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五章 心境如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五章 心境如幻

 

能隨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寧有偏党。

心隨境而灭,境逐心而沈;境是由心而现,心是由境而起。欲知心境两段,彼此互为因缘,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原是一事,虚妄不实。

一空两妄,包含一切的万象,皆是假相,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是不实,则不见精粗好坏之別,哪会偏执一边呢?

能隨境灭,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能隨境灭,境逐能沉。」心隨境灭,境逐心沈;心本无生,因境而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境由心现,心由境起;境本无分,因心而別。能观照的「心」,与所观察的「境」,两者是因缘关係,故毘舍浮佛偈云:「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坛经》有段公案,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风与幡皆是境,是属於客观的条件,而心是属於主观的认知,六祖心不隨境动,故何有风幡之动;而二僧心隨境动,故有风动、幡动之说。

再举例来说,有位学人,向崇山禪师请益:「当我坐禪被噪音干扰时,应该如何是好?」禪师低下头,看著地毯问他:「这地毯是什么顏色?」他说:「蓝色。」禪师接著又问:「这地毯是安静,还是吵杂?」他说:「安静的。」禪师再问:「谁製造出这静?」学人默然。於是禪师就直接跟他道破:「是您製造的啊!」本来声音只是声音,因心而起安静和噪音的分別,不论您认为是哪一种,皆是自己的妄见。更何况心本寂静,因被境转,故有所差。

崇山禪师沈默些许,又再问他:「您说地毯是蓝色,那么蓝色的相对是什么色?」学人说:「我不知道!」最后崇山禪师为他开示说:「蓝是蓝,绿是绿,这就是真理。」什么顏色,就是什么顏色,若有相对的顏色,那便是您的妄见,故说:「蓝是蓝,绿是绿。」

心与境,互为因缘;心为主因,境为助缘。我们心中不知累积多少贪、瞋、痴,其三毒於因缘成熟之下便会现起,例如有人莫名其妙的辱骂您(此境为助缘),您就会生起愤怒(主因心有瞋)。若平常无此事,您就不会生气;若有此事,但心中无瞋恚,您亦不会动怒。

《法华经》记载:有位常不轻菩萨,见到任何人,均如佛一般礼拜,因为他知道眾生皆有佛性,每一眾生与佛平等无二,因此见到一切眾生等同如佛,都是无比恭敬。若別人无法认同,而加以唾骂搥打,亦不生怨恨,且说:「我不轻於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此菩萨最后成就,即是释迦牟尼佛也。菩萨心中无瞋心,而是常存悲心;眾生心中有三毒,故烦恼怨恨不断。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欲知两段,元是一空。」要知能见的「见分」与所见的「相分」,皆由「自证分」妄心所生,故虚妄不实。以唯识来说,心识生起认识作用,唯起於自证分(自己认知之作用),能认识作用的见分(能见),及被认识外境的相分(所见)。

因眾生一念妄动攀缘外境,转真心为阿赖耶识,从阿赖耶识的「自证分」起分別生起「见分」和「相分」。「自证分」是体,而「见分」和「相分」是用,此三名词虽是有异,却是同一妄心。

依唯识来说,阿赖耶识的功能分之为四:一者、证自证分,就是真心。二者、自证分,被无明遮蔽的真心,称它为妄心。三者、相分,就是妄相,本「无」因迷而执为「有」;执身心为我,执世界为实。四者、见分,就是妄见,於相上起分別执著。

禪宗是直指一心,迷时称它为妄心,悟时称它为真心,迷时称为阿赖耶识,悟时即是如来藏,真妄本是一心。然而唯识宗把心的作用分为八识说明,归纳起来为心、意、识三大部分。

「心」为第八识又称阿赖耶识,「意」为第七识又称末那识,「识」为前六识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集起名为「心」,思量名为「意」,了別名为「识」,是此三者的意思。

此三者的关係如何呢?我们用法相宗的偈来解说:「弟兄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往来传消息。」「弟兄八个」,是指八识的关係;「一个痴」是指阿赖耶识,如同仓库,含藏一切。「其中一个最伶俐」,是指意识,一切的分別、取捨、善恶皆由它来主导。「五个门前做买卖」,是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面对境界什么,就如实反应什么。「一个往来传消息」,是指末那识,如同一位执著传递讯息的人;意识给它什么,就传什么给阿赖耶识而不加拣择。

六祖说:「五八六七果因转。」因转果就转,六七为因,五八为果。所谓转识成智,最主要是转,第六意识的妄想,第七末那识的执著,佛於悟道时便说:「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证得。」六七二识若无妄想、执著,那么前五识如实的接收,第八识如实的储存,五八二识就无这些染著了。因清净,果自然清净。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寧有偏党。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一指自证分,两指见分、相分,此三者皆是妄心;既然一空两妄,心境能所盖皆不实,故包含一切万象皆是假相,所以《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大顛问希迁禪师:「古人云:『道有、道无是二谤。』请师为我除疑。」希迁直破:「一个也没有,除个什么?」若一是不实的,从此而分別的二便是虚妄。若我相不存,何来人相、眾生相、寿者相呢?故无我亦无心,无心亦无佛,无佛无眾生。

「不见精粗,寧有偏党。」既是虚妄不实,怎有精粗好坏之別?更不会有偏执一边的事发生!

紫璘供奉问慧忠禪师:「什么是实相?」禪师说:「您把虚的拿来。」供奉答:「虚的无法获得。」禪师说:「虚相尚且无法获得,那您问实相做什么?」觉者一切圆融,无分別的障碍;迷者有精有粗,有实有虚,无时不是矛盾对立。若了知本来无一物,就不会隨处染尘埃。

 
 
 
前五篇文章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六章 隨缘修行

药师佛·文集 称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功德利益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七章 离幻即觉

药师佛·文集 伟大的药师佛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慈智并行?爱在海地

 

后五篇文章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四章 不住真妄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三章 息妄显真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希望工程师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步步连步不脱离

证严法师:静思法语 希望工程是全民的希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