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略论中国早期禅法发展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略论中国早期禅法发展史
  刘保金
  东汉桓、灵之世,安清、支谶相继来华,佛经传译逐渐兴盛。至汉献帝时,计有中外译师十 人,分为两个系统:一是安息系统,二是月支系统。安息系统译师有安世高、安玄、严佛调 ,是小乘学派,译传小乘典籍,而以禅法为主。其中以安世高为最著,所译大小《十二门》 、《修行道地》、《明度五十校计》、《佛印三昧》均为禅经,尤以《安般守意经》为中土 最初盛传之禅法,是说调息安心之“数息观”。月支系统译师以支娄迦谶最为卓著,所译《 般舟三昧》、《首楞严》二经,是大乘禅法中最有代表性的两咱。于汉晋间,前者有两译, 后者凡七译。支曜出《成具光明定意经》,亦是大乘禅藉,有二译。“般舟”意为“佛现前 ”,宣称得此三昧,十方诸佛悉立于面前,此为《般舟三昧经》所说之义。《首楞严经》说 入此勇健定,能统摄一切佛法,具有不可思议之神秘力量。
  禅法传至三国,仍为两支。安息系统世高之学,传于弟子韩林、皮业、陈惠,而再传于康僧 会。惠、会二人合注《安般守意》,弘传小乘禅法,月支系统大乘禅法,由支谶传支亮,再 传于支谦。支谦为三国著名译师,号曰“智囊”,改定《首楞严经》,又译《慧印三昧经》 ,宣扬修持慧印禅定,能得无上智慧,诸罪绵除,来世成佛。
  两晋时期,禅经之译传,续出不绝。两晋时 宾文士竺候征若,携《修行道地经》至敦粕, 遇支月沙门竺法护,共与演之,出译此经。竺法护又译《勇伏定经》、《身观经》、《法观 经》等禅籍,通行于世,使修习禅法僧人日渐增多。西晋康法朗弟子令韶,特善禅教,每入 定竟数日不起。僧光游想岩穴,志得禅慧。东晋初南渡僧人竺僧显、竺昙猷、支昙兰等人, 皆以精于禅法著称。蜀地有广汉阎兴地贤护,以禅定为业。蜀郡石室山法绪,常处石室,且 禅且诵。江南禅法之流行,于此可见。
  东晋时中国北方有五族十六国先后继起,其中北凉禅法在晋末最盛,而禅经之译传则以后秦 为多。后秦鸠摩罗什译有《坐禅三昧经》、禅秘要经》、禅法要解》、《思惟要略法》、《 菩萨呵色欲法》,对当时禅法起很大作用。其影响所至,波及江南。但是随着佛教深入发展 ,一些禅僧渐感昔时禅法不够系统,又无人专事传授,因而希望有新禅法传入。憎 曾从罗 什习受禅法,感到“此土先出《修行》、《大小十二门》、《大小安般》,虽是其事,既不 根悉,又无受法,学者之戒(指制约),盖阙如也”(《关中出禅经序》,载《出三藏记集》 卷九)。庐山慧远亦因江东阙禅法,使弟子西行求之。虽得罗什所译《禅要》,尚不满足。 是时,西行求法之人群起,此中智严自凉州西到 宾,从佛大先谘受禅法。佛大先其人,乃 西域之后,禅训之宗。其高足弟子佛陀跋陀罗,以禅律驰名当时,遂被智严邀往长安,大弘 禅业。因事被摈南下,入庐山应慧远之请译出《达磨多罗禅经》。是为 宾禅籍传入中国之 始。此经重在宣说不净观,兼说数息观。慧远禀受此禅,知名当世。其弟子法安等人在新阳 讲说众经,兼学禅业,昙邕与弟子昙果在庐山营立茅茨,澄思禅门。自此 宾之禅流布江左 ,泽被后世。
  东晋以后,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禅法,包括从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到陈后主祯明二年(58 8),在南方宋、齐、梁、陈四代之禅法。北朝禅法,包括从北魏明元帝泰常五年(420)到北 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在北方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诸代之禅法。宋齐时代之禅 法,以宋初为盛。当时以宋都建业为基地所传之禅法,属 宾之禅。此禅法译籍日多,践行 者日从。