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慧静法师:《佛说阿弥陀经》慧静法师讲经弘法系列十二 |
 
慧静法师:《佛说阿弥陀经》慧静法师讲经弘法系列十二 下面一段经文,要讲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有多久了,这也是我们很关心的问题。请看经文: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这一段话,诸位要好好地记住。佛的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他现在成佛才十劫。我们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实际情形,比这个还要殊胜。比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有一万年的历史了,像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这么长远的历史,而它现在建国才只十天,刚刚开始。诸位想想,这正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为什么呢?阿弥陀佛建造极乐世界,不久,才开始啊!现在去正好,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老资格。第十劫他就来了,寿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祗劫。第十劫他就来了,岂不是老资格吗? 先讲此地这个‘劫’,十劫就是十大劫。劫有三种,这是大劫。在华严经寿量品里有这一句经文,说:“娑婆世界一劫,为极乐世界一日一夜。”娑婆世界是我们这个世界,由此可知,如果说是以我们这个时间来讲,才十劫,极乐世界才开幕啊,不过十天而已。所以,佛寿无量,今仅十劫,现在说法,真是时逢其会啊!一个有智慧的人,应当赶快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去。 这是讲阿弥陀佛成佛之因,成佛的因缘。这一段是从诸经所说弥陀因地,举出这一些大乘经典里面,佛所讲的这个阿弥陀佛因地。这个第一:大本,大本就是无量寿经,净土三经之一。无量寿经里说:法藏比丘,舍王位出家,对佛发四十八大愿,即今佛是。经上说,在定光佛之前,有五十三尊佛,定光佛前面,第五十三尊佛,这一尊佛的名号叫世自在王佛。世自在王佛住世度化众生的时候,他有一个护法,是一个国王,护持他的。这位国王非常地发心,闻法欢喜。于是他舍弃了王位,将王位让给了儿子,他自己出了家,这就是法藏比丘。他在世自在王佛前就发了弘誓,很大的誓愿,一共有四十八条,我们称之四十八愿。无量寿经有好几种的翻译本,一般现在流通读诵的都是四十八愿这个本子。也有讲二十四愿的,二十四愿和四十八愿是开合不同,它有的时候把几个愿归纳为一愿。一般我们都讲四十八愿。法藏比丘,就是现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前身。前身,这是久远劫之前的事情,我们从无量寿经里面看到的。 其实阿弥陀佛因地的修行,实实在在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修行多劫,实具无量因缘,不可思议。但是,在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这几段经文里面,可以看到佛在过去因地修行当中,他做过出家人、也做过在家人。出家人里面,他做过比丘,也做过法师。在家人里面,他做过王子,做过国王、也做过转轮圣王。实在说我们在华严经,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几乎是无论什么样的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他参学的处所。由此而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论是在因地,或是在果地,悲心愈是深重,六道当中,没有一道不现身,没有一道不化众。佛在经上所讲的,我们刚才所看到这个八段,都是在人间。其余的几道没有说,虽不说,我们可以想像而知。这一点,确实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的去效法。我们要有佛一样的弘愿。 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论是在因地,或是在果地,悲心愈深重,六道当中,没有一道不现身,没有一道不化众。我们要有佛一样的弘愿。生生世世不忘自己的弘愿,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的愿力薄弱,你的烦恼很重,这一投胎、一转世,必定有隔阴之迷。将你前一生,或者多生多劫之前所发的弘愿,忘得一干二净,那就可惜了。你的本愿要是忘掉之后,又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个时候,业报力量强大,现前了,免不了又要三涂受苦。什么时候你从三涂出来,再遇到佛法,才会想起你过去的本愿。其实每一位学佛的同修,我们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形。你学佛是这一生的吗?决定不是。你一定是与佛一样,多生多劫的因缘。这个话,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佛在金刚经里所说的,末法时期的众生,如果听了金刚经,不畏不怖,你还能生欢喜心。