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九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九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声闻地第二瑜伽处之四

  巳二、四正断2 午一、结前显后

  如是于四念住串习行故,已能除遣粗粗颠倒,

  已能除遣粗粗颠倒者:此中麤麤,义不可解,于余处中不见此文,疑为粗重之误。谓诸世间,于粗重行多起颠倒,修循身观能正对治。辩中边说:粗重由身而得显了,故观察此入苦圣谛。身以有粗重诸行为相故,以诸粗重即行苦性,由此圣观有漏皆苦。今依此义,说已除遣粗重颠倒。

  已能了达善不善法。

  已能了达善不善法者:当知此由修循三观而得了达。前于受、心、法中建立种种差别,善与不善随应当知。

  从此无间,于诸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于诸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于其未生一切善法,为令生故;于其已生一切善法,为欲令住、令不忘失;广说如前,乃至策[1]心、持心。

  午二、别显一一2 未一、广辨2 申一、体义3 酉一、释善恶法未生已生2 戌一、恶不善法2 亥一、征

  云何名为恶不善法?

  亥二、释2 天一、出体性

  谓欲缠染污身语意业,是身语意恶行所摄,及能起彼所有烦恼。

  天二、辨差别

  若未和合、未现在前,说名未生;若已和合、已现在前,说名已生。

  戌二、一切善法2 亥一、征

  云何名为一切善法?

  亥二、释2 天一、出体性

  谓若彼对治、若盖对治、若结对治。

  天二、例差别

  未生、已生,应知如前恶不善法。

  谓若彼对治等者:贪毗奈耶、瞋毗奈耶、痴毗奈耶,如次对治贪瞋痴法,名彼对治。当知此是行时所起。若略、若举、若不掉、若寂静,如次对治若散、若下、若掉、若不寂静诸法,名盖对治。当知此是净盖地住时所起。若定、若善修、若善解脱,如次对治不定、不善修、不善解脱诸法,名结对治。当知此是净烦恼地住时所起。

  酉二、辨生欲等2 戌一、于恶不善法2 亥一、生欲2 天一、为不生

  若时未生恶不善法,先未和合,为令不生,发起希愿:我当令彼一切一切皆不复生。是名于诸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生欲。

  天二、为令断

  若时已生恶不善法,先已和合,为令断故,发起希愿:我当于彼一切一切皆不忍受,断灭、除遣。是名于诸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生欲。

  亥二、策励发勤精进4 天一、约境差别辨2 地一、列所缘境2 玄一、标事

  又彼一切恶不善法,或缘过去事生、或缘未来事生、或缘现在事生。

  玄二、辨境

  如是彼法,或缘不现见境、或缘现见境。若缘过去、未来事境,是名缘不现见境;若缘现在事境,是名缘现见境。

  地二、配释差别2 玄一、策励

  当知此中,于缘不现见境恶不善法,其未生者欲令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断,自策、自励,是名策励。

  玄二、发勤精进3 黄一、配

  于缘现见境恶不善法,其未生者欲令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断,勇猛正勤,是名发勤精进。

  黄二、征

  所以者何?

  黄三、释

  要当坚固,自策、自励,勇猛正勤,方能令彼或不复生、或永断灭。

  天二、约缠品类辨2 地一、策励

  又于下品、中品诸缠,其未生者欲令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断,故自策励。

  地二、发勤精进

  于上品缠,其未生者欲令不生,其已生者欲令永断,发勤精进。

  天三、约三世境辨2 地一、策励2 玄一、显行境2 黄一、举过去

  又若行于过去境界,如是行时,不令烦恼缘彼生起;设复失念暂时生起,而不忍受,速能断灭、除遣、变吐。

  黄二、例未来

  如缘过去,若行未来,当知亦尔。

  玄二、配释名

  如是未生恶不善法能令不生,生已能断,是名策励。

  地二、发勤精进2 玄一、显行境

  若行现在所缘境界,如是行时,不令烦恼缘彼生起;设复失念暂时生起,而不忍受,速能断灭、除遣、变吐。

  玄二、配释名

  如是未[2]生恶不善法能令不生,生已能断,是名发勤精进。

  天四、约二增上力辨2 地一、列二力2 玄一、标

  又或有恶不善法,唯由分别力生,非境界力;或有恶不善法,由分别力生,亦境界力。

  唯由分别力生非境界力等者:非理作意正起,能生诸法,名分别力。当知此唯意识相应。若彼境界或极广大、或极可意正现在前,心则于彼多作意生,名境界力。如意地说。(陵本三卷五页208)当知此通一切识有。今说唯由分别力生,非境界力,谓即意识。复说由分别力生,亦境界力,谓一切识。由五识身染污法生,亦由意识分别力所引故。

  玄二、释2 黄一、唯分别力

  唯由分别力生,非境界力者,谓于住时,思惟过去、未来境界而生于彼。

  黄二、俱由二力

  由思惟力生,亦境界力者,谓于行时,缘现在境界而生于彼。当于尔时,决定亦有非理分别。

  地二、配二名2 玄一、策励

  当知此中,恶不善法唯由分别力生,非境界力者,彼若未生能令不生,生已能断,是名策励。

  玄二、发勤精进

  若由分别力生,亦境界力者,彼若未生能令不生,生已能断,是名发勤精进。

  戌二、于一切善法2 亥一、生欲2 天一、为令生

  于其未生一切善法,为令生故生欲者,谓于未得、未现在前所有善法,为欲令得、令现在前,发心希愿,发起猛利求获得欲、求现前欲,而现在前,是名于其未生一切善法,为令生故生欲。

  天二、为欲令住等2 地一、释2 玄一、已生善法

  于其已生一切善法,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圆满生欲者,谓已获得、已现在前所有善法,是名已生善法。

  玄二、生欲差别3 黄一、为欲令住

  于此善法已得不失、已得不退,依是说言:为欲令住。

  黄二、令不忘失

  于此善法明了现前,无暗钝性,依是说言:令不忘失。

  黄三、令修圆满

  于此善法已得现前,数数修习,成满究竟,依是说言:令修圆满。

  地二、结

  于此善法发心希愿,发起猛利求坚住欲、求不忘欲、求修满欲,而现在前,是名于其已生一切善法,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圆满生欲。

  亥二、策励发勤精进3 天一、已得未得辨2 地一、策励

  策励者,为于已得令现前故。

  地二、发勤精进

  发勤精进者,为于未得令其得故。

  天二、住等三欲辨2 地一、策励

  又策励者,于已生善为欲令住、令不忘故。

  地二、发勤精进

  发勤精进者,令修满故。

  天三、下中上品辨2 地一、策励

  又于下品、中品善法,未生令生,生已令住、令不忘失,是名策励。

  地二、发勤精进

  于上品善法,未生令生,生已乃至令修圆满,是名发勤精进。

  酉三、辨策持心2 戌一、策心2 亥一、释

  言策心者,谓若心于修奢摩他一境性中精[3]勤方便,于诸未生恶不善法,为令不生;广说乃至于其已生一切善法,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圆满。由是因缘,其心于内极略下劣、或恐下劣,观见是已,尔时随取一种净妙举相,殷勤策励、庆悦其心。

  亥二、结

  是名策心。

  戌二、持心3 亥一、征

  云何持心?

