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说正观察五阴(智铭) |
 
佛说正观察五阴(智铭)
佛陀教授行者,要正观察五阴,如何观察呢?一是灭有流,二是断五阴。 所谓“有流”,就是愚痴无闻凡夫,于五阴的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能如实知,因不如实知,所以于色爱乐、赞叹、摄取、染着。因爱乐于色,乃有所“取”,缘“取”乃有“有”,缘“有”乃有“生”,缘“生”乃有老、病、死、忧悲、恼苦烩。因此,乃造成纯大苦聚集起。其他于受、想、行、识,亦复如此。有了大苦聚集起,乃流转于生死,故名之为“有流”。 是以,行者必须“有流灭”,方能出离,如何能使“有流灭”呢?就得于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所谓“如实知”者,即是深知色是变易法,是无常、是苦、是无我亦无我所。如是知以后,方能于色不起爱乐、赞叹、摄受、染着,因其不爱乐、赞叹、摄受、染着,则色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恼苦均灭。·他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纯大苦聚集起都灭了以俊,即名之为“有流灭”,有流灭才能出离生死流转。 其次,佛教授行者须断知于五阴,因五阴是束缚行者的绳索,此绳索不断,即不能出缚。如何断此五阴的绳索束缚,就得觉知于五阴,也就是说,行者于色、受、想、行、识,不生爱乐、赞叹、摄取、染着。不生即是断,其所以能断,是知色、受、想、行、识为苦因,于色、受、想、行、识因于五根而起动之时,能郎知其为系缚,故而不爱乐、不赞叹、不摄受、不染着,使苦因不生,苦因不生,因爱乐、赞叹、摄受、染着所生之欲,乃能离、灭、寂、没。欲为苦集之源,若欲能离、灭、寂、没,则老、病、死、忧悲、恼苦即尽,如是知离、灭、寂、没,即是“断知”,能断知于五阴,则五阴于我无患了。 须知,五阴是有漏、障阂、热恼、忧悲、恚痴等等窒碍法(又称质碍法)是魔所作法,是死法,若于色、受、想、行、识爱着缠绵者,即是被缚众生,若于色、受、想、行、识能散坏、消灭,才能成为脱缚的行者。 行者对色、受、想、行、识散坏、消灭的心态,就如同小孩原以沙土做成城廓、舍宅,以为游戏。城廓、舍宅刚做成功,必心生欢喜,而爱乐着,对城廓、舍宅爱未尽、欲未尽、念未尽、渴未尽,守护执着,以为:此乃“我的城廓”、“我的舍宅”,如此,这些小孩就为此幻假的城廓、舍宅忧苦不已。若小孩玩腻了,知此城廓、舍宅是幻假的玩物,并不实在而爱尽、欲尽、念尽、渴尽,心生厌舍,一无恋着,乃手拨足蹴,令城廓、舍宅散坏、消灭,一无所存,城廓、舍宅散坏、消灭以后小其爱乃尽,爱尽则苦亦尽,既扬弃了原来乐护执着的苦恼心情,即行恢复原来本有纯真无染的童心。行者之于五阴,亦应如是生厌舍、散坏、消灭,五阴散坏消灭,才不为所窒碍障蔽。 身是五阴的集合体,因为五根于五阴的起劲乃成五受阴,爱乐贪着,乃有身集、若于五受阴使之断舍、吐尽、离欲,寂没无余,乃成有身灭,进而行八正道:所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乃成有身灭道迹。故行者有身当知,有身集当断,有身灭当证、有身灭道迹当知、当修。如此,则名断爱、离爱、转结、止慢无间,至此,究竟苦边而解脱自在。 是以,行者于五受阴,应阴阴观察,观察断法、观察减法、观察弃舍法、观察无常法、观察苦法、观察空法、观察非我法、观察苦,空、非我法。观察病法、观察瘫法、观察刺法、观察杀法、观察杀根本法、观察病、瘫、黥、杀、杀根本法……,如是观察已,则知五受阴,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一切皆断,色欲贪断、受、想、行、识欲贪断。 若不断五受阴而习于爱者,必随魔自在,入于魔手,随魔所欲,为魔所缚,不脱魔系,如是习近,其习着者,习味者、决定着者、止者、使者、往者、选择者、不舍者、不吐者,都随魔自在。若于五受阴不习近,郎不随魔自在,不入魔手,不随魔所欲,非魔所缚,而解脱魔系。 众生因见五阴为有,故而色事起、色系着、色见我,乃被无明所盖,爱系着其首,如缰绳之系马首,长道驰驱,生死轮回,生死流转。若于五阴见闻觉识、随觉、随观,而认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此非我、此非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有如此见慧,才是正慧,也才是正观察。 摘自《内明》第15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