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隆波田禅师:致觉行者 六 (1)如何练习培养觉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隆波田禅师:致觉行者 六 (1)如何练习培养觉性

 

  佛陀教导我们明了我们的责任。人类的责任就是去实践佛法,教导人们如何为人。

  因此我们应该先照看好我们自己,先考虑自己,先教导好自己。如果我们浪费了自己的人生,我们不能通过金钱把它买回来。如果我们让自己受苦,那我们就是浪费自己的人生。佛陀除了教导我们灭苦之外,没有教别的了。但当我们不知道时,我们会出去寻找身外之苦,而事实上身外之苦是不存在的。

  天下的老师们的教导象一个森林中树叶那么多,而那些能作药用医心的却只有少数几片。不要连根枝全部都抓起来。当我们开始修止观时,我们应该只取那些能止息苦、灭尽苦、摧毁无明的方法。因此我们只须看核心部分。我现在所说这个教法的核心是培养觉性、增长智慧、看念头。无论何时念头生起时,看见它,知道它,理解它。无论它以何种方式出现,我们都要知道怎样避免受它的欺骗。

  无论身处在何处,我们都要练习。没有人能帮我们做。无论我们去哪里,我们是行走者;无论我们在何处停留,我们是停留者。无论行住坐卧,我们都独自练习它。持戒或布施时,我们能练习;即便我们从来没有持过戒或布施,我们也能练习。帮助别人是好的,但只是世俗意义上的好。然而,练习培养觉定慧是在每个方面都好。因此,在你教导别人之前,你必须训练你自己,直到你自己清楚地真正地看见、明白、理解。当你真正地看见、明白、理解时,真正成为觉醒者时,你就能自在地教导别人了。

  因此,这个方法我们必须亲自学习、教导自己、看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自己、自己练习。你不必对别人感兴趣,只是多多做动作,不把它当做特别的事,做练习时别急、没有推测、不期待结果,就是简单地移动,一次一个动作,知道这个动作。你知道时,让它过去;你不知道,让它过去。有时你知道,有时你不知道:让它过去—但知道它过去。身动时,知道;心动时,知道。这是一天24小时的练习,因此你放松自己,保持自然、平常。置心一境去真正地练习,轻松地练习。

  日常生活培养觉性的方法

  当我们坐公车或坐船时,我们恰当地坐好,然后翻掌放掌、移动手、伸出手、或大拇指摩擦其他手指的指尖;眨眼睛、呼吸、吞口水等等,我们觉知这些动作。这是一种提升觉知、返回自我的方法。当念头生起时,觉知它,离开它。

  在家中培养觉性的方法

  我们可以双腿侧向一边地坐着,也可以盘腿坐着,也可坐在椅子上,也可伸开腿坐着。我们也可以站着或者躺下做规律动作。当我们经行时,我们不必移动手臂(来回经行以8-12步为宜),把手臂交叉放在胸前或交手放在背后。坐式禅修图片(图示参阅《动作分解图》)如下:

  双手平放,掌心向下,放在大腿上

  竖右手垂直于大腿,觉知,停,觉知

  举起右手,觉知,停,觉知

  放右手在腹部,觉知,停,觉知

  竖起左手垂直于大腿,觉知,停,觉知

  举左手,停,觉知

  放下左手到腹部,觉知,停,觉知

  上移右手放于胸前,觉知,停,觉知

  外移右手,觉知,停,觉知

  下移右手垂直到大腿上,觉知,停,觉知

  平放右手于大腿上,觉知,停,觉知

  上移左手放于胸前,觉知,停,觉知

  外移左手,觉知,停,觉知

  下移左手垂直到大腿上,觉知,停,觉知

  平放左手于大腿上,觉知,停,觉知

  接着不断重复练习这一套动作。

-----------------------------------------------------------------------------------------------------------------

更多隆波田禅师佛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隆波田禅师:致觉行者 六 (2)达成培养觉性的目标

隆波田禅师:致觉行者 七 仅凭希望是不可能达成的(它也

隆波通禅师: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一):什

隆波通禅师: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二):身

隆波通禅师:2011年国庆仙岩寺禅修小参答疑(三):五

 

后五篇文章

隆波田禅师:致觉行者 五 此时此地当下见法

隆波田禅师:致觉行者 四 雨歇了

隆波田禅师:致觉行者 三 打开封尘的心

隆波田禅师:致觉行者 二 暴雨猛敲尘封的心

隆波田禅师:致觉行者 一 序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