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二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二卷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八念义第三十六之余(卷二十二)

  总说念法的功德:

  念法者,如佛演说,行者应念:是法巧出,得今世果,无热恼,不待时,能到善处,通达无碍。巧出者,二谛不相违故:所谓世谛,第一义谛;智者不能坏,愚者不起诤故。是法亦离二边。

  复次,此佛法中因缘展转生果,所谓持戒清净故心不悔,心不悔故生法欢喜,法欢喜故身心快乐,身心快乐故能摄心,摄心故如实知,如实知故得厌,得厌故离欲,离欲故得解脱,得解脱果报得涅槃,是名得今世果。

  如何看待修行今世的成就:

  问曰:若佛法得今世果,何以故佛诸弟子有无所得者?

  答曰:行者能如佛所说,次第修行,无不得报。如病人随良医教,将和治法,病无不差;若不随佛教,不次第行,破戒乱心,故无所得,非法不良也!

  复次,诸未得道者,今世虽不得涅槃,后世得受福乐,渐次当得涅槃,终不虚也。如佛所说,其有出家为涅槃者,若迟若疾,皆当得涅槃。如是等能得今世果。

  法可以得到:无热恼者。

  热恼有二种:身恼心恼。身恼者,系缚牢狱,拷掠、刑戮等;心恼者,淫欲、瞋恚、悭贪、嫉妬因缘故,生忧愁、怖畏等。此佛法中,持戒清净故,身无是系缚牢狱,拷掠,刑戮等恼;心离五欲,除五盖,得实道故,无是淫欲,瞋恚、悭贪、嫉妬、邪疑等恼,无恼故无热。

  复次,无漏禅定生喜乐,遍身受故,诸热则除。譬如人大热闷,得入清凉池中,冷然清了,无复热恼。

  复次,诸烦恼若属见、若属爱,是名热;佛法中无此故,名无热恼。

  随时修学佛法即能得到受用:

  不待时者,佛法不待时而行,亦不待时与果。外道法,日未出时受法,日出时不受法;或有日出时受,日未出不受;有昼受夜不受,有夜受昼不受。佛法中无受待时,随修八圣道时,便得涅槃。譬如火得薪便然,无漏智慧生时,便能烧诸烦恼,不待时也。

  问曰:如佛说,有时药、时衣、时食;若人善根未熟,待时当得,何以言无时?

  答曰:此时者,随世俗法,为佛法久住故,结时戒;若为修道得涅槃,及诸禅定、智慧微妙法,不待时也。诸外道法皆待时节;佛法但待因缘具足。若虽持戒、禅定,而智慧未成就,不能成道;若持戒、禅定、智慧皆成就,便得果,不复待时。

  复次,久久得果名为时,即得不名时。譬如好染一入便成。心净人亦如是,闻法即染得法眼净,是名不待时。

  依法修学佛法的结果一定是好的:

  能到善处者,是三十七无漏道法,能将人到涅槃。譬如入恒河,必得至大海。诸余外道法,非一切智人所说,邪见杂故,将至恶处;或将至天上,还堕受苦,皆无常故,不名善处。

  本无来去,何以说到善处呢?

  问曰;无有将去者;云何得将至善处?

  答曰:虽无将去者,但诸法能将诸法去;无漏善五众断,五众中强名众生,将去入涅槃。如风吹尘,如水漂草;虽无将去者,而可有去。

  复次,因缘和合无有作,亦无有将去者,而果报属因缘,不得自在,是即名为去。

  得到三种法印故通达无碍:

  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

  问曰:何等是佛法印?

  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行者知三界皆是有为,生、灭作法,先有今无,今有后无,念念生、灭相续相似生故,可得见知;如流水、灯焰、长风,相似相续故,人以为一。众生于无常法中常颠倒故,谓去者是常住,是名一切作法无常印。一切法无我,诸法内无主、无作者、无知、无见、无生者、无造业者,一切法皆属因缘;属因缘故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我相不可得故。如破我品中说,是名无我印。

  大小乘对一实相印的不同开遮:

  问曰:摩诃衍中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此中云何说一切有为作法无常名为法印?二法云何不相违?

  答曰:观无常,即是观空因缘;如观色念念无常,即知为空。过去色灭坏,不可见故,无色相;未来色不生,无作无用,不可见故,无色相;现在色亦无住,不可见不可分别知故,无色相。无色相即是空,空即是无生无灭。无生无灭及生灭,其实是一,说有广略。

  过去现在未来色不可得的原因:

  问曰:过去、未来色,不可见故,无色相;现在色住时可见,云何言无色相?

  答曰:现在色亦无住时,如四念处中说:若法后见坏相,当知初生时坏相,以随逐微细故不识。如人着屐,若初日新而无有故,后应常新不应有故。若无故应是常,常故无罪无福,无罪无福故,则道俗法乱。

  复次,生灭相常随作法,无有住时,若有住时,则无生灭,以是故,现在色无有住。住中亦无有生灭,是一念中住,亦是有为法故,是名通达无碍。如是应念法。

  以下诸思维角度为对法的“忆念方法”.

