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学名相杂集:礼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学名相杂集:礼佛

   如何礼佛─学问大!

  ─礼佛是右手先下,或左手先下?

  古法印度无北传的此种礼佛法,而是先跪右膝,后跪左膝,然后两手同时接足,再把头靠上被礼的人之脚处,再碰触自己的双手背。所以现在的礼佛不是古代正统的礼法,是变通的礼佛方法。

  经云,礼佛有九种心态,最敬礼是五体投地,但礼时也要虔诚为要─如《大唐西域记》载:其行礼之法,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再次两肘着地,两掌舒展过额(未有翻掌),其后头顶着地,良久一拜。除实际之投地礼外,一般亦以此语表示对他人极度敬重推崇之意。所以玄奘大师带回来的,还是古印度的礼佛法。

  礼佛会有右手先下,左手再下之源由,大概由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大师所述的《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中所言,凡礼敬三宝时,必须五体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达虔诚。以五体行礼,其义有五,即:

  (1)行礼者于右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得正觉道。

  (2)行礼者于左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于正觉道中。

  (3)行礼者于右手着地之时,愿如世尊坐于金刚座上,大地震动,呈现瑞相,证入大菩提。

  (4)行礼者于左手着地之时,愿使众生远离外道,以四摄法摄取难调伏者,令其入于正道。

  (5)行礼者于首顶着地之时,愿使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

  古代印度或中国玄奘大师(602?~664)时,礼佛应不是问题。现在人依澄观大师(738~839)所述礼佛才会产生问题。现在南传的比丘或信徒传承古法,礼佛是脚先跪下如上述,双手再一起伸出压下,再将头额贴上双手掌背部。现在北传的礼法,是从澄观大师所述而礼,其他经典中似找不到。

  若是依显密合一来说,先言密教法─右手是代表佛菩萨,左手是表示众生之手,所以结手印时,一定佛菩萨的手(右手)在外压左手,保护众生之义。依此理念,若用右手先下,似有不敬之意,当然是左手先下压地上,然后再下右手。但若是依印度人的习俗,左手用来清洗屁股,这样用左手先下似又不敬。

  那现在的人怎么顶礼佛菩萨较好?您从什么道场学到的礼法,习惯就好,执着就变成法执,法无定法,是佛法之真谛。

  另外我认为若是穿海青时,右手先下(依目前各道场所教),再下左手,再同时往前移。若是有人习惯用左手先下,而是穿着缦衣时,左手要抓缦衣,若是左手先下时就有点困难,所以还是用右手先下。

  至于为何北传礼佛变成翻双掌,手心向上,这也满有意思的,实非澄观大师(738~839)所述礼佛之法,真费思量。古代印度礼佛或长老,都有实际的对象,所以还是如世尊在世时,这样接足礼佛,如此是没有左右手先后出而现出先后诤议的问题。北传法礼佛先右后左(澄观大师述),再翻掌这就不知典故,也许我们没有真正看过佛菩萨,所以认为祂们都在虚空中,所以就翻掌接佛菩萨之足了。

 
 
 
前五篇文章

佛学名相杂集:一来果─声闻二果

佛学名相杂集:不还果─声闻三果

佛学名相杂集:无生果─阿罗汉果

佛学名相杂集:结界

佛学名相杂集:何谓夺舍与偷胎?

 

后五篇文章

佛学名相杂集:念第一义天

佛学名相杂集:预流果─声闻初果

佛学名相杂集:僧团筹用途

佛学名相杂集:八风

佛学名相杂集:五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