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3.礼拜小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我空智 3.礼拜小僧

   (一)公案本文

  福州长庆慧 禅师上堂,大众集定,师乃拽出一僧。

  (缘起现象界,禅师拽出一僧何用?启教大众之契机。)

  师曰:「大众礼拜此僧!」

  (尽未来际,此僧当可成果位,大众应礼拜。)

  师又曰:「此僧有什麽长处,便教大众礼拜?」

  (现此小沙弥,何值大众顶礼,师欲破大众贡高我慢心,灭除我执也。)

  众无对。

  (大众尚未理会得禅师之教机。)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在禅师的眼里,或者是一位有境界的修行者来讲,众生是平等的,没有智慧高低等差别。但是,现在很多趋炎附势的人,也就是说会拍马屁的人多,一般的社会人士,都是锦上添花的一大堆,雪中送炭的少之又少。哪个当官当得大,大众就赶快去拍马屁,这在《楞严经》中讲叫做随风转舵,哪个下台就将他踢掉,这个上台就巴结这个。

  随风转舵的人,最後会出生做什麽?做那种微小的昆虫或微小的蛆之类。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世间的利益,脸色善变,趋炎附势,这样不好。修行人要保持一个平常心,下台的人我们同情他,上台的人是福德好才上去,不见得上去就不会掉下来,世间事本来就无常,所以抱着平常心,这个人不错,我们当然恭维他,他的德行不好,一上台就为非作歹,我们就敬而远之。

  很多修行的人也会看不起初学者,「唉呀!这个你不懂,你才学佛多久?我比你久,我知道!」像日本传统的高年级者可以打低年级的学弟一样,反正年资久就是”先辈”(前辈),前辈可以打後辈的一样。修佛法的人要有平等性,众生平等,在《圆觉经》里讲得很清楚,「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久习的你不要说这个人很了不起,就很注重他;刚开始学佛法的,什麽都不懂就轻视他,这样不好。

  以前老太婆之类的佛弟子最喜欢提说她吃素多久了,好像吃素就能成佛一样,吃得越久,好像资历越深,「你吃素吃了多久了?」,「我吃3年」,「才3年而已,我已经吃了30 年了!」,意思就是说你还早得很呢!但是不要小看只有吃素3年的人,当他发奋图强,智慧也一样一直在冲上来。而素食30年的人,嘴巴在念佛,心不在念,根本个性、习气不转,只会看不起人家!这有没有心病?当然还是有心病!光吃素吃得久,拜佛拜得久,没有真正能够从内心证到平等法有什麽用?不能当生成就。

  2. 释题

  这个公案「礼拜小僧」,主要在破掉对表相的执着,怎麽可以叫老僧(师父)来礼拜小沙弥呢?笑死人了,大家的看法一定都是这样,但实际上禅师有禅师的用意在。一个修行人只会执着於表相,对人我、高低,分得很清楚,就是「我执」重的象徵,尤其中国人受儒家五伦思想影响深远,容易建立人际关系,但对修解脱道者,若不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面对一切众生,则心地处於权谋之趋势下,怎麽能得自在解脱?古僧大德的风 是不依附权贵,但与高官显达往来,也不一定要叫骂人家为政治和尚,前者现起没有我执相,而後者能做到即无法执。

  「礼拜小僧」主要在破掉自己的贡高我慢心态,修行所现的状态无所谓对错,但可显示当时的修证层次。譬如说,行者见人不理不睬,是如如不动,无知的人会以为贡高我慢。我们面见佛像应五体投地顶礼,这是在去我执慢心,但也有些高僧大德,平时要礼佛也有点困难,因悟一切无我、无我所,何来所谓佛像?故我说修行层次很难去界定,但也不要一向入空,而犯了贡高我慢而不自知。

  3. 语体文解

  福州长庆慧 禅师上堂了,大众才集合完毕,师乃拽出一小僧,禅师就从沙弥中抓出一位小和尚出来。这件事的缘起不是大家讲的,是日常生活所现的事相,所以说是缘起现象界。

  禅师拉出来一位小僧後,师即对大众说:「大众礼拜此僧!」禅师就说大家向这位小和尚顶礼膜拜。

  禅师这麽做有两个意义,一个是要破除大众贡高我慢的心。为什麽每一个寺庙里的佛像做得那麽大?大就很有威严吗?不是这样的,其实佛像不在於大小,当然要配合大殿的高度才相称,「大」会给我们世间的人看了,觉得「我好渺小」,所以应该向佛学习,不要动不动就说「我成佛了」,或者说「我也是佛」,这是没有真正证悟的人,才会说此种话,是错认境界而迷失的人。

