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学佛须及时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关于学佛的误解

我们生居在这个世界上。来不知所从,去亦不知所向。就是现在。我们自己也不能完全做得主,一切要看因缘条件如何而决定。一个生在农夫家里的孩子,自小就习近田园间的事,如果没有特别的因缘,这个孩子就将以农夫的身份渡过他的一生。一个生在教育者的家里,自幼所习近的是礼乐书数,如果当中没有其它的因缘,则这个孩子就将在文化圈子里渡过他的一生。这说明了一个事实:一个人究竟要怎样渡他的这一生,自己预先是没有计划的,一切要凭遇到的因缘而决定。

一个人能不能修学佛法,也全在学佛的因缘具不具足。有的人缘很顺,很快的就可以学佛了。有的人缘不足,就是生在信佛的父母家里,或整天住在寺庙里,也没有用,视若无睹失之交臂的实不乏人。因缘,因缘,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一个人能不能见闻佛法,也端赖因缘的是否成熟而决定。

学佛,是人生最欣慰的事,也是难能可贵的事。依佛法说:「人身难得」。「中国(有佛法的地方)难生」。「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一层难似一层,经里把得人身听闻佛法比喻如盲龟值浮木孔那样的难,仔细思想起来,真是一点也不错!现在世界人口总数达廿八亿之多,这么多的人,真正能够听闻到佛法的又有多少呢?这虽没有精确的统计,但据我们所知,世界上能够入佛学佛的人,在人海的浪潮中,实在是极少数。学佛既是这样的不容易,这样的难能可贵,但为什么有些人竟把它看作是多余的而避之惟恐不速呢?这真是太耐人寻味了。我们都知道,学佛是不拣别男女,出身与地位的,「四姓学佛,同名佛子」。但人生究竟在什么时候才适宜学佛,这就人言各殊了。

有人说:我四十岁以后来学佛,现在还不是时候。也有的人说:我到五十岁的时候来学佛,现在不能。说这些话的人,他们到了四十岁以后,或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是不是就真的学佛了,当然是很成问题的:可是,他们既这样说,就足见佛法在一般世人的心目中,其地位与价值是怎么一回事。因为一般人的脑筋里,装满了饮食,男女、财富,名位、权利、享受……的欲望,深怕学佛以后,这些都玩不成了,不是太缺乏人生的乐趣吗?于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必须趁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在五欲的快乐中去打个滚,等到年纪老了,诸根渐毁,发白面皱,体力衰退,没有能力再玩乐的时候,始考虑学佛:以为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孰不知世间上的聪明人就专会作糊涂事!他们自巳错解了佛法,把佛法当成了消积的,颓废的,穷途末路以后的慰藉品。真的,这样的人,不学佛倒也还好,这种人学佛的越多。佛教就越受其害,而他自己所得到的佛法利益也决定不会大。因为他们的心并没有死,学佛不过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用,不得已而思其次的权宜之计。这种佛教思想意识的滋长蔓延,使佛教变成了消积的、厌世的,颓唐的老年人的佛教,这不能不说是佛教的极大灾害。这种误解已普遍的存在于世人的心目中。

许多人见到年纪轻的出家人,感到很奇怪,言谈之中,他(她)们还好像替年轻出家人带有不胜怜愍婉惜的情态。我就见到不少这样的人。当他(她)们说着这种话的时候,我只有望着他们笑笑,心里却这样的说:你们自己颠颠倒倒,苦中导乐,不自知苦恼,看到出家人,不知道生惭愧心、羡慕心、恭敬心,反还要替他人深生感惜,这就和粪缸里的蛆。望着天空的飞鸟,而要叹其:你不如我快乐的那种不知自臭的情形一样。像这种既不懂佛教,又不懂出家是什么一回事的人,你能向他说什么呢?我曾见到许多这种不知自臭的人,见到年轻出家的男女,还大发其慈悲,努力帮助介绍职业,成全他们的人道(结婚生男育女)呢!这真是净修梵行人的魔王,教人又好气又好笑!由此也就可以想见,佛教、出家、学道、修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有着何等的误解了!

另有人说:学佛是有钱人的消遣品,是那些衣食无忧,富而好礼的人做的,我家里的人,一天忙到晚,一年做到头,仅能维持温饱,既没有钱到庙里添灯油做功德,也没有闲工夫去念佛听讲,活命要紧,学佛虽好,不能挡寒当饭吃,等我发了财或中了奖券再说吧。还有人说:我家里妻儿老小一大堆,需要我来侍养抚育,等我把父母送终了,把儿女们培养成人就业了,那时再来学佛。学佛是「安闲自在」的人做的,像我这样有家庭之累的人,怎么能行!现在没办法,忙不过来,不能学佛!这是把佛法当成「锦上添花」或「四体不勤」。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了。

据他们看:要学佛,就必须什么也不做,把父母妻儿老小一齐抛开。这在已经有了家室之累的人,当然就感到不能学佛了。这是我国士大夫社会最不能了解而用以攻讦佛教的唯一口实。社会对佛教既这样缺乏正确的了解,于是冷讽热嘲,害得许多学佛或想学佛的人,在公众场所都不敢承认我是佛教徒,就是有时到寺庙来,也是畏首畏尾,深怕被同事或旧雨新知遇得了不好意思,而怕被指说为迷信、暮气、厌世、消沉!

