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一章 传承法脉清净 二、导师功德圆满 |
 
普巴扎西活佛:上师瑜伽之四精要引导文 第一章 传承法脉清净 二、导师功德圆满
(一)各乘导师法相 修行者今生要成办解脱,除了要具备清净的传承法脉之外,所依止的导师必须功德圆满,这样内心才会生起圆满的信心。从共同角度而言,善知识要圆满实证见解,具备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等诸功德。以下从依止导师的角度,按龙萨派传承祖师——昌珠晋美多阿丹增尊者所著《结合光明金刚精要共同前行念诵之引导笔记.圣者言教》(以下简称《圣者言教》)宣讲导师之分类。 1. 共同乘之外上师 《圣者言教》云:“听闻广大外上师。”共同乘之外上师应广闻从小乘十八部直至大圆满无上窍诀法之间的一切教法,精通五明学处,并能对应弟子根机引经据典,施以教授。但对修学密宗追求即生解脱者而言,仅仅从闻思角度得到教授,尚不圆满。 2. 金刚乘之内上师 《圣者言教》云:“执轻欲小内上师。”内上师已把佛法纳入心相续之故,对世间的资财受用已无贪恋,生活简朴,随遇而安,并具备断绝弟子耽著世间之能力。内上师能为弟子传授经、续及教言。 3. 大圆满之密上师 密上师对见解已有实证经验,信心、慈悲心等功德也渐增长并臻圆满,如《圣者言教》云:“证得实相且已获得窍诀之暖相,为宣说大圆满密上师之法相。”很多导师可能自称已经证悟,那么证悟与觉受如何辨别?如无垢光尊者云:“修持觉受执受证悟迷,证悟何时无有变化相,彼若证得具有诸功德。”故从功德上可以比较容易地辨别觉受与证悟——觉受功德不圆满,证悟功德则圆满,由此可见,大圆满密上师乃证悟实相之成就者。 4. 窍诀部之极密上师 如《圣者言教》云:“已获圆满之证悟,慈悲妙力如火炽,极密窍诀之上师。”如是导师已获得圆满证悟,慈悲心如火炽盛,一切所行不离所化众生,此乃极密窍诀部上师之法相。 (二)如何选择导师 《普贤上师言教》云:“上师是生生世世的皈依处, 也是开示取舍道理的导师。如果不善加观察,遇到邪知识,将毁坏信士一生的善资粮,并且将失毁已得的暇满人身。”《功德藏》亦云:“若未详细观察师,毁坏信士善资粮,亦毁闲暇如毒蛇,误认树影将受欺。”譬如,一只毒蛇盘绕于树下,某人以为是树下的阴影而前去乘凉,结果被毒蛇害死,如是反复教诫不观察导师而误依止恶知识的过患。故莲花生大师云:“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 导师乃修行能否成就之根本,故依止导师前,务必谨慎观察和选择具德且具缘的导师。 1. 具德 具德上师乃圆满持有从因地直至果位的所有传承修法和解脱窍诀者,至少证悟见道位以上功德。如萨迦班智达于《大修行者涅莫之问答录》中云:“获得密咒续部之要义与无颠倒之殊胜灌顶,此即具德上师。若未获得灌顶,此上师纵然贤善,仅为名言上师。”此中获得灌顶非仅经历诸多灌顶仪式,而是指真正证悟四部灌顶之密意,即圆满五道十地功德者。故所依止之善知识不仅要圆满闻思修三慧,通达显密法义,而且法义必须完全融入自相续。若仅具空言词句之境界,内心并无实修之甚深道验,此非真正善知识。故应从不同方面详细观察、抉择善知识。 依止上师求学成熟口诀法者,必须依止密上师与极密上师。共同乘之外上师和能宣讲经、续、教言之内上师, 不能作为窍诀上师。若依止外上师和内上师求学成熟口诀法,得不到上师的圆满加持,反而形成即生解脱之障碍。 2. 具缘 有者初见具德导师,即热泪盈眶、汗毛竖立,生起上师即为佛陀之坚定信心,如是说明这位导师乃宿世依止过的具缘导师,若能依此善缘精进修持,解脱必指日可待。 有者虽依止公认的具德善知识,却充满疑惑,无法生起信心,甚至心中还会生起邪见乃至诽谤,种下地狱之因,此乃不具宿缘所致。如是最好不要盲目依止,否则待造下谤师重罪后,追悔莫及。如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虽依止释迦牟尼佛二十余年,由于不具缘之故,即便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两人仍生不起信心,最终因诽谤导师而堕入恶趣。 故追求解脱者依止具德之宿缘上师,极其重要。 3. 远离恶知识 所谓恶知识,就是亲近他之后,令自性罪和遮罪的恶行,已有的不能损减,没有的反而出生、增长。 依止导师之前,必须观察你所依止的导师是否为真正的善知识。当然观察善知识,并不是观察外在的神变神通等,而是要观察他的心相续中是否具备珍宝菩提心。如果具备菩提心,那么凡是与之结缘者都将获益,所以值得高兴;如果不具备菩提心,就说明是魔知识或魔友,对于这样的人,要么好说好散,要么断然离开,不管怎样都必须远离。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