  第二个意义是说,尽未来际,此僧可成就果位。每一个人初发心开始修行,都是注定未来会成佛的,但是成佛有快有慢,像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有一世本是兄弟,同时出家。话说在很久很久的时候,有一个国王生了八个太子,因缘成熟了,各自出家去了,刚开始修行时是大家在一起修,但每一个人的发心和精进心不一样,所以很多兄弟都成佛了,最近成佛者如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成佛了,就仅剩弥勒菩萨还没有成佛!为什麽?因为他以前太好游山玩水,只要逍遥自在,而不志在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先成佛,成为贤劫第四尊佛;第五尊佛是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但那是五亿多年以後的事情。以前也讲过为什麽他要到五亿多年後才成佛,不是现在成佛呢?因为兜率天天寿四千岁,兜率天一日夜是凡间400年,400 x 360 x 4,000这样算起来有五亿七千六百多年。行者初发心至尽未来际都可以成就果位,所以这样来看的话,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的。

  《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有位常不轻菩萨 常常不轻视别人的菩萨,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前某世之身。常不轻菩萨每碰到人,不管是认识或不认识,就跟人顶礼,并说:「你未来一定会成佛,我现在礼拜你、恭敬你!」虽然他很慎重的这样做,但别人都笑他是疯疯癫癫的疯和尚,看到人就说:「你会成佛,我跟你顶礼」,大家都笑他,并自想:「我怎麽会成佛呢?凡夫当然成佛遥不可及,怎麽我们可以成佛呢?」但在常不轻菩萨眼里,每个人未来都有成佛的希望,所以对修行的人或还没有修行的人,他都很尊敬。慧 禅师假藉此说,这麽一来,一方面是考验大众有无慢心,另一方面的用意在说此僧未来会成佛,大众就礼佛罢!

  拜完了以後,禅师又反问大众说:「此僧有什麽长处,便教大众礼拜?」你们拜什麽呀?他有什麽长处值得你们来礼拜?我叫你们拜,你们就拜,拜什麽,说个道理来听听!

  我们按语说:现此小沙弥,何值大众顶礼?师欲破大众贡高我慢心,灭除我的执着。这位小僧也许是刚进门还是现小沙弥相,也许是还没受具足戒,但很多道场内多的是卧虎藏龙。修行都会有境界的,境界已经有了,尤其是小乘行者有境界後,都会生起贡高我慢心,也就是为什麽释迦牟尼佛要宣讲一乘佛乘《法华经》时,有500比丘自动离席的原因,此500比丘是修小乘法,心存贡高我慢心,以此因缘不得听闻《法华经》。

  什麽叫「小乘法」呢?在四禅天就可以证到5种神通,我们讲义里有谈到,如果你有看的话,在四禅天境界里习气断了,心是住一境性,然後起心动念就能成就佛事,因为你在最清净的时候,起心动念随意马上就可以成就,这时候要学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都很快就可以学成的,所以很多修到这里,不知道真正解脱是从内心去解脱我、法二执,而若不察就很快的产生贡高我慢的心出来。

  这些神通和释迦牟尼佛的佛智通在表面看起来,你有的我也有,但事实上,释迦牟尼佛的漏尽明是小乘行者所没有的;小乘行者只是证到我空,有神通,所以他们表面是很尊敬释迦牟尼佛,但内心有一点贡高我慢心,这也是一种因果现象,为什麽他们不能听《法华经》呢?《法华经》是一乘佛法,以後你修行修得不错,有境界的时候,你的化众过程,也许就跟释迦牟尼佛弘化的很相像。

  释迦牟尼佛证悟後,刚开始讲什麽经?证悟当下讲《华严经》,《华严经》有多长?不得了!翻成中文小册子密密麻麻地有10本,我看《华严经》看得很久,因为不是天天看,是有空时才看一点,共读诵了一年多。《华严经》翻成梵文的不多,翻成中文的更少,有80华严和60华严两种版本。

