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五年戒七总结体会(释普果 比丘) |
 
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二〇〇五年戒七总结体会(释普果 比丘) 二〇〇五年戒七总结体会 ◎释普果比丘 二〇〇五年结夏安居期间,大悲寺僧众在六月初七至六月二十一,进行了两个戒七。上妙下祥恩师让大家把戒七中的体会写一下。作为自己来讲,戒七没有打好,体会呢也当然也就写不好了。不过自己仔细想一下,戒七对自己来说虽然打得不好,但也算是勉强。因为自己本来平常修行就不精进,戒七期间你想得到大突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佛法都讲究因果,你平时不认真,你想突然间证果,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这个体会呢,也就是个总结,也就是个忏悔。在平时也经常说的,但却未能真正实行做的,即是忏悔。也可以说仅忏未悔。去年的戒七体会呢,对戒七的功德呢,虽然没有论述好,已经大致的论述一下。所以今年就没有写,主要是写了自己的几点忏悔。 一、戒七期间,要求每天二十四小时连续诵戒,不允许躺下休息,这对人的体力、精力等是一个大的考验。而自己昏沉睡眠太多,未能很好的控制,尤其是夜间,有的时候也是无力控制。戒七中师父开示: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若认真诵戒时,自己不觉中昏沉过去,还不属心不真。如果醒了,还想继续休息,即属心不真。与往年相比,夜间自己想休息的念头减少些,但还是有,有时心里不自觉的就想休息,这都得逐步的克服。 二、戒七期间,要求始终坐着诵戒,不允许随意走动,这也是培养定力的一个方式。而自己由于定力不足,有时觉得坐不住,躁动不安,甚至一会一换姿势,腿盘着还在不停的抖动。有次突然想起,原来身体它真的不完全属于我,不听我控制。于是想,你动就随意动吧!自己旁观它,过一会它就停了下来,此法有效。但后来还是不行。腿若要故意抖动会很累,但此时因有节奏不停地动却不觉得累,此应如我心定不下来有关。戒七期间不允许活动,要始终在那里硬坐着,心它要寻一处发泄的地方。坐着不起来,身体总得有一处活动表示抗议。但想想初打戒七时,与那时相比,还是有所进步。进步虽不大。但若说一点进步都没有,不现实。 三、浮想翩翩,若是在昏沉时还好,不去想。有时在下午,精力比较好,就乱想,自己还编造了一些情节。后来想,对此念头我应该是有能力控制的,但是没去控制,还是随着去胡思乱想。此也是自己业障深重的表现,此事很多,未能祥写。这也是最应忏悔的,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对此也未能做好。 四、戒七期间,要求都摄六根,不允许向外看。人的习性,听见外面声音,就会想听或想看看,自己对此还稍能控制。但有时眼睛在藏经楼两边看得太多,相比之下不如去年眼根收得好。 五、最后一晚诵戒努力控制自己,终于未昏沉。在半夜时有些劳倦,至两点多又精力充足。平常若熬夜,白天虽睡不着,但会没精神。但这次至白天的时候,精神很好,一直至晚上临睡前也未疲劳。想:原来诵戒时若能一夜不睡,原来与平常有事熬夜不睡,那性质不同。 六、诵戒时不许分别戒条的意义。要一概不分别的一直坚持诵下去。自己对此现在基本上还能做到。不管意义如何,不管诵戒有何功德,也不管它戒条如何解释。一概不管,就是向下诵。并且即使喉咙疼痛时,也尽量出点声向下诵。师父开示:诵戒意义不完全存在表面上。内部素质的改变是不能用分别意识觉察出的,但此变化是惊人的,因此不应去体会观察。 七、大约在第二或第三天,晚上昏沉中做了一梦,梦中将以前的几事组合了在一起。醒来后回味不禁后怕。这也是真正的生起一次后怕。梦中事即是我们平常行为的表现,平常想得多,在梦中组合在一起。而现在我所想的组合在一起,不就是我日后的去处吗?这就是师父所开示的“念念生死”。于是真的生起恐惧心。可惜此心并未保持长久,后来又淡忘了,还在继续向下想。这也就是我的凡夫健忘习性。 以前,听老年人讲:人在年少时,大多对时间都不太珍惜,等上了年纪以后,就会觉得过的非常快,但那时已经晚了。自己以前对此不以为然,有时觉得时间过得还不算快,直到最近两年,才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冬去春来,仿佛转眼间就到了结夏安居,就到了打戒七的时候,随后又进行下一步…… 古德曾言:汝等出家以后,未曾立脚得定,就已经过了三四十年了!自己觉得时间过得快,其实最主要的一点,主要是自己的修行与年龄没有成正比,出家也有了一段时间,每年悠悠而过,修行却没有太大进步,徒增年轮而已,所以这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一种恐惧心理。想想自己平时的作为,心里是想精进,想得很好,但到时还是懒惰懈怠了。这也就像前面所说的,事事都有因果,平时不努力,然后想寄托在一件事上,寄托在一段时间上,那是不可能的。但愿自己以此戒七因缘,知耻而后勇,努力发掘自己的习气毛病,能够脚踏实地的向前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