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I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I

 

  1156经:有一天清晨,佛陀著衣持钵,亲自到舍卫城中去乞食。

  乞食完毕,佛陀回到孤独园内,见到一位名叫“不害”的婆罗门在恭候着佛陀的归来。

  不害婆罗门见到世尊乞食归来,十分高兴,客套话过后,便向佛陀请教:“世尊!我名不害,为称实不?”这里所谓的“不害”,或者说不害婆罗门的问话,似乎另有所指,即他名字叫不害,大约是名实相符的——言下之意是不害本人也不会做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佛陀当然知道不害婆罗门的真实意图。他对婆罗门说:“如是称实者,若身不害,若口不害,若心不害,则为称实。”由此可见,“称实”并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嘴巴上的自吹自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如我给自己起个名号叫“伟大”,接下来我就逢人便问:“您看我伟大吗?”若真的这么问人家,别人还以为我脑子里缺根筋呢!哪有自己称自己伟大的?而这位“不害”婆罗门既然称自己为“不害”,总得在“不害”的具体内容上讲出个子丑寅卯来。所以佛陀在回复中,谈到了“不害”的具体表现,一般而言为身三口四意三,即身不害、口不害和意不害三方面。身不害是指不杀不盗不邪YIN;口不害是指不妄语不猗语不恶口不两舌;意不害指不贪不嗔不痴。但不杀又可分为身不亲杀、口不言杀、意不念杀三方面。如果一来,三业又可细分为三十细行。如果将此三十细行一一落实到这位不害婆罗门身上去,简直是等于要他的命——因为他绝对不可能做到这些,哪怕是其中一条。

  所以佛陀对不害婆罗门说,如果身口意三方面都做到“不害”了,这才是真正的“不害”。不害婆罗门光有“不害”之名却无“不害”之实,顶多也就是在冠名方面博取众人一笑而已,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可是这位婆罗门却拿着鸡毛当令箭使了,虽然名字上冠上一顶“不害”的大帽子,却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这岂不是等同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类的小伎俩么?所以佛陀在经文后说了一偈:“若心不杀害,口意亦俱然;是则为离害,不恐怖众生。”(11.25.)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J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K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N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H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G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二)~F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D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C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