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慧净法师: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六.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第十八愿善导释(十六.上)

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关于极乐世界的依报,有指方立相的“西方说”与恢廓广大的“十方说”;正报有成佛十劫的“十劫说”,与久远实成的“久远说”。这两种说法,于净土宗来讲,是以“西方说”及“十劫说”作为纲格,这在上次已略有谈到。

接下来,引用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的第一和第二首来作说明。

一、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

《赞阿弥陀佛偈》也叫作《无量寿经偈》或者是《大经偈》,是昙鸾大师依据《佛说无量寿经》的经文与内涵所撰写的赞偈;有的是四句一首,有的是二十句乃至二十六句一首,总共五十首。

净土法门的赞歌、赞偈,非常的丰富优美,读起来令人非常激赏。

譬如《无量寿经》就有两种赞偈:第一种,上卷的“赞佛偈”,是法藏菩萨因地发愿的时候对佛的赞叹,四字一句,四句一行,共二十行;第二种是下卷的“往觐偈”,是释迦牟尼佛所说,五字一句,也是四句一行,共三十首。

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中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共有三十二首,都是五字一句,四句一首。此外,龙树菩萨又特别撰写十二首七言的诗偈赞叹阿弥陀佛,亦即《十二礼》。

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前面就是“愿生偈”。愿生偈非常的有名,也非常的优美。

再者,昙鸾大师撰写的《赞阿弥陀佛偈》是效法龙树菩萨的《易行品》《十二礼》,以及天亲菩萨《往生论》中的“愿生偈”,再依据《大经》的经文,写成七言的赞偈;文字非常雅丽流畅,内容兼备真、善、美。

这五十首《赞阿弥陀佛偈》并非吟风颂月之类的诗句,而是完全依佛所说之经文,尤其是有关阿弥陀佛以及极乐净土的内容,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语言与内涵,可说是从真如所显现的,具备”真“的实质;善,有分有漏善和无漏善,无漏善之中,阿弥陀佛本身以及阿弥陀佛的净土是善中之善;法界之中,弥陀净土之依正二报最为殊胜庄严,优美无有过者:《赞阿弥陀佛偈》是依据经典所撰写,所以具备真、善、美。

昙鸾大师的《赞阿弥陀佛偈》可以说是净土门中最高级、上乘的作品之一,令人一读便感欢喜踊跃。第一首就是对阿弥陀佛的名号以及阿弥陀佛净土的方位作赞叹,使我们能够具体地归命于弥陀,愿生其净土。

现在西方去此界,十万亿剎安乐土,佛世尊号阿弥陀, 我愿往生归命礼。

第一首是就弥陀净土的方位以及净土主人的名号来作定位,所谓“指方立相”。

“现在西方去此界,十万亿剎安乐土”,这是指方。净土法门所归宿的弥陀净土——极乐世界在哪里?在西方十万亿剎土的地方。

“佛世尊号阿弥陀”,这是立相。弥陀净土的主人名号叫阿弥陀佛。

这就是指出方位,建立阿弥陀佛的形象。所以净土法门是指方立相的法门,与圣道门谈理性、法性是不一样的。当然,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佛,佛超越时间、空间和形象,佛是真理,是绝对性的存在。净土法门是从有相的时间、空间、形象,进入无相的法性,这才是末法众生的根机所堪修的。

“我愿往生归命礼”,我愿往生十万亿剎的安乐土,愿归命于大慈大悲、平等救度的南无阿弥陀佛。昙鸾大师在第一首赞偈就将净土法门的根本显示出来。

第二首:

成佛已来历十劫,寿命方将无有量,法身光轮遍法界, 照世盲冥故顶礼。

这首偈将阿弥陀佛的体、相、用都显示出来了。

“成佛已来历十劫”,这也是一种定位。对我们来讲,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是“久远实成”比较契机,还是“成佛已来十劫”比较契机呢?祖师就帮我们定位说“十劫”。成佛十劫对我们来讲比较相应,比较契机,比较容易信受。因为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同时也显示成佛以来才十劫而已,可见未来广度众生的时间是无量无尽,使得尽未来的众生,不管哪个时代,哪个时节,都有受弥陀救度的机会。

当然,就阿弥陀佛来讲,他的寿命是永恒且超越时间的,因此无所谓有量或无量。时间和空间是对我们凡夫众生来讲的:由于凡夫众生能够感受到时间,譬如昼、夜,日、月,春夏秋冬等,因为有时间感,所以有时间的限制;也由于我们凡夫众生受限于这个狭小的身体,没有神通,所以就感觉有空间的距离。如果我们能够超凡入圣,就能够超越时空,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妄想。

