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依世人的时空观成立唯识义(真诚) |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依世人的时空观成立唯识义(真诚) 依世人的时空观成立唯识义 真诚 我们生活在一定的时空之中,纵向可回顾到几万年之前,横向可环地球入太空,构成人类的历史篇章离不开时空。站在大乘唯识的角度看待时空,一切皆是唯识所变。 众生皆有八识,由识变现根身、器界,心识之外无一切物质现象,故唯识无境。下面结合世亲菩萨的《唯识二十论》来探讨唯识无境。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 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说心意兼心所唯遮外境不遣相应,内识生时似外境现,如有眩翳见发绳等,此中都无少分实义。 宗:安立大乘三界唯识 因:以契经说三界唯心 喻:如有眩翳见发绳等 以世亲菩萨为代表的唯识家立唯识无境,针对这个观点,当时的印度各部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小乘外道以时、空为根据提出了四事不成难。唯识家针对此四事阐述唯识之义。 外人提出“若有心无境,四事皆不成”的质疑。 颂文:若识无实境,即处时决定,相续不决定,作用不应成。 唯识家举梦等喻,证明四义得成。 颂文:处时定如梦,身不定如鬼,同见脓河等,如梦损有成。 唯识家提出外境是心识所变现,无有实在性。针对唯识家的观点外人主张外境是实有,认为如果外境是心识所变现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时间决定不能成·立,处所决定不能成立,相续不决定不能成立,作用不能成立。对比外人与唯识家的不同观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 一、关子处所的讨论 外境的处所决定是否成立? 1、世人的观念 世人认为处决定不能成。 何因此识有处得生非一切处?外人认为:如果唯识无境,外境是心识所变,处决定不能成立。 如果境随心变,应该是有心的地方即有其境,应该是有境之处才生其心。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的外境都是有一定的处所,例如缘南普陀寺的识必于厦门生,缘天安门的识必于北京生。而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现实中是识随境而生,并非境随心而现,由此可证明外境是真实有。 如果外境是唯识所变,那么处所决定就不能成立。虽然在北京应该能看到南普陀寺,虽然在厦门也应该能看到天安门。可实际上不是这样,说唯识所变是和现实相违。既然外境有一定处所,唯识所变义就不能成立。 2、唯识家的观点 唯识家认为处决定能成。 如梦意说如梦所见,梦中虽无实境,而或有处见有村园男女等物非一切处。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处定非不得成。 我们所见的外境虽然有一定的处所,但人在梦中时,梦中境界不是也有一定的处所吗? 譬如我们梦中所见的城市、乡村、房屋、山林等等都是有一定的处所。 如梦中所见,虽无实境,但随心生,然而山川陵谷、草木园林、村庄男女、思怨苦乐等等各有一定的处所,并不是一切处都如此。此处遇恩,欢愉欣喜:彼处遇怨,恐怖慌张。这和醒着的时候没有什么不一样,梦中自然也成一个时空环境,哪里一定是醒着的时候才有一定的处所呢?由此可知,万法唯识,并非处决定不成立。 所以,外境非实有,唯识所现。 宗:非梦时境虽无实而处亦定 因:许境无实故 喻:如梦中所见 二、关于时间的讨论 外境的时间决定是否成立? 1、世人的观念 外人认为时间决定不能成立。 何故此处有时识起非一切时? 世间人认为:如果唯识无境,则时间决定不能成立。 一般世间人会认为,境即随心变,虽然没有彼境之时,缘彼心应起。例如人坐在房间的客厅里,有客人来到客厅时才见到客人。客人没到客厅之时,见客之识不起。又如夜晚的圆月,生起圆月之识一定是在十五的月圆之夜,在初一的夜晚或者在阳光灿烂的白天绝对不会生起见圆月之识。由此可知,识待时生,非时不起,由此可证明外境是实有,并不是唯识所现。 如果外境是唯识所现,应该随心而现无须一定的时间,客人没来到就应该看到客人,在白天也应该能看到圆月。但现实中不是这样,这种观点是和现实生活相违的。如果外境是心识变现,外境时间决定不能成立。 我们所见的外境,不但有一定的处所,同时也有一定的时间。例如要看雪一定要在冬天;要看莲花一定要在夏天。如果外境非实有,一切都是心识所变现,那么夏天想看雪景,雪景就应该马上出现在眼前;冬天想看莲花,莲花立即现前。可是事实并不如此,看雪景仍然要在冬天,看莲花一定要在夏天。既然外境有一定的时间,所以唯识所变义就不能成立。 2、唯识家的观点 唯识家认为时间决定成立。 如梦意说如梦所见,梦中虽无实境,即于是处或时见有彼村园等非一切时。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时定非不得成。 针对外人的执著我们所见的外境皆有一定的时间,如果外境是心识所变现,则外境有一定的时间就不能够成立。唯识家认为我们所见的外境虽然有一定的时间,但我们在梦中所见也有一定的时间,比如也有昼夜之分,有晨昏之别。但梦中的时间等境界,皆是心识所变现。由此可知, 白天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心识所变现?