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中的“坐禅”技术与机理(郭德才)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中的“坐禅”技术与机理(郭德才)

   佛教中的“坐禅”技术与机理/郭德才

  “坐禅”,又称禅修、禅定、静坐、打坐及“结跏趺坐”,相传由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传至我国。打坐是佛教中最基本的修炼方法,显教、密教都很重视,道教和古时的儒家也修此功,有些门派甚至对姿势、方向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坐禅”不仅可养身延寿,更主要的是还可增智开慧。早在两千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静坐七七四十九天,于十二月初八清晨豁然大悟,证得一切种智、成就无上正觉,并提出“戒为定基”、“定慧双修”的法道。

  佛教中禅宗修炼很注重“戒”、“定”、“慧”3学,提倡“因戒成定,因定发慧”,要求“四大皆空”、断除一切烦恼。而坐禅技术首先讲“静”、讲“空”,《园觉经》曰:“由静力故永断烦恼。”《园觉经》又曰:“对镜于心,八风不能动。”《禅机论第十二》指出:“佛道性命喻龙虎,龙虎喻动静,动静喻禅机。”《昭德新编》云:“水静极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小乘佛教说:“久坐必有禅。”《大智度论》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智慧以度一切。”《安般守意序》说“禅定”可“弃十三亿秽念之意”。另根据佛教中某些派别说法:“佛是无烦恼的。故在打坐时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而众生是有烦恼的,所以在打坐时要求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因左手属水,右手属火,将水压火易于入静。”佛祖36岁时在灵山对弟子们说:“寂静乃是世间之至乐,至乐即是极乐。”

  在禅定时首先要做到“沉思”、“静滤”、“心一”,除此之外还要求:头平正、身正直、眼微闭观鼻、舌舔上腭、五心朝天、气沉丹田。《大智度论》曰:“诸坐法中结跏跌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持手足,心赤不散。”在我们打坐时因姿势稳固、舒适,故极易打开“会阴”穴。“会阴”又称“铁门”,是万箭步入之地,松此穴可牵动全身,有利于血脉流通、气息运行、启动真气而又不外散。《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云:“因息修禅,疾得禅定。”故打坐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寿之功效。《释禅波罗蜜》又说:“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惟禅为最,如得珠宝,众宝皆获。”另外在我们打坐中还必须做到“下实上虚”。所谓“上虚”,是指脐以上的上元轻虚,所谓“下实”则是指脐以下的下元充实,因身体的重心都放在脐下,故极力于气血流动、静脉畅通,加之配合心息,这些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慢性病的恢复大有好处。

  我国传统的打坐养生功法实际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以上这段精辟的论述,实则就是在打坐中的真实感受和长生之道。据有关资料介绍,87岁的郭沫若和活了101岁的少帅张学良在年轻时都常习打坐故而长寿。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命终时85岁,他年轻时学禅修道也常习打坐,所以直至晚年身体都十分健壮并头脑灵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和马里兰州大学哈里博士经5年研究后说:“冥思静坐可对视力、血压、认识功能的激素水平提高大有好处,另可治疗许多不治之症和心脏病、关节炎等慢性病和癌症。”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伯尼·塞格尔也认为:“沉思冥想是松弛思想的行动,可治视为绝症的艾滋病和癌症。”荷兰科学家研究表明:打坐沉思者比其它人致病的可能性低50%,在感染威胁生命的重病方面可能性低87%,另外打坐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据2000年4月5日《世界科技译报》报道,美国玛赫里希处置大学自然医学和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施奈德经多年研究后说:“超脱静坐似乎能够恢复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和自我平衡的机制,对神经激素和部分神经系统起作用,从而有助于缓解心脏病症状……这种技术是一个自然轻松的过程,能使你达到舒适安静的机敏状态。”研究人员还说:“每天静思2次,每次20分钟,这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并可用做传统心脏病治疗的辅助手段。”《中国体育报》一篇名为《沉思冥想》的文章中说:“打坐是意志和精神战胜疾病的过程。”

