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黄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六篇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二龙争珠 |
 
黄炳寅:破禅的智慧 第六篇 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二龙争珠
12、二龙争珠 曹洞宗本空禅师初游天台,尝曰:“如有人夺得我机者,即吾师矣。”初礼问曰:“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居曰:“卸却业身来,与子相见。”业身已相见。”师曰:“业身已卸。”居曰:“珠在何处?”师无对,遂投诚。入室时年始十三。 禅门二龙争珠话头亦曾出现在赵州大师与与参学者对话。这次却是位天才型弟子向云居道膺大师问道(云居道膺是曹洞宗洞山法嗣)。十三岁能有二龙争珠这类思维,的确罕见。佛学说“业”不只一端。《大毗婆娑论》业蕴一章便专门研究三恶根(无贪、无痴)大小乘对“业”的解释均有独到看法。《俱舍论》谈之更详。云居大师当然精通这般理论。“争”只在一个贪字,三恶根之业根是自身所生,云居要弟子卸却业身是直指本源。弟子问说“已卸”可知自身业识有多深,所以老师反问珠在何处。此珠非他,乃智珠也。这段话头如与赵州和尚回说“二龙争珠,我只管看”的思维相比各有千秋。赵州采用中论不介入法;云居则积极介入,掌握了两者之中的弯数,因为即有“争”,双方都有“贪”这恶根,若无恶根或“卸却业身”,自亦消除争端。从这些话头可以发现单纯通晓佛学在弘扬佛教时并不圆满,必须懂得各种思考方式,乃能活跃起来。禅门话头宣说佛法最大优势作为,就是古早大师无不熟稔方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