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附录二(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4 |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附录二(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4 附录二(第三章 文殊菩萨思想看大圆满法见地)4 第十三节 从《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谈起 一、法身 “英首!于法身者,都无响应亦无影像,无心无意,无念无识,无言无说,无异无同。无二之趣亦无一归,于一无一亦无所处。是者,英首!本无法身,微妙印说,极世所归,无上无比道要之藏。”于时佛叹濡首曰:“善哉,善哉!如濡首所言,乃应清净法身说也。”[1]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法身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八节。 二、虚空 龙首!一切诸法无断不断,譬如虚空无断不断。以是言之,为不可断。普悉是世、尽魔梵界,一切众寂及诸梵志、王与庶民,亦无能断也。何则?龙首!以其诸法若如虚空,本无所有,无起无动,无持无获。空本无获,亦无所持,亦不可得。以要言之,一切众类及世余法、外邪杂术,悉无所有,无持无得亦无能获。诸法如此,皆不可得,亦不可持,以本空故,故不可断。”[2] “仁如所试,为欲试虚空之幻化法耳。仁便念幻化为有想也。幻者本无,无想无念,亦无形像,亦无所有,已离众念。”濡首曰:“若此,龙首!法亦如幻,幻化本空,其空无像亦不可见。”[3]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三、无念 龙首又问:“云何濡首!其谁可得至于道耶?”曰:“其无名无性,亦无号字,亦无处所,永无所为,亦无得者,斯可至道。”曰:“云何菩萨当得道乎?”答曰:“龙首!若有菩萨欲得道者,当以无发心,亦无念道,不想道场,不念人界。心亦无处无念无得,亦无识着,以无见心,是行菩萨,可得至道。”……又如来说诸法本无,无念无想无所著。其解是者,斯乃得道。诸法无所入亦无能毁,法不与法有合有离,况法与法当有毁乎?法无附合亦不离散。所以者何?若此,龙首!诸法无合,以其本无都亦无我。又若虚空亦无所有,无像无念,无动无摇,亦无戏行。诸法本无,寂寞如空,如幻如梦,无喻无比。诸法若此,都无等伦亦无像也。……是故众生悉住佛法也。然众生等,心亦不寤本空清法,无名无识亦无所住,无戏行,无倚无着,寂如虚空。亦不巢窟无上寂定,亦无所生,又无身法。其有忍于深空法者,此则不离于佛法矣。所以者何?若此,龙首!诸佛之法终不可以想行而至,其有想着,有言有说有宣有广,殊不可以得佛道法也。”……了本无者,于此诸法永无动摇,无念无着。如是,妙心!其菩萨以空、无想、不愿之行清净法要,逮无动摇,彼乃永静安无动摇。”[4]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四、无有 曰:“仁以何心而发道意?”答曰:“龙首!吾无数心,亦无当发。又无甫发,无发不发。又吾亦复不至道矣,不念道场不坐佛树,亦不得道不转*轮,亦不化过生死之类。所以者何?若此,龙首!以诸法无所有故,无动无摇,无出无入,亦无所持。以本空故,吾以斯法可得至道。”曰:“濡首!是为正要无上无比之至说也。其诸于斯解如是法,彼则长脱一切尘劳,其已脱于尘劳数者,乃至应永脱于魔波旬。”曰:“非可脱于魔波旬也。何则然者?以其诸魔亦道之数。所以者何?魔及魔天皆悉本无,无取无得,无想无念。以故言之,魔亦道也。”[5] 时优婆夷复谓须菩提:“又如,贤者!诸佛要法,不但受食及与施者,当应了如幻如化,为本无,为无有;至于生死与泥洹法,亦当晓了如梦、幻、化、野马、影、响,亦如本无。于诸法亦悉当尔,诸法清净都无所有。”[6]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五、本净、虚空 濡首!以诸法本净,其相本空,亦无处所,亦无巢窟,无色无像,诸法悉等如虚空。若此,濡首!其有法当起法忍者,则如来化亦逮法忍,影、响、梦、幻、野马、泡沫、芭蕉之属,亦悉当复成其法忍。所以者何?以其忍处悉空如空,都无起法忍之者。又忍者亦无其起,亦不已起,又无当起,亦无甫起。又其忍者,亦无是处,亦非彼处,亦无中处。此乃无上无比要忍。若此菩萨于是慧心,不恐不怖亦无畏惧,是则菩萨摩诃萨便应无上法忍之行。[7]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本净、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一、二节。 六、无住 濡首又谓须菩提曰:“不于此法有说有劝有彼所向也。何则然者?以诸法无劝无说无谈无识。又此要义,无言无语,无住无动,无去无来,无坐无卧,无倚无处亦无所有。所以者何?是诸法本空无所有,其本不可得故。”