  坐禅不但可增长功力及养生疗疾,另外还可以开悟增智、顿悟宇宙人生大道。《易·系辞》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梁肃心印铭》云:“深修禅定,得五神通,即此意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早年受佛道的影响很深,写了不少玄理禅趣的妙诗和令人难忘的绝句,而其中有不少篇章就是在打坐中悟出的。白居易在《在家出家》一诗中写道:“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都不应。”李白在修禅打坐后写有:“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却断出没。”另有“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自凉。”王维晚年拜南宗禅师为师,对安禅习静潜心用功,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每日“焚香而坐,以吟诵为事”。他在《终南别业》里写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另在《鹿柴》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在诗中不仅写出了打坐时的禅境,而且道出了静坐中的感受。宋朝文学家陆游、苏东坡、欧阳修也习修打坐。陆游在《好事近词》中写有:“心如潭水静无风,一坐数千息,夜半忽惊奇事,看鲸波暾日。”应当说,以上几位唐、宋文豪能够写出如此众多维妙维肖的盖世佳作,与他们静坐练功带来的灵感是分不开的。发现超导节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约瑟夫·森讲:“科学发展到今天,离开了冥思静坐的体验就很难走下去了。”许多科学家认为:超觉静思是大脑充分发挥机能最高技术,它能够巧妙地激发大脑的左半球的力量去影响右半球,从而使右脑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能力。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对40名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只要静坐5~10分钟,人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7%,相当于深睡7个小时后的变化,同时血液中被称为“疲劳素”的乳酸浓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打坐贵在自然舒适,妙在自然天成,打坐的关键就是在“忘我”中入静,而只有这样才能证悟人生大道、世界真谛。《椤严经》曰:“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仍面临着众多的不解之谜。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人们在超觉冥想中的身心训练,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在“物我两忘”状态中的真实体验和内省的微妙感受,这将有助于揭开我们人体自身之谜和宇宙万物的奥秘!

  打坐的意义不仅仅是养生与开悟,另外它还可促进学习、增强记忆。古人程颐在《鹤林玉露》一书中讲:“每见学者静坐,便叹其好学。”朱熹也要求学生“半日读书,半日静坐”。明代王阳明说:“昔吾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王阳明还认为静坐可使“聪明日开,德性坚定”。《法华》云:“乐独善寂,求自然慧,此善寂六十二见也。”释迦牟尼在长时间的超觉静坐修行中悟道成佛,他在两千多年前就对宏观世界的某些方面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弟子们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自古以来打坐大多主张“面南背北”或“面北背南”,因北方属“壬癸水”,南方属“丙丁火”,如取南北方向练功则能取北方坎中之满补人体命门离火之虚,使之达到水火相济、阴阳平衡。另外,在五行中的火与水还和人体的心和肾相属,南方相应于人体之心、脑,北方相应于人体之肾。《类证治裁·喘症》中说:“肺主出气,肾主纳气。”故肾有收纳、吸气和藏精作用,有利于我们在打坐中气血运行、聪慧开智。

  心还主神明,在五脏之中占首要地位。《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先之本,神之变也。”在这里所说的“神”,实指大脑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功能。张景岳曰:“脏腑百骸,惟所之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另外心也主血液运行,如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考灵敏、记忆力强。祖国医学也讲:“脑为元神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打坐时首先要排除杂念并双目微合,这样做极有利于物我两忘,而更主要的还有健脑之功、开悟之效。再则脑也是我们练功中很重要的上丹田之位,《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称脑部为“君主之宫”。

  我们知道五行中的火与水和五行中的长与藏相属,并与五政中的明和静相合,而腹部又是人体中极为重要的下丹田之位,故以上这些方法理论都有利于我们打坐练功。如从现代科学来解释南北方向练功也是有道理的:地球有南北两磁极,而我们顺着地球磁极方向练功可使人体生物磁场磁化加强,故能调整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并起到良好的练功打坐效果。在我们修炼打坐时也可取“子时面北”、“午时朝南”,或根据自己感觉寻找打坐方位、地点、时间,一切以自然、舒适、效果而定。

  让我们再认真地审视一下标准的坐禅姿态,大家都会不难看出这同样也是个近似三角形的金字塔形状,而从头顶至下的1/3处正是下丹田所在之地,也正好是“黄金分割率”的0618之处。我们知道,埃及的金字塔的方向是正南正北,这与我们打坐推崇的方向完全相同,故更会增加许多神奇的效果。丹田为藏精之府,同时也是炼精化气之所,丹田的真气充盈后可固本培元、贮存能量。另外丹田还是任脉、督脉、冲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和归宿处,同时也是血气汇集和真气升降的生发之地。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泉,故历代养生名家都极强调下丹田的修炼。

  综上所论,打坐的作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开慧增智,它还对探讨研究功法和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起着积极的作用,它疑惑可能对加快小康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揭开自然界之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从佛教实际出发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谈百八法门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一则禅宗公案的启示(竹山秀)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甘为众生做马牛(禅悦)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莫嫌冷酷无滋味(存德)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大道只在目前(蒋谱成)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骆海飞)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印顺人间佛教思想在台湾造成的冲击与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珍惜文化 学习佛法(高明道)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谈放下(吕沛铭)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