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C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C
1327经、1328经:此二经叙述鬼神劝诫人们供养得道比丘尼。 从原始佛教的角度而言,比丘尼的出现,从时间上讲,应该比比丘出现的时间要晚五至十年左右。印度佛教史上第一位比丘尼(严格意义上而言),应该是属于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夷提。关于其出家的时间,根据相关经典记载(《大爱道比丘尼经》、《大爱道般泥洹经》、《佛母般泥洹经》)等经典),佛成道后的第五年,净饭王命终。此时佛姨母摩诃波阇夷提感到十分悲苦,便请求佛陀允其出家。佛陀一开始从大局考量,并没有立即予以答应。后来经过阿难尊者的从中再三斡旋,于是佛陀有感于姨母多年的养育之恩,便许其出家,其前提条件为八敬法。至此,佛教僧团始有比丘尼成员。 既然僧团比丘尼在佛陀成道之初即已存在,可以想见当时比丘尼成就道业者亦不在少数。虽然女众出家会多少有些许性别上的局限,但众生佛性乃一律平等,不会因为男与女之差别而产生高低之别。故此二经中的“叔迦罗”比丘和“毗罗”比丘尼,在道业上都很有成就,“有叔迦罗比丘尼住王园比丘尼众中,为王舍城诸人恭敬供养,如阿罗汉”。这里的“如阿罗汉”,不等于说已经成就了阿罗汉圣道,而是诸人在恭敬供养方面,与对待阿罗汉没有两样。 尽管大家对此二位比丘尼都很敬重,作为普通的民众,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比如说当大家“于一吉星日欢集大会”时,大家都忙着去集会游行了,简直是万人空巷。此时这两位比丘尼中午吃饭便成了问题。在原始佛教的时期大家都是托钵乞食,女众由于自身的缘故,独自外出乞食又有诸多不便,故而有时只能请居士们前往精舍里布施供养。可此时大家都各忙各的了,把供养之事早已抛于脑后。怎么办呢?既然无人供养,那也只能饿着肚子。据经中记载,由于这两位比丘尼道业十分精进,赢得了鬼神的敬重。见到自己护持的法师中午无人供养饭食,二位鬼神也是十分着急:“王舍城人民,醉酒眠睡卧,不勤供养彼,叔迦比丘尼”、“王舍城人民,醉酒昏睡卧;毗罗比丘尼,无人供养者”。为什么要供养此二位比丘尼呢?因为她们在修持上很是勇猛精进:“善修诸根故,名曰叔迦罗;善说离垢法,涅槃清凉处,随顺听所说,终日乐无厌,乘听法智慧,得度生死流;犹如海商人,依附力马王”;“毗罗比丘尼,勇猛修诸根,善说离垢法,涅槃清凉法。皆随顺所说,终日乐无厌,乘听法智慧,得度生死流。” 此二位鬼神不仅自己赞叹,而且将自己的赞叹之声向外出集会的人群多方宣传,以唤起他们的良知与善心。于是,“一优婆塞以衣布施叔迦罗比丘尼,复有优婆塞以食供养”、“有一优婆塞持衣布施毗罗比丘尼,复有一优婆塞以食供养”。在二位鬼神的不懈努力下,此二位比丘尼初步解决了色身的滋养问题,可以一门心思继续自己修习的道业。 此经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实修实证,自然有龙天鬼神等众护法庇佑。故韦驮菩萨殿前有一联云: 三洲感应难思,汝有真修,我必护法; 一杵威神可畏,人无邪念,自能降魔。 此联一语道破天机,吾等庸碌之辈,岂不自惭汗颜哉?(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