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观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七 与行思问答 不落阶级 |
 
观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七 与行思问答 不落阶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七 与行思问答 不落阶级 [经文] 行思禅师,生吉州安城刘氏,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⑴? 师曰:汝曾作什麽来? 曰:圣谛⑵亦不为。 师曰:落何阶级? 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注】 ⑴ 阶级 即修行阶位。大乘菩萨十地:一、欢喜地,见道,断见惑,证人无我、法无我,生大欢喜;二、离垢地,永离任何犯戒之垢,身心清净无瑕;三、发光地,成就殊胜之禅定,得五神通,发出智慧之光;四、焰慧地,智慧增盛,断微细身见等;五、难胜地,俗智与真智相合,通达世间学问技术等利益众生的方便;六、现前地,无分别智增长,最胜般若现前,入灭尽定;七、远行地,住于无相行,智慧超胜一切世间及二乘;八、不动地,无分别智任运相续,断俱生烦恼障,不为一切事缘所动,得无生法忍;九、善慧地,成就四无碍解,具十力,能遍行十方说法度众生;十、法云地,成就大法智,具足无边功德,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 诸经对修行阶位的施设不一。《胜天王般若经》只说十地,即是只分十个阶位;《金光明经》十地加妙觉,为十一个阶位;《大智度论》依唯识学四十一位加等觉成四十二阶位;《仁王般若经》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共五十一个阶位;《华严经》、《缨络经》加等觉成五十二个阶位;《秘藏记》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善根(即四加行)、十地,共五十四个阶位;《楞严经》集诸经大成,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共五十五个阶位。一般经论多以十住、十行、十回向为三贤位,十地为圣位。 《楞伽经》只提到十地,认为十地无次第,任一地都是如来地,从任一地起修,都可修入佛地。《楞伽经·卷四》说:“心量无所有,此住及佛地。去来及现在,三世诸佛说。心量地第七,无所有第八。二地名为住,佛地名最胜。自觉智及净,此则是我地。自在最胜处,清净妙庄严。照耀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炽焰不坏目,周轮化三有。化现在三有,或有先时化。于彼演说乘,皆是如来地。十地则为初,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第二为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无所有何次。” ⑵ 圣谛 指声闻乘修习的四谛法。四谛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什么是苦?窥基法师说:“苦,谓三界有情及处,即业烦恼所生所起,理实有漏,无非是苦。有三苦、八苦之说。 所谓三苦:诸有漏法,性堕迁流,逼迫不安,皆名行苦;世间诸乐,必归坏尽,缘令缠忧,皆名坏苦;性已逼迫,更增楚切,难忍重生,皆名苦苦。 所谓八苦:住胎出胎,俱受逼迫,众苦根本,名为生苦;时分朽坏,名为老苦;大种衰变,名为病苦;寿命衰没,名为死苦;不爱现前,怨憎会苦;所爱乖离,爱别离苦;所希不遂,求不得苦;诸有漏行,五蕴盛苦。 什么是集?这里指烦恼的集合,这个烦恼集,是众苦的根源。 什么是灭?灭尽烦恼,名为灭。烦恼既尽,则永离苦海。 什么是道?灭尽烦恼、永离苦海的修行方法,名为道。即是以八正道为主的修行方法。 这四谛法,可简单概括为:知苦、断集、修道、证灭。 [星云大师译文] 行思禅师,出生在吉州安城地方的刘家。他听说曹溪六祖大师法席隆盛,化导无数,便前来参礼六祖,请示六祖大师说:应当做什么才能不落入阶级?」 六祖说:你曾做些什么事? 行思说:我连圣谛也不做。 六祖说:那你又落什么阶级呢? 行思说:圣谛尚且不做,还有什么阶级可落? [经文] 师深器之,令思首众。 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 [星云大师译文] 六祖非常器重他,于是命他作寺众的首座。 有一天,六祖对他说:你应当教化一方,勿使正法断绝。 行思既已承受了六祖的顿教正法,便回到吉州青原山,大弘正法,绍隆佛教。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 行思禅师两人在六祖大师处得法的经过如何? 行思禅师与怀让禅师是六祖大师的两大得意弟子,如同大师的左右手,所以他们在六祖大师座下得法的经过,自然为世人所关心、注意。 行思禅师,江西人,俗姓刘。谥号“弘济”。二十岁时到广东跟随六祖大师学禅,一住就是十年。当他初见六祖大师时,就问六祖道:应当如何作务,才能不落階级?才能沒有分別? 并说:成佛我都不想了,还有什么所作? 圣谛尚且不为,还有什么阶级、有什么分別呢? 行思禅师深受六祖大师器重,成为一寺的首座。有一天,六祖大师告诉行思禅师:你行思可以去行化一方,使我们的法脉不断,慧灯常明。 六祖大师在示寂前三年,行思禅师回到江西,住在青原山静居寺,因为他是得到六祖传法的高僧,学徒们不分远近,纷至沓来。有一位学僧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行思禅师回答:“卢陵的米是什么价钱?”意思就是说,佛法平等,法法皆是,好像是买米的在这里秤斤论两。道不要虛弄,道不要分別,道要直下承担。 当六祖大师快要圆寂的时候,有一位沙弥希迁,眼看着六祖大师即将涅槃,就上前问:师父!你在世时,我依止你学道,你圆寂以后,我怎么办? 六祖大师回答说:寻思去! 经一位老首座指示,知道六祖要他到青原山去访问行思禅师。 希迁于是到了江西青原山,参访访行思禅师。行思禅师问道:你从哪里来? 希迁很有自信的回答说:曹溪来。 问:你得什么来? 答:未到曹溪亦未失。 再问:既然你沒有失去什么,你又何必要到曹溪去呢? 答:假如不到曹溪,我怎知道本来就沒有失去呢? 因此,行思禅师也很器重这一位小师弟,他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石头希迁禅师,人称石头和尚;“石头路滑”是禅宗很有名的公案。 行思禅师在四十四岁的时候,时年三十七的神会禅师,也曾经参访过他。当神会禅师初见行思禅师的时候,行思禅师就问他你从哪那里来? 神会禅师把身体搖动一下说:哪里都可以来。 行思禅师说:你犹滞瓦砾。 神会禅师说:和尚!世间有一位真的金人,你有沒有什么东西给这个真的金人呢? 行思禅师说:我就是有东西给真的金人,请问你把它放在哪那里呢? 真如、法身、道,自己当下就有,何必要別人给呢? 行思禅师曾经说过:迷时迷于悟,悟时悟于迷,无有一法不从心生灭。迷悟总在一心,道无所修。草木皆有佛性,皆是一心,吃飯、睡觉都是佛事,穿衣、走路都是佛事。 正是所谓“生死百年花上露,迷悟一旦镜中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