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藏传佛教独胜之因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藏传佛教独胜之因由
  如面与镜会合而生影像,此名“甚深缘起”。西藏佛教之兴起因缘,亦复如是。由当时印度尚有显密正法之存在,与渴求正法之藏王施主之护持,复有能宣正法之明师,及善巧两种语文之译师等殊胜因缘相会合,虽欲此正法之不兴起,亦不可能(亦如面与镜会合,欲其影像之不生起,亦不可能也。)根据《布顿所著佛教史》及《隆多喇嘛全书》等论著中所载史料,摄要言之如下:
  1、以有显密兼备之清净正法存在而言:西藏自有佛教以来。直至朗达玛毁佛止,称前盛时期。此后复兴,直至宗喀教法行世,称后兴时期。统观前后两期中,尔时梵域,均有显密兼备之最高学府。先有中印那烂陀寺(萨惹哈、龙树、寂天等均出于此寺),兴盛于前,宏法未衰。继有迦玛那波里寺(为当唐德宗时,印度“达摩波罗王”所建,在那烂陀之北,阿底峡尊者即此寺教主)。兴起于后,教法之备,规模之大,较那烂陀尤为宏远。以此两期中,西藏赴印求学者,多趣向于此两寺,而能如愿获得显密兼备之正法也。
  2、以渴求正法之藏王施主而言:西藏自有佛教以来,所有藏王,除朗达玛外,无一不作护持佛法之施主。其中最显著者,前有赤松德赞王为兴正法,制伏邪外,迎请阿 黎寂护及莲花生大师来藏。后来,为肃清邪说谬论(支那和尚之宗见),复迎来“莲花戒”大师破除谬论,在西藏重建清净见行。特别是后来智光王及菩提光王为除执显谤密、崇密谤显之弊,为学人开一可宗之正宗起见,不惜财物身命,不避干辛万难,迎来阿底峡尊者,不仅获得达到可宗正规之目的,且其影响直到宗喀教法之革新崛起。因此,西藏佛教之兴,不能忘念于崇法藏王施主之恩也。
  3、以能宣显密正法之明师而言:除上述诸师,略显于当时外,据《布顿所著佛教史》中所载,前后两期中,迎来西藏(从唐中至元末),有姓氏可考之大班智达、阿 黎,均为学富五明、显密兼通之大德。统计从印度、喀什米尔、尼泊尔等地,请来大师,从阿 黎达罗伯达(藏语细瓦措,义为寂护)起,至“根底巴尼达”等人,共计有九十人之多。元代以后迎请者尚不在内(以视汉土,外来诸师之数量,不禁有十不及一之感)!如是诸师,在藏宏传显密,助译经论,决择邪正是非,使西藏教法显密全备,有决择,有次第,有系统,见行俱正之来因,直接关联于此诸师之恩也。
  4、以译师而言:善巧两种语文,此仅为作译者最低限度要求。西藏两期中,所有译师,大都五明俱善,显密兼通。若以汉土相较,胜超奘师者约有五十人(指译出许多显密经论,词精义显,完满无疵。并能依显密要法专修,即生证得成就功德而言)。如奘师者亦约有五十人(指译多部显密经论,译文正确完美,及具三学功德而言)。统计前后两期中(从唐中至元末),藏土所出译师,从图弥桑波扎起,至勒比洛卓共计有一百九十二人(均有姓氏和史料可考)。以视汉土译师之数量与才德,噫嘻!如奘师者,竟寥若星辰矣。如是藏土诸译师,前后译出经论,成为藏土所传佛学之基本文献,据《布顿佛教史》中所载经论两藏目录,以其藏土译传《经藏》(藏语甘珠尔)与汉译传本对勘其具缺而言,显乘诸经,藏译传本共三百七十二本,汉土译本为二百三十九本(勘同藏本),缺一百五十三本之多;密乘诸经,藏译传本共四百二十七本,汉土译本仅九十六本(勘同藏本),缺三百三十一本之多。元代以后诸译,尚不在内。以藏传《论藏》(藏语丹珠尔)与汉译传本对勘其具缺,如般若、中观、经疏、瑜伽、小乘、本生、杂撰、因明、声、医、工巧、世论、补遗等类,藏译传本六百七十本,汉译本仅七十五本(实际能为修学者,较易通达,以资修学用者,多为《论藏》)。此外《赞释》、《密续释》等藏译传本,亦复不少,汉土全缺。以此可以充分证明,显密佛学之文献,近代佛教国家中,能如西藏之完备者,实无有也。欲如藏译之完备,亦必须从藏本转译而始能。
  5、综上各点,说明西藏佛教之兴,实有其因缘聚会,而使其完备无缺,如旭日东升,尊胜诸方,罕与匹伦。后学如我,不求学于藏,将焉求耶 ? 或者虽曰:欲求学显密圆满无缺之教法,当尊西藏。近代各国佛徒中,有如是见解者亦颇不乏人。
  文/郭和卿

 
 
 
前五篇文章

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

藏传佛教五大金刚的艺术特性

藏传佛教僧人的日常生活

藏传佛教在国外的传播

浅谈藏传佛教的祈祷仪式

 

后五篇文章

了解西藏----佛教(藏传/密宗/大乘/小乘)

咒语在藏传佛教中的特殊作用

藏传佛教中的龙树中观思想

吉祥之洲:纳样藏区的藏传佛教寺院

藏传佛教对藏族文化的影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