另有许多在家青年想学佛的人,看到社会既这样批评佛教,再看看到寺庙里来的人,不是些一字不识的老太婆,就是些头发半白的人,自已参列其间,也感觉很不舒服,再听一听佛法的讲说,不是说这个人念佛怎么死得好,就是那个人持咒怎么得到灵验,要不然就是圆妙不可思议与神奇古怪的事都搬出来。青年人一听,学佛要一天到晚到庙里来念佛持咒,不能吃肉,也不能喝酒,不能看戏,也不能玩牌,最好也不要结婚,人人做和尚,什么也不准想,只许想生死事大,他们这一听,觉得太不对胃口,算了算了,从此以后不来。

这些青年,本想有心来学佛的,因为听到见到的佛法,都是与自己脑筋里所想的完全是两回事,佛教的真理还一点没听到,就当头一棒给打回去了。这不能不说是宣扬佛法最失策的地方。所以,现在来谈弘扬佛法,已不单是要在摄引的方法上力求改进,宣传的内容也需要通盘重新研究了!

人应及时学佛

佛法是专为老年人,或专为颓废失意的人而施设的吗?当然不是的,是为一切人而施设的。佛法是专为有钱的人或有闲的人而施设的吗?更不是的,是三根普被万机齐收的。那么,为什么佛法会这样的被人误解而使人不肯来学佛呢?难道都怪世人的善根不够、因缘不足吗?这个问题关系整个中国佛教传播演变的历史,说起来实在话长,这里不便多谈。总之,这种颓势不是短时间所促成的,渊源而流长!无边的佛法,逐渐推演到现在,好像只剩了「一点点」,而对于「这一点点」,也不能正确的发扬演说,还存在着许多邪恶的谬解,佛教本身既是这样,也就难怪社会一般人雾里看花而不识佛法的庐山面目了。

依佛法教化世间的意义说:佛法是人人都应该学的,也是时时应该学的,学得越早和越久就愈好。谁个学谁就得利益;什么时候学就什么时候得利益;不学就不得利益;这里是没有人情讲的。所以,学佛不但是不分贫富贵贱老幼男女,也是没有时间限定的。世间事情有时间限制,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过了一定的时间,就失了效力,佛法不是这样的,除非你不了解它,不知道它,否则,无论你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是少不了它的,那里有什么老年少年、有钱没钱、有闲没闲的差别呢。

佛经里曾说到一个比丘清早到河里去洗澡,洗好以后露形出水,正在河边干其身的时候,一个人走来了,对比丘说:「比丘!汝出家未久,盛壮好发,肢体润泽,何不返俗受五欲快乐,为何非时出家,自苦其身?」比丘答他说:「我今出家,正是其时,获于非时。」那个人不明白比丘这话的意思,又问道:「何谓出家是时,获于非时?」比丘说:「佛世尊说,五欲是时,佛法是非时。五欲之乐,受味甚少,其患滋多,忧恼所集!我佛法中,现身受证,无诸热恼,诸有所作,不观时日,种少微缘,获大果报。」

由此可见,学佛法是没有时间的限隔的,你几时去修它,就几时能够得到它的利益;这种利益得到了还永远不会丧失。五欲之乐,只在享用的那一刹那有快乐,过去了,它的副作用——苦痛就随之而生,而且越享用的多,就越嫌不足,苦痛也就越多。「诸受皆苦」,佛世尊一点也没有说错。人们的习近五欲快乐,就和吃鸦片烟扎吗啡针的情形相似,不过约世间的眼光看,一个是正当娱乐,一个是自找苦吃。但从更高一层的佛法来看,就是五欲之乐,也有如饮鸩止渴,享受的越多,中毒也就越深。只是前者为世间有形之毒害,其结果不过伤身而已;而后者不但是有形的毒害,也是无形的毒害——既伤身体,又丧性灵。这就是佛法所以鼓励、赞叹人们要少欲、知足、断欲、去爱的根本原因。一般人不了解佛法对人生问题更高一层的看法,反认为出家或学佛为自讨苦吃,真是管蠡窥天愚痴凡夫之见!

