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明贤法师:愿力坚固 金刚不坏 |
 
图片:明贤法师
昔日世尊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叹曰:“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复于灵山会上拈花,唱言:“吾有涅槃妙心,正法眼藏,教外别传,授予迦叶。”乃将此心印咐嘱迦叶尊者。西天二十八祖,祖祖相承。直至达磨西来,禅风播于东土。神光断臂求法,甘露门开。六传至惠能大师,五叶七宗,灯灯相续,禅风大盛。
初祖印心,广依《楞伽》,六祖传法,实重《金刚》。不立文字,扫荡形式,以其现成作为纲宗。将四百余年向外求法所犯种种积滞不化之病根彻底治愈,以般若无相宗旨,大起中国化之佛教序幕,及至宋代印度佛地无梵声,而东土万千衲子继绝响。由此,佛教初成印度而大兴于中华,实由禅门宗师“愿力坚固”,乃使“金刚不坏”也。
普庵禅师,诞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寂于乾道五年(1169年),长济公活佛三十三年。普庵禅师字印肃,俗姓余,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黄龙牧庵法忠禅师法嗣。生时有祥光烛天,莲生道周,异香远馥。禅师少时,梦一僧人为其点胸云:“汝他日当自省”,醒后胸口果有一红点。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普庵禅师随寿隆院贤禅师出家。从师初受《法华经》,普庵禅师云:“诸佛玄旨,贵悟于心,数墨循行,何益于道?”其师惊异。及其七年后剃度受具足戒,便辞师往沩山,礼黄龙牧庵法忠禅师为师。一日普庵禅师问牧庵禅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牧庵禅师竖起拂子,普庵禅师恍然有悟。
此后普庵禅师驻锡宜春慈化寺,期间为得究竟证悟,坚持精进,胁不沾席十余年。终至一日,读《华严合论》至“达本忘情,知心体合”一句,豁然大悟,遍体流汗,如梦忽醒,死中得活,欣喜曰:“我今亲契华严之境界也。”又过良久云:“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始信《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既生,妄想相灭。全体法身,遍一切处,方得大用现前。”述开悟偈云:
“捏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
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
乾道二年(1166年),普庵禅师迁于南泉山重建慈化寺。有一异僧,自称道存,由四川冒雪而来。禅师一见便道:“此吾不请友也。”于是二人相互徵诘,棒喝交驰,心心密契。异僧赞道:“师再来人也。大兴吾道,非师而谁?”并于雪上书偈而去。此后前来求师者日益,禅师接众亦屡示神迹,非同凡响。
普庵禅师曾自题像赞云:
“苍天!苍天!
悟无生法,谈不说禅。
开两片皮,括地谈天。
如何是佛,十万八千。”
普庵禅师为后世留下《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非但由禅得道,且亦博通密法,时人公许为证齐佛位之大士,敬称为“普庵祖师”,其心咒《普庵咒》于当时及后世道俗两界流传极广,列为宗门日课,至今仍为必诵篇目。当时世俗文艺深受其禅法风范影响,有以《普庵咒》为题之古琴及琵琶曲目,广为传衍至今。
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普庵祖师五十四岁,示寂,涅槃之际留偈云:
“乍雨乍晴宝象明,东西南北乱云横。
失珠无限人遭劫,幻应权机为汝清。”
祖师生前功行受用,多得力于《金刚经》,乃广发“正法永驻、金刚不坏”之坚固大愿,刺血为墨,调金手书全部《金刚经》,历时五年,终于乾道五年(1169年)二月涅槃前书成。其中,祖师生前曾恭诵木平亮禅师所作《金刚随分颂》三十四首,盛赞其颂“字字归宗,言言见谛”。又见其中少三十一、三十二两颂,疑为传抄遗落,于是不昧管见,无离实相,随经补颂三十二偈,题为《随机无尽颂》,补书于《金刚经》品次,与《金刚经》全文合称《普庵手书加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此血书加颂因缘,祖师自述云:
夫道用随机,等虚空于缝罅;言谈无尽,吞万有于毫端。除非到里许人,方信得及。我佛以金刚喻众生之性,无可变坏,一体圆明,凝然湛寂。解空请问,诱进未闻,而凡夫迷闷,背觉合尘,习气弥深,不能自悟。若□而契证者,鲜矣。
偶睹贤士访次,出示前住木平亮禅师为颂,卅四首,标云《金刚随分颂》。五言四韵八句,或以古诗,贯玄机而非异;或彰事理,总法界以圆融。字字归宗,言言见谛。且道梁昭明太子,具什么眼,便解如是分开历落。耀古腾今,若还不得木平老,也是一场虚设。于中不见有卅一分、卅二分两颂,往往写传遗落,无因寻究。印肃不昧管见,无离实相,随经补之,圆成卅二颂。仍于一句之下,不违其韵,加以三句,联成一颂,总成二百八十八颂。题曰《随机无尽颂》。
