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五卷 |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五卷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四无畏义第四十(卷二十五) 四无所畏者,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一无畏也。 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二无畏也。 佛作诚言:我说障法。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受是障法,不障道,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三无畏也。 佛作诚言:我所说圣道,能出世间,随是道,能尽诸苦。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言行是道,不能出世间,不能尽苦,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如牛王,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四无畏也。 为何要宣说四无所畏呢? 问曰:以何事故,说四无所畏? 答曰:有人言:佛自称一切智,一切见,世间一切经书、技术、智巧、方便,甚多无量,若一切众生共知一切事犹尚难,况佛一人而有一切智?或有是事,有是事难,佛将无有畏!欲断是疑妄,断是难故,佛说四无所畏。 若佛未出世,诸外道辈小明照世得供养;佛出世时,以大智光明,灭诸外道及其弟子,皆不复得供养。以失供养利故,便妄语谤佛及佛弟子。如孙陀利经中说,自杀孙陀利而谤佛。语众人言:世间弊人尚不为是,是人世间礼法尚不能知,何况涅槃?佛欲灭如是等诽谤故,自说实功德四无所畏。言我独是一切智人,无有能如实言佛不能知,我不畏是事。我独一切诸漏及习尽,无有能如实言佛漏未尽,我不畏是事。 四无所畏的体是何? 略说是四无所畏体:一者、正知一切法;二者、尽一切漏及习;三者、说一切障道法;四者、说尽苦道。 (反观自他,为什么会有所畏惧,就是因为不具足此四点)是四法中,若有如实言不能尽遍知,佛不畏是事。何以故?正遍知了了故。初二无畏,为自功德具足故;后二无畏,为具足利益众生故。 十力与四无所畏都是智,有何不同? 问曰:十力皆名智,四无所畏亦是智,有何等异? 答曰:广说佛诸功德是力;略说是无畏。复次,能有所作是力,无所疑难是无畏;智慧集故名力,散诸无明故名无畏;集诸善法故名力,灭诸不善法故名无畏;自有智慧故名力,无能坏者故名无畏;智慧猛健是力,堪受问难是无畏;集诸智慧是名力,智慧外用是无畏。譬如转轮圣王七宝成就是力;得是七宝已,周四天下无不降伏,是名无畏。又如良医,善知药方是名力;合和诸药与人,是名无畏。自利益是名力,利益他是无畏;自除烦恼是名力,除他烦恼是无畏;无能沮坏是名力,不难不退是无畏;自成己善是名力,能成他善是无畏;巧便智是名力,用巧智是无畏;一切智、一切种智是名力,一切智、一切种智显发是无畏;十八不共法是名力,十八不共法显发于外是无畏;遍通达法性是名力,若有种种问难,不复思惟,实时能答,是无畏;得佛眼是名力,佛眼见已,可度者为说法,是无畏;得三无碍智是名力,得应辩无碍是无畏;无碍智是名力,乐说无碍智是无畏;一切智自在是名力,种种譬喻、种种因缘、庄严语言说法,是无畏;破魔众是名力,破诸外道论议师是无畏。如是等种种因缘,分别力、无畏。 怎样知道佛是无畏者呢? 问曰:云何当知佛无所畏? 答曰:若有所畏,不能将御大众,能摄、能舍,能苦切治,或软语教。如佛一时驱遣舍利弗、目连等,还复怜愍心受。 诸大论议师皆降伏,若有所畏,则不能尔。及憍陈如等五出家人,沤楼频螺迦叶等千结发仙人,舍利弗、目揵连、摩诃迦叶等,于佛法中出家,及百千释子;并诸阎浮提大王:波斯尼大王,频婆娑罗王、旃陀波殊提王、优填王、弗迦罗婆利王、梵摩达王等,皆为弟子;诸在家婆罗门,皆度一切世间智慧,为大国王所师仰:梵摩喻、弗迦罗婆利、鸠罗檀陀等,皆为弟子。有得初道,有得第二、第三、第四道。诸大鬼神:阿罗婆迦、鞞沙迦等;诸大龙王:阿波罗、罗伊罗钵多罗等;鸯群梨摩罗诸恶人等;皆降化归伏。若有所畏、不能独在树下师子座处坐。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魔王军众,化作师子、虎狼、熊罴之首,或一眼,或多眼,或一耳,或多耳,担山吐火,四边围遶。佛以手指按地,眴息之顷,即皆消灭。诸天、阿修罗、鞞摩质帝、隶释提婆那民、梵天王等,引导其心皆为弟子。若有所畏,不能在此大众中说法;以无所畏故,能为如是诸天鬼神大众中说法,故名无所畏。 佛除去了那些恐怖畏惧之法?