[8]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住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第十四节 从《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谈起 一、菩提心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有情起大悲愍,增上意乐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云何增上意乐?善男子!增上意乐者,若发菩提心已,不应起少不善法行。云何少不善法行?谓不行贪爱、不行瞋恚、不行愚痴。若住居家,威仪不应行调戏行。若出家者,不应求恭敬利养,善住出家所修行法,谓一切法如实通达。云何一切法如实通达?善男子!一切法者,谓蕴.处.界。云何通达五蕴?应观五蕴如幻,远离、空性、无所缘、寂静、不生不灭,作如是通达,亦不见通达者。亦无所见无知无思,亦无分别及所分别,一切分别寂灭通达,名为菩萨摩诃萨正行不舍有情。何以故?彼自知其法,如是为他有情,演说有情及法皆不可得。[9] 文殊师利!色不求菩提,菩提无色、本性无色、如如无色、自性无色、空性无色、远离无色、法性无色,而证菩提,乃至广说色法性亦不证菩提。”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于意云何?受.想.行.识求菩提耶?善男子!受.想.行.识证菩提耶?乃至识法性证菩提耶?” 答言:“不也!文殊师利!受.想.行.识不求菩提、不证菩提,乃至识法性,不求菩提、不证菩提。”[10] 尔时师子勇猛雷音菩萨,白文殊师利言:“仁者已满足如来十力及以十地,一切佛法悉皆圆满,何故不证无上菩提?”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岂有圆满诸佛法已,更证菩提?何以故?已圆满故,更何所证。” 师子勇猛复言:“文殊师利!云何圆满诸佛法耶?” 答言:“真如圆满。由真如圆满故,一切佛法圆满,由一切佛法圆满故,虚空圆满。虚空、真如、一切佛法,无二无别。复次,善男子!如汝所言佛法圆满,佛法圆满者,色圆满、受.想.行.识圆满;佛法圆满,亦复如是。”[11] 世尊!我以无碍天眼,见于十方乃至无量无边世界所有诸佛。世尊!若非是我劝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菩提行,劝学施戒忍进禅慧,令彼成就六波罗蜜。我既劝已教授教诫,悉令满足无上正觉。世尊!彼时我以无碍天眼,观察十方作佛事已,然后我证无上菩提。”[12] 师子勇猛言:“文殊师利岂不求菩提耶?” 答言:“善男子!不也。何以故?文殊师利即是菩提,菩提即是文殊师利。何以故?但有名字,名字亦空。文殊师利乃至菩提,名亦远离,无所有空,空者即是菩提。”[13]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菩提心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九节。 二、平等 “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八法,不退大愿,得随所乐净佛剎土。云何为八?一者、心不嫉妬。二者、施庄严具。三者、其心广大。四者、尊敬法师。五者、不行邪命。六者、平等惠施。七者、不自矜高。八者、不轻懱他。舍利子!是为菩萨成就八法,不退大愿,得随意乐净佛剎土。[14] 文殊师利!云何如是密意而说?” 答言:“善男子!若惊怖、若分别,彼等咸皆证于菩提。如是发心、若不发心,为于正觉所求之者,皆证菩提。复次,不发心者彼不得菩提,亦不思惟,彼菩提心实无所得,亦不分别,若不分别不证正觉。以何因缘不证正觉?彼不得菩提,亦不证菩提。何以故?善男子!虚空界岂证菩提耶?” 答言:“不也。”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如来岂不说一切法同虚空耶?” 答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言如虚空,菩提亦尔;如菩提,虚空亦然。虚空菩提无二无别。若菩萨知此平等,则无所知,亦无不知。”[15] 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平等?” “善男子!平等者无种种相,由此平等说一切法一味,一味者说一性,说一性者寂静性,则无杂染亦无清净。如是说法,不断不常、不生不灭,无我无摄受、不取不舍;如是说法,说已无所思亦无所分别。善男子!于此平等法中起修行智,名为平等。复次,善男子!菩萨入于如是法性,不见异不见一,名为平等。其平等者离不平等,于不平等中及以平等,本来清净。”[16]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随觉一切法思惟平等,名为现证;作是随觉无少起想,亦不灭想,名为现证;如是真如、非真如不起分别,名为现证;若住正见,于法平等,无所得故,以无所得,不作一、不作异、不思一、不思异,名为现证。若于身证一相,知一切法所谓无相,若知一切法无相者,不于身心而有染着,名现证得。”[17]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法如幻,譬如幻师化作幻事,幻而复隐。世尊!如是一切法生已复灭,亦无生灭,此则平等。世尊!若学平等,疾证无上正等菩提。”[18] 佛法无作无有边际,佛法无着则无所倚,佛法无行亦无精进,亦无所行无有教令,其诸佛法假有号耳。