  亥二、释

  谓修举时,其心掉动、或恐掉动,观见是已,尔时还复于内略摄其心,修奢摩他。

  亥三、结

  是名持心。

  申二、异名2 酉一、正胜2 戌一、标

  如是四种,亦名正胜。

  戌二、释2 亥一、于黑品法

  谓于黑品诸法,其未生者为令不生,其已生者为令断灭,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二正胜。

  亥二、于白品法

  于白品诸法,其未生者为欲令生,

  其未生者为欲令生等者:此下疑有脱文。应言:其已生者为欲令住、令不忘失、令修圆满、令倍修习、令其增长、令其广大,于此一切生欲、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是即如前黑品广说应知。

  如前黑品广说,应知是二正胜。

  酉二、正断2 戌一、标

  如是四种,亦名正断。

  戌二、释2 亥一、于恶不善法2 天一、配名2 地一、律仪断

  一名律仪断。谓于已生恶不善法,为令断故,生欲、策励,乃至广说。

  地二、断断

  二名断断。谓于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生欲、策励,乃至广说。

  天二、释义2 地一、律仪断

  由于已生恶不善事,应修律仪,令其断灭,不应忍受。由是因缘,名律仪断。

  地二、断断

  于其未生恶不善事,为欲令彼不现行断,为欲令彼不现前断,为断故断,故名断断。

  亥二、于一切善法2 天一、修断2 地一、配

  三名修断。谓于未生一切善法,为令生故,广说乃至策心、持心。

  地二、释

  由于善法数修数习,先所未得能令现前,能有所断,故名修断。

  天二、防护断2 地一、配

  四名防护断。谓于已生一切善法,为欲令住,广说乃至策心、持心。

  地二、释

  由于已得、已现在前诸善法中,远离放逸,修不放逸,能令善法住不忘失,修习圆满,防护已生所有善法,能有所断,故名防护断。

  未二、略义3 申一、结前生后

  如是广辩四正断已,复云何知此中略义?

  申二、总显所作2 酉一、标二圆满

  谓为显示于黑白品舍取事中,增上意乐圆满及加行圆满,是故宣说四种正断。

  酉二、配应作事2 戌一、标

  当知此中,由生欲故,增上意乐圆满;由自策励、发勤精进、策心、持心故,加行圆满。修瑜伽师唯有尔所正应作事。

  戌二、释

  谓为断灭所应断事,及为获得所应得事,先当生起希愿乐欲;为断诸缠,复应时时正勤修习止、举、舍相;

  为断诸缠者:此说盖缠应知。

  为断诸缠及随眠故,更应修习[4]对治善法。

  为断诸缠及随眠故者:此说一切烦恼应知。

  申三、结摄一切

  为显[5]如是一切所作,说四正胜及四正断,是名略义。

  巳三、四神足2 午一、释成就2 未一、别辨2 申一、四三摩地3 酉一、标

  从此复修四三摩地。

  酉二、列

  谓欲三摩地、勤三摩地、心三摩地、观三摩地。

  酉三、释2 戌一、略

  当知由欲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名欲三摩地;由勤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名勤三摩地;由心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名心三摩地;由观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名观三摩地。

  戌二、广4 亥一、欲三摩地2 天一、释2 地一、因缘

  若于是时纯生乐欲,生乐欲已,于诸所[6]有恶不善法自性、因缘、过患、对治,正审思察,住[7]一境念。

  恶不善法自性因缘等者:如前已说,欲缠染污身语意业,及能起彼所有烦恼,是名恶不善法自性。若未生、若已生,名彼因缘。能为自害、能为他害、能为俱害,生现法罪、生后法罪、生现法后法罪,受彼所生身心忧苦;又若烦恼起时,先恼乱其心,次于所缘发起颠倒,令诸随眠皆得坚固,令等流行相续而转;如是一切,名彼过患。若彼对治、若盖对治、若结对治,是名对治。于此一境界事系念思惟,不令流散,由是说言住一境念。

  于诸善法自性、因缘、功德、出离,正审思察,住一境念。

  于诸善法自性因缘等者:谓若贪毗奈耶、瞋毗奈耶、痴毗奈耶,及余白品、净品诸所有法,是名善法自性。未生、已生,名彼因缘。能治过失,是名功德。能令离欲,是名出离。

  即由如是多修习故,触一境性。

  地二、对治

  于诸所有恶不善法现行诸缠,能令远离,而未永害烦恼随眠。

  天二、结

  是名欲增上力所得三摩地。

  亥二、勤三摩地2 天一、释2 地一、因缘

  若于过去、未来、现在所缘境界,能顺所有恶不善法,能顺所有下中上品烦恼缠中,其未生者为令不生,其已生者为令断灭,自策、自励、发勤精进,于[8]彼所缘,于彼境界自性、因缘、过患、对治,正审思察,住一境念。

  自策自励发勤精进者:自策、自励,谓于过去、未来所缘境界。发勤精进,谓于现在所缘境界。如是别配,义如前说。

  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生起心一境性。

  地二、对治

  于诸所有恶不善法现行诸缠,能令远离,而未永害烦恼随眠。

  天二、结

  是名勤增上力所得三摩地。

  亥三、心三摩地

  若复策发诸下劣心,或复制持诸掉举心,又时时间修增上舍。

  若复策发诸下劣心等者:于时时间为治惛沈,修习举相,是名策发诸下劣心。于时时间为治掉举,修习止相,是名制持诸掉举心。于时时间为得正定,修习舍相,是名修增上舍。

  由是因缘,于诸所有恶不善法,若能随顺恶不善法,及诸善法,若能随顺所有善法自性、因缘、过患、功德、对治、出离,正审思察,住一境念。

  自性因缘过患功德等者:此中差别,随应配属恶不善法及诸善法,准前应知。

  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生起心一境性,乃至广说[9]。

  乃至广说者:谓如前说,于诸所有恶不善法现行诸缠,能令远离,而不永害烦恼随眠,是名广说应知。

  是名心增上力所得三摩地。

  亥四、观三摩地2 天一、释2 地一、因缘2 玄一、由作意

  若于能顺恶不善法,作意思惟为不如理;复于能顺所有善法,作意思惟以为如理。如是远离彼诸缠故,及能生起诸缠对治定为上首诸善法故,能令所有恶不善法皆不现行。

  玄二、由观察

  便自思惟:我今为有现有恶不善法不觉知耶?为无现无恶不善法不觉知耶?我今[10]应当遍审观察。彼由观察作意增上力故,自正观察断与未断,正审思察,住一境念。

  便自思惟等者:为于现有恶不善法如实知有,及于现无恶不善法如实知无,是故作是二种思惟,正起观察。

  即由如是多安住故,能正触证心一境性。

  地二、对治

  由是因缘,离增上慢,如实自知:我唯于缠心得解脱,未于一切一切随眠心得解脱。我唯获得及已修习诸缠对治定为上首所有善法,而未获得及未修习随眠对治。

  未于一切一切随眠心得解脱者:此中随眠,说二一切,当知约彼烦恼品类说初一切,约彼烦恼自性说后一切。或复翻此。

  天二、结

  是名观增上力所得三摩地。

  申二、八种断行3 酉一、标所为

  彼由如是四三摩地增上力故,已远诸缠;复为永害一切一切恶不善法诸随眠故,及为修习[11]能对治彼诸善法故,便更生起乐欲策励,广说如前修四正断加行道理。

  广说如前修四正断加行道理者:如前四正断中,说有发勤精进、策心、持心,即此所指广说加行。依彼建立种种差别,即此所指广说道理。

  彼于如是正修习时,有八断行,为欲永害诸随眠故,为三摩地得圆满故,差别而转。

  酉二、释差别3 戌一、征

  何等名为八种断行?

