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十节?由本经发起因缘所引起的反思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十节•由本经发起因缘所引起的反思

 

  此经之发起因缘,如经云:“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此段经文,是本经的发起因缘序。观此因缘,引人深思。本经何故以目连之母的堕落鬼类而为发起呢?究其目连母堕落的根本原因,是因生前悭贪不施,并因目连的出家而不信三宝,谤毁正法,以此殁后堕落鬼类。这充分说明今生之富贵贫穷、智愚强弱,皆因前世所种之因而感召。可谓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也。所以,行人应由此经中目连母堕落的因缘,联想下自己现在的处境与意识行为,在日用寻常中应时时检点才是,以免诸过。

  从目连母的堕落鬼类,应有所反思才是。之所以其母堕落鬼类,就是因为生前没有佛知佛见,故不但悭吝不舍,还因目连的出家而谤毁三宝,故感得如此果报。当然,目连之母的堕落,亦是大权示。若不如是,则无法感召佛陀宣说此经,亦无发感召在会大众及未来众生的孝顺之行。

  但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佛法包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事无不包括在里许也,并且佛法讲三世因果,而这三世因果错综复杂。所以,学佛人必须要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明白了这种道理自然会树立佛知佛见,知见正确,才有望于了脱生死,否则,即便是如梁武帝一样大做佛事,建寺度僧,所求之只不过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也。

  其实,学佛人往往因境遇不佳,或历经挫折的缘故,从而一蹶不振,甚谤毁佛法不灵。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没有佛知佛见的缘故,未能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从而怨天尤人,甚至着魔发狂。故今将谛闲法师所作之《因果三生论》一文摘录如下:

  ‘夫世出世间凡百事业,总逃不出“因果”二字。故曰:“要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生果,今生作者是。”世人不知三生因果,往往多生疑虑。疑者云:“现见世间行善之人,或无端受累,或身后乏嗣;行恶之人,而反事事谐偶,夫唱妇随。谓言天下善、恶无分。”如此说者,皆不知三世因果,未能深达业理故也。

  须知因果报应,义通三世。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言现报者,现生行善,现身即得好报。此一种报,必现身以勇猛心行大善事,十年八载,不退其心。故现身必得好报也。作恶亦然。且看心力为如何耳。

  言生报者,谓现身行善作恶,须至来生方得受报。以现生行善之时,心不十分勇敢,所行善事未甚过大,故至来生始得受报。作恶亦然。

  言后报者,或是过去多生以前作诸善业,于此生中方得受报;或于未来无量生后,才得受报也。

  问云:“尔所言现生二报,意甚明晰,则无可疑。唯言后报一则,不能无疑。何意于过去多生以前所作善恶之业,于此生中始得受诸苦乐之报,或至今生;业犹未熟,延至未来多生以后才得受报耶?”

  答曰:“此其过去时所作之善虽大,然而用心不猛,故成熟必迟。作恶亦然。譬如镕金铸刀,火若不炽,成器必迟。无可疑也。如今行善之人,现在人见其萦苦者,此苦是过去之生报,或后报,恶业熟故。现善力弱,无能排遣过去之强恶,不关现在行诸善事而得苦报也。如今作恶之人,现见其好者,其过去之善业先熟。今之见好,是过去之生报或后报之善业熟故。所以现在有此乐果,不关现在作诸恶事而得好报也。现在之恶业,尚未熟故。作恶既尔,行善亦然。其行善人,现身未见好报而反先见苦报者,以现生所行之善业,尚未熟故。所谓寡不敌众,弱难胜强也。”

  引证:明•扬州有富人,生一子,甚贤。生二孙,聪慧过人,业南北货。临终时,以秤密付其子曰:“此吾起家物也,宜珍之。”子心讶之,而不敢言。

  父死丧事毕,对天祷告,求赦父罪,即将此秤烧毁。但见烟中有物上升,如龙蛇状。未几,二子皆死。遂叹天道无知,因果颠倒,连日昏倦,乃不欲生。

  一日,梦见金甲神谕之曰:“汝之父,以往世作诸微善,命合富耳,不系于秤。上帝正以其现生用心不公,故遣破耗二星以败尔家。家败之后,继之以火。今因尔能善盖父之愆,作事公平,故特将二星收回。将以贤子光尔之后,尔当力行善事,毋得怨尤。”觉而大悟,为善益坚。后果生二子,皆成进士。

  论曰:只此一案,可证三生不谬。试观金甲神曰:“汝父往世作微善,命合富尔,不系于秤。”可证宿生之后报善也。以其“现生用心不公,故遣破耗二星以败其家,败后继火”,可证现报恶也。“今因尔能盖父之愆,作事公平,特将二星收回,将以贤子光尔之后”,可证现报之善也。远过既尔,生报可例知矣。

  经云:“有形之恶小,无形之恶大。住相之善小,不住相之善大。”富人一生用秤欺人,使人心喜,无形之恶者也。故上帝遣二星以败其家,以昭现报之速也。贤子密祷于天,求赦父罪,无相之善也。故上帝收回二星,以贤子光后,岂非受现生之乐报乎!故知吉凶之理,相为倚伏,但非俗眼所能见耳。而报应,则犹如桴鼓,纤毫不爽也。’

  观大师如是之言论,想必因果三生之理明矣。若明此理,自能深信不疑,以佛知佛见,修善更切也。

  再者,行人从目连母堕鬼类之事中应有所感悟,人之临终时其神识皆随最后一念之善、恶而去受生轮回。净土宗强调行人平时要发菩提心,具足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这也是为了确保临终的一念佛念而作练习的。其助念,亦是为了帮助临终的往生,是对临终的关怀,此亦是孝顺之道。所以,希望人人能平时多念佛,其父母临终之时,亦勿轻易哭闹,保持安静,大声念佛以帮助恩亲往生才是。

  ——2007-8-20,昌莲于寒山寺云水房草。自8月16日下笔,至20日方完全概论部分,此中以病体勉强支撑。

 
 
 
前五篇文章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二)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三)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四)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五)

达真堪布:《普贤行愿品》讲记(六)

 

后五篇文章

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九节

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八节

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七节

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六节

昌莲:佛说盂兰盆经与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论 第五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