佛讲,你的善根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的,你过去已经亲近无量诸佛,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过去生中,亲近无量诸佛?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在做薄地凡夫?还在生死轮回呢?就是一转世,一投胎,把前世本愿忘得干干净净,不能再继续修学,原因在这里。然而,那些诸大菩萨们,时时刻刻,关心这些初发心的人,也就是关心这些小菩萨。当他一转世,有隔阴之迷,在适当的时候,来给他作增上缘,要把他唤醒,从迷妄当中唤回头来,这是大菩萨护念小菩萨,为小菩萨作增上缘。我们就是这些初发心的小菩萨。这些诸大菩萨常常提示我们、常常在唤醒我们。问题是我们自己必须要猛然警觉,继续以往的愿行,再精进、再努力,这一生就有决定性的成就。但是,只有往生西方净土,才称得上是决定性的成就。可以说我们过去生中,自信心太强了,认为不往生极乐世界,我一样可以断烦恼,可以了生死、证菩提。这个一念是错误的念头,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没有办法超越生死轮回。假如,我们过去发了愿,决定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今天也就不在此地生死轮回了。所以,我们今天必须要觉悟,要知道过去的想法、作法是错的。从今天起,统统把它改正过来,一心一意专修净土,专念弥陀。希望在这一生中,决定不再错过,不会再误失了,一心一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的成就。 请看经文: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这一段,是介绍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当中的两大类。一类是声闻弟子,一类是菩萨弟子。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导师,这些人都是佛的学生。诸位看了经文,也许会问,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会有小乘的声闻?从四十八愿里我们知道,他方世界,定性二乘都不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门纯粹是大乘法,所以说极乐世界没有小乘人,小乘人也不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此地所讲的声闻,或是阿罗汉,名称与小乘相同,其实都是真实的大菩萨。前面已经说过,天台所判的四教,有藏、通、别、圆。贤首则判为五教,所谓小、始、终、顿、圆。那么别教七住菩萨、圆教七信的菩萨,都是断了见思烦恼。就断证上来说,与小乘阿罗汉是等齐、相当的;但是,在愿力、见解及修行上来说,要比小乘的阿罗汉,高出太多太多了。所以,名同实异啊!然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人,依然是带着过去生中的习气,必须在西方极乐世界,逐渐的断除。如果在他方世界,以往都是修学小乘,小乘的习气很浓厚,一下子除不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阿弥陀佛一定是先以小乘教义来教他。就是顺着他的习气,顺着他以往所学,这就更是契机契理了。而后,再逐渐把他的境界往上提升。这一点意思,我们必须要懂得。所以,也有这个阿罗汉的意思在。比如讲先修小乘的人,并没有断见思烦恼,他是伏断烦恼,伏了烦恼之后,发愿带业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当然先断见思,断见思就是事一心,证得方便有余土。习惯上来说,是证得阿罗汉果。这是讲他方的习气,说之为阿罗汉也未尝不可。这个数字太多太多了。诸位想想,不要说四果罗汉,就是初果的圣人,小乘初果之人,在我们的世界都是相当稀有。而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太多太多了,几乎是数不尽的。这个庄严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四十八愿里的第十四愿,佛曾经说,假如我成佛,我国中的声闻弟子,三千大千世界悉成缘觉,这是一个比喻,三千大千世界里面所有的众生,都证到辟支佛的果位,用百千劫的时间来计算,要是能统计出这个数字,我就不成佛。现在阿弥陀佛成佛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声闻弟子,不要说是我们凡夫没有办法计算,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辟支佛,也无法计算出来。不独声闻是这么多,菩萨往生的数字,也是多得无法计算。所以说,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菩萨的功德无量无边。 请看下面经文: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个地方的经文,与前面完全相同。但意思与前面不一样。前面讲的是成就,依报庄严。这里说的是成就正报庄严。阿弥陀佛是以光寿无量为庄严。他老人家的学生,是以数量众多无法计算为庄严。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一点意思。法会的殊胜,一定要人众多,才显得它的殊胜。可是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更难得的是一乘了义的大乘佛法,真正如古人所谓‘曲高和寡’。