  戌二、释2 亥一、辨体相8 天一、欲

  一者、欲。谓起如是希望乐欲:我于何时修三摩地当得圆满?我于何时当能断灭恶不善法所有随眠?

  天二、策励

  二者、策励。谓乃至修所有对治,不舍加行。

  天三、信

  三者、信。谓不舍加行正安住故,于上所证,深生信解。

  天四、安

  四者、安。谓清净信而为上首,心生欢喜;心欢喜故,渐次息除诸恶不善法品粗重。

  天五、念

  五者、念。谓九种相。于九种相安住其心,奢摩他品能摄持故。

  谓九种相等者:谓念、等念、随念、别念、不忘念、心明记、无失、无忘、无失法,是名念九种相。如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七卷十六页4637)当知此随九种心住差别建立,由于奢摩他品能摄持故。

  天六、正知

  六者、正知。谓毗钵舍那品慧。

  天七、思

  七者、思。谓心造作。于断、未断正观察时,造作其心,发起能顺止观二品身业、语业。

  发起能顺止观二品身业语业者:此中义显静虑律仪。谓由止观二增上力,损伏一切犯戒种子,令身语业得善清净,如是当知烦恼已断。诸观行者观察烦恼断、未断时,正审思察,愿证如是清净身业、语业,此身语业名顺止观。

  天八、舍

  八者、舍。谓行过去、未来、现在随顺诸恶不善法中,心无染污、心平等性。

  亥二、明知断

  由二因缘,于随眠断分别了知。谓由境界不现见思,及由境界现见舍故。

  谓由境界不现见思等者:观察烦恼断、未断时,思惟发起能顺止观二品身业、语业,如是思惟,非于行时缘现见境,是名境界不现见思。若缘现见事境,恶不善法不复现行,心无染污,行平等位,是名境界现见舍。

  戌三、结

  如是名为八种断行,亦名胜行。

  酉三、配瑜伽2 戌一、总标

  如是八种断行、胜行,即是为害随眠瑜伽。

  戌二、别配

  此中欲者,即是彼欲;此中策励,即彼精进;此中信者,即是彼信;此中安、念、正知、思、舍,即彼方便。

  此中欲者即是彼欲等者:彼谓瑜伽。前说四种瑜伽,与此八种断行,随应配属,如文可知。

  未二、总结

  如是此中,若先欲等四三摩地,若今所说八种断行,于为永断所有随眠圆满成办[12]三摩地时,一切总名欲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勤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心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观三摩地断行成就神足。

  午二、释得名2 未一、问

  问:何因缘故说名神足?

  未二、答2 申一、约世间辨

  答:如有足者,能往能还,腾跃勇健,能得能证世间所有殊胜之法。世殊胜法说名为神,彼能到此,故名神足。

  如有足者等者:谓若成就四三摩地、八种断行,堪能证得转上、转胜诸世间定。此约世间说名神足应知。

  申二、约出世辨

  如是若有如是诸法,有三摩地圆满成办[13],彼心如是清净鲜白,无诸瑕秽,离随烦恼,安住正直[14],有所堪能,获得不动,能往能还,腾跃勇健,能得能证出世间法。由出世法最胜自在,是最胜神,彼能证此,故名神足。

  如是若有如是诸法等者:已证根本三摩地故,名三摩地圆满成办。彼心不为三摩地生爱味、慢、见、疑、无明等诸随烦恼之所染污,是名清净鲜白,无诸瑕秽,离随烦恼。住正直见,善思法义,无惑无疑,加行出离,净信相应,不可引夺,是名安住正直,有所堪能,获得不动。若有如是诸法,堪能证得出世胜法。此约出世说名神足应知。

  巳四、五根五力2 午一、别辨2 未一、五根2 申一、释3 酉一、明胜进

  彼由如是胜三摩地为所依持,胜三摩地为所依止,能进修习增上心学、增上慧学所有瑜伽。

  酉二、出信根

  由进修习此瑜伽故,于他大师、弟子所证,深生胜解、深生净信。此清净信增上义故,说名信根。

  酉三、释增上2 戌一、问

  问:于何增上?

  戌二、答3 亥一、信根

  答:于能生起出世间法而为上首,及于能起精进、念、定、慧为其增上。

  亥二、精进等根

  余精进等,于能生起出世间法,及于能起展转乃至慧为其增上。

  亥三、慧根

  乃至其慧,唯于能起出世间法为其增上。

  申二、结

  是故信等说名五根。

  及于能起展转乃至慧为其增上者:谓若精进与念、定、慧能为增上,如是念与定、慧能为增上,定唯与慧能为增上,由是说言展转至慧。

  未二、五力2 申一、辨相2 酉一、举信2 戌一、标义

  若复了知前后所证而有差别,随此能于后后所证出世间法,深生胜解、深生净信。此清净信难伏义故,说名信力。

  戌二、问答2 亥一、问

  问:谁不能伏?

  亥二、答

  答:此清净信,若天、若魔、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余世间,无有如法能引夺者,诸烦恼缠亦不能屈,故名难伏。

  酉二、例精进等

  此为上首、此为前行,余精进等亦名为力。

  申二、结名

  由此诸力具大威势,摧伏一切魔军势力,能证一切诸漏永尽,是故名力。

  午二、总显2 未一、因果相属5 申一、信根信力3 酉一、标

  当观此中信根、信力,即四证净中所有净信。

  酉二、征

  何以故?

  酉三、释2 戌一、显相

  以其证入正性离生所有证净,皆由此因、此缘、此序,由彼即是此增上果。

  戌二、证义

  是故世尊就其因果相属道理,说言当观即彼证净,非即彼体、非即彼相。

  皆由此因此缘此序者:因,谓种子相续。缘,谓所依助伴。序,谓托此事生,即引发缘义。如三摩呬多地中说。(陵本十一卷十页882)

  申二、精进根力3 酉一、标

  当观此中精进根、力,即四正断中所有精进。

  酉二、征

  此何正断?

  酉三、释

  谓能永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方便正断,此中意说如是正断。由此正断,毕竟能断所有诸恶不善法故。

  申三、念根念力2 酉一、标

  当观此中念根、念力,即四念住中所有正念。

  酉二、释

  谓四念住能无余断一切颠倒。

  申四、定根定力2 酉一、标

  当观此中定根、定力,即四静虑中所有正定。

  酉二、释

  谓诸静虑能为方便,证不还果。

  谓诸静虑能为方便证不还果者:谓如已离欲界欲者,后入正性决定位,得不还果。今依此义,故作是说。

  申五、慧根慧力2 酉一、标

  当观此中慧根、慧力,即四圣谛中所有正智。

  酉二、释

  谓圣谛智于四圣谛能证现观,得沙门果。

  未二、顺起加行3 申一、举法3 酉一、标

  即由如是诸根、诸力,渐修、渐习、渐多修习为因缘故,便能发起下中上品顺决择分四种善根。

  酉二、征

  何等为四?