就理上的境界来说,时间和空间其实是虚幻的,但这是修行证果的圣者所感得的境界。也由于这是理上的境界是圣者的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讲就不契机,所以昙鸾大师这里就说“成佛已来历十劫”。《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也都揭示极乐世界在西方,弥陀成佛以来是十劫。

“寿命方将无有量”,这是就佛的寿命来讲,赞叹佛的寿命无量。

“法身光轮遍法界”,这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光明。阿弥陀佛的法身有所谓法性法身及方便法身。所谓法性法身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形象;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也无所谓过去、未来。可是为了救度众生,必须垂名现形,垂名现形就是方便法身。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两者其实是一体的。

法身的光明普遍于法界,尽虚空、遍法界,无时不在,无所不在。这个光明的功能力用在哪里呢?照世盲冥——照亮世间黑暗愚痴的众生。“盲冥”是一种譬喻,是指我们六道的凡夫,尤其指愚恶的人道众生。“盲”譬喻我们没有眼睛,不能看到真实的外境;即使有眼睛,可是在这虚假的三界六道环境当中,也如同处在黑暗的世界。“冥”譬喻在黑暗当中,没有光明,也看不到真正真实的景物。

照世盲冥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有因缘接触佛法,未信佛的,以这个光明让他消业障、增福慧,而来接受佛法,进入佛门;已经进入佛门但还没有学净土的,就引导他接近净土的法缘——还没有起信的,让他起信;还没有念佛的,让他能够专称佛名,同时现生保护他,临终的时候来接引他到极乐世界:这个就是法身光明的功能。

“寿命方将无有量”是赞寿德,赞叹弥陀寿命的功德;“法身光轮遍法界”是赞光德,赞叹弥陀光明的功德。前面是指寿命,所谓竖穷三际,永恒存在;后面是指光明,显示横遍十方,普渡众生。照世盲冥就是寿命、光明的功能力用——愿生、归命之人,都蒙受佛光的摄护。所以这两首偈意义内涵都很简要明了,文字也很简洁优美;而最重要的,是对净土宗的根本义可说一锤定音。

二、善导大师《法事赞》

此外,善导大师的赞偈也非常多,如《法事赞》上下卷,尤其下卷所有的赞偈,都是依据《阿弥陀经》经文的内涵而作。

有关阿弥陀佛的光明、寿命,《阿弥陀经》就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这两段经文在昙鸾大师第二首偈约略有简要的赞叹,而善导大师在《法事赞》是以三首偈来赞叹。

第一首:

果得涅槃常住世,寿命延长难可量,千劫万劫恒沙劫, 兆载永劫亦无央。

这一首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寿命之德,说阿弥陀佛已经修行证果,获得了常住、不生不灭的涅槃,所以寿命非常的绵长,千劫、万劫、恒沙劫,乃至阿僧祇的兆载永劫,都没办法衡量弥陀的寿命。其实若就寿命来讲,当然就有所谓有量、无量的问题;可是如果超越寿命的话,就无所谓千劫、万劫、恒沙劫,或者兆载永劫、阿僧祇劫了,因为是永恒的存在。

第二首:

一坐无移亦不动,彻穷后际放身光,灵仪相好真金色, 巍巍独坐度众生。

这一首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光明之德。阿弥陀佛的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阿弥陀佛无来无去,在极乐世界一坐,无移不动,可是从此后尽未来际,永恒地放着法身的光明,广度十方的众生。

第三首:

十方凡圣专心向,分身遣化往相迎,一念乘空入佛会, 身色寿命尽皆平。

这一首是赞叹阿弥陀佛光寿摄化之益,令我们感觉非常的赞叹、欢喜!

“十方凡圣专心向”,十方世界的众生,不论凡夫、圣人,不论善人、恶人,只要专称弥陀佛名,愿生极乐世界,那阿弥陀佛就会怎样呢?“分身遣化往相迎”,阿弥陀佛就会分身来照顾他、等待他、迎接他。虽说是分身,但其实就像太阳一出来,光明自然遍满整个地球,一念之间十方来去;亦如月亮,月亮一出来,月影同时映现在千江万水之中。

“一念乘空入佛会”,当我们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一念之间,我们就到极乐世界了;可以说无所来去,当下就转娑婆成为净土。

“身色寿命尽皆平”,一往生极乐世界,身相也好,寿命也好,都跟阿弥陀佛平等,没有两样。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之后,身、色、寿命跟阿弥陀佛平等,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

《无量寿经》讲到圣众功德的经文就说: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 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意思是说,他方世界有天人,有声闻,有菩萨;他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虽然还是用这样的名称,但这些名称只是随顺他本来地方的概念称呼;实质来讲,是内外平等的——内心的智慧平等高明,神通也是一样的洞达;外相也是咸同一类,形无异状,没有两样。

