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半路出家见闻录(17)——能提高记忆力的神奇方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半路出家见闻录(17)——能提高记忆力的神奇方法

 

  新年又到了,转眼我已三十九岁。

  做孩童的那些日子还历历在目,如同昨天一样。没成想,这就三十九岁了,有时候看着寺里的年轻僧侣,真是羡慕的不一般。早早的就过上清净智慧的生活。

  我确信,人是应该这样活着的。

  无论如何,人是不能稀里糊涂地活着的,我算是耽误了,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瞎摸乱撞,直到上了山,才算是稍微平息了一点点。

  有时间和精力盘点一下过去的那些日子。

  不堪回首的居多。

  山上有个僧侣说,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用“恶贯满盈”来比喻一点也不过分。这个说法换个角度听,大多数人是不能接受的,大多数人的标准是不违法就算是好人,“恶贯满盈”从何谈起。

  僧侣的标准和世间的标准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僧侣们的标准更高也更广大,比如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和我们不同,我们打猎捕鱼在我们看来,就是普通的谋生手段,但对僧侣来说,却是极大的罪恶。

  生活中,随便跟人发个脾气什么的。

  也是罪恶。

  骂人,恨人,诅咒人,说谎,嫉妒等等一切都是罪恶。都会给自己带来极为不好的后果。僧侣们确信,人的这些种种不好的习气正是让自己痛苦的根源,当然,这背后还有更深刻的理论和理解。但对我们这些业余的修行人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认识并发现这些问题,然后克服这些问题就是获得人生快乐的关键。

  过去我一直想,人无完人,有点坏毛病就有吧,而且,很多文艺作品都会讴歌一些坏毛病,比如一个脾气坏且有很多恶习的人,会被描述成“性情中人”,这人就成了个好人,成了值得大家效仿的对象了;再比如一个对情感盲目且严重丧失理智的人,会被描述成“敢爱敢恨”,这人的毛病和性格缺陷就成了优点而被歌颂。

  人真的需要克服掉自己的毛病吗?

  克服掉了,有什么意义呢?

  人有点个性难道不应该吗?

  我也是存疑的,但是,出于对僧侣和文化的信任和尊重,我选择了先学习。试着克服一点自己的毛病。比如损恼别人,发脾气,说谎,恨人等等恶习。

  刚上山,常常觉得自己挺好,人人都不如我,我才是个厉害的人物。待一段时间后,就发现,个个都是高人,这方面他也许差一点,但在另一方面他绝对有过人的修为。待着待着就觉得自己真的很差。再待着待着就平静了,好也好,差也好,慢慢学吧。

  这个好和差我觉得不是学知识,也不是学理论,而是一种感受,比如说,对自己真正的认识和了解。

  就是了知自己的烦恼所在,看透这个烦恼是怎么起来的,怎么折磨自己的,怎么又下去的。

  看的越清楚,活的越明白。

  有时候我会嫉妒别人,当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并不能意识到这是开始嫉妒别人了,而是马上去找一个这个人的缺点,然后告诉自己,其实他很差,根本不如自己。

  第二个念头意识到,自己被自己骗了,明明就是嫉妒人家了,非要兜个圈子找个人家的缺点。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嫉妒心,来抹黑人家。

  人真是很奇怪的动物。想不明白,自己的心为什么会这样。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训练,在一些书上读到,似乎了解自己的这些念头就是一种训练,有的时候,第二个念头能够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意图,此时就放弃第一个念头,为自己心生嫉妒而惭愧,然后通过了解自己的起心动念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有的时候,当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人和事一出现,马上就意识到,自己要嫉妒他了,果然,嫉妒心就慢慢升起来了。

  当然,并不是大多数时刻都能够对自己的意识有充分的了解,基本上是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对自己的思想意识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临近春节,公司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本来想在山上好好享清福,不再过问那些俗事,但禁不住亲情缠身,只好下山回公司办事。

  眼见的和所感受的和过去截然不同。

  这真是个不同的觉受。

  由此我确信,人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改变之后是有着巨大的意义和现实的好处,每处理一件事情,每做出一个决定,每与一个人谈话,先仔细斟酌一下自己的念头到底是起的什么念头。然后再做出决定和判断。

  比较有意思。

  在时刻觉察自己的念头并甄别控制这些念头的情况下,努力找到好的那个,放弃坏的那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明显改善,而且明显可以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彼此之间因为利益和雇佣关系的尴尬和紧张也在得到缓解。

  想一想,要是早有这能耐,自己过去得少做多少错事啊。小事如此,还有过去做错的那许许多多的大事。

  “恶贯满盈”真的是没有形容错。

  外出,我依然按照一名僧侣教我背书的方法每日背书,果不其然,记忆力增强,早上利用收拾东西或者等待吃饭的间歇背几句,坚持一个来月后,从一天能背几十个字,到三十分钟能背下二百多字,再到二十分钟能背下二百多字。

  照这个趋势发展,过目不忘不敢奢望,但肯定是提高了学习的理解能力。

  按照僧侣开出的背诵的内容,都背过了,偶尔遇到他,问,都背完了,下一个背什么呀?

  僧侣说,背《弟子规》。

  我心想,怎么会是小孩子背的东西啊,怎么也得是背个《入菩萨行》或者《大智度论》里的偈颂或者是个甚深咒语之类的。

  不过,僧侣们天天修行,专业,这么说一定有道理,自己只需听就是了。想多了,徒增烦恼。

  于是,照着背。

  到了公司,一边处理公司的事情,一边背书,正好背《弟子规》最后几段。

  回头一想背的内容,这哪里是小孩子背的东西啊,完全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规则啊,明明就是对每一个成年人的起心动念乃至具体行为的具体要求啊,早要是按照《弟子规》教导的做人做事,那自己得过上多么好的生活啊,哪至于像现在这样,日子过的乱成一团,敌人一大堆,恶心事一大堆,错事一大堆。。。。。。。

  一个跟了我多年的秘书问我,在山上都学什么了。

  我想了想说,背书,背《弟子规》,很好。

  我找出一本给她。

  她说,这不是小孩子背的东西吗?

  我说,不是,是大人背的东西。

  她说,是吗?

  我说,是。

  她说,那好,回家我也背,让孩子也跟着一起背。

  我说,好啊好啊。

 
 
 
前五篇文章

半路出家见闻录(18)——当年那个为情活了半辈子的朋友

半路出家见闻录(19)——人是可以被活活烦死的

半路出家见闻录(20)——和“白丁”来往是“鸿儒”的责

半路出家见闻录(21)——人竟然可以活到这个地步

半路出家见闻录(22)——可以确定人是有前生后世的

 

后五篇文章

半路出家见闻录(16)——和父亲做死亡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半路出家见闻录(15)——与儿子要出家的父亲的一次倾心

半路出家见闻录(14)——被我们糟蹋掉的那些好词

半路出家见闻录(13)——僧侣的悟性是可以传递和培养出

半路出家见闻录(12)——八零后与九零后的年轻人一直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