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与审美 佛家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一切形形色色的美,都是虚幻不实的,学佛与审美扯不上关系。这是一般的观点,而我却另有一些想法。 先说“美”。美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任何简单单一的定义都是不科学的,应采取集合化的方式加以界定。在一系列具有逻辑联系的命题中,核心命题是:“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把自己灌注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自我创造,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其本质力量在现实中得以显现。实现了自我,人感到满足幸福,感到自己与现实的和谐自由,这时,美就产生了。而人的本质力量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有深浅高低之分。不同层次本质力量的显现,产生的美感及其程度是不同的。在美学理论中,美是人生最高价值之一,而美的价值的实现,其核心就显现为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提高、发掘和丰富。所以,审美的目的也就在于这美的价值能通过审美活动不断地实现。 黑格尔称美学为“艺术哲学”,艺术是美学主要的研究对象。艺术品有四个基本层次结构:从物质实在层到形式符号层,到意象世界层,再到意境超验层。艺术品以审美意象为中心,而意象的升华则是意境,是带有深沉哲思的更高层次。宋代严羽则径直将意境比之于禅境,认为二者一致。 禅境是佛法的范畴。佛法可分二,其一,说明万法真相的“宇宙论”;其二,宣示解脱实践的“解脱论”。“宇宙论”包含缘起论和实相论,是谓宇宙万有因“缘”而起,实相为“空”,即“缘起性空”,这是万有的真实相状。“解脱论” 是以达到解脱真境为目的,将解脱的原理应用于实践。解脱之真境,则有涅槃、如来、佛土等表述。 涅槃译为寂灭,不生,无为,解脱等,有不生不灭之意,而“不生不灭”正是佛经中对“缘起性空”的“空”的诠释,人作为宇宙万有之一部分,其本质实相自然也是“缘起性空”,所以禅宗“明心见性”所领悟的本心自性,也是“不生不灭”的。人要解脱,须明了万有不生不灭的空性,发明不生不灭的自性,以此不生不灭入彼不生不灭,彼此不生不灭,自然更无彼此,回归形上本体的真如,究竟涅槃。所以开悟以致涅槃都须明心见性,而这自性,何尝不是“人的本质力量”?而且应是人最深最高层次的本质力量! 从这个角度讲,发掘更深更最高层次的本质力量不但是审美的目的,也是学佛的目的。如此,我们可以揣摩理解意境何以与禅境相提并论了。当观赏主体面对艺术品,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局限,进入意象背后所蕴涵的超越人类特定经验领域的,具有形上本体意味的至境 …… 斯美为大美,斯人为至人。 佛学与美学自有同构之处,学佛中有美可审,审美中有佛能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