  酉三、列

  一、暖,二、顶,三、顺谛忍,四、世第一法。

  申二、引喻

  譬如有人,欲以其火作火所作,为求火故,下安干木,上施钻燧,精勤、策励、勇猛钻求。彼于如是精勤、策励、勇猛钻时,于下木上最初生暖;次暖增长,热气上冲;次倍增盛,其烟遂发;次无焰火欻然流出;火出无间发生猛焰;猛焰生已,便能造作火之所作。

  申三、配合3 酉一、于初位

  如钻火人精勤、策励、勇猛钻求,五根、五力,渐修、渐习、渐多修习,当知亦尔。

  酉二、于中位4 戌一、暖善根

  如下木上初所生暖,其暖善根,当知亦尔,烧诸烦恼无漏法火生前相故。

  烧诸烦恼无漏法火生前相故者:如火生时,最初生暖,是故暖名火之前相。如是无漏法生,先起善根,说名前相道理亦尔。由无漏法能断烦恼,喻如火烧。最初善根是彼前相,故得暖名。

  戌二、顶善根

  如暖增长,热气上冲,其顶善根,当知亦尔。

  戌三、顺谛忍

  如次烟发,其顺谛忍,当知亦尔。

  戌四、世第一法

  如无焰火欻然流出,世第一法,当知亦尔。

  酉三、于后位

  如火无间发生猛焰,世第一法所摄五根、五力,无间所生出世无漏圣法,当知亦尔。

  巳五、七觉支3 午一、乘征

  此复云何?

  午二、标释

  谓七觉支。诸已证入正性离生补特伽罗如实觉慧用此为支,故名觉支。

  谓七觉支等者:辩中边说:此支助觉,故名觉支。由此觉支位在见道,广有七种,略为五支。一、觉所依支,谓念。二、觉自性支,谓择法。三、觉出离支,谓精进。四、觉利益支,谓喜。五、觉无染支,此复三种,谓安、定、舍。(辩中边论中卷十四页31,472a)今说如实觉慧用此为支,应如彼释。

  午三、明摄3 未一、标

  即此七种如实觉支,三品所摄。

  未二、配

  谓三觉支奢摩他品摄,三觉支毗钵舍那品摄,一觉支通二品摄,是故说名七种觉支。

  未三、释

  谓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此三观品所摄;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此三止[15]品所摄;念觉支一种,俱品所摄,说名遍行。

  巳六、八圣道3 午一、明渐次2 未一、略标

  彼于尔时,最初获得七觉支故,名初有学见圣谛迹。已永断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唯余修道所断烦恼。为断彼故,修习三蕴所摄八支圣道。

  未二、配释

  此中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慧蕴所摄;正语、正业、正命,戒蕴所摄;正念、正定,定蕴所摄。

  午二、释得名2 未一、问

  问:何因缘故名八支圣道?

  未二、答2 申一、总

  答:诸圣有学已见迹者,由八支摄行迹正道,能无余断一切烦恼,能于解脱究竟作证,是故名为八支圣道。

  申二、别5 酉一、正见

  当知此中,若觉支时所得真觉;若得彼已,以慧安立如证而觉;总略此二,合名正见。

  若觉支时所得真觉等者:此中真觉,谓根本无漏智,于圣谛理证现观故。从此无间,得唯法智、得非断智、得非常智、得缘生行如幻事智,善为他说宣扬开示,是名以慧安立如证而觉,当知此即后得无漏智摄。

  酉二、正思惟

  由此正见增上力故,所起出离、无恚、无害分别思惟,名正思惟。

  所起出离无恚无害分别思惟者:谓即出离寻、无恚寻、无害寻、出离伺、无恚伺、无害伺应知。

  若心趣入诸所寻思,彼唯寻思如是相状所有寻思。

  彼唯寻思如是相状所有寻思者:谓唯寻思出离、无恚、无害分别相状故。

  酉三、正语业命2 戌一、第一义3 亥一、正语

  若心趣入诸所言论,即由正见增上力故,起善思惟,发起种种如法言论,是名正语。

  亥二、正业

  若如法求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于追求时,若往、若还正知而住,若覩、若瞻、若屈、若伸、若持衣钵及僧伽胝、若食、若饮、若噉、若尝正知而住;或于住时,于已追求衣服等事,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广说乃至若解劳睡正知而住。是名正业。

  或于住时于已追求衣服等事等者:前说追求衣服等事,行时业摄。既追求已,于其住时有五种业。一者、身业,二者、语业,三者、意业,四者、昼业,五者、夜业。谓若说言:若行、若住、若坐。此言显示住时身业。若复说言:若语。此言显示住时语业。若复说言:若卧、若默、若解劳睡。此言显示住时意业。若复说言:若习悎寤。此言显示住时昼业、夜业、身业、语业。又若卧者,此言显示住时夜业。当知是名住时五业。如前正知而住中说。(陵本二十四卷二十页2063)此应准知。

  亥三、正命

  如法追求衣服、饮食,乃至什物,远离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

  戌二、第二义3 亥一、标远离摄

  若远离摄正语、业、命,彼于证得无漏作意诸觉支时,先已获得。

  若远离摄正语业命者:谓即诸语恶行、诸身恶行、诸邪命事不作律仪,此亦名为无漏律仪,由彼一切能往恶趣恶戒种子皆永害故。

  亥二、释圣爱名2 天一、问

  问:何故此名圣所爱戒?

  天二、答2 地一、明获得

  答:以诸圣者、贤善、正至,长时爱乐、欣慕、悦意:我于何时当正获得诸语恶行、诸身恶行、诸邪命事不作律仪?由彼长夜于此尸罗深心爱乐、欣慕、悦意,故获得时,名圣所爱。

  地二、明不作

  获得如是圣爱戒已,终不正知而说妄语,终不故思害众生命,终不故思不与而取,终不故思行欲邪行,终不非法求衣服等。

  亥三、结通修道

  即由如是圣所爱戒增上力故,于修道时,乃至所有语业、身业、养命事转,亦得名为正语、业、命。

  酉四、正精进

  依止正见及正思惟、正语、业、命勤修行者,所有一切欲、勤、精进、出离勇猛、势力发起、策励其心,相续无间,名正精进。

  酉五、正念正定

  成就如是正精进者,由四念住增上力故,得无颠倒九种行相所摄正念,能摄九种行相心住,是名正念及与正定。

  午三、明建立2 未一、遍摄一切3 申一、标

  如是一切八支圣道,总立二种。

  申二、列

  谓无所作及住所作。

  申三、释2 酉一、无所作

  无所作者,谓正语、正业、正命。

  酉二、住所作3 戌一、标

  住所作者,复有二种。

  戌二、列

  谓奢摩他、毗钵舍那。

  戌三、配

  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是毗钵舍那,正念[16]、正定是奢摩他。

  谓无所作及住所作者:不作律仪,名无所作。住时所作,名住所作。

  未二、料简无作2 申一、显修道摄

  如是清净正语、业、命为所依止,于时时间修习止观,能断[17]诸结。无余永断,能得最上阿罗汉果。长时相续,名为修道,多时串习断烦恼故。

  申二、简除见道

  率尔智生,名为见道,暂时智起,即能永断诸烦恼故。由是因缘,正语、业、命,于修道中方始[18]建立。

  卯三、结

  由如是等,渐次修习三十七种菩提分法加行方便,是名菩提分修。

  子十三、修果2 丑一、正明修果5 寅一、征

  云何修果?

