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D |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D
716经~720经:此五经内容大体相近,故一并阐述。716经叙述比丘若不正思惟,则四正勤不会生起,七觉支也不会生起,反而会生起五盖。倘若正思惟,则上述相反。 “于内法(指思惟中的内在之法)中,我不见一法,未生恶不善法令生,已生恶不善法重生令增广,未生善法不生,已生则退,所谓不正思惟。”这里所讲的是不正思惟的严重后果,当然是恶法丛生,善法湮失。这里的恶法,主要是指五盖;而所谓的善法,则是指七觉支。如果拥有正思惟呢,自然是善法增长,恶法逐渐退却。第717经中所述的义理,与716经大体相同,经中还提到如不正思惟,则“恶知识、恶伴党”会随之而来,而它们主要是指贪欲等五盖。在718经中,乃为尊者舍利弗为大家所作的开示,其中重点则是讲述了舍利弗尊者本人早已证得七觉分,对之可谓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此七觉分决定而得,不勤而得,我随所欲,觉分正受。”不仅在朝时、日中还是日暮,都能做到“随其所欲,多入正受”,也就是时时将自己关照于七觉分的禅定之中,不会错乱。舍利弗对此作譬道:“譬如王大臣,有种种衣服,置箱箧中,随其所须:日中所须、日暮所须,随欲自在。”不仅如此,舍利弗对于七觉分,已经是“清净纯白,起时知起,灭时知灭,没时知没,已起知已起,已灭知已灭”。 在719经中,同样是谈到七觉支的话题。尊者阿提目多诣尊者优波摩,请教了这样的问题:“尊者!能知七觉分方便,如是乐住正受,如是苦住正受?”此话的大意是说,如果比丘能够方便善巧地修习并运用七觉分,那么无论论身处何境(乐住、苦住),均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而不会受到种种外法内法的左右。那么比丘该如何修呢?优波摩回答说:“比丘方便修念觉分时知思惟:彼心不善解脱,不害睡眠,不善调伏掉悔,如我念觉处法思惟,精进方便,不得平等。如是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亦如是说。”如果比丘不懂得如何修行,不懂得如何解脱,也不会减少自己的睡眠时间,整天无所事事,自然是惶惶不可终日,即使他中何下功夫,也不会修获善法——这就是典型的“不正思惟”。需要注意的是,五盖中的“睡眠”不仅是指贪睡,即使与正常的睡眠时间相等,也可以归于“睡眠盖”。在原始佛教看来,睡眠之所以是“盖”,主要是他们不利于精进修行。一般而言,一个出家修行者,一昼夜只要睡足六个小时,已经是绰绰有余了。“若比丘念觉分方便时先思惟:心善解脱,正害睡眠,调伏掉悔,如我于此念觉处法思惟已,不勤方便,而得平等”。这里所列出的重点是两个,第一个是减少睡眠(“正害睡眠”),第二是束缚自己的身心,切莫心浮气躁(“调伏掉悔”)。如果首先把这两点做好了,自然是“不勤方便,而得平等”,不需要花太多的气力,便可以获得众生佛性平等的悟性。 而在720经中,开示的主角从优波摩尊者转到了阿那律尊者。阿那律比丘很有神通,被誉为“天眼第一”。诸比丘所请教的问题是:“知方便修七觉分时生乐住不?”阿那律回答是“我知比丘方便修七觉分时生乐住”。众比丘问道“云何知比丘方便修七觉分时生乐住?”阿那律的回答是“比丘方便修念觉分,善知思惟:我心善解脱,善害睡眠……精勤方便,心不懈怠,身猗息不动乱,系心令住,不起乱念,一心正受。”如是其他六觉支,亦复如是。从这里可以看出,以上诸经所讲的主旨,是基本相同的。(3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