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汉传佛教为什么重戒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汉传佛教为什么重戒律
  一位日本老兄喝得醉醺醺之后,问了个很不客气的问题:“你们中国佛教为什么这么看重戒律?”我当时没理他,觉得他是为日本佛教的“堕落”找借口,因为一位住持刚刚请他喝过酒。
  但是后来这个问题总在困扰我:为什么汉传佛教如此注重戒律?解放初期虚云老和尚对于试图变革僧制的企图大为不满,后来大家都不敢提这碴事了。
  刚开始呢,我觉得跟汉传佛教自力解脱的传统有关。禅宗一度是汉传佛教的主流,即便是净土也以自力为主以自他相应为辅助,不像日本那样极度偏重弥陀他力救度。在自力解脱路线中,没有戒律,就没有禅定,也就没有智慧。这个原则是汉传、藏传、南传主流都认可的立场。
  最近看了两本高罗佩的《狄公案》,算是补了点中国社会的基础课,发现问题好像比我以前想象的要复杂一些。
  古典小说里面的僧人,包括道士,没有几个好人。看看《水浒》、《三言》是这样,《狄公案》同样如此,书里面寺院道观往往不太清净。记得天竺寺里面有对联曰:大护法不见僧过,善知识能调物情。实际情况是,好像大家都眼睛盯着僧众的过错,自古皆然,于今为盛。
  换个角度说,佛教注重戒律,不仅是教内偏重修证的需要,也是社会上教外人士的要求。然而俗人为何对僧众有如此苛刻的要求呢?因为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充当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
  “平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大部分中国民众的信仰心态。寺院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同神灵世界做买卖的市场,而僧人则充当了神人之间交易的中介。信众通过僧人中介把自己的订单和货币(愿望和供品)传递给神明(什么菩萨、妈祖、娘娘等对百姓来说是等价的),而神明把货物直接传递给信众。神明是可靠的,信众的愿望和供品都是真实的,唯一可能出问题的是中介。所以中介要有一定的资格保证,僧人有必要向世人表明他品行洁净,有足够的资格来通过法事来祈求神力和慈悲加被众生。
  说白了,民众要求僧人充当祭司。而祭司要自身洁净才能施法成功,所以民众对于僧伽的戒律严格要求,实际上是为了保证自己所委托的宗教活动能够有效完成。
  凡事都有例外,民众偶尔也喜欢不守戒律的佛教徒,好比济公。那是因为济公不属于祭司,他不需要通过固定的仪轨来完成宗教活动,他只要施展神通就行啦。具备神通的僧伽被中国老百姓当作萨满(巫师),萨满凭借自己的通灵能力即可解决民众困苦,所以喝酒吃肉并不是问题。
  不管怎么说,佛教很少以它本来的面目被中国民众所接受,无论历史和现在都是如此。它对自己的期许和百姓对它的期望,很少有重合的部分。而在戒律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不过是个表面上的巧合而已。

 
 
 
前五篇文章

佛教的基本教义和戒律

俄果七世上师对于戒律的开示

达真堪布:为什么不受持戒律就无法断除烦恼与习气?

大圆满之戒律

戒律与业

 

后五篇文章

佛教徒要守持的根本戒律

情缘与戒律

居士戒律与礼仪

圣观—以戒律和虔诚净化我们的环境

戒律浅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