本无言说,所以随机。法身非相,故称无尽。是故此经离一切相,则名为佛。若人离文字语言及思量驰求而得者,便解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色空不异,真俗一如,万法千门,同归方寸,唤有作无,将虚为实,动静语笑,随处明了,更无少欠。用处不换机,心外无别法。尽显诸佛之妙道,皆谈不二之圆音。唯信及者同途,岂非心者?能会成现而须圆,至道弘阐而全在当人矣。
时隆兴癸未十月望日 慈化普庵印肃 稽首谨述
普庵祖师尝云“不可说,不可说,又不可说”,又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于此“实相”,祖师刺血书经,精诚研磨,实为以“坚固愿力”,使“《金刚》不坏”也。
时至清末民国间,时局动荡,祖庭秋晚,教法衰微,禅风不振,诸十方高德奋力提持,挽圣教于萧条,救遗脉于将颓。虚云老和尚,历经九磨十难,承谤受屈,为佛教保守一领大衣,为禅林圆续五家法脉。太虚大师慧眼超然,以“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确指禅门密护诸宗之功,为禅脉广演,再定标帜。时至缘合,太虚大师为普庵祖师《加颂金刚经》题辞作序,敬书“愿力坚固,金刚不坏”之语,以祈“永为照世之慧灯,利生之福田”。
解放前后,弥光老和尚作为虚云老和尚恢复祖庭、弘扬禅法期间之中坚力量,铁肩担道义,苦行续禅灯,勇为传继禅门之使者,为当代汉传佛教之复兴,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宏大悲壮的护法诗篇。
弥光老和尚1912年农历十一月初五日生于湖南衡阳。天资清秀伶俐,父母极为怜爱。少年舍俗至公安县新口镇某寺院出家,为父母强行逐回,剃度未成。25岁于湖南南岳狮子岩皈依有道高僧镜明老和尚,做在家居士,以念佛为功课。
34岁,三位至亲故去,心痛欲绝,发心出离,依镜明老和尚剃度,为沙弥,获赐法名昌金,字弥光。于三位亲人坟冢上搭起茅棚,以沙弥身份守孝,三年之久寸步不离坟冢,日夜以持诵佛号为功课,念佛功夫已成相应,深获法喜。
五年后,老人南投云门寺,方始亲近虚云老和尚。此间,老人曾获六祖大师为其披搭祖衣,身背云门文偃禅师过河之瑞梦。而后乃身心宁定,外缘不侵。禅门受用格外朴实真切,如其偈云:歇心去惑观自在,改头换面如风旋。
1951年,云门事件后,老人于虚老座下受三坛大戒。两年后,追随虚老而上云居山重建真如禅寺,全力护持道场,时为虚老座下中坚弟子。常年一件衲袄,在苦行单上为众服劳,肩担背扛,任劳任怨,整日行作,皆在道中,如同转瞬。
文革期间,老和尚坚持不脱僧装不还俗,十三年放牛为业,坚守宗门。文革以后,更为恢复祖庭道场四方奔走,为推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不惜生命,江苏禅林十余道场赖以恢复。老人行持刚毅超常,率性直为,近乎狂狷,一切都自真心中发出。苦心孤诣,教导后学,培养禅宗人才,从无一日懈怠。
1983年,老和尚放下当职事务,开始苦行,前后累计二十余载,常在关中,以悟道了生死为最后追求。闭关期间,所有供养均委诸弟子印经刻碑,以使众生广结佛教法缘。并反复嘱托:“人生无常,我圆寂后一定要坐缸!”
2008年5月23日至24日,老和尚遍辞云居全山大小执事僧,自言即将圆寂,以后不再共住,要求坐缸,不要火化,并留遗嘱云:“佛法难闻,修行不易,劝汝后人,莫当儿戏!”5月25日老人在吉祥狮子卧中趣入涅槃,法体由诸弟子转至武汉黄陂石观音寺成功坐缸。
入缸时,老人结弥陀定印,身体光鲜洁净,肌肤如同婴孩,神态安详,呈入定状,全无异味,身溢余香,干净洒脱,现未曾有,亲近诸人,叹为希逢!
2011年10月16日,历时三年半坐缸后,老人慈颜再现,圆满出缸,跏趺庄严超于生前,已经成就金刚不坏。
老和尚生前发愿留金刚身,与十方众生永结法缘,至此圆满所愿,以如此明白彻底之实证为禅众指引方向,以生命为代价,用涅槃诉诸质疑者、诽谤者:禅门真实不虚,禅门修行有用,禅门后继有人,禅宗法脉没有中断。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实以来,在纯宗门禅和子所现肉身不坏成就范例中,弥光老和尚乃云居山虚云老和尚麾下之第一人。正如“石观音”之寺名,弥光老和尚将度化众生之深重大悲,凝固在这片深厚土地上,成为永不离开、永远不死之观音化身。其所行所止,亦无不印证“愿力坚固,金刚不坏”之佛言祖语!
六祖大师标提《金刚经》为汉传佛教印心纲领,普庵祖师为之加颂血书,弥光老和尚成就金刚不坏,复又深契“愿力坚固,金刚不坏”、不舍众生化度娑婆之度世要旨。
今年,弥光老和尚涅槃已近六周年之久,众缘和合因缘时至,石观音寺四众弟子及十方檀信,为报老和尚法乳深恩,共集善缘印布此《普庵手书加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为“愿力坚固,金刚不坏”之功德回向。印制事务,蒙石观音寺监院明果法师倡导推进,深心运筹;隆福居士不辞辛劳,日夜操办。十方善士鼎力囊助,善举功成,龙天欢喜,法乳深恩,普世均沾。深愿十方善众广结法缘,“愿力坚固”以度众生之苦,契“金刚不坏”之如来藏心,以为当今政通人和、国富民安之殊胜愿景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