合就是差异嘛!这个不对。
 
「若一有合者  离伴应有合
 
若异有合者  离伴亦应合」
 
和合是染,染相待而成,能待所而为能,所待能而为所,相待叫伴。如果说一法可以和合,离开伴,离开相待也应该合,这个我们很清楚。举一个很俗的例子:一男一女可以结婚,一个男也可以结婚,没有听说过,一个女也可以结婚,没有听说过。他没有伴怎么合?
 
有人就说了,一个男不能结婚,一个女不能结婚,一男一女可以结婚啊!所以异法,差异,应该有和合。他不知道佛法。
 
因为男是因缘生,女也是因缘生。男女都是因缘生,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空,空怎么能和合?不相信,我们看一看,男是细胞组成,如果有男人的话,没有细胞还有男人。没有细胞,没有男的了。女的也是细胞组成,没有细胞,女的空。
 
那么说起来,男女结婚,应该说细胞结婚了。这个空的,不能和合。所以如果说差异,离伴也应该和合。这个还是他落于有法,执着定有。
 
所以,这首偈讲的是什么呢?若一有和合,一它不能够染,染就须和合。若一不能染,若异也不能染,就是这个意思。
 
染应有伴,法对待人有染,人受法能够染。可是实在说也没有染,因为对待就空,空法无染。可是空法也无不染。无染,实相无相;无不染,实相无不相。
 
再看下一偈:
 
「若异而有合  染染者何事
 
是二相先异  然后说合相」
 
「若异而有合,染染者何事?」如果差异而能和合,而能有染,那么说起来,染法、染者是什么道理呢?所以「染染者何事」,就是说染法、染者何事?它没有染嘛!
 
它的道理是什么呢?二者缘起无性,缘起无性就是实相无相;无性缘成,无性缘成就是实相无不相。
 
要是说二者差异而有和合,差异者非染法、非染者,那非染法、非染者也称为染,不合道理。
 
前面半偈讲理由。「是二相先异,然后说合相。」这个染法、染者二相先差异,然后说它和合。这不能和合嘛!它的根本道理在那里?如果染法、染者先差异,就非染法、非染者。要是非染法、非染者也能和合,没这个道理。所以他责备他说「然后说合相」。
 
我们讲到这里要作一个解释,大家才不容易迷惑。万法随缘,随缘则无自性,无自性就空。为什么万法随缘就无自性?它有自性的话,就不能随缘了,能够随缘,一定没有自性,所以无自性才能随缘。
 
这么说起来,随缘就无自性,无自性就随缘。无自性是无染,随缘就有染。无自性就是随缘,那么无染而染,染而非染。随缘法就无自性,那实在染而非染,非染而染。
 
因为这个道理,《中论》根本道理,染而无染,华严称海印三昧,也称为一道清净。无染而染,华严称为华严三昧,也称为万法繁兴。一道清净万法繁兴,万法繁兴一道清净。万法繁兴一道清净,一道清净就是实相无相;一道清净万法繁兴,那个万法繁兴就是实相无不相。
 
这叫法性,性空宗所谈。众生迷惑变成妄见执着,执空、执有都是妄见。所以《中论》破见不破法,不破法性,明法性。
 
如果你抓不到这个要点,你越听越糊涂。所以我不敢讲快,就是这个原因。你心稍一不清净,就糊涂了。这叫法不迷人人自迷,法性本来如此,你起妄见。
 
「若染及染者  先各成异相
 
既已成异相  云何而言合」
 
「若染及染者」,他应该写若染「法」及染者,「先各成异相」,差异。「既已成异相,云何而言合?」已经差异了,怎么能合?
 
我们按照事相讲,差异的不能合,譬如说,男人和女人可以结婚,我没有听说男人和女畜生可以结婚,它不能和合嘛!所以他说:若染法及染者,先各成异相,既已成异相,云何而言合?
 
譬如结婚这个例子说,某先生某小姐结婚志喜,可以啊!可是某先生和某母狗结婚志喜,没这个道理的。所以他讲:若染法及染者,先各成异相,既已成异相,云何而言合?
 
今天打铃了。
 
在讲以前,我们先复习复习上面讲的。这一品︿观染染者品﹀第六,染是染法,染者是人。首先我们掌握他的重点,他的重点在讲性空,讲性空的时候就是讲相假。他这一品重点,讲性空的时候,还是在于对待空。
 
染,有染法染众生心才称为染。这个情形之下,是对待而生的。染法、染者对待才成立,对待染者才名为染法。如果没有染众生心,其法不称为染。再一层,对待染法才有染者之名,没有染法染众生心,众生心不能称为染者。
 
在这个情形之下,先有染法不成立,先有染者也不成立,染法、染者一时俱有也不成立,必须对待才成立。
 
世间逻辑讲大前提,大前提他一定要对待。如果说先有染法,不对待染者怎么称为染法?如果先有染者,不对待染法怎么称为染者?如果染法、染者一时俱有了,已经都有了,就没有对待了。没有对待,也没有染者,也没有染法,不能成为染。
 
这里出来两个概念:对待染者才有染法,不对待染者没有染法,所以染法空;正因为染法空,对待染者才成立染法。对待染法名之为染者,没有染法就没有染者,所以染者空;正因为染者空,对待染法才有染者。这称为对待空。
 
对待染法有染者,染者是假;对待染者有染法,染法也是假。假是有,空是空。约空边讲,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约假边讲,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是般若经说的,所以三论宗称为般若宗,就是讲这个道理。染染者品就是讲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看他的论文,我们心中先有个概念,这一品讲对待空。对待空就是显假有,假有不真,不真就空,空性就是假有。
 