  《华严经》被翻译成梵文的不多,还很多没被翻译成梵文,它储存在龙王的龙宫中,现在的《华严经》是谁翻译成婆婆世界的文字呢?是龙树菩萨!他以前是修外道,刚开始学咒语,光会咒术不知修心,咒语会了就可能会为非作歹。有一次龙树菩萨跑到龙宫里去,那时他已修正法,不行邪法了,他看很多的《华严经》偈藏在龙宫中,一看欢喜异常,他就一边看一边背,回来後就将所背的译成现在我们的文字。

  世尊讲《华严经》总共讲多久?共讲七天,此七天非人间的时间,故所说经文无量无边,是世尊对菩萨位讲的经典,阐述华严世界之宇宙现象。《阿含经》是对一般小乘行者讲的经典,阿含经都有历史可查的,之後出现的经典都没有历史可考查,所以很多学者有时会称之为伪经。无数的科学考证佛法,那部经典是假的,那部经是不知来处的。同样道理,很多经典当时的历史没有,但不见得就没有这部经!像《华严经》是世尊一证悟後对菩萨讲的经典,放在那里?只有菩萨听得懂的,所以放在华严世界里,何谓「华严世界」?是一个世界里面的一个世界再存有一个世界,虚空里有3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世界都有一尊佛,华严世界中有无数佛世界。

  讲《华严经》也许你们比较没有概念,但大家最有印象的大概是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参了53位善知识,所以叫做「善财53参」。为什麽他要去参访诸善知识呢?是文殊师利菩萨跟他说:「你现在已经有一个境界了,也发了菩提心了,应该去参访善知识去。」善才童子参时定说:「仁者!我已发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心,要如何来修持,成就菩提道?」前後参了53位善知识,各个修行法门都不一样,境界当然也不一样,参访就是要这样参,到菩萨的境界要懂得很多,那才能够行菩萨道,如果只会一种法门的话,你的心没有办法悟入佛道。这是《华严经》内讲的「法界品」,也就是属於华严期世尊所讲的经典。

  菩萨教完了,接着下来要教什麽呢?教那些平民!因为没有一个懂得佛法,所以要从幼稚园开班,从最基本的开始,这叫做「阿含期」。「阿含期」讲什麽?讲如何守戒,讲不了义经,如说天有几天,太阳系中的世界内有几个世界,宿命、叁界安立,叁界怎麽安,所讲较少牵涉到无上解脱道,都讲世间的一切现象、天上的一切现象、讲一切因果道理,十二因缘法,只有观十二因缘法证得我解脱,这些是属小乘法,都是在修自己的内心,所以都以戒律管理自己,也就这样才有「律学」。比丘250戒,比丘尼约略500戒,因为不用智慧证得解脱,只好用戒律来管理自己的心。

  释迦牟尼佛要入灭时,阿难还没证得解脱,感情比较重,一听世尊要入灭就哭得伤心要命,这时一个大阿罗汉就跟他说:「你不要哭了!你是世尊最亲近的弟子,应该去请示世尊,佛入灭後,有几件事情要取得印证,譬如说经典的最开始要怎麽讲?以後每部集结经典的人、事、物要怎麽安立?佛灭後要谁来当我们的导师?」

  阿难就进去向佛陀问这些问题,佛陀就告诉阿难尊者,佛经第一句安以「如是我闻」,时间不讲,仅提「一时」,地点要标出,听法人数约略而提就可。这种概括说法,可以概述历史。在那时候所有经典用现在科学的眼光来考证,以前那时的事件不是说以後就不会再出现。如果懂得因果的话,众生是很可悲的!众生都一直活在重复的生死之间,在重复的命运里轮回。

  譬如说「自杀」,脑筋内记起了自杀的种子,下一世或是那一世出生为人的时候,他还会有自杀的倾向,大约要有七世会有自杀的种子因缘。为什麽?因为阿赖耶识已经记起来,那个时候怎麽样,到了那个时间心就又犯了,阿赖耶识是无所不记的,很多的业是自己造的,时间一到就发作。

  基隆有一个海滩,15年前有7位国中生在那儿玩水,结果溺水而死,15年後同一个海滩又有7个人溺死,他们就是15年前那7位国中生,这是历史的重复;所以我们要有智慧从历史、阿赖耶识中跳出来,不要认为阿赖耶识所现的一切相都是真的,不管真的、假的,我们应看成都不是真的,要有这个能力,这能力从那儿来?不是来上课,你就会、就做得到的,没有!是要天天打坐,天天练习,从周围的人事物之间去调伏你的心,能够从这样去学习,然後真正进入修行境界的时候,面对自己心骗自己的时候,你就能够转、能够放得下,不是这麽简单的,阿赖耶识无始劫来的种子,尤其是第七识执着一切法种为真,很忠实於第八识所映现的法尘,所以你不破这一关的话,怎麽解脱呢?

