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闻利身——人间佛教经证
2014-9-3|267
⊙ 结戒原委与制戒原理
2014-9-3|393
⊙ 以戒为师
2014-9-3|410
⊙ 戒律的精神
2014-9-3|317
⊙ 当家作主的心--受持五戒
2014-9-3|358
⊙ “以戒为师”之意旨
2014-9-3|632
⊙ 佛教与生命伦理学(续)
2014-9-3|336
⊙ 如来立禁戒说
2014-9-3|451
⊙ 佛教与现代经济伦理
2014-9-3|251
⊙ 戒律之原理--以不杀生戒为例
2014-9-3|535
⊙ 禅宗戒律思想初探
2014-9-3|519
⊙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1)
2014-9-3|335
⊙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2)
2014-9-3|421
⊙ 僧史所载中国沙门坚守戒规或天竺传统的各类实例(1)
⊙ 僧史所载中国沙门坚守戒规或天竺传统的各类实例(2)
2014-9-3|454
⊙ 汉传“受戒法”之考察
2014-9-3|825
⊙ 延寿的戒律思想初探
2014-9-3|250
⊙ 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
2014-9-3|737
⊙ 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
2014-9-3|353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
2014-9-3|479
⊙ 天台智者的戒体论与《菩萨戒义疏》
2014-9-3|473
⊙ 生前持戒精严 临终瑞相往生
2014-9-3|603
⊙ 律宗创始人道宣
2014-9-3|365
⊙ 何谓五戒和十善
2014-9-3|290
⊙ 慈悲喜舍与戒定慧
2014-9-3|515
⊙ 从佛教人伦理精神对中国当代社会之反省
2014-9-3|344
⊙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
2014-9-3|227
⊙ 解释戒杀的几个疑问
2014-9-3|192
⊙ 戒贪欲——人间佛教经证
2014-9-3|304
⊙ 戒杀得安隐——人间佛教经证
2014-9-3|284
⊙ 菩萨戒本羯磨校勘说明
2014-9-3|258
⊙ 三坛大戒的意义
2014-9-3|670
⊙ 三宝和三皈依
2014-9-3|386
⊙ 撰写“佛教伦理学”的“教证”与“理证”
2014-9-3|668
⊙ 常守五戒 行菩萨道
2014-9-3|327
⊙ “皇帝菩萨戒弟子”开创了“贞观之治”──唐太宗与佛教
2014-9-3|760
⊙ 三戒之教言
2014-9-3|231
⊙ 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南山道宣律祖年谱与灵芝律师年谱)
2014-9-3|1131
⊙ 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别行篇)
2014-9-3|508
⊙ 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1)
2014-9-3|602
⊙ 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持犯篇)(2)
2014-9-3|967
⊙ 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忏悔篇)
2014-9-3|469
⊙ 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戒体章名相别考)
2014-9-3|424
⊙ 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宗体篇)[1]
2014-9-3|667
⊙ 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宗体篇)[2]
2014-9-3|861
⊙ 戒的精神与意义
2014-9-3|281
⊙ 戒幢佛学研究所办学方针的思考
2014-9-3|310
⊙ 慧能无相戒法及其在南宗禅法的意义
2014-9-3|338
⊙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沉的原因
2014-9-3|441
⊙ 论佛教戒律观对“罪”的看法 以“罪”之判定为主的层级研究
2014-9-3|572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www.wmxf.net),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