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学名相杂集:随喜与随喜功德 |
 
佛学名相杂集:随喜与随喜功德 随喜与随喜功德 随喜者梵文为anumodana,anumodana是由anu+modana连结而成,anu是前置词,有afterwards, then,with regard to, in consequence of之意,然后,那么,对于结果给与…。modana,gladdening , delighting , gratifying,令人满意、愉悦的。整句anumodana者,pleasing,causing pleasure, applauding;assent,acceptance ; sympathetic joy。使人愉悦的,造成的乐趣,鼓掌;承诺,承诺;交感欢乐。随喜可说是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因此对于别人所作善事,可以随喜表示喜悦,甚至于口头赞叹,故说随喜是喜悦、称赞他人之善行。 若说一念随喜时,谓听闻佛法之时,生起信仰、欢喜之一念,然后能发起善根,开始学习佛法,断恶修善。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载,听闻《法华经》经典后而随喜赞叹,次次累积,即功德至大。随喜功德品为《法华经》卷六第十八品之名称。内容阐扬佛陀灭度后,闻《法华经》而随喜者,其功德广大。略称随喜品。随喜功德者是指(1)为普贤菩萨所发十大愿之一。即见他人累积功德,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不惜身命、舍头目髓脑、修诸苦行,以至成道、灭度等所有功德,乃至六趣四生、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等之诸善功德,我皆随顺欢喜。(2)指随喜他人之功德,自己亦得莫大功德。法华经随喜功德品:「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 所以《大智度论》即谓,随喜者之功德,胜于行善者本人。据《法华玄论》载,随喜有二种:(1)通随喜,谓若见、若闻、若觉、若知他人造福,皆随而欢喜。(2)别随喜,依五十功德之说,特指闻法华经,随而欢喜。又有谓大小二乘之随喜意义各有不同,大乘之随喜广通三世十方诸佛及弟子,小乘仅局限于三世佛;大乘随喜法身之功德,小乘仅随喜身之功德;大乘之随喜通于有漏、无漏,小乘之随喜唯限有漏心。 此外,或以随喜为随己所喜之意,如以布施为例,富者施金帛,贫者施水草,各随所喜,皆为布施。至于闻法之随喜,即言如来灭后,有人偶至法会见人说法,一入耳根,毫无违逆,不生毁訾,随顺于心,能生欢喜,故名随喜,此即名自利之随喜。随其所闻,喜为人说,名利他之随喜。 随喜回向─随喜与回向之合称,为天台宗所立五悔中之第三、第四。谓于自他一切之善根、善事,随之欢喜踊跃,且将此诸善根功德,回向予众生、回向予佛道。天台五悔是修行之方法,乃天台家依五门顺序修灭罪法之行事。此五法于昼夜六时修之,称为六时五悔。乃智顗大师依《弥勒问经》、《占察经》《普贤观经》等而立者。即: (1)忏悔,发露无始已来身、口、意三业所造之罪过而悔改之。 (2)劝请,劝请十方诸佛留身久住,恒转*轮,救护众生。 (3)随喜,舍遣嫉妒之念,赞叹自他一切诸善根。 (4)回向,以所有之善根回向菩提。 (5)发愿,发四弘誓愿,利导前四行。 此五种通为悔罪灭恶者,故皆名悔法。天台家以五悔为法华修行之助行。据《摩诃止观》卷七下载,日夜六时行之,忏悔能破大恶业罪,劝请破谤法罪,随喜破嫉妒罪,回向则破诸有罪,所得功德不可限量。 另有所谓「五十展转随喜」,依《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载,展转得闻《法华经》第五十人之随喜功德广大无边,远胜于大施主八十年间施与一世界人种种娱乐之具,及说法令彼等皆得阿罗汉果功德之总合。又称五十展转。由此可知其前四十九人,尤以最初闻说《法华经》而随喜者,其功德之无量无边,即显示五品中随喜品之功德。 于此五十人之先后次第,就其所得功德之胜劣而言,古有南北二师之异说,南方之师于展转立展转胜、展转平、展转劣三种,以展转劣之最后最劣者比较,而显平胜。北方之师以十地四十心等五十位为五十人,谓第十地乃闻佛说法,故为最胜。天台智顗大师则立有二释: (1)横约藏、通、别三教之四众。如藏教立有、空、亦有亦空、非有非空四门,各门皆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加沙弥、沙弥尼为六人,四门则有二十四人,又各有随信行、随法行之别,故为四十八人,加最初与最末之二人,总得五十人。通别二教亦同。 (2)直约圆教。凡数法有小七、大七,小七为单一之七,大七有七七四十九。师徒皆具有自行化他之德,最后一人仅能自解,无教他之德,合为五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