  《大藏经》最前面的一、二本都是在讲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也是讲历史的重复,其中有一段是世尊某世出生为大象,大象也可以行菩萨道,行菩萨道的人也不见得就不会坠到畜生道去,世尊虽入畜生道,他还是以大象身行菩萨道。有一次森林起了大火,森林里有一条河,河的另一边没有火烧,所以大众都争先恐後的要过河,会跳的就跳过去,会游的也游过去了,但是其他的弱小的众生就没办法过河,这时那只大象就发菩提心,站到河中央当过河的踏板,那麽多众生踩过大象背,踩得皮破、肉烂、骨裂,此象精疲力尽了,大象想:「我的任务完了,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就慢慢的要往河里沈下去。这时候有一个冒失鬼跑出来,也就是跑得最慢的动物,它喊叫着:「慢着!慢着!我还没有过河呢!等我一下!」这时大象忍痛撑起身子来,让它跳过去後,大象才沈下去,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在释迦牟尼佛成佛那一世,此历史又重演了,当然这就是「历史会重复」的说明。以前跟释迦牟尼佛有缘凑在一起的,现在都做他的徒弟,这一世世尊要入灭时,事情已交待完即将入灭,大家以为没事了,待世尊要入般涅盘。突然间冒出一个声音说:「世尊!我还有事请问,你还不能入灭!」这是谁呢?这人就是森林大火时跑得最慢的那个畜生。大家就要开骂了,世尊就要入灭,现在你不好好让他入灭,你又有什麽问题要谈?世尊当然知道这个因缘就说:「让他说,我等一下没关系!」待此僧问完後,世尊这才入灭。

  我们有智慧的话,观周围的人事物,其实都是我们的历史在重复重演,国家有国家的命运,每个家、每个人都有重复的命运,轮回就是这样子。

  刚讲阿难请示世尊,佛经里面第一个要安什麽起头取信後世众生?佛经不要讲确实的时间,因为历史常常会再重复、重现,每次世尊讲经说法时,阿难都站在旁边听,阿难的记忆力很好,听过就能记起来,所以用「如是我闻」为佛经的第一句话,接着就讲地点、多少人、对象是谁?是菩萨、是天龙八部或是人等,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说世尊入灭後谁来当我们的导师?世尊就说:「以戒为师。」想想看,能以「守戒」做为我等的老师,这个老师很尽责的,为什麽?它随时都在你身边。不要讲,「某某老师,你如果天天在我旁边多好!」好什麽?「我有做错事,你可以提醒我,心有烦恼,你可以跟我开导。」那有这样子的老师,没有!所以以戒为师最好,因为你受了戒,就战战兢兢地,随时随地提醒你,所以你不会犯戒。

  譬如说你守不贪戒,你看人家的大小东西,有用没用的东西,甚至很喜欢的东西,都要能不取不贪。现在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毛病,珠宝、大钱我不要且不屑要,但是我最喜欢的是什麽?小佛像!看得心欢喜,於是就把它偷回去,别的不偷就偷小佛像,起了贪心呀!所以碰到你喜欢的就会动贪念,这个要断,所以要以戒为师。

  以前在大乘精舍讲课时,有一次讲到以戒为师,有位游学很多地方的女同学,说道:「好像不是这样,应该以『法』为师。」各位听了觉得有没有道理?学法当然要以法为师,但法是什麽?法有善法、恶法,起心动念是法、举个手也是法,以这个法来当你的老师呀!根本是没仔细思量。法是代表法界的一切,譬如以桌子来讲,它是因缘加上师傅敲敲钉钉,凑合而成就这个法,这能当你的老师吗?再说善法、恶法都是法,那邪法能当你的老师吗?外道也常讲佛法,也讲得很好,外行人听了很有道理呀!对呀!都是劝人为善,为善没有错,善有善报,但不代表真正解脱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在讲求解脱,从内心里面去超越你的人格、你的烦恼,进而提升、显露你的本性。分析给她听,当然她心里不是很信服。