佛陀跋陀罗弟子慧观、宝云均一代名僧,共住道场寺。观作《不净观经序》,云译 《观无量寿经》,均弘定业。 宾昙摩蜜多特深禅法,自凉州经蜀至江陵,于长沙建立禅阁 ,元嘉元年(424)到建业,译出《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观寿虚空藏菩萨经》、《五门禅 要用经》、《观无量佛经》、《禅秘要经》(后二本阙佚)。并大行禅业,学者远集,号曰大 禅师,亦称连眉禅师。僧审从受禅法,曲尽深奥,审传慧嵩,沮渠京声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之 从弟,曾在于阗从 宾佛大先受禅,北凉亡,于宋初奔建业,译出《观弥勒上生经》、《治 禅病秘要经》。 宾求那跋摩由师子国到广州,入建业讲《法华》、《十地》、善于禅法, 入禅常累日不起。 宾佛驮什,于景平元年(423)至建业,译出《五分律》,兼达禅要,未及 弘阐而去。 宾系禅法还有凉州玄高传之。玄高幼在长安从 宾佛陀跋陀罗习禅,妙通禅法。 为陇西著名禅师,而后游化于北魏,“出入尽于数随,往返穷乎还净”,其禅力之深,人莫 能衣。太平真君五年(444)为魏主所杀。其上座弟子玄畅逃往建业,以其明经通禅,且善占 卜,无不验,故能耸动帝王达官,名显于世。寂于齐武帝永明二年(484)。玄畅门入法期, 十住观行,所得有九,唯“师子奋迅三昧”未尽。玄高又一弟子玄绍,究练诸禅,神力自在 。刘宋初期及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前后, 宾禅法行于南北,多有著名禅师传持。
  梁、陈之世,禅业微薄,原自宋末以来,江南僧人群趋义学,外国僧人来华甚少,禅法亦随 之而衰落。荆、蜀稍有行者,亦是鳞爪之介。唯慧文一系之禅法,由北而南,最后定居于浙 江天台山。其传承自成一系。慧文是西魏、北齐时著名禅师。其禅法远以《安般守意经》、 《般舟三昧经》所述禅意,而以般舟系大乘禅法为其心要;近取北地六家禅师明、最、嵩、 就、鉴、慧用心之法而予发展;以三论师观行为基础,兼取瑜伽师之观行,提出多用觉心之 禅观方法。其徒慧思,从受观心之法,悟法华三昧之旨,践行随自意三昧及四安乐行。著《 大乘止观法门》、《诸法无诤三昧法门》、《法华经安乐行义》、《随自意三昧》、《南岳 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慧思之高足智 ,禀受安乐行,得入法华三昧,发旋陀罗尼,照了法 华,如高山之临幽谷;达诸法实相,如长风之游太虚。著作甚多,立一大体系,成为后来隋 代所建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思、 二师,于衡岳、天台一带弘扬禅法,使陈朝禅业不甚寂 寞。
  北魏禅法,在其初期传布很广, 宾禅较为流行,其间以玄高为最著,前已述之。到太平真 群七年(446)太武帝毁法之时,稍至衰歇。几年以后,文成帝即位,明令重兴佛教,禅法为 之一振。至孝文帝邓位,禅法大行北土,历久不衰。其禅风特点大凡有三:一是一般僧人悉 皆禅讽,不以讲经为意,至使坐禅者不明经义,徒事修持。二是禅居石窟与山寺之风盛行。 坐禅僧人,宜栖穴处,则凿窟以为禅居。当时鹿苑凿石窟以供僧寂尘,于武州凿石窟乃为禅 居,俱在平城郊外。孝文帝迁都洛阳,又于龙门凿山造窟。建立新禅寺,往往设在山区,其 中以嵩山最为典型。太武帝时,僧周已居嵩山头陀坐禅,此山渐为禅僧集居之地。其后坐禅 师创立嵩阳寺,集众虔诚禅寂,六时靡辍。又有少林、间居、栖禅诸禅寺之创建,使嵩山之 禅法誉遐迩,流芳后世。三是印土东来之大师所授禅法,均有其理论根据。北魏后期著名禅 师佛陀扇多和勒那摩提所受禅法,当属瑜伽师宗。另一禅学巨匠菩提达摩所授禅法,源出性 空之宗,兼有瑜伽禅意。