  寅二、标

  谓四沙门果。

  寅三、列

  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最上阿罗汉果。

  寅四、释2 卯一、总释名2 辰一、征

  此中云何名沙门?云何名果?

  辰二、释2 巳一、第一义

  谓圣道名沙门,烦恼断名果。

  巳二、第二义

  又后生道或中或上,是前生道所生之果。

  卯二、别建立2 辰一、问

  问:何故建立如是四果?

  辰二、答2 巳一、标

  答:对治四种诸烦恼故。

  巳二、释2 午一、初果3 未一、明对治

  谓诸无事能感恶趣、往恶趣因烦恼断故,及能断彼对治生故,立预流果。

  谓诸无事等者:谓若烦恼唯分别起,缘烦恼生,不缘事转,是名无事烦恼。此即见性烦恼应知。

  未二、会经说2 申一、释义3 酉一、标

  而薄伽梵说永断三结立此果者,谓依三品,有三种结,障碍圣道令不生故。

  酉二、列

  一、在家品,二、恶说法毗奈耶品,三、善说法毗奈耶品。

  酉三、释3 戌一、萨迦耶见

  依在家品,有萨迦耶见。由此见故,先生怖畏,最初不欲发趣圣道。

  戌二、戒禁取

  依恶说法毗奈耶品,有戒禁取。由此取故,虽已发趣,而行邪僻,由是不能生起圣道。

  戌三、疑

  依善说法毗奈耶品,有疑。由此疑故,虽已发趣,不行邪僻,而于正道未串习故,于如实见所知事中犹豫[19]疑惑,障碍圣道不令生起。

  申二、结立

  由是因缘,唯说断此,立预流果。

  未三、显彼生

  此预流果极余七有,由是因缘,多生相续。

  午二、余果2 未一、明对治3 申一、一来果2 酉一、标

  若断再生相续烦恼,生无重续,立一来果。

  酉二、释

  谓若永断天有所摄、人有所摄再生相续所有烦恼,极唯更受天有一生、人有一生,故于尔时立一来果。

  若断再生相续烦恼等者:唯余欲界天有一生、人有一生烦恼因性,名断再生相续烦恼。来生此间,唯受天有一生、人有一生,依此说言生无重续,名一来果。

  申二、不还果

  若已永断能感还来生此烦恼,唯于天有当可受生,即于尔时立不还果。

  申三、阿罗汉果

  若已永断一切能感生有烦恼,建立最上阿罗汉果。

  未二、引经说

  而薄伽梵说:永断三结,薄[20]贪瞋痴,立一来果。

  薄贪瞋痴者:显扬论云:谓以筹虑作意观察境时,心生于舍,无习向心、无习趣心、无习着心,应知是人三毒微薄。(显扬论三卷十一页31,494a)此应准知。

  永断能顺五下分结,立不还果。永断一切烦恼究竟,建立最上阿罗汉果。

  寅五、结

  是名修果。

  丑二、兼显修人2 寅一、略显一切2 卯一、明证心住2 辰一、为净行

  又于此中,贪、瞋、痴、慢、寻思行者,彼先应于净行所缘净修其行,然后方证心正安住。彼于各别所缘境界,定由所缘差别势力,勤修加行。

  辰二、随爱乐2 巳一、举等分行

  若等分行补特伽罗,随所爱乐,攀缘彼境勤修加行。如是勤修,唯令心住,非净其行。

  巳二、例薄尘行

  如等分行补特伽罗,薄尘行者,当知亦尔。

  卯二、加行差别2 辰一、标

  而彼诸行,有其差别。

  辰二、释3 巳一、贪等行

  谓贪等行者勤修行时,要经久远,方证心住。

  巳二、等分行

  等分行者勤修行时,不甚久远,能证心住。

  巳三、薄尘行

  薄尘行者勤修行时,最极速疾,能证心住。

  寅二、广辨二人2 卯一、问

  问:前已广说有贪等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其等分行及薄尘行补特伽罗,有何行相?

  卯二、答2 辰一、等分行者

  答:等分行者,如贪等行补特伽罗所有行相,一切具有;然彼行相非上、非胜,如贪等行。随所遇缘,有其差别,施设此行与彼相似。

  随所遇缘有其差别等者:所缘境事,有下中上三品差别,如所遇缘烦恼生起,能缘行相与境相似,是故名为等分行者。

  辰二、薄尘行者3 巳一、标列

  其薄尘行补特伽罗行相差[21]别者,谓无重障,最初清净,资粮已具,多清净信,成就聪慧,具诸福德,具诸功德。

  巳二、随释7 午一、无重障4 未一、标

  无重障者,谓无三障。

  未二、征

  何等为三?

  未三、列

  一者、业障,二、烦恼障,三、异熟障。

  未四、释3 申一、业障2 酉一、出体

  言业障者,谓五无间业,及余所有故思造业诸尤重业。

  酉二、明障

  彼异熟果若成熟[22]时,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业障。

  申二、烦恼障2 酉一、出体

  烦恼障者,谓猛利烦恼、长时烦恼。

  酉二、明障

  由此烦恼,于现法中,以其种种净行所缘不能令净,是名烦恼障。

  申三、异熟障2 酉一、释2 戌一、生无暇

  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道依彼不生不长,于是生处异熟果生。

  戌二、根有阙

  或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于其中异熟果生,聋騃愚钝,盲瞽喑痖,以手代言,无有力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

  酉二、结

  是名异熟障。

  午二、最初清净2 未一、标列

  最初清净者,谓善净戒及正直见。

  未二、随释2 申一、善净戒

  由十因缘,戒善清净,如前应知。

  申二、正直见3 酉一、标相

  正直见者,谓若有见,净信相应故、胜解相应故、远离诳谄故、善思法义无惑无疑加行出离故,名为正直。

  酉二、释义4 戌一、净信相应

  如是正直见,净信相应故,于佛正法及毗奈耶不可引夺。

  戌二、胜解相应

  胜解相应故,于诸如来及圣弟子不可思议威德神力、不可思议生处差别、

  不可思议生处差别者:谓有情生及所依处,是名生处差别,此不应思。显扬论说:世共了知,现成相故,乃至广说。(显扬论十七卷八页31,564a)谓即有情世间、器世间不可思议应知。

  甚深法教、

  甚深法教者:谓诸如来所说法教,空性甚深、缘起甚深,是名甚深法教。于此少分,仰推如来,言如是法是佛所行,非我境界,是名胜解相应。

  不可记事,

  不可记事者:决择分说,有不可记事教,谓由四因缘故,宣说如是不可记事,乃至广说。(陵本六十四卷七页5100)此应准知。

  深生胜解,无惊、无恐、无有怖畏。

  戌三、远离诳谄

  远离诳谄故,其见正直,是正直类,如其圣教而正修行,如其真实而自显[23]发。

  如其真实而自显发者:谓如有犯,如实发露,速疾悔除故。

  戌四、善思加行

  善思法义无惑无疑加行出离故,于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等义,善正思惟、善正筹量、善正观察。由是为因,无惑无疑,远离二路,逮得升进。

