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要淡化宗派观 |
 
学佛要淡化宗派观 我们很多人学了佛法,心还是打不开:学了某个法门就执著某个法门殊胜,不想接纳其他法门,甚至与别人争论不休,产生种种痛苦。有的人学了大乘就看不起小乘,或汉传、藏传、南传之间互不接纳等。其实,不仅今日如此,在古代就已经有这样的问题了。明朝莲池大师讲过这样一个公案:二僧相遇,一参禅者、一念佛者。禅者谓本来无佛,无可念者,佛之一字,我不喜闻。念佛者谓经中言西方有佛号阿弥陀佛,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争论不已。旁人谓之曰:二师所言,俱如人担板、只见一方。二僧同声呵斥:汝懂甚佛法?其人曰:如梨园子弟,于戏中或扮君扮臣,或扮男扮女、或扮善扮恶,然求其所谓君臣、男女、善恶者,以为有,则实无;以为无,则实有。有是即无的有,无是即有的无,有和无皆非真实,唯真我湛然常住。知我常住,又有何可争?二僧瞠目无对。这个公案非常善巧地告诉我们,种种法门都是佛权巧所设,是为适应各种不同根机的众生,但都是通向解脱、成佛的大道。故经中说:佛所说法皆一乳味. 各种宗派与法门,有的是直接从佛陀那里代代传承下来的,有的是祖师大德依据经典、个人修证契入而悟佛心宗,阐扬弘化,影响广大而形成宗派。各个宗派也是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有的堙没了、有的得到了弘传。这都是与众生的共业、根器等有直接的关系的。而各宗各派的宗旨都是与佛意相同的——为令一切众生成佛,究竟离苦得乐。打个比喻,从福州到北京,可以坐飞机、火车或汽车,这就不能说孰对孰错,要看每个人的经济条件、需求、事情的轻重缓急等而作出选择。因此,只要是佛法,学哪个宗派、哪个法门都好,都对、都没错。我们现在还能有这么多法门可以学、可以修,应该感到庆幸、应该好好珍惜才是. 我们学佛之人,不仅彼此在所学宗派、法门等口头上不应起争执,更要从心中淡化宗派门户观念,因为善恶之源皆起于心,所以要从根本上下手。为什么要从内心淡化宗派观念上下手呢?若我们心中执著、或说了某法门法类的好坏优劣、应不应学等,就是造了谤法重罪,及今后修法的违缘。那么,哪些属谤法罪呢?《研磨经》中说:“曼殊师利,毁谤正法,业障细微。曼殊师利,若于如来所说圣语,于其一类起善妙想,于其一类起恶劣想,是为谤法。若谤法者,由谤法故,是谤如来、是谤僧伽。若作是云,此则应理,此非应理,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是为诸独觉宣说,此是为诸声闻宣说,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者非为菩萨所学,是为谤法。”那么,谤法罪又有多大呢?《三摩地王经》中说:“若毁此南赡部洲中一切塔,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若杀尽殑伽沙数阿罗汉,若毁契经,此罪极尤重。”由此可以看出,谤法罪是非常非常容易犯的,而且罪过又大得不得了。我们都是发心为求解脱、成就无上佛道而来修学佛法的,但由于个人认识上的无知和错误的执取,本欲求乐反得其苦,岂非太冤枉了! 佛法博大精深,我们的时间精力都很有限,三藏十二部一齐学是不太可能、不太现实的,因为学佛、成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佛讲的法也是针对修行的不同阶段而开演的。我们可以先对佛法的全貌做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缘起,依循次第,学习自己该学的部分,步步增上。而且我们心量格局一定要广大,要发愿成佛,发愿遍学一切菩萨学处,遍学其他宗派和法门。这样一来,当下就把握住了根本、符合了缘起,而且种下了一切智智的正因. 当我们了知一切佛法无高下优劣之分,都是成佛必须修学的,只不过是各人当下的入手处不同而已。这时,就已经具足了纳受一切善法的器量,种下了圆满成就佛道的因。所以,我们对其他各宗各派、各种法门,应该赞叹随喜,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优势互补,辗转增上,共证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