他这个论文,这首偈先讲:「若染及染者,先各成异相;既已成异相,云何而言合?」染是染法,多一个字就清楚了。若染「法」及染者,先各成异相。染法归染法,染者归染者,没有对待,不能称为染。要是那么说,染法和染者既然差异了,那就说明非染、非染者。所以他说:「既已成异相,云何而言合?」
 
这个合是什么意思呢?染法染染者,染者被染法所染称为合。如果两个先差异了,非染法、非染者,怎么能称为染事呢?所以他说:「既已成异相,云何而言合?」
 
「异相无有成  是故汝欲合
 
合相竟无成  而复说异相」
 
这是责备的语气。此其间有一个觉、一个迷的差别。性空宗所显的是法性,假相所显的是法相。外人执着法性定空、法相实有,称为迷。他的论文所说的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不空就是假相。有呢?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那个有就是假相。般若经叫真空妙有,迷的人不知道,觉的人才知道。外人执着,所以论主责备他。
 
因为前面说过了,差异不对待,不能成立。外人在上面曾提出异法,论主说,染法染者是异,是异怎么成为染,不对!
 
外人说:我眼见差异法和合。所以他偈里头讲异法,「异相无有成」。「是故汝欲合」,所以你就说合相了。诡避!诡避真理!现在我又说合相不成功,你又说差异相可以和合。
 
因为对方落于有法,他不知道一切法成立是由于空,空才容纳一切法的因缘,所以这首偈是龙树菩萨责备他们。
 
「异相不成故  合相则不成
 
于何异相中  而欲说合相」
 
「异相不成故,合相则不成。」执着异相成,执着异相有;合相则不成,外人执着合相也是有,这个都不成。唯有空才能成立。
 
「于何异相中,而欲说合相。」这个道理我们要知道了,怎么一相也不成,差异相也不成,那不成断灭了?可是这个法不归断灭,般若经讲过,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
 
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其空不是断灭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其有不是定性有。什么原因呢?空是因缘生才空,因为因缘所生法是假嘛!假非真实就空。怎么说是空呢?其空正因为是因缘生,没有自性才叫空,所以空就是假。所以无性随缘生万法,万法缘生归无性,法是这样的。
 
在初入此法的时候,就说缘起是有,性空是空。性空就是缘起,缘起就是性空。
 
这个法是根据实相法印说的。实相无相,好比虚空,虚空无形无相,虚空含赅一切法,所以一切法实相无相,可是实相无相就是实相一切相,一切相就是无量。因为虚空无形无相,就是十方遍满;十方遍满,就是无形无相。
 
这个法是根据实相说的,实相无相是说法身,实相一切相是说报化身。约法身讲,古德说诸法二而不二;约报化讲,说诸法不二而二。
 
一切法皆如此,如果如实知者叫见性,不如实知者称为迷闷。迷闷之人称遍计执性,觉悟之人称为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依他起无性就是圆成实,圆成实缘起就是依他起。
 
一切各宗所说佛法皆是如此。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律宗说戒体。戒体有作戒体,遇境则起,境过则灭。还有无作戒体,什么是无作戒体?起而无起,无起而起;灭而无灭,无灭而灭。
 
所以无作戒体就是作戒体,作戒体就是无作戒体。我们的罪功,作戒体不增长,无作戒体才增长。无作戒体就是作戒体,作戒体就是无作戒体。什么道理呢?无性随缘,无作戒体就是作戒体;随缘无性,作戒体就是无作戒体。各宗所说都是这个道理。
 
大家清净心听,你稍微打妄想就不懂,你的清净心可生万法。
 
「如是染染者  非合不合成
 
诸法亦如是  非合不合成」
 
「如是染染者」,他这儿缺少一个字,如是染「法」染者。「非合不合成」,不是和合也不是不和合,法非和合不和合。
 
怎么染法、染者非和合呢?随缘无性,无性怎么合?所以非和合。怎么非不和合呢?无性随缘,随缘就是和合。所以他说:「如是染染者,非合不合成。」
 
「诸法亦如是,非合不合成。」一切法都非和合,性空故;一切法也不是不和合,缘起故。大家面前的那个桌子─假名。没有桌子,它是木头构成的。如果有桌子,没有木头应该还有桌子;没有木头就没有桌子,桌子空。空怎么和合?所以非和合。正因为它空,木头构成,才是桌子,所以非不和合。
 
一切法皆如此,我们通达这个道理就知道,一切法空是其法性,一切法假是其法相。你不相信你提出一项法来研究研究,它是不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
 
世间人好提本体,他认识不够。他认为本体最后最小,不是因缘构成的。他没想到本体假使有,一定有十方分,上、下、东、西、南、北、四维。如果没有十方分,没有这个东西,那叫断灭空。
 
本体最后最小,是人的错误观念。它可分为十方分,怎么会说它是最后最小呢?同时还有一个道理,十方分当中每拿一方分,又可分为十方分。因为这一方分只要有,就有十方分,没有十方分是没有这个东西。根据这个道理,所以佛于空说无量,于无量说空。
 
他最后一偈就说,如是染染者,非合不合成,诸法亦如是,非合不合成。
 
大家听懂了吗?有人那一偈听不懂的可以问。既然听懂了,我们就看下面一品了,下面一品(观三相品)第七。

 

--------------------------------------------------------------------------------------------------------------------

扩展阅读:

智谕法师佛教文集

智谕法师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前五篇文章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二 观三相品 第七

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二 观作作者品 第八

虚云法师法汇—法语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十一讲

 

后五篇文章

宣化上人:经典就是成佛的道路

宣化上人:冥被地藏菩萨恩

宣化上人:地藏菩萨愿力不可思议

寂静法师:一个留美女生的传奇佛缘

净界法师: 你的未来─就在你一念的想像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