  酉三、结名

  由此四相,先所说见,名正直见。

  远离二路者:于去来今及谛宝等,心怀二分,迷之不了,是名二路。此即是疑行相应知。无惑疑故,说名远离。

  午三、资粮已具2 未一、指广

  资粮已具者,广说资粮,如前应知。

  广说资粮如前应知者:此如前说二道资粮,已广分别应知。(陵本二十二卷二页1892)

  未二、略说3 申一、标

  略有四种。

  申二、列

  一、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三、先世资粮,四、现法资粮。

  申三、释4 酉一、福德资粮

  福德资粮者,谓由此故,于今获得随顺资具、丰饶财宝,遇真福田为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

  于今获得随顺资具等者:谓如出家获得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随顺净命,正修梵行,是名随顺资具。生豪贵家,财宝具足,是名丰饶财宝。若生圣处,贤良、正至、善士皆往游涉,能为善友,具善友性,是名遇真福田为善知识。离三重障,圣道得生,是名离诸障碍,能勤修行。

  酉二、智慧资粮

  智慧资粮者,谓由此故,成就聪慧,有力有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获得随顺法教、义教、教授教诫。

  获得随顺法教等者: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名随顺法教。真义理门,是名随顺义教。随顺教授教诫,如前已说。(陵本二十五卷四页2082)

  酉三、先世资粮

  先世资粮者,谓由宿世积集善根,于今获得诸根成熟[24]。

  酉四、现法资粮

  现法资粮者,谓于今世有善法欲、诸根成熟、具戒律仪及根律仪,如前广说。

  午四、多清净信2 未一、略说2 申一、举大师

  多清净信者,谓于大师所无惑无疑,深生净信及以胜解。

  申二、例法等

  如于大师,于法、于学亦复如是。

  未二、指广

  其余广说,如前应知。

  于法于学等者:法,谓四圣谛法。学,谓三无漏学。于诲、于证,名余广说。如前三摩呬多地说应知。(陵本十一卷五页852)

  午五、成就聪慧

  成就聪慧者,谓由此故,于法于义速能领受;经久远时,于法于义能无忘失,于法于义速能通达。

  午六、具诸福德

  具诸福德者,谓由此故,形色端严,众所乐见,发清净信,无病长寿,言辞敦肃,具大宗叶,众所知识,成就大福,多获衣等诸资生具,为诸国王及大臣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具诸福德等者:此中略显成就福德异熟。形色端严,众所乐见,当知此以惠施光明、鲜净衣物为因。由是令他发清净信。无病长寿,当知此以惠施饮食,及于众生不加伤害为因。言辞敦肃,当知此以远离四种不善语业为因。具大宗叶,当知此以舍离憍慢为因。众所知识乃至尊重赞叹,当知此以供养三宝及诸尊长为因。

  午七、具诸功德

  具诸功德者,谓本性成就极少欲等种种功德。如前所说沙门庄严,应知其相。

  巳三、总结

  如是等类,应知是名诸薄尘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

  子十四、补特伽罗异门3 丑一、征

  云何补特伽罗异门?

  丑二、释4 寅一、标

  谓有六种。

  寅二、征

  何等为六?

  寅三、列

  一、沙门,二、婆罗门,三、梵行,四、苾刍,五、精勤,六、出家。

  寅四、释6 卯一、沙门4 辰一、标

  第一沙门复有四种。

  辰二、征

  何等为四?

  辰三、列

  一、胜道沙门,二、说道沙门,三、活道沙门,四、坏道沙门。

  辰四、释2 巳一、辨种类2 午一、第一义2 未一、略标

  当知诸善逝,名胜道沙门;诸说正法者,名说道沙门;诸修善行者,名活道沙门;诸行邪行者,名坏道沙门。

  未二、随释4 申一、诸善逝

  诸善逝者,谓已证得贪瞋痴等无余永尽。

  申二、说正法

  说正法者,谓为调伏贪瞋痴等,宣说正法。

  申三、修善行

  修善行者,谓为调伏贪瞋痴等,勤修正行。

  申四、行邪行

  行邪行者,谓犯尸罗,行诸恶法。

  午二、第二义4 未一、胜道沙门2 申一、标名

  又学无学名胜道沙门。

  申二、释义

  以无漏道摧灭一切见、修所断诸烦恼故。

  又学无学名胜道沙门等者:此与前别,前说胜道唯无学故。

  未二、说道沙门2 申一、标名

  若无如来及诸菩萨,为菩提故勤修正行,诸声闻众持三藏者,名说道沙门。

  申二、释义

  任持世俗法毗奈耶,转正法眼令不断故。

  若无如来及诸菩萨等者:此与前别,前说正法,通说如来,及诸菩萨、声闻众故。

  未三、活道沙门2 申一、标名

  若诸异生补特伽罗,其性调善,为自利益勤修正行,有羞有悔,爱乐正学,为得未得、为触未触、为证未证勤修加行,有力有能堪得未得、堪触未触、堪证未证,名活道沙门。

  申二、释义

  由彼现有诸善法暖,堪能生长圣慧命根,名活,非死,是故名为活道沙门。

  若诸异生补特伽罗等者:此与前别,前修正行通说凡圣一切位故。

  未四、坏道沙门2 申一、标名

  若诸犯戒补特伽罗,多行恶法,广说乃至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名坏道沙门。

  申二、释义

  由彼破坏最初所有正道根本,无力无能,非生道器。虽现前有说正道教,及现前有证正道者,而彼不得,是故名为坏道沙门。

  若诸犯戒补特伽罗多行恶法等者:此中犯戒,多行恶法,又复内怀朽败,外现真实,如水所生杂秽蜗牛、螺音狗行。实非沙门,自称沙门;非行梵行,自称梵行。如是广说,摄异门分[25]中一一别释。(陵本八十四卷十五页6396)此戒学摄,是故说言破坏最初所有正道根本。