还有,世人大多认为学佛,是抹煞现世人生的快乐的,以为所谓学道修行,不过是希图渺茫的未来的快乐而已。如何把握现实,「今日有酒今日醉」、「行乐即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先玩它个痛快,来世怎么样谁晓得呢?这种短见的看法,姑且不去多谈它,只是说佛法抹煞现实的现法乐这一点,就是最大的错误!这种错误的见解,佛在世的时候就有。

经里曾说到一个婆罗门,看到许多青年出家比丘,他不了解他们为什么要逃避现世的五欲快乐;于是他就向诸青年比丘发问说:「汝等年少出家,肤白发黑,年在盛时,应受五欲,庄严自娱,如何违亲背族,悲泣别离,信于非家,出家学道?何为舍现世乐,而求他世非时之乐?」诸比丘对婆罗门说:「我等不舍现世乐求他世非时之乐,乃是舍非时乐,就现世乐。」婆罗门又问道:「云何为舍非时之乐,就现世乐?」诸比丘答曰:如世尊说:他世乐(按:即指生天做人等善趣的快乐果报而言)少味多苦,少利多患!世尊说:现世乐者,离诸炽然(炽然,系指一切烦恼炽盛,燃烧于心而言),不待时节,能自通达,于此观察,缘自觉知。婆罗门!是名现世乐。」

由此看来,佛法是更讲求现世的快乐的,不过,佛法所讲的现世快乐,和世间一般人所讲的不同而已。妻子、儿女、财富、权位,这些快乐,在有智慧的人看来,是乐少苦多的,是烦恼丛生的根源,所以才不习近它。出家学道,虽没有这些庸俗的快乐,但是那种自心清净,无有烦恼,体解大道,发无上心的快乐,其怡神悦性,那里是尘俗之乐所可比拟的呢!儒者尚曰:「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矣!」又说:「朝闻道,夕死可也。」即此,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更何况佛法的解脱妙乐呢?这就更不是那些尘俗中人所能想像的了!但这只是就出家专门学道者而说,已经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那种不顾现世快乐的看法,而佛法所施设的在家男女学佛的道路,就是针对世间一般人无法舍掉五欲快乐而建立的。尽量把他们朝向合理的和道德的方面来引导。

学佛不一定要出家,这在小乘佛教已是如此;到了大乘佛教,在家而修菩萨行,简直成了思想发展的主流。谁能说佛教完全是舍弃家庭社会而逃避现实的呢?在家学佛,虽有其所须注意的事项,但这些事项,都是人生伦理道德所不可或缺的;简单了当的说:这是做一个世间好人的必备条件。一个人不想做好人,那就不谈了,要想做一个世间好人,知因果,信三宝,持五戒,行十善,这是任何人都须要具备的。佛教这样教人,这样规定社会人类道德的标准,是非常合情而入理的。

所以,在人生的过程中:无论是老年、中年、少年,有钱、没钱,有闲、没闲,是不会与这种做人的准则相冲突的。除非你根本不想做好人,这些准则才成了你的障碍;但世间人,有谁又敢说:我不想做一个好人呢!所以佛法不是专为某些人特设的,而是普为一切人安立的,也不是限定在某个时期才可以奉行的,是随时随地,随人随事,都必须这样奉行的。里面只有学佛程度的浅深不同,并没有基本原则上的差异。这才是佛陀施教的真义。那里是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脱节呢!

佛法是社会人类道德向上升进的准则,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共处最适当最合理的方法,能够有机会接触到佛法,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用此可以证明这个人的善缘深厚。纵使撇不开五欲快乐的享受,结婚生子,积聚财富,扩大事业范围,领导社会,这些与学佛(尤其是学大乘佛法)都不相妨碍,你可以不必害怕。但是唯一的条件,就是这些世间名位财富男女等的获得,必须以在家学佛的身份,采用佛法所教示的善正而合理的方法,若是不择手段,用邪恶暴虐的方法去获得,无论是从自己从社会的那一方面说,都是有害的,危险的,所以这是佛法所绝对禁止的。

纯正的佛法是非常不容易听到的,把佛法看成老年人的,或愚夫愚妇的;有钱人的,或有闲人的;或只是出家人的;这些都是不明白佛法真义才生起的误会。学佛而遵行佛法,这是没有种族、时间、空间的限制的。我们若是以此等为理由而远离佛教,这虽是佛教的不幸,也是我们自己的善缘不足。佛法教化世间的真义,已经为顺俗的形式主义的佛教所障蔽,修学佛法,必须透过这层障蔽去探取佛法施化世间的真谛,才能减除我们对佛法的误会,而增加正确的认识。懂得这些道理,对于学佛,只有悔恨见闻得太晚,那里还会有推拖辞谢望而却步的事呢!「学佛须及时」,理由很多,且略说如是,已经见闻佛法的人,应深生庆慰,不要错看了这一难能可贵的机会。

摘录自《学佛通论》

 
 
 
前五篇文章

归依三宝

安般入门简介

林则徐学佛

学佛路程略观

敬三宝

 

后五篇文章

叶曼自述学佛心路历程

序“佛学入门简要” 金明

《福慧明灯》--佛法入门导引

“林黛玉”陈晓旭--虔心学佛 弘扬佛法

法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