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五)

 

  庚二、于能断思惟安忍功德而断

  安忍有三类:耐怨害忍、安受苦忍、法思胜解忍。这里圣天菩萨主要引导的是耐怨害忍,即当他人对自己施以怨憎毒害时,即能安心忍耐,而无返报之心。

  设问:受到他人的毁骂时,为什么要安忍呢?

  答:

  若忍无劬劳,能得大福德,

  若于忍作障,有谁愚同彼。

  颂文直解

  如果通过安忍,就能够毫不费力地获得巨大的福德,而有人却对这个福德之因作障碍,那么哪里还会有这样愚痴的人呢?

  释义

  福德远的来说是成佛的助缘,近的来说可以顺顺利利地获得人天的安乐,所以是世间人都希求的。福德可以通过布施、持戒、安忍等方便而得到,其中,最省力的积累福德的方法,是安忍。

  《摄波罗蜜多论》中说:“忍为巧处成色身,功德端严相好饰。”安忍的福德非常大,暂时能成就人天妙好色身,究竟能成就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端严色身功德。而安忍的善巧之处,就在于“无劬劳”而产生福德。也就是,一个人不需要花一分钱,用一分力气,他只要心量放宽,安然、喜悦、毫无怨言地接纳他人的各种损害,就可以轻轻松松地产生巨大的福德了。就是说,当他面对不悦意境的时候,心不动嗔念,更不会去伤害他人,以这两个因,巨大福德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安忍能够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因此是众生获得安乐不可多得的一个妙法。而对众生生起嗔恚,进行报复,是在障碍自己行持这样的妙法,这是非常愚蠢的。所以具有理智的人,都要修持安忍这一妙法,断除嗔恚这个障碍。

  因此如果你能够修安忍,那就好比你自己开了一家福德银行,随时可以把福德存进去。比如,当听到他人在骂自己时,你知道这声音本身并不会损恼,不应该去增益出“这是侮辱我的话”等等虚妄分别,这样就不会生起嗔恚,不去对别人作损害。这样安忍下来后,你的福德就一下子增长很多了。或者,你回忆起了这个偈颂:“如对毁骂者,则说应治罚,如是对赞者,何不说供养。”想到自己在听到别人的赞叹时,并不会去点个香、带着花供养他们,因此对于这个骂声,也不应该太当一回事,知道听到骂声,对轮回中的业报身来说,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安忍,你的福德也就立刻增加了。

  特对强力者,嗔恚则不起,

  嗔唯陵羸弱,汝何敬重彼。

  颂文直解

  一般而言,嗔恚虽于不悦意的境生起,然特别对于那些力量强者,却不容易生起嗔恚,因此,嗔恚仅是欺凌弱者,对这样的嗔恚,你为何还很敬重呢?

  释义

  欺软怕硬是世间人的普遍特点。面对弱者的时候,人会容易生起嗔恚,颐指气使,而且觉得自己有一百个可以生嗔恚的理由;而当面对强者的时候,就容易低声下气,阿谀奉承。因此一个有理智的人,当对于弱者生起嗔恚的时候,要想想如果对方是一个权力、地位等等方面比自己高的人,自己会不会也这样动不动就去嗔恨对方、呵斥对方呢?这肯定是不敢的,而且对于弱者去生嗔恚,也是非常丢脸的事情。这样就会生起羞愧之心,而息灭嗔恚的念头。前一科里的这个偈颂“无能而嗔恚,唯使自己丑,有能亦无悲,说此最下等”,也从嗔恚过患的方面,讲了这样的意思。

  比如,当你在道场里要念佛,旁边却有道友在谈天,你正要不高兴的时候,想起了自己也只有对道友才能发发脾气,遇到蛮不讲理的黑社会,或者遇到死主、遇到地狱的狱卒,自己就连说话的胆量也没有了,这说明自己只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小人,于是就不好意思发脾气了。这样前后只有半分钟,一个安忍的功德也就积累起来了。