  巳二、明建立2 午一、简外

  世尊依彼作如是说:此初沙门,广说乃至第四沙门,于外沙门、婆罗门教空无所有。

  午二、显内

  若于是处,八支圣道安立可得;即于是处有初沙门,广说乃至第四沙门。

  卯二、婆罗门3 辰一、标

  第二婆罗门复有三种。

  辰二、列

  一、种性婆罗门,二、名想婆罗门,三、正行婆罗门。

  辰三、释3 巳一、种性婆罗门

  种性婆罗门者,谓若生在婆罗门家,从母产门之所生出,父母圆备,名婆罗门。

  巳二、名想婆罗门

  名想婆罗门者,谓诸世间,由想等想,假立言说,名婆罗门。

  由想等想假立言说者:构了相是想相,了取彼彼生类、种姓等相差别,是名等想。由此为先,施设言说,此是婆罗门,依此建立名想婆罗门。

  巳三、正行婆罗门2 午一、释

  正行婆罗门者,谓所作事决定究竟,已能驱摈恶不善法。

  午二、证

  如说:当知婆罗门,更无有所作;所作事已办[26],是谓婆罗门。

  卯三、梵行3 辰一、标

  第三梵行复有三种。

  辰二、列

  一、受远离梵行,二、暂时断梵行,三、毕竟断梵行。

  辰三、释3 巳一、受远离梵行

  受远离梵行者,谓能受学远离一切行非梵行习YIN欲法。

  巳二、暂时断梵行

  暂时断梵行者,谓诸异生,由世间道离欲界欲。

  巳三、毕竟断梵行

  毕竟断梵行者,谓诸圣者得不还果,复得最上阿罗汉果。

  谓诸圣者得不还果等者:若不还果,非梵行贪已永断故,说名梵行已立。今依此义,说彼毕竟断梵行。若阿罗汉,八支圣道已善清净,是故亦说毕竟断梵行。

  卯四、苾刍2 辰一、标

  第四苾刍复有五种。

  辰二、列

  一、乞丐苾刍,二、自称苾刍,三、名想苾刍,四、破坏烦恼苾刍,五、白四羯磨受具足戒苾刍。

  卯五、精勤2 辰一、总标

  第五精勤复有三种。

  辰二、列释3 巳一、止息犯戒精勤

  一、止息犯戒精勤,谓能远离一切不善身业、语业。

  巳二、止息境界精勤

  二、止息境界精勤,谓密护根门,修防守念及常委念,如前广说。

  巳三、止息烦恼精勤2 午一、广一切

  三、止息烦恼精勤,谓能永断见、修所断一切烦恼,及于一切先所生起,或欲寻思、或恚寻思、或害寻思、或贪、或瞋、或诸邪见、或忿恨覆恼诳谄等,能往恶处那落迦等诸险恶趣非沙门法,随所生起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

  午二、略二种

  当知此中,略有二种止息烦恼。一、止息随眠,二、止息诸缠。

  略有二种止息烦恼等者:谓若永断见、修所断一切烦恼,及于一切恶不善法能为变吐,是名止息随眠。若于一切恶不善法能不忍受,断灭、除遣,是名止息诸缠。

  卯六、出家3 辰一、标

  第六出家复有二种。

  辰二、列

  一、于善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二、于恶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

  辰三、释2 巳一、内道2 午一、名义出家

  于善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谓苾刍、苾刍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

  午二、真实出家

  又若自能出离身中所有一切恶不善法,当知是名真实出家。

  巳二、外道2 午一、标

  于恶说法毗奈耶中而出家者,谓诸外道。

  午二、释2 未一、举增上

  或全无衣、或坏色衣、或涂灰等增上外道。

  未二、举所余

  复有所余如是等类众多外道。

  丑三、结

  是故说言: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修梵行、若诸苾刍、若精勤者、若出家者,如是一切,是数取趣所有异门。

  子十五、几种补特伽罗4 丑一、总标2 寅一、种类

  补特伽罗略有八种。

  寅二、建立因缘

  建立因缘略有四种。

  丑二、别列2 寅一、八种补特伽罗2 卯一、征

  云何八种补特伽罗?

  卯二、列

  一、有堪能者,二、无堪能者,三、善知方便者,四、不善知方便者,五、有无间修者,六、无无间修者,七、已串修习者,八、未串修习者。

  寅二、四种建立因缘3 卯一、征

  云何四种补特伽罗建立因缘?

  卯二、标

  谓由四种差别因缘,建立八种补特伽罗。

  卯三、列

  一、由根差别故,有根已成熟及根未成熟。

  有根已成熟及根未成熟者:此已成熟及未成熟,如前种性地中已说应知。(陵本二十一卷十五页1862)

  二、由瑜伽差别故,有善知瑜伽及不善知瑜伽。三、由加行差别故,有有无间、殷重修,及无无间、殷重修。四、由时差别故,有已长时修道及未长时修道。

  丑三、配释3 寅一、征

  云何如是四种差别能为前八补特伽罗建立因缘?

  寅二、配4 卯一、由根差别

  谓根已成熟[27]即有堪能者,根未成熟[28]即无堪能者。

  卯二、由瑜伽差别

  善知瑜伽即善知方便者,不善知瑜伽即不善知方便者。

  卯三、由加行差别

  有无间、殷重修即有无间修者,此亦名为有常委修;无无间、殷重修即无无间修者,此亦名为无常委修。

  卯四、由时差别

  已长时修道即已串修习者,未长时修道即未串修习者。

  寅三、结

  如是名为由根差别、瑜伽差别、加行差别及时差别,建立八种补特伽罗。

  丑四、料简5 寅一、根未成熟

  若诸所有补特伽罗根未成熟[29],彼于所有善知方便、有无间修、已串修习,如理、如法、如其善巧,皆不能办[30]。

  如理如法如其善巧等者:理,谓观待等四种道理。法,谓苦等四圣谛法。善巧,谓蕴、界等六种善巧。不能如佛施设开示无倒而知,名不能办。

  寅二、未善方便

  若诸所有补特伽罗根虽成熟,而未善知善巧方便,于诸所有亦不能办[31]。

  寅三、无无间修

  若诸所有补特伽罗根已成熟,善知方便,无无间修,即不能得速疾通慧。

  寅四、未串修习

  若诸所有补特伽罗根已成熟,善知方便,有无间修,未串修习,即于所有自所作事未得成办[32]。

  寅五、已串修习

  若诸所有补特伽罗根已成熟[33],善知方便,有无间修,已串修习,彼于所有皆能成办[34],亦能获得速疾通慧,于其所有自所作事已得成办[35]。

  子十六、几种魔及魔事2 丑一、总标

  当知诸魔略有四种,魔所作事有无量种,勤修观行诸瑜伽师,应善遍知,当正远离。

  丑二、别辨2 寅一、诸魔3 卯一、征

  云何四魔?

  卯二、列

  一、蕴魔,二、烦恼魔,三、死魔,四、天魔。

  卯三、释2 辰一、辨种类4 巳一、蕴魔

  蕴魔者,谓五[36]取蕴。

  巳二、烦恼魔

  烦恼魔者,谓三界中一切烦恼。

  巳三、死魔

  死魔者,谓彼彼有情,从彼彼有情众,夭丧殒殁。

  彼彼有情从彼彼有情众者:谓那落迦等有情,名彼彼有情。彼一切种类,名彼彼有情众。

  巳四、天魔

  天魔者,谓于勤修胜善品者,求欲超越蕴、烦恼、死三种魔时,有生欲界最上天子,得大自在,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事业,是名天魔。

  有生欲界最上天子者:有寻有伺地说:复有摩罗天宫,即他化自在天摄,然处所高胜。(陵本四卷三页270)此于欲界,名为最上应知。

  辰二、明建立2 巳一、标义

  当知此中,若死所依;若能令死;若正是死;若于其死作障碍事,不令超越。依此四种建立四魔。

  巳二、别释4 午一、死所依

  谓依已生、已入现在五取蕴故,方有其死。

  午二、能令死

  由烦恼故,感当来生,生已便有夭丧殒殁。

  午三、正是死

  诸有情类命根尽灭、夭丧殒殁,是死自性。

  午四、障超死2 未一、略标

  勤修善者,为超死故正加行时,彼天子魔得大自在,能为障碍。由障碍故,或于死法令[37]不能出;或经多时,极大艰难,方能超越。

  未二、别显2 申一、辨相2 酉一、暂不自在

  又魔于彼或有暂时不得自在。谓世间道离欲异生,或在此间,或生于彼。

  或在此间或生于彼者:谓生欲界,依欲界身离欲界欲,名在此间。若生色无色界诸离欲地,名生于彼。

  酉二、得大自在

  或魔于彼得大自在。谓未离欲。

  申二、释义2 酉一、于未离欲

  若未离欲,在魔手中随欲所作。

  酉二、于暂离欲

  若世间道而离欲者,魔缚所缚,未脱魔羂,由必还来生此界故。

  魔缚所缚未脱魔羂者:摄事分说:烦恼随眠未永拔故,虽世间道方便逃避远至有顶,复执将还。可爱妙欲譬之九结,由彼结故,令于生死自然乐着,于自系缚不欲解脱。(陵本八十五卷十五页6461)此中道理,应如是知。

  寅二、魔事3 卯一、征

  云何魔事?

