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M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M
1345经:本经叙述众多梵天来礼敬见多比丘。见多比丘是一位比丘的名字,其“住一林中,著粪扫衣”,行头陀行。比丘如此修行自然受到人天赞叹,于是梵天王与七百梵天前来比丘住所,恭敬礼事,并以偈颂:“观彼寂诸根,能感善供养,具足三明达,得不倾动法,度一切方便,少事粪扫衣。七百梵天子,乘宫来奉诣,见生死有边,今礼度有岸!”说明该比丘既具足修行威仪(著粪扫衣),也具足实质上的境界(三明达),着实令人敬叹。 1346经:本经的内容与前几部经大体相同,即一位比丘由于身体疲倦而入夜睡眠,受到天神的警醒。但是在情节与内容方面有着较大扩展,对话也比较丰富。当比丘“夜著睡眠”时,林中的天神立即上去叫醒:“可起起比丘!何故著睡眠?睡眠有何义?修禅莫睡眠!”比丘听到后很不情愿地回答:“不肯当云何?懈怠少方便,缘尽四体羸,夜则著睡眠。”意思说白天我那么用功修行,晚上连睡会儿觉都不行吗?在该比丘看来,晚上睡觉天经地义,并没有什么过错。然而天神却说:“且汝内执守,勿声而大呼汝已得修闲,莫令其退没!”天神说你何必大呼小叫呢?夜晚时间万籁俱寂,此时更有利于修行,何必不加以好好利用一番呢?比丘听后回答:“我当用汝语,精勤修方便,不为彼睡眠,数数覆其心。”比丘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冒失,于是及时向天神承认错误,表示当谨遵教导,努力加倍珍惜时间。在天神的一再启教之下,该比丘不分昼夜精勤修习,终于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当比丘证得阿罗汉之后,天神以偈向他询问成就果位的历程:“汝岂能自起,专精勤方便,不为众魔军,厌汝令睡眠?”该比丘回答:“从今当七夜,常坐正思惟,其身生喜乐,无一处不满。初夜观宿命,中夜天眼净,后夜除无明,见众生苦乐。上中下形类,善色及恶色,知何业因缘,而受斯果报。若士夫所作,所作还自见,善者见其善,恶者自见恶。”从比丘的偈语中,可以得出修行成道是一个渐进的历程。从三明而言,先得宿命明,再得天眼明,后得漏尽明。当得到三明之后,对于自己以及众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能够做到明了观察,知道其中是究竟怎么回事,才明白众生善恶因自作,一切果报亦为自作。当一切都弄明白之后,才知道睡眠对于我们来说毫无意义,纯粹是徒费光阴。 天神自己也述说了自己警省比丘的因缘,“我知先一切,比丘十四人,皆是须陀洹,悉得禅正受。”此十四位比丘在修行方面都很有成就,可是唯独这位比丘很是懈怠,“见汝一懈怠,仰卧著睡眠;莫令住凡夫,故方便觉悟。”大家都证得了须陀洹以上的果位,当时只有你一人尚住于凡夫,故而实在不忍心。比丘知此因缘后心存感激:“善哉汝天神!以义安慰我,至诚见开觉,令我尽诸漏。”天神最后对比丘说:“比丘应如是,信非家出家,抱愚而出家,逮得见清净。我今摄受法,当尽寿命思,若汝疾病时,我当与良药。”天神甘愿毕生做该比丘的虔信护法,随时听候比丘的差遣。此经说明了一则道理:修持不仅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内因),同时也要具备必须的善知识护法协助(外缘)。当内因外缘悉数具足时,成就道业方可事半功倍。修行如是,做人处事亦如是。(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