所畏法一切已拔根本故。 所畏法者,弊家生、弊生处、恶色、无威仪、麁恶语等。 弊家生者,如首陀罗,所谓担死人,除粪,养鸡、猪,捕猎,屠杀,酤酒,兵伍等卑贱小家;若在大众中,则多怖畏。佛从本已来,常生转轮圣王种中:所谓顶生王,快见王,娑竭王,摩诃提婆王,如是等名日王种家中生,亦以是故无所畏。 弊生处者,安陀罗,舍婆罗,(裸国也)兜呿罗,(小月氏)修利,安息,大秦国等;在此边国中生,若在大众中,则多怖畏。佛在迦毘罗婆中国生故无所畏。 恶色者,有人身色枯干羸瘦,人不喜见,若在大众,则亦有畏。佛金色光润,如火照赤金山,有如是色故无所畏。 无威仪者,进止行步坐起,无有人仪,则有怖畏,佛无是事。 麁恶语者,有人恶音声,蹇吃重语,无有次第,人所不喜,则多怖畏。佛无是畏,所以者何?佛语真实柔软,次第易了,不疾不迟,不少不多,不没不垢,不调戏,胜于迦陵毘伽鸟音;辞义分明,不中伤物。离欲故无染,灭瞋故无碍,除愚故易解;法喜增长故可爱,遮罪故安隐。随他心,随解脱,义深语妙;有因缘故言有理,譬喻故善显示,事讫故善会事;观种种众生心故杂说,久久皆入涅槃故一味。如是等种种无量庄严语故,佛于语中无所畏。佛但以如是等世间法,尚无所畏,何况出世间法?以是、说佛有四无所畏。 问曰:佛师子吼亦令闻者生怖,与师子吼有何等异? 答曰:闻佛师子吼,当时小怖,后大利益。着吾我心者,渴爱世间乐人,常颠倒所缚,邪见心者生怖畏。如经中言:佛说四谛,乃至上诸天悉皆怖畏作是念:我等无常相,苦相,无我相,空相。何以故?为颠倒心故,着常乐相,是为差别。 复次,闻师子吼者,除离欲人,余者皆怖畏;佛师子吼,求涅槃离欲人,不离欲皆怖。师子吼者,善人不善人皆怖;佛师子吼者但善人怖。 复次,师子吼一切时怖;佛师子吼虽小怖畏众生,示世间恶罪,令不乐世间生,观涅槃功德利益,能除世间种种怖畏,闭恶趣,开善道,能令人到涅槃城。 问曰:是四无所畏中有何次第? 答曰:初无畏中,示人知一切法,知一切法故我漏尽,漏尽故知障漏尽法,断是障法故说道。复次,初无畏如示药师一切药草,第二示一切病灭,第三知禁忌,第四示所应食。 复次,初无畏中说一切种智,第二无畏中说无一切烦恼习,第三无畏中说法无谬失,第四无畏中所说事办得至涅槃。 如何观待说空与分别种种功德? 问曰:如般若波罗蜜中,品品说五众,乃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皆空,今云何分别说其相? 答曰:佛法中不可得空,于诸法无所碍。因是不可得空,说一切佛法,十二部经。譬如虚空无所有,而一切物皆依以长成。 复次,是十力、四无所畏,不以取相着心分别故,但为度众生,知众生从是因缘得解脱。譬如药草,但为差病,不为求药草相。 菩萨的十力四无所畏: 问曰:佛有十力四无所畏,菩萨有不? 答曰:有。何者是?一者、发一切智心,坚深牢固力;二者、具足大慈故,不舍一切众生力;三者、不须一切供养恭敬利故,具足大悲力;四者、信一切佛法,具足生一切佛法及心不厌故,大精进力;五者、一心惠行威仪不坏故,禅定力;六者、除二边故,随十二因缘行故,断一切邪见故,灭一切忆想分别戏论故,具足智慧力;七者、成就一切众生故,受无量生死故,集诸善根无厌足故,知一切世间如梦故,不厌生死力;八者、观诸法实相故,知无吾我无众生故,信解诸法不出不生故,无生法忍力;九者、入空、无相、无作解脱门观故,知见声闻、辟支佛解脱故,得解脱力;十者深法自在故,知一切众生心行所趣故,具足无碍智力。是为菩萨十力。 何等为菩萨四无所畏?一者、一切闻持故,诸陀罗尼得故,忆念不忘故,在众说法无所畏;二者、一切法中得解脱故,一切法药分别知用故,知一切众生根故,在大众中随应说法无所畏;三者、菩萨常离一切众畏,不作是念:十方有来难我者、我不能答,不见是相,在大众中说法无所畏;四者、恣一切人来问难者、一一皆答,能断疑惑,在大众中说法无所畏。是为菩萨四无所畏。 四无碍智者:义无碍智、法无碍智、辞无碍智、乐说无碍智。义无碍智者,用名字言语所说事,各各诸法相。所谓坚相地,此中地坚相是义,地名字是法,以言语说地是辞,于三种智中乐说自在,是乐说;于此四事中通达无滞,是名无碍智。湿相水,热相火,动相风;心思相,五众无常相,五受众无常、苦、空相,一切法无我相。如是等总相、别相,分别诸法亦如是,是名义无碍智。法无碍智者,知是义名字,坚相名为地,如是等一切名字分别中无滞,是名为法无碍智。所以者何?离名字,义不可得,知义必由于名,以是故次义有法。 得到四种无碍智慧才能广度众生: 是菩萨成就四无碍智故,色力光明殊于诸梵,诸梵恭敬爱乐尊重,心无所着;为如是等一切诸天所尊重恭敬,亦无所着,但生无常、苦、空、无我心。亦以神通发起诸天,令心渴仰而为说法,无尽无坏,断除疑悔,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摩诃衍中菩萨四无碍智力,能度众生,是名四无碍智义。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