又计空法无所从生、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又计佛法不离尘劳贪怒痴垢,佛法无染尘劳之行,无有吾我寂无所念,所行无念无尽不起,平等无邪则诸佛法亦无非法。所以者何?无处所故、无可行者,是曰佛法。若有新学菩萨闻是说者,若恐怖者疾成正觉,若不恐怖不成正觉。”[19] 文殊答曰:“无所见者乃为等教,无所见趣,名是章句平等言辞。” 又问:“何故言曰趣平等乎?” 文殊答曰:“如族姓子所言等者,无若干故,其平等者彼无行法,于其平等无有譬喻,不见诸法是乃平等。若宣斯训则宣一业,若寂然业无有尘劳,不为瞋恨而说经法,不有断灭不计有常,不起不灭、不有吾我亦无所受,不举不下、不高不卑,虽有所说,无有妄想亦无思求。若族姓子!有晓此法而奉行者,乃曰平等。又有菩萨广入于法,不见若干亦复非一,乃曰平等。其平等者则无偏党,其无偏党是甚清净。”[20]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平等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七节。 三、无自性 虚空界无自性故。如是,善男子!若菩萨知一切法无性,亦无热恼疲倦,如虚空不烧不生疲倦及以热恼,而不动摇亦不生、不朽、不死、不迁、不起、无去无来。如是,如是!善男子!文殊师利名号亦尔,而不烧坏亦不疲倦,亦无热恼,亦不动摇,不生、不朽、不死、不迁、不起、无去无来。何以故?名字究竟远离故。[21]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自性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六节。 四、无念 何谓正真一切之法?曰,分别晓了阴种诸入。何谓阴种?何所晓了?曰,有为无为法皆是五阴,解阴如幻所著,名为知阴本空,是谓晓了幻法本寂。从对而有剖判,本末不见,有二不见,无念亦无望想,此乃专修奉行出家,成菩萨行不舍众生。[22] 佛法不离尘劳贪怒痴垢,佛法无染尘劳之行,无有吾我寂无所念,所行无念无尽不起,平等无邪则诸佛法亦无非法。所以者何?无处所故、无可行者,是曰佛法。若有新学菩萨闻是说者,若恐怖者疾成正觉,若不恐怖不成正觉。[23]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无念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五、虚空 虚空与有,假有号耳!文殊师利名号如是,其能晓了如虚空者,悉知诸法一切无辞皆无所有,便无恐怖不以为劳。文殊师利成佛久远,乃尔志同文殊师利等亦如是。[24] 有关龙钦饶降巴尊者大圆满法虚空见解及相关佛经请参考第二章第二节。 -------------------------------------------------------------------------------- [1]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宋翔公译,《大正藏》第八册, 第740页中下. [2] 同上,第741页中. [3] 同上,第745页上. [4] 《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宋翔公译,《大正藏》第八册,第741页下~第743页下. [5] 同上,第741页下. [6] 同上,第747页下. [7] 同上,第743页上. [8] 同上,第747页上. [9]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卷上,大唐不空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903页中. [10] 同上,第911页下. [11] 同上,第913页下. [12] 同上,第914页下. [13] 同上,第914页下. [14]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卷中,不空译,《大正藏》十一册,第914页下. [15]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卷中,不空译,《大正藏》十一册,第912页上. [16] 同上,第912页上. [17] 同上,第914页上. [18] 同上,第916页下. [19]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896页上中. [20]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 第896页下. [21]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卷下,大唐不空译,《大正藏》十一册,第918页中. [22]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892页上. [23] 同上,第896页上. [24]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一册,第901页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