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万行法师:心中月 上 如是闭关 |
 
万行法师:心中月 上 如是闭关
通常大家都想闭关,试问大家,一个不能觉照的人如何闭关呢?“闭”者,闭身心;“关”者,关六根。并非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名为闭关。通常大家是要么不见,要么见而不照,也即见而即住。 不知不觉,能知能觉,能觉能照,能照能入,能入能出,能出入则无我,无我则自在,自在则无痕。 时常听说有人在闭关,但是时间不长就出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的忍受力是有限度的,如果你对这件事情还没有产生乐趣,没有生起法喜,却要持续地做下去,其结果一定是一无所获,会自动放弃,甚至终生厌倦。只有和功夫打成一片,身心内外一片光亮,才会产生法喜,乐不间断,日如弹指,而不是坐在洞中算时间。法财侣地都具备了,因缘成熟了,才能闭关。闭关若是诵经拜佛,那仅仅是在皮毛上用功。如果什么方法都没有,根本不知道如何用功,还闭什么关?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都要很健康才能闭关。身体不健康的人,修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出现幻觉,再加上心理不健康,就误以为是佛或魔来了,但大多数都以为是佛来。其实在闭关前应该早已明心了,不明心又如何用功呢?明心是理上,见性是功夫上,自古以来,理上都是顿悟,事上都是渐修,不存在理也是渐悟。闭关就是为了亲见佛性,在没有闭关以前早已经明了心性,对修行之途了然于胸,闭关之时,正是亲履本地风光,不是前进,乃是后退,回到最初的源头,回到老家正是这个意思。 如果一个人真的发心修道,想要闭关的时候,必须外忘世界,内忘身心;法、财、侣、地不仅都要具备,还必须能够得心应手。所谓“得心”,也即明心;所谓“明心”,也即明确方向,禅宗里面叫做“明白见地,确定方向”。 明心是因,见性即果;见性是因,入道即果;入道是因,无我即果。到究竟的无我之前,要把世间上的利、禄、情、爱全都放下。这些放不下,无论你每天如何用功办道,都与“道”不相干!你越“用功办道”,实际上对世俗的功名、情爱贪恋得越多。因为你在这一面投入的越多,对另一面索取的也会越多。即便有一天你入了道,见到了自己的心性,如果没有持续地修炼下去,一不留神,觉照还会被业力给拉出来。因为一个人的业力越大,就越有力量,但是一旦降伏,入道的力量也会越大。 如果我们在外边做事情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的话,一旦走进另外一个环境——闭关,同样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相反,如果我们在外边做事情贪生怕死,不愿多做一点,不愿多付出一点,我们想闭关修炼,难道闭关会是一种享受吗?难道它不比在外面做事要付出更多,更艰辛吗?古人讲:“智慧用了智慧在,力气用了力气在。”一个不愿意布施智慧、力气……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修行人呢? 抛开学佛不谈,从个人的角度,你用了智慧,用了力气,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有利于对方;但是我问一句:“你自已究竟失去了什么?”实际上,人的智慧、力气是从布施当中,从供养当中培养出来的,也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是挖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人的才能与先天的素质及后天的培养都有关系。实际上,人的一半上天已经给你定型,给你安排好了,无论你怎么蹦,怎么跳,怎么挣扎,也改变不了这一半了!谁也没有能力帮你改变。所谓的“改造命运”,只能是改造另一半。可是就一个凡夫而言,这另外的一半你也无法改变!惟有在世的明师可以帮助你改变。就连过去己经住生了的明师,对你来说也是无济于事。就像现在的人有病,必须找现在的医生,你去找古时候的扁鹊、华陀,他们根本医治不了你现在的病。 人的福报、功德、智慧、承受力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从给予当中,从付出当中,从供养当中培养,训练出来的。为什么在“六度万行”中,要把布施放在第一位呢?我们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要看到它的实质,看到核心。 当一个人的心态没有改变的时候,你所谓的“学佛修道”,就像一个齿轮每天按步就班地转动一样,就是转上一百年,也不会开悟!即便在修道,也非真修道。因为你天天都是按步就班的这一套,并没有让你的身心有巨大的震撼、巨大的触动。 要想知道自己能否修行,是否己经在修行,或者修行到哪个程度了,从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接触的每一个人,足以检验出我们修行的等级,哪里还需要看经书,找明师印证呢? 菩萨之所以有悲心,那是因为他有一个难以形容的心量。如果他没有这个心量,如何来的悲心?即然没有悲心,如何来的智慧?既然没有智慧,如何来的神通?所有的一切,全部是建立在“量”上。有了这个量的存在,智慧、神通、福报、功德等等都会接二连三地具足。人生很短暂,转眼间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你得到它是如是,你得不到它也是如是,既然世间上的一切都是如是,大家何不找一个超越了如是的“如是”呢? 一个人尝试的越多,当他超越,放下的时候也就越快越多。这里所说的“尝试”,不是说你经历的很多,而是指你用心投入过。有许多人经历了很多,但都没有用心投入,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很深的尝试和体验了,因此,在他的身上也就不可能有完全的超越。可是,有几个人敢把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呢? 因为他不知,所以就不觉;因为不觉,所以就不能够照;因为不能够照,所以就不能够入;既不能够入,所以就不能够出;既不能够出入,也就不能够自在。 随境能出入,方为自在人;百花酣睡时,我已笑枝头。 总之,明者自明,迷者自迷,凡用语言,皆非实义。 若言修行,般若为导,宏愿为力,净土为归。 有心为想,无心为照。 心识之用不灭,真心不能显现。妄心熄灭为涅槃。 识得即道,无明即魔。 心罪不除,无有见佛之日。 迷人念佛去西方,悟人净心西方来。 人有迟钝,法无上下。 福慧具足,方可了生脱死。 真定者必能生慧,真慧者必然有定。 路途是家事,家事即路途。 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不慕浮华要精华,不寄死后重当下。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