  北魏之禅法,上承北凉、后秦之脉络,下续隋唐之法绪,继往开来,替相转递,终于在其冶 炼禅法之熔炉中,酿出一股新的禅流,即达摩禅法,自菩提达摩由南天竺东来中土,传其禅 法,另辟新径之后,中国乃有如来禅与祖师禅之分。凡诸经论所说之禅法,名如来禅;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之禅经,为其初传之禅籍。祖师禅则是以经论以外之禅法,祖祖以心传心,心 印相递,不立文字,即是菩提达摩初传禅法。菩提达摩大师,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大 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高深。其讲《楞伽》乃是宋译四卷之本,谓依“南天竺一乘 宗”,即上乘《般若》法性之义,亦即取法于大乘虚宗。大乘虚宗,以无分别智,无所得心 ,悟入实相。依此正观,立证菩提。《楞伽经》虽为法相有宗之典籍,属瑜伽之学,但内容 ,着重于破除妄想,遣荡一切诸相,显示体用一如,即真如法身,所明在无相之虚宗。又达 摩壁观之谓,乃真俗不二之中道。壁观者,喻如墙壁,中直不移,心无执著,遣除一切执见 。以无著之心,契彼真实之理。正是中道所诠之实相。此为达摩所修之大乘禅法,名曰壁观 。其教法之主旨是以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与时不合,遭传经律之人讥谤,门下只有 慧可、道育二人竭诚事奉,经四、五年,达摩为其精诚所感,诲以“二入”、“四行”之法 ,并四卷《楞伽》授慧可以为印证。慧可传璨禅师、那禅师等人,并口说玄理,不出文记, 或言或行,亦以四卷《楞伽》为其心要,其后达摩禅法之传承,门叶繁茂,成一学派,名曰 楞伽师。续及隋唐,立一大宗派,即是禅宗。北魏后期,达摩禅法一脉,是一主干,影响最 大。其主要禅籍有《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入四行论》、《少室六门集》等。
  北魏至孝静帝,分袭为东魏和西魏。二魏之时,禅法之传承,达摩一系仍著。慧可于东魏天 平元年(534)到邺都(公河南安阳市北)大弘禅法,达三十四年之久,但因屡受异派学者迫害 ,其后流离于邺卫(今河南安阳、汲县)之间,其禅法影响渐至消沉。慧可传法,承达摩“理 入”之旨,深信一切众生具有同一真性,如能舍伪归真,就是凡圣等一之境界。指出生死无 差别之义理,直显达摩正传之心法。
  上接东、西二魏,即是北齐、北周二朝。慧可于北齐天保三年(552)授法于弟子僧璨,但可 、璨二师于时传法影响不及僧稠。北周武帝毁法时,僧璨往亚地舒州(今安徽潜山)司空山, 十余年无人知之。后来僧璨南住皖公山,传法修禅,广弘定业,遂使禅法极盛于南地。
  北齐禅师,僧稠最著。其禅法依《涅 ·圣行品》四念处法以修心。此法观身、观受、观心 、观法,其阶籍所由,步骤井然,故情事甚显,易于领会,遵行者众。僧稠之禅法,原在北 魏末期业经弘传,于嵩岳、怀州、邺城各地练众千百,与达摩一系禅法并行于北土。入齐以 来,更形宏盛,齐文宣帝躬自郊迎,礼貌优渥。其影响超越其他各家禅之上。撰有《止观法 》二卷。北周禅师特尊僧实,曾受禅于勒那摩提,周朝上下,甚为礼敬。有弟子昙相等人, 续至唐初传灯不绝。
  自晋以来,北方传持禅法称盛,中外著名禅师多会萃于北地而后南下,遂使定业遍及南北。 但诸大禅师多兼立义学,凡谈义理,必依观法。而隋唐新兴之各大宗派,均有其独特观法, 又悉以“定慧双修”自许。由此可见,禅法在整个这中地位十分重要。佛教禅法最重视师传 承,对隋唐各宗派之形成起过重大影响。

 
 
 
前五篇文章

修行非唯心

禅师甲与法师乙

越州大珠慧海禅师

禅与心的效能训练(一)

非同一律:作为内在关系论的存在论──大乘中观学派性空论

 

后五篇文章

关于“禅”与禅宗的反思(3)

关于“禅”与禅宗的反思(2)

关于“禅”与禅宗的反思(1)

炖煌本坛经校刊记(2)

炖煌本坛经校刊记(1)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