  设问:受到别人损害时,如果不进行报复,就会受到侮辱,也会被世人看不起。因此生起嗔恚,进行报复,是合理的。

  答:

  若于嗔处忍,能生诸修德,

  于德处云畏,汝唯是愚夫。

  颂文直解

  人如果对于容易生起嗔恚之处能够安忍,就能生起慈心三昧等的修行功德。而对于这个功德之处心生畏惧,那么你就完全是一个愚痴的凡夫而已。

  释义

  有的人觉得,当受到别人的损害时,不去反抗,那不就吃亏了吗?其实这根本没有吃亏,反而是赚了。

  因为如果能够安忍,那就会产生慈心三昧、四禅八定、四无量心等的修行功德。单单从慈心三昧上来说,它的利益就非常大。即使在下至挤牛奶那么短的时间里修慈心,也能产生八种利益。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介绍了慈心的八种利益:一、人天慈爱,二、获大守护,三、内心喜悦,四、身多快乐,五、毒不能害,六、刀不能害,七、无劳事成,八、上生梵天。

  如果把这八种利益摆在面前,你是否就很希望得到呢?而要得到它们,你只需要通过修持安忍、产生慈心,就能轻松地获得了。因此,虽然对于修安忍,在世间人短浅的眼光看来,是吃了亏,但是吃得这眼前的亏,却能赚得这么大的便宜,所以应该积极地修安忍。有的人觉得修安忍很难,经常说“我也知道骂人是恶业,但总是忍不住那口气”,或者说“我也想修安忍,但就是控制不住火气”等等,这些人放任嗔恚、畏惧安忍,这是非常愚痴的行为。

  民国时期的王凤仪,是修行安忍的典范。虽然他不一定已经达到了以三轮体空而修持出世的安忍波罗蜜多的境界,但是确实他通过修安忍获得了八种利益。有一次他受人诬告,被军队抓去,被打得很厉害,但是很神奇的是,王善人却一点也没有受伤,就像有天人保护了一样。《王凤仪言行录》中是这样记载的:“佟营官越发生气,说我是个贼骨头,亲自打我,打了一个多钟头。又换人轮流打着,从早晨打到午饭后,打断四根军棍,又用门腰杠打,足足打了四个多钟头。连打我的人,都不忍心了,流下眼泪,小声说:‘你说领我们去找,不就完了么?’我一看打我的人,都累得满头大汗,也实在是可怜,我就照他教我的话,向那带兵官一禀,就不打了。”

  那么当时王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书里紧接着说:“我虽是一直喊着没罪不挨打,打死算了!可是心里一点也没有怨恨他们,因为有人咬定了,怎能不打呢?也没有怨李儒的内弟(也就是那个诬告他的人),他是受刑不过,才咬我的。怎能怪他呢?事后地方的仕绅们,向营官说,我是办善事的正人,才宁愿自己被打死,也不肯胡说,连累好人,营官也就不再问了。”

  王善人并且从中体会到了安忍的利益,和因果报应的规律。他接着说:“由这宗事,我才知道,心里若不怨恨,挨打也伤不着。等到后来,我守坟的时侯,才悟知,我的受挨打的原因,是我在驶车的时侯,常用藤鞭子打牲口,打得太狠,有时一鞭把牛皮抽开。天理是循环的,身界造的罪,还由身界还。人若明白性理,就是被打死也不动性,就成道了。”

  在王善人的这个经历中,大家可以看到龙树菩萨所说的安忍八个功德,很多都得到了应验,比如“人天慈爱、获大守护、内心喜悦、刀不能害”等等。

  设问:虽然自己修了安忍,但是有时候别的人没有丝毫地反省、改变,反而得寸进尺,因此对他们实在是忍无可忍,不得不生起嗔恚,进行报复。

  答:

  谁灭尽侮毁,而生于他世,

  与其自作恶,受侮尤善哉。

  颂文直解

  有谁能够在此世灭尽一切的侮辱诋毁后,才去往后世?在此生中,与其去报复,造下后世三恶趣的恶因,还不如安然忍受他人的侮辱更好。对此应当进行深刻的反思。

  释义

  众生从无始以来,造下了数不清的恶业,与其他众生结下了无数的恶缘,所以怨敌会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没有尽头。因此,想要通过报复去消除对自己的一切侮辱、诽谤等等,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别人再不识时务,对你进行损害,这都是由你以前的恶业之因,以及别人的烦恼习气等因缘聚合的产物。这些因缘,都不会因为你不愿意接受而消失。从古到今,有谁是彻底灭除了这一切的侮辱和诋毁后,才去往后世的呢?在世时统治国家的皇帝,虽然拥有最大的权势,但是又有哪一位没有流言蜚语呢?即使是断证功德都已经圆满了的导师佛陀,在今天也还是有一些烦恼深重的众生进行诽谤。

  而且,即使你去报复,结果是否能如你所愿呢?也不一定。所以,即使对方再无理取闹,也是轮回中的正常现象,如果不起嗔恚、不作损害,而能安忍下来,则相当于又给自己增加了积累福德的一次很好的机会。而如果你对此无法安忍,进行反击,那么将会以嗔恚而造下恶业,而这个恶业,将会断送自己的后世,遭受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受侮辱不会使自己堕入地狱,而受不了侮辱,前去报复,也许只要一次,就足可以把自己送进地狱里去了。所以,进行审慎的观察后,有点智慧的人,即使对方再怎么变本加厉地来损害,也都会坚持修行安忍,而不会想到要去报复。

  这以上圣天菩萨从世俗修法的层面,具体引导了思维所断烦恼的过患和能断安忍的利益这两种方便,接下来又从胜义修法的层面,对这一品进行结摄。

  丁三、结摄其义

  若谁能真知,内识住等相,

  有此智慧者,烦恼终不住。

  颂文直解

  总之,如果有谁能真正了知,内识的生、住、灭三相在实相中是没有自性的,那么对于有这样智慧的人,烦恼任何时候都不会在他的智慧中安住。

  释义

  通过对内识的生住灭三相的观察,就能真正了知内识是毫无自性的,犹如影像一样。那么对于内识所遍计出来的三界的一切,就更能了知是空的了。这具体的观察方法,将在后八品中讲述。

  这样,修行者就进入到了如幻如化的法性中,这时贪嗔痴烦恼就不会再继续在识中安住,就会息灭烦恼之火。具有这样出世间智慧的圣者,就会无勤而利益众生,使其他众生也进入到这样的正道之中。因此,对于这样善妙之法,应当精进瑜伽修行。

  这以上对断除贪嗔痴烦恼,尤其是对断除嗔恚作了殊胜的引导、教诫,最后归根结底,揭示了烦恼的根源不在外境、不在色法,而在内识。无明愚痴的众生因为颠倒执著,以为以内识为主的种种万法是存在的。通过般若法义的引导,对内识的生住灭三相进行观察,可以了知虽然表面上有生生灭灭的相状,但是这些生生灭灭的识其实都是空的,当下就是无生、无住、无灭的。既然内识是空的,那么内识遍计出来的三界也都是空的。这样不离空的本性,安住这样的法性、安住心的本性之中,就没有能所二取。没有了一个执著者,就不会有一个起烦恼者,因此就没有了轮回的根。轮回的根是虚妄分别,虚妄分别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符合名言的是合理的,不符合名言真相的是不合理的。真正了知内识是无生、无住、无灭,显现了般若智慧后,所有的贪嗔痴烦恼,就会从根本上彻底断除,所以说“烦恼终不住”。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六)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七)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八)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九)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四十)

 

后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四)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三)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二)

益西彭措堪布:中观四百论讲记(三十一)

达真堪布:在无常的谤赞中解脱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