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龙泉寺小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个电话,促成了我们一行四人的龙泉寺之行。火车票没买到,只好定了汽车票,一时有不太顺利的感觉,同行的朋友说求法之路是不容易的。我笑了,心里赞同。

之前,对龙泉寺一无所知,同行的朋友中有一位是佛家子弟,在龙泉寺皈依佛门,一路上听着他介绍,已对将到的龙泉寺心生向往。

终于到了。那一刻,我的内心涌动着激动和兴奋,多少次在心里描绘出的轮廓,终于显现出清晰。

很多寺庙都建于山间密林处,龙泉寺也不例外。湿润的空气,清新的呼吸,不是很高的山坡一直走上去,就到了龙泉寺的山门——一个看上去有浓重的沧桑感,踏进时就会感觉到走入了另一个世界的标志。我停下脚步,立于山门前远眺,山门后的山峦影影绰绰,高低之间似乎能开启心之通灵,天空中不见太阳,却感觉到明朗。

随同行一起合掌,对遇到的每一位僧人道“阿弥陀佛”,仿佛自身已一分为二,一个留在了山门外,一个在曾经相遇的途中安定。

我脚下的古石桥接纳了我的前行,一千多年的古石桥,不知已接引了多少虔诚拜佛求佛皈佛之人。桥边两株高大挺拔的银杏树,见证了千年来时光。

流逝,以及佛法的弘扬。银杏树是沉默的,如潜心修为的信众,广结善缘,积聚福德。它们繁茂的枝叶,在天空中清静无为,每一枝每一叶,都渗透了善根善因的起始。我仰望它们,感觉到一种清灵之气。据说,银杏树干在相当于人体的高度,会往外冒凉气,伸开双臂靠近它,还会觉得有吸引力。我没有伸开双臂,却深切感受到了它的吸引力。

是的,因为吸引力,我对佛法产生了兴趣,虽读不懂经书,却时时在提醒自己应该怎么做,由此而来的日子,顺其自然,多了很多平静和快乐。

来龙泉寺,偶然中的必然。

在同行朋友的带领下,我们先去挂单,然后放下随身的物品,拾级而上。

并没有登高,因为离晚课的时间很近。只那么几十米,足已领略很多景致,一些心情在几十米的路程中由颠簸变为宁静。

正点到达佛堂,脱鞋赤脚,涉入一尘不染。在法师的领诵声中,我和同修一起诵经,心无杂念,一片祥和之音。鼓钟之声回荡佛堂,一念一唱之时,便觉自己脱胎换骨。

一个小时的晚课后,是药石(晚饭)时间,一碗米粥,几样素菜,两个馒头,吃得我满心欢喜。

不能不提到寺院里的流浪猫,是一只黑白相间的公猫。他的一条后腿已经残疾,身上被一种吸血虫叮咬得伤痕累累,但他的眼神充满了淡定,见到他的人,几乎都要亲昵地抚摸他几下。他对所有人都没有戒心,晚上临睡前,他跳到床上,神情怡然地卧着,没有人赶他下床,听说他常在床上睡。同行的朋友说,这只猫有很大的福报,生活在寺院,没有尘世的侵扰和伤害,安全,恬淡。我想,是的。

似乎很久没有在晚上九点半就乖乖上床睡觉,和衣躺下后,身边的同修还在打坐。不知不觉睡了过去,很自然地醒来,没有耽误早晨四点半的早课。

身心了然。

上午有出坡劳动,和同修们一起种竹子。这对我来说是新鲜的事情,想想以后自己参与种下的竹子亭亭玉立,也是一份功德。劳动工具是铁锨,我用得很生硬,一个小时的劳动时间过去后,我感到了身体的疲软。朋友关切地对我说,吃不消就休息一会,干多干少依力而行。我不想放弃,下午的出坡劳动,我照旧参加。

寺院里有长住的居士,有长期和短期的义工,他们都怀有相同的意念,修身养性,福报社会及大众。他们中间流传着一个扫地的故事,看似简单,人人都会的扫地,从佛法的角度讲是不简单的,不单是扫地,除灰尘,更是检点内心,清除心灵的尘垢。

未进寺院听法师及同修谈经论道之前,我以为佛法是高深莫测的;现在,我懂得生活中处处显现佛法,点点滴滴处,尽可修为,尽是修为。

境由心生,心由境染。我想,两者之间是互通的,身处一个超脱尘世的环境,一言一行均由自觉,久而久之,习惯定成自然,那么,自然而然的言行,便是身心合一的愉悦。

我知道,我有了一种指引,并因此会通达心灵的智慧。

佛门里的生灵是自由自在的,比如那些跳上跃下的小松鼠,比如那些在地面上来来回回的大蚂蚁,比如树上欢鸣的鸟儿,还有,美丽的蝴碟,飞翔的鸽子,还有,还有……

想到大海,它给我的感觉永远都是淡泊宁静,包容宽大,当然它有时是波涛汹涌的,但它的内在,是一个空灵的世界。

防不胜防。这是我身在尘世中常有的感慨。在龙泉寺,同样的一个防字,却不是防不胜防,而是心不设防。无论出坡还是就寝,大家随身携带的包都放在一起,我第一次没有和往常外出那样,把包紧紧抱在怀里。

我立于寺内,任自己的思绪停留在一个层面,那些山,仍在眼前朦胧,往深处,我能够看到尘世的很多,以及,我可以剔除的纷乱。原来,生活在哪里,是可以选择的,自己想要的,愿意要的,不在外界,只在自己。所以不要认为是生活强加给你什么,你觉得没有得到的,你失去的,不过是你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包括我,往往很被动地看待很多,主观地把很多加于外界和其它,而事实上,一切都在于自己。因,果,你难道不承认吗?

清,静。在山间,在寺内,在心灵。

在一种意念的深处,抵达圣洁。

 
 
 
前五篇文章

为天地立心--叶曼赈灾义讲“中华三宝”

有缘千里来家访

和合学:应对当今人类冲突和危机

为“儿童中国经典文学诵读”--乐园介辞

不能忽略传统文化

 

后五篇文章

最大的麦穗

【原创】打开心扉

中国古代的公共医疗慈善机构

中国当如何面对文化逆差

君子本乐多 但为学子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