所以,到了极乐世界,内证、外相都平等。和谁平等?和阿弥陀佛平等。因此下文就说:

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 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自然、虚无、无极”都是佛性、法性、涅槃、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的另一种名称。到了那里,就证悟真如,进入涅槃,与阿弥陀佛内证、外相都一样。

《庄严经》也说: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慈悲,利益诸群品。

外相和阿弥陀佛一样,是金色之身;化身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报身就是无量相,无量好,无量光明;也与阿弥陀佛一样,具备大慈悲、大智慧、大平等、大愿力,来广度诸众生。

当然,进入极乐世界的清净海会,身色、寿命与佛皆平等,这都是因为阿弥陀佛的大平等心所使然,一切都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愿力。

三、善导大师《往生礼赞》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说:

弥陀身心遍法界,影现众生心想中。

阿弥陀佛的身也好,心也好,是遍满整个虚空法界,同时进入到我们众生的心想之中。

我们众生的心是清净的,还是污秽的?是污秽的,充满贪瞋痴,妄想烦恼。可是只要我们起心动念念到阿弥陀佛,立刻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和阿弥陀佛互相震荡,因为阿弥陀佛来到了我们的心中。当然,我们如果当下起贪瞋痴,妄想杂念,有种种的胡思乱想,当然就不能和阿弥陀佛的频率相震荡。所以就要回心转意,信受弥陀的救度,此后专称弥陀的佛名。

阿弥陀佛身心遍法界。在二、三十年前,没有计算机网路,但是有电力、电灯,电也遍满着地球,所以我们可以用电波来体会阿弥陀佛遍满法界的光明。现在有了计算机,所以网络很可以形容阿弥陀佛的光明。网络无远弗届,遍满整个地球,甚至到达其他的星球。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阿弥陀佛的身心,何止无远弗届,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我们要进入他的频道,没有限定对象,没有讲任何条件,也不用输入什么密码;他的账号就是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只要正确地输入“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就可以免费进入阿弥陀佛的无线网络世界,就能够悠游于阿弥陀佛网络世界的种种功德。就好像射箭,如果是远方的标靶,必须是射箭的高手,不然要一箭中靶是不容易的;可是如果是以箭射地面的话,即使不是射箭的高手,乃至盲人,也可以射中目标,因为箭没有不落地的。

同样的,我们十方众生,不管圣凡、善恶,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就射中了箭靶,进入弥陀的网络世界;当下就和阿弥陀佛的身心成为一体,将我们有限的命光契入了弥陀无量的光寿;所以念佛人与佛光寿、机法一体。这也就是经典所讲的“影现众生心想中”。若能进一步自信教人信,则人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分身。

所以,不是我们高明有能力,是阿弥陀佛自然来到我们的心中。好像月亮一出现,月影就自然来到水中,不管是大海的水,或者是河水、溪水,乃至杯中之水,都自然地映现。
(讲义)

当知本誓,重愿不虚,此二句贯通上下,双明彼佛成 佛之功用,及众生往生之理由。

“此二句贯通上下”,上一句是“彼佛今现,在世成佛”,下一句就是“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也就是说“彼佛今现,在世成佛”,他成佛有什么功用呢?“本誓重愿不虚”就是他的功用。那“本誓重愿不虚”有什么结果呢?就是能够使“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讲义)

由彼佛成佛,故本愿不虚;由本愿不虚,故称念必生。

这几句是用逻辑性来说明: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因此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愿就实现了。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愿再怎么样深重,若他迟迟不能成佛,那么他深重的愿也不能实现,也是虚假的;因为成佛,所以“本愿不虚”;因为“本愿不虚”,所以使十方众生,不论圣凡善恶,只要专称弥陀佛名,就必生弥陀净土,故称名必生。
(讲义)

要言之:由彼佛成佛,故众生必生。

因为阿弥陀佛成佛了,所以众生就必定往生。用譬喻的话,就是刚刚所讲的,只要太阳一出来,大地就光明普照;只要月亮一出来,万水就映现月影,这是必然的、自然性的。有关必然、自然,后面会讲到。

(2013年9月15日)

 
 
 
前五篇文章

智随法师:念佛之人怎样把握自利和利他的分寸

慕印居士:《坐花志果》译白 之六十七 曹之英

<

慕印居士:《坐花志果》译白 之六十九 勘灾二则

慕印居士:《法华经持验记》译白 之十七 贷钱自还

 

后五篇文章

慕印居士:《坐花志果》译白 之六十五 吴生

慕印居士:《坐花志果》译白 之六十六 某刑名

慕印居士:《坐花志果》译白 之六十四 刘会元

慕印居士:《坐花志果》译白 之六十三 钱文敏公

慕印居士:《坐花志果》译白 之六十二 冷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