  法的分类及思维的次第:

  复次,法有二种:一者、佛所演说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聚;二者、佛所说法义,所谓持戒、禅定、智慧、八圣道及解脱果、涅槃等。行者先当念佛所演说,次当念法义。

  如何念佛所说法义:

  念佛所演说者,佛语美妙,皆真实,有大饶益。佛所演说,亦深亦浅:观实相故深,巧说故浅;重语无失,各各有义故。

  佛所演说住四处,有四种功德庄严:一、慧处;二、谛处;三、舍处;四、灭处。

  有四种答,故不可坏;一、定答;二、解答;三、反问答;四、置答。佛所演说,或时听而遮,或时遮而听,或听而不遮,或遮而不听;此四皆顺从无违。佛说得诸法相故,无戏论;有义理说故,破有、无论。佛演说随顺第一义,虽说世间法亦无咎,与二谛不相违故。随顺利益说,于清净人中为美妙;于不净人中为苦恶;于美语、苦语中,亦无过罪。佛语皆随善法,亦不着善法。虽是垢法怨家,亦不以为高;虽种种有所诃,亦无有诃罪;虽种种赞法,亦无所依止。佛言说中,亦无增无减,或略或广。佛语初善,久久研求亦善。佛语虽多,义味不薄;虽种种杂语,义亦不乱。虽能引人心,亦不令人生爱着;虽殊异高显,亦不令人畏难。虽遍有所到,凡小人亦不能解。佛语如是有种种希有事:能令人衣毛为竖,流汗气满,身体战惧;亦能令诸天心厌,声满十方,六种动地;亦能令人于无始世界所坚著者能令舍,所不坚著者能令乐。佛语,罪恶人闻之,自有罪故,忧怖热恼;善一心精进入道人闻,如服甘露味,初亦好,中亦好,后亦好。

  复次,多会众中,各各欲有所闻,佛以一言答,各各得解,各各自见佛独为我说。于大众中虽有远近,闻者声无增减,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无量世界,应度者闻,不应度者不闻。譬如雷霆振地,聋者不闻,听者得悟。如是种种念佛言语。

  如何忆念法义:何等是法义?信、戒、舍、闻、定、慧等为道诸善法及三法印,

  如通达中说。一切有为法无常,一切法无我,寂灭涅槃,是名佛法义。是三印,一切论议师所不能坏,虽种种多有所说,亦无能转诸法性者;如冷相无能转令热。诸法性不可坏,假使人能伤虚空,是诸法印如法不可坏。圣人知是三种法相,于一切依止邪见各各鬪诤处得离。譬如有目人见群盲诤种种色相,愍而笑之,不与共诤。

  大小乘对三法印开合的不同:

  问曰:佛说声闻法有四种实,摩诃衍中有一实,今何以故说三实?

  答曰:佛说三种实法印,广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无常即是苦谛、集谛、道谛;说无我则一切法;说寂灭涅槃,即是尽谛。

  复次,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皆属因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着,无相不着故,即是寂灭涅槃。以是故,摩诃衍法中,虽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即寂灭涅槃。

  如何念僧:

  念僧者,是佛弟子众,戒众具足,禅定众、智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具足;四双八辈,应受供养恭敬礼事,是世间无上福田。行者应念如佛所赞僧:若声闻僧,若辟支佛僧,若菩萨僧功德。是圣僧五众具足,如上说。

  佛陀对末世钝根弟子的深远用心:

  念僧众中,或有持戒、禅定、智慧等,少不足称,以是故佛自赞弟子众,一切功德根本住处,戒众具足,乃至解脱知见众具足。住是戒众中不倾动,引禅定弓,放智慧箭,破诸烦恼贼,得解脱,于是解脱中生知见。譬如健人先安足,挽弓放箭,能破怨敌,得出二怖:免罪于王,拔难于阵;决了知见,贼已破灭,心生欢喜,是故以五众赞。

  应供养者,五众功德具足故。

  如富贵、豪势之人,人所宗敬;佛弟子众亦如是,有净戒、禅定、智慧、财富解脱,解脱知见势力故,应供养恭敬、合掌礼事。世间无上福田者,施主有二种:贫者,富者。贫者礼事,恭敬、迎送而得果报;富者亦能恭敬、礼事、迎送,

  又以财物供养而得果报,是故名为世间无上福田。

  譬如良田,耕治调柔,以时下种,溉灌丰渥,所获必多。众僧福田亦复如是,以智慧犁耕,出结使根,以四无量心磨治调柔;诸檀越下信施谷子,溉以念施恭敬、清净心水;若今世、若后世得无量世间乐,及得三乘果。如薄拘罗比丘,鞞婆尸佛时,以一呵梨勒果供养众僧,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福乐果,常无疾病;今值释迦牟尼佛,出家漏尽,得阿罗汉。

  真正共趋向乐途的友伴:

  复次,行者应念僧,僧是我趣涅槃之真伴,一戒、一见,如是应欢喜,一心恭敬,顺从无违。我先伴种种众恶,妻子、奴婢、人民等,是入三恶道伴;今得圣人伴,安隐至涅槃。佛如医王,法如良药,僧如瞻病人。我当清净持戒,正忆念,如佛所说法药,我当顺从。僧是我断诸结病中一因缘,所谓瞻病人。

  大小乘八念的区别:

  问曰:是说声闻八念,菩萨八念有何差别?

  答曰:声闻为身故,菩萨为一切众生故;声闻但为脱老、病、死故,菩萨为遍具一切智功德故,是为差别。

  复次,佛是中亦说: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应具足檀波罗蜜,乃至应具足八念不可得故。初有不住,后有不可得,有此二印,以是故异。不住、不可得义,如先说。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三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四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五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六卷(上)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六卷(下)

 

后五篇文章

延参法师文集: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延参法师文集:常回家看看

延参法师文集:祝福你在开往春天的列车上

延参法师文集: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感动中

延参法师文集:为生命喝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