  卯二、释4 辰一、障正发趣5 巳一、舍善法欲

  谓诸所有能引出离善法欲生,耽着诸欲增上力故,寻还退舍。当知此即是为魔事。

  巳二、不护根门

  若正安住密护根门,于诸所有可爱色声香味触法,由执取相、执取随好,心乐趣入。当知此即是为魔事。

  巳三、食不知量

  若正安住于食知量,于诸美味不平等食,由贪爱欲,心乐趣入。当知此即是为魔事。

  巳四、贪乐卧眠

  若正安住精勤修习初夜后夜悎寤瑜伽,于睡眠乐、于偃卧乐、于胁卧[38]乐,由懈怠力,心乐趣入。当知此即是为魔事。

  巳五、不住正知等2 午一、列4 未一、于母邑等

  若正安住正知而住,于往来等诸事业时,若见幼少、盛年、美色诸母邑等,由不如理,执取相好,心乐趣入。

  未二、于妙好事

  或见世间诸妙好事,心乐趣入。

  未三、于多事业

  或于多事多所作中,心乐趣入。

  未四、于相杂住

  或见在家及出家众欢娱杂处,或见恶友共相杂住,便生随喜,心乐趣入。

  午二、结

  当知一切皆是魔事。

  辰二、障生净信

  于佛法僧、苦集灭道、此世他世若生疑惑。当知一切皆是魔事。

  辰三、障修远离

  住阿练若、树下、冢间、空闲静室,若见广大可怖畏事,惊恐毛竖;或见沙门婆罗门像、人非人像欻尔而来,不如正理劝舍白品、劝取黑品。当知一切皆是魔事。

  若见广大可怖畏事等者:谓闲居时,或于尘雾,或昏夜分,见大云气,闻震雷音;或逢雹雨狮子虎豹;或遭凶猾窃劫抄虏;或遇非人来相娆逼;便生惊怖,身毛为竖。如思所成地中说。(陵本十八卷八页1557)此说广大可怖畏事,及与沙门婆罗门像、人非人像,如应准释。

  辰四、障庄严法

  若于利养恭敬称誉,心乐趣入;或于悭吝、广大希欲、不知喜足、忿、恨、覆、恼及矫诈等沙门庄严所对治法,心乐趣入。当知一切皆是魔事。

  或于悭吝广大希欲等者:此中悭吝,谓于大师等不修供养,此由正信能为对治。广大希欲、不知喜足,此由少欲、喜足能为对治。忿、恨、覆、恼,此由堪忍能为对治。及矫诈等,此由知量能为对治。等言,等取妄语、若假现相、若苦研逼、若利求利种种状相应知。此中正信乃至知量,皆为沙门庄严所摄,如前已说。(陵本二十五卷十七页2138)

  卯三、结

  如是等类无量无边诸魔事业,一切皆是四魔所作。随其所应,当正了知。

  子十七、发趣无果5 丑一、标

  由三因缘,正修行者精勤发趣,空无有果。

  空无有果者:谓不获得沙门果故。

  丑二、征

  何等为三?

  丑三、列

  一、由诸根未积集故。

  一由诸根未积集故者:此中诸根,谓信、精进、念等及慧。虽已趣入,而未获得转上、转胜、转复微妙,于后后生展转胜进,名未积集。

  二、由教授不随顺故。

  二由教授不随顺故者:谓于远离寂静瑜伽作意止观,未能获得无倒教授、渐次教授,名不随顺。

  三、由等持力微劣故。

  三由等持力微劣故者:谓虽已得三摩地,而未圆满、自在故。

  丑四、释2 寅一、正显无果3 卯一、根未积集

  若有诸根犹未积集,虽复获得随顺教授,强盛等持;精勤发趣,空无有果。

  卯二、教不随顺

  若有诸根虽已积集,其等持力亦复强盛,而不获得随顺教授;精勤发趣,空无有果。

  卯三、定力微劣

  若有诸根虽已积集,亦复获得随顺教授,而等持力若不强盛;精勤发趣,空无有果。

  寅二、翻成有果

  若有诸根已得积集,教授随顺,等持强盛;精勤发趣,决定有果。

  丑五、结

  如是名为由三因缘,空无有果;由三因缘,决定有果。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二十九

  --------------------------------------------------------------------------------

  [1] 「策」,磧砂、大正、陵本作「攝」。

  [2] 「未」,磧砂作「已」。

  [3] 「精」,大正作「正」。

  [4] 「習」,磧砂、大正作「集」。

  [5] 「顯」,大正作「現」。

  [6] 「所」,磧砂作「近」。

  [7] 「住」,磧砂、大正、陵本作「起」。

  [8] 「於」,大正作「行」。

  [9] 「乃至廣說」,磧砂、大正、陵本作「廣說乃至」。

  [10] 「今」,大正作「令」。

  [11] 「習」,磧砂、大正作「集」。

  [12] 「辦」,大正作「辨」。

  [13] 「辦」,大正作「辨」。

  [14] 「直」,磧砂、陵本作「真」。

  [15] 「止」,磧砂作「上」。

  [16] 「念」,陵本作「見」。

  [17] 「斷」,磧砂作「證」。

  [18] 「始」,磧砂作「如」。

  [19] 「豫」,大正作「預」。

  [20] 「薄」,大正作「縛」。

  [21] 磧砂無「差」字。

  [22] 「熟」,大正作「就」。

  [23] 「顯」,大正作「現」。

  [24] 「熟」,大正作「就」。

  [25] 「攝異門分」,披尋記原作「攝事分」。

  [26] 「辦」,大正作「辨」。

  [27] 「熟」,大正作「就」。

  ,

  [28] 「熟」,大正作「就」。

  [29] 「熟」,大正作「就」。

  [30] 「辦」,大正作「辨」。

  [31] 「辦」,大正作「辨」。

  [32] 「辦」,大正作「辨」。

  [33] 「熟」,大正作「就」。

  [34] 「辦」,大正作「辨」。

  [35] 「辦」,大正作「辨」。

  [36] 「五」,磧砂作「三」。

  [37] 「令」,磧砂作「全」。

  [38] 「臥」,磧砂作「不」。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尕藏加教授:西藏佛教神秘文化 ——密宗 前言 序言

尕藏加教授: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绪论 藏族宗教文

尕藏加教授: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 第一章 佛教密宗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三十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三十一

 

后五篇文章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二十八

净界法师: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大安法师:莫等业障积累多,一句佛号甚难念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校勘重印后记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一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