这也说明,我们的社会,从科技上来讲,是一天比一天进步;从道德上来说,现在整个世界道德观念,一天比一天低落;从学问的水准上来说,民众的一般知识不错,而在高深的哲理,确实不如以往。佛法,在以往由于国家的护持,国王大臣的拥护。所以法师讲经,会场上有几千、几万人的场面出现,的确非常的庄严。这样的盛会在今天已经是不多见了。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殊胜的法会,庄严的场面,绝对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这个依正庄严,都是阿弥陀佛愿力、行力所成的。行愿是能成就,光寿无量,声闻菩萨无量无边,这是所成就。与阿弥陀佛因地里面所发的大愿完全相符合。由此可知,愿力不可思议。这是几句要紧的,我写在此处,希望诸位能够纪住。阿弥陀佛愿是讲他的四十八愿,行是讲他累劫修行,才能成就佛自己光寿无量,他的学生们就是化伴,学生无数,这是所庄严的。 请看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们先把‘阿鞞跋致’作一个简单的解释。这是梵语,中文意思是‘不退转地’,包含三个意思,即指三不退: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我们已经知道了极乐世界的环境、人事、种种庄严。实在讲,这个经上讲得太简单了,认真的讲,说不尽!这些话的目的是教我们生起信心,应当有信心发弘愿,求生净土。在一切行门里,带业往生,横超三界,这一种殊胜超绝,不可思议的法门,在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是最为稀有、难闻的。如果不是多生多劫修福慧,你怎么能够闻到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你果然相信了,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就能够圆证三种不退转。 底下一段是讲西方极乐世界补处菩萨很多,显示出这个地方特别的庄严。请看经文: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这个数字太大太大了!其中,就是指这个三种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个当中,多有一生补处菩萨。菩萨,称之为补处,换一句话说,菩萨的地位到头了,意思就是候补佛,哪个地方佛出缺了,他就到那里去成佛了。由此可知,补处菩萨与佛,只是有在位与不在位的差别,除此之外没有差别。也就是说他的修证已经圆满了,与佛实实在在没有两样,故称之为补处菩萨。像我们这个世界,候补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现在住在兜率天的内院。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过去之后,在五十六亿万年以后,他降生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为贤劫第五尊佛。同样的,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是候补佛,将来阿弥陀佛入灭了,由观世音菩萨在那里候补。 佛在无量寿经里告诉弥勒菩萨说,此世界中(指娑婆世界,是讲一个大千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些菩萨,每一位都曾经供养无量无边佛,就像弥勒菩萨一样。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众无量无边。我们如果真正觉悟了,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晓得,你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说菩萨数目当中之一呢?你也是啊!就看你什么时候觉悟。 请看经文: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这一句话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应当发愿”啊!“众生闻者”就是人人有这个缘份,听到释迦牟尼佛说这一部经。我们今天有这个缘份,我们也是闻者之一。现在佛劝我们应当发愿,要发愿“愿生彼国”,为什么呢?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好处就在这里,前面跟大家讲的弥勒菩萨,十方诸佛菩萨都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只要能往生了,这些上善之人、诸佛与这些补处菩萨,你可以跟他们聚会在一起。跟他们在一起,你怎么不开智慧、不长学问呢?你怎么不成佛道呢?所以说,这是本师迫切、苦口婆心劝勉我们,应当要发真正的大愿,这个大愿就是愿生西方净土。我们看“应当”这两个字,才能够深深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的苦口叮咛,唯恐我们听了之后,像耳边风一样,听过就算了,而没有从听闻而生起信心,由信心生起往生的大愿,由愿力,而能认真的修行。所以本经是以信、愿、行为三资粮。所谓三资粮,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也可以说是往生的三要素。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可。信愿行一定要具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