  世尊在阿含期是对待小学生的善导善诱,再下来方等期,是讲《方等经》,何谓《方等经》?就是大乘经,开始把小学生的心慢慢带入大乘心地,慢慢朝大乘佛法走去,因时间的关系不讲太多。每个弘化时期多长不一,再下来就是讲般若期,600卷《般若经》是在这时期讲的,所以叫做般若期。让众生慢慢薰习大乘智慧以後,再教他们无量的智慧和解脱智慧,从心地里面去解脱出来。

  最後一个是法华涅盘期,刚刚讲的《法华经》是一乘佛法,从阿含期的善导善诱到众生根基成熟时,最後导入一乘佛法,所以真正的《法华经》里面所讲,才是真正的佛法。以前讲的声闻、缘觉、菩萨法都是方便法,因为众生的根基不那麽锐利,直接讲一乘佛法,是没有人听得懂,所以哪个根基来,就讲那一个法,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到最後才是一乘佛法。

  所以当迷的时候,你被法华转;悟的时候,你转法华,何谓「法华」?法华是代表世间的一切相,你懂《法华经》的话,法身应该有神变了,不是只读读经文了知而已,是要发心行菩萨道。我们还没有证到那个境界,一乘佛法应该神变无量,十方世界来去自如,我们证不到,但是道理要懂,修到那里,境界是什麽,要知道。

  某个道场刚开始的时候,只接引比较高阶的公务员、有学识者,因智慧高、学习能力强,但有没有钱呢?没有!因那些护持的人都没有很多钱。反过来看,某些道场都是教那些老太太们,你说那个境界高呢?能把研究班的学生教懂了,你认为就很了不起了吗?不是!要是能把小学生和脑筋古板的老太太教会,让他们懂佛法,让他们得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大菩萨。故要用你的智慧来看看某位法师弘法的过程,哦!以前都局限在比较高的层次人脉,慢慢的也要走入人间佛教。何谓「人间佛教」?就是已经普遍化了,开始在走阿含期的教化,让这些众生根基成熟,并且要带到成佛,那要多久的时间呢?但不得不这麽走呀!这样看,你就懂得世尊的教化过程也是如此的。以後那一天你开悟了,大概也这样,刚开始接受你的法大概都是菩萨级的,到最後慢慢那些跟你有缘没缘,比较初基的众生,你还是要善导善诱的将他们带上来。

  再回来谈到「礼拜小僧」,你以後修行也一样,对出家人也好,对你的老师也好,只要是正法,真正传承佛法的都要保持低姿态,这不是做出来的,是要以真心诚意的,来对待人家。你做出来的样子人家看得懂,人家会将心比心,马上就可以看出真假,因为修行人的心都很清净,你是什麽心马上就可以感受到,虽然有的人嘴巴讲讲,其实没那个心;有的人嘴巴讲不出来,但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是真心,他不会拍马屁、不会逢迎,但他很虔诚的对待你,所以我们说修行不要被贡高我慢心来障碍你,若如此,人家不会教你更高的法。

  世尊一开始讲《法华经》时,为什麽500比丘顶礼後,就退席了呢?他们没有那个意念要听《法华经》,这是意念感召来的,能怪谁呢?当然不是释迦牟尼佛要他们不要听!而是他们自己贡高我慢的心,感召不能听这部《法华经》的因由,500比丘同是释迦牟尼佛的徒弟为什麽不能听呢?他们认为是菩萨才可以听,这是内心自己生起的障碍,障碍果报的心,所以修行要特别小心,不要有那种不正常的心态,这样会障碍你学习的机会。也从500比丘不能听《法华经》的公案,来了知某些很好的佛法,就是大众不能来听,这都是有其因缘的。很多同学常说,我们道场所说的法那麽好,很热心要找一些人来听,但来的人还是不多,即使来了也顶多听一、两次後,就再见了。主要还是因缘契机的问题,世事不能勉强的。

  我们按语说:现此小沙弥,何足大众顶礼,师欲破大众贡高我慢心,灭除我执也。结果呢?众无对。大家还是不知道师父为什麽要叫我们礼拜此小沙弥?这样跟你们解释後,起码你们应了解慧 禅师的用意了吧!

  ( 86 年 1 月 7 日 讲於 法尔 )

 
 
 
前五篇文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

 

后五篇文章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四、公案 — 求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三、公案 — 保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七、公案 — 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