假使你一定执著于白天的境界、是离开识而实有,那么也应该承认梦中境界是实有。所以,时决定得以成立。 如梦所见,虽无实境,但随心生,然而山川陵谷、草木园林、村庄男女、思怨苦乐等等各有一定的时间,非一切时。先时升官,高歌欢舞;后时斩首,忧愁悲伤。与觉时无异。梦中自宇宙,哪里一定需要实境才能有一定的时间呢?由此可知,万法唯识,并非时决定不成立。 所以,外境非实有,唯识所现。 宗:非梦时境虽无实而时亦定 因:许境无实故 喻:如梦中所见 三、关子共见的讨论 相续不决定是否成立? 1、世人的观念 外人认为相续不决定不能成立。 同一处时有多相续,何不决定随一识生? 世间人认为:如果唯识无境,则相续不决定不成立。 世人认为外境既无但随心变,即应各人所见不同,不应诸人共见一境。世人能共见,可见外境是实有。 如果外境是心识变现,为什么外境不随一个有情的识而变呢?相续是众生的异名,此处作为人的代名词。人轮回生死,相续不断。如果外境既然是一个人的心识所变现,应该由一人所见,不应该众人共见。许多人同在一个地方,每个人的业报各不相同,应该是各人的心识变现出各人所见的外境。可是事实上许多人在同一场所,所见的外境都是一样。比如大家共同见到大海,共同看到天山。许多人共见同一的外境,证明外境实有,唯识所变义就不能成立。 为什么众多有情于同一时间同一处所能共同见闻?为什么不随一个有情缘境识生,其他有情此识不起呢?例如现实生活中有眩翳的人见空中有发绳,而无眼病的人则看不到。如果说外境是唯识所变,每个人的识不同,所变的也应该不同,为什么我们大家会共同见一个境呢?例如,我们共同见到南普陀寺、天安门。由此可知南普陀寺等外境是实有。如果外境是唯识所变,每个人的识不同所变的也不同,所见的也不应该相同,可是现实中我们却能共同见到同样的境,由此可知唯识所变是和现实生活相违的。认为唯识所变则相续不决定不能成立。 2、唯识家的观点 唯识家认为相续不决定能成。 说如鬼言,显如饿鬼,河中脓满故名脓河。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多相续不定义成。 虽识所变,亦可共见。例如鬼见脓脓河,鬼所见与人所见之水不同,这是鬼类的共业和人类的共业不同。 六道之中,生在同一趣的众生由于业力(共业)可以见同一境界;不同趣的众生所见的境界则不一样。例如我们所见的河水,人见之为河水,天人见之为庄严地,鱼类见之为其宅窟,饿鬼见之为脓血之河,这是因为其业报不同,所见亦不同。如饿鬼所见的脓河,这在人看来只是河水,可是在饿鬼眼中所见到的,因为他们共业异熟的障碍力,所以看到的是脓血之河。这不是一个饿鬼的所见,而是饿鬼道共同的所见。 唯识家以鬼做比喻。我们世间人所见的清澈河水,饿鬼由其业力所见的是积聚着血的脓河,由此可知人所见的并非一定是实有的水。因为如果人说水是真脓河是假,鬼也可以说脓河是真水是假。这样就无法确实是水还是脓河。由此可知,外境是各随识变皆非实有。相续不决定非不得成。 宗:同于一时同于此处相续不定其理得成 因:许无实境故 喻:如饿鬼所见脓河等 四、关于事物有作用的讨论 事物有作用是否成立? 1、世人的观念 外人认为事物皆有作用不能成立。 世人认为:如果唯识无境,事物有作用不应成立。 世间万物,各有其作用,如土木砖石用以建屋,米麦粮食用以果腹。既然万物各有其作用,可知外境是实有,唯识所变义就不能成立。 为何患有眼病的人所见空中发等没有实用,而现实生活中头发有结髻等实用?为何梦中饮食无实用,而生活中的饮食有饱等实用?为何寻香城等幻化之城无实用,而现实中的城有住等实用? 如果外境是唯识所变,应该所有的实境皆如眼有翳病的人所见空中物一样没有实用,可现实中不是这样,水有淹的作用,刀有割的作用,火有烧的作用,唯识无境这种观点与现实相违。由此可知外境是实有。如果外境是唯识所变,则万物有作用不能成立。 2、唯识家的观点 唯识家认为事物有作用能成。 如梦中境,虽无实而有损失精血等用,由此,虽无离识实境,而有虚妄作用义成。 外人提出作用不应成的问难。执著世间万物各有其作用,如衣以御寒,食以充饥,如果万法都是心识所变现,则万物的作用不能成立。你刚才说白天也和梦境一样,可是梦中境界是不生作用的。如梦中饮酒不醉,梦中吃饭不饱;而白天却是饮酒会醉,吃饭能饱,怎可拿梦境和白天相比呢? 唯识家认为梦中境界虽然是心识所变现的幻境,但也有其作用,如男女梦YIN时能使男女流失精液有损害身体的作用,梦中受到惊吓会有出汗等现象。由此可见,梦境虽非实有,但也有其作用。既然梦中的境界是唯识所幻现,有其作用,我们目前所见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唯识所现呢?在我们生活中,杯弓蛇影、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故事,都是因心识而发生的作用。由此可知有作用得成。 宗:眩翳非眩翳等,所见发等,有用无用成 因:许无实境故 喻:如梦失精等 唯识家立唯识无境,外人提出处决定不应成,唯识家以梦中所见的境界也有决定的处所来回复:提出时决定不应成,唯识家以梦中所见的境界以有决定的时间来回复:提出相续不决定不应成,唯识家以饿鬼所见的脓河也是有众多的同见来回复;提出有作用不应成,唯识家以梦中所见的境界也有决定的作用来回复。所以一切皆如梦等,外境由识所变,非实有。 综上所述,在现实的时空之中,唯识家安立大乘三界唯识,印度当时的一些学派提出了处决定不能成,时决定不能成,相续不决定不能成,事物作用不能成四点疑问。唯识家以梦等比喻破斥了这些疑问。愿修学佛法之人能站在大乘佛法的立场,遣除我法二执,早证菩提!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