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二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二集

   录音记录:明良

  《安乐集》的文字提示跟现在社会上传播的净土法门的念佛方法不太一样的。《安乐集》的文字是清末明初杨仁山居士通过一定的渠道,把我们中国这些因为时代战乱丢失而没有传播的经、论从日本、韩国又请回来,在上海佛学书局、南京金陵刻经处(编注:金陵刻经处是著名的佛教文化机构,由杨仁山居士于清同治五年(1866)创办,作为居士道场及刻印、流通经籍之场所,曾为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作出巨大贡献。)倡印这些丢失的尊贵的历代祖师的资料。以前我们是看不到这个著作的,唐朝、宋朝以后只能看到名字而没有书籍了。在净土法门的行持中,《安乐集》这个书籍的名字一直在传播,但资料的内容是没有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资料,看着很简单,也是经过很多曲曲折折的因缘。因为他比较系统地把净土法门的内涵作了多方面的解释,就是所谓的佛力、佛愿与自力行持,圣道与净土法门的修持的差别,它不断提示与对比。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思维跟我们正常的这种次第增进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我们来看文字。

  又问曰:《无量寿大经》(卷上)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今有世人,闻此圣教,现在一形,全不作意;拟临终时,方欲修念。是事云何?

  答曰:此事不类。何者?经云十念相续,似若不难;然诸凡夫,心如野马,识剧猿猴,驰骋六尘,何曾停息。各须宜发信心,预自克念,使积习成性,善根坚固也。

  如佛告大王:「人积善行,死无恶念,如树先倾,倒必随曲也。」若刀风一至,百苦凑身,若习先不在怀,念何可办?各宜同志三五,预结言要,临命终时,迭相开晓,为称弥陀名号,愿生安乐国。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譬如蜡印印泥,印坏文成。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国时。一入正定聚,更何所忧。各宜量此大利,何不预克念也!

  “广施问答,释去疑情”,主要是把疑情除去。他又设问。

  又问曰。《无量寿大经》云:

  过去学习净土法门的人称《佛说无量寿经》为《大经》,曹魏康僧铠所译的本子,古来已久大家都比较守护、推荐,过去做注解多是依这个本子。到明末蕅益大师比较推崇唐译本的《无量寿经》(编注:《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要是我也会推荐唐译本。唐译本的文词很上口,比较简洁、平白、直快。康僧铠本子就比较文,量比较大一些。这个《无量寿经》就是康僧铠那个本子。

  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他把前面“设我作佛”去掉了。实际佛陀的愿望是通愿,就是你也可以这样发的。你说佛发这样的愿,我怎么能这样发愿呢?!佛的这个愿已经成就了,你随佛愿力会得到佛愿力成就的加持。

  佛陀像一个飞机的制造者,这个飞机肯定载负着佛陀的一切身业、意业、口业,有强大的力量与善巧,那我们随顺着佛陀的愿望也来看自己的心,来观察深入的时间,就像我们被飞机载负是一样的。我们没有制造飞机的能力,但我们乘飞机的能力还是有的,就是信顺得入;我们没有驾驶飞机的能力,但是我们乘坐还是可以的。那么驾驶飞机也好,制造飞机也好,你不懂它的驾驶技术、制造技术,但你乘坐它,它载负你的力量效果是一样的,能达到你的目的地,就是说你能了晓自心。像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顺这个愿来行持。你看飞机要制造很多零件,每个零件都要来计算、设置,不断地试飞,有因缘可以载负人了,我们不需要这个。你说我制造飞机行不行?也行,完全行。但是你现在急着办事情,不妨坐坐飞机的。办什么事情呢?要除烦恼、了生死。先把生死烦恼了脱了,你再来制造飞机,挺好的,这是要得的。

  你若说我不行,我不制造飞机誓不坐飞机的,这样行不行?这就是所谓的因地之人,就是渐次增进之人,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我不制造出来,我誓不坐飞机,那你就慢慢地一个螺丝一个螺丝、一点一点试验,经过一生一生的勤苦,行了,制造出来了,然后再去载负自己、载负别人。

  阿弥陀佛的愿力亦复如是,经过无量兆载永劫修持的勤苦,他证实了这个愿望,就是他已经成就了这架飞机,若能信顺,上飞机的人都可以被他载负到目的地——就是导归我们自心,来照见我们自心本具的功德力,回到源头上来。

  那我们随顺他的愿力也可以发愿的。菩萨的愿是行愿,诸佛的愿是成就愿。所谓的成就愿就是已经能直接取用了,不需要再来(做什么)。像一个房子盖好了,里面装修过了,有很多家具,衣食什么都不缺的,你直接可以来运用了。菩萨行愿还是像在建设过程中的,但他这个愿望是表达出来了,行愿。诸佛与菩萨的差别就在这儿。

  你看这些菩萨,观世音菩萨说你以什么身得度我就现什么身,这就是行愿所表现的功德,阿弥陀佛说十方众生欲生我国你来我国就行了,他把这个国土给你安立了,具有无量善巧方便智悲之用,不需要你去干什么。那你要是说,我要行菩萨之愿,好比说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你要做的!你要实践的!你要去建立这个因缘!所以行愿与成就愿的回归、给与就是这么个差别。你能不能辨识清楚呢?若辨识清楚,你就知道在这个大功德藏中佛跟菩萨肯定是没有差别的。

  在一些特定的法本中阿弥陀佛有愿说,“若不生者,誓不成佛”,你说有几个愿意往生的人呢?那你等于杀佛呢?还是你不相信阿弥陀佛成佛了呢?实际很多人是不相信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那怎么办呢?他誓不成佛,他不成佛怎么办呢?他就以大势至身、观世音身来此浊土,接引我们,令我们往生,能信佛成佛,在法本上是有这样讲的,说若对不信愿往生之人,观音、势至以此悲智二身、悲智二心,摄化此浊恶有情,令其往生彼国,得见阿弥陀佛已经成佛。

  那我们现在信阿弥陀佛成佛,阿弥陀佛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周边说法、摄化,无有舍离,关键是这个信!“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他这个愿是谁的愿呢?你要是顺性发这个愿的时间,就像被阿弥陀佛愿力载负一样,你也可以达到心地本源。什么心地本源?知道诸佛悲智,具足功德,那我们能不能随顺佛陀的愿来发愿,被佛陀的愿望载负自己的心业,回归到本源心智中呢?得安乐住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相不相信佛已经成佛了?世尊反复在经典上这样讲,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大劫了,但是很少人相信,为什么呢?他不愿意往生,不愿意随顺佛的愿望得安乐。

  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他方菩萨、无量无边的他方众生闻我名号即得菩萨法忍;设我作佛,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闻我名号,即得总持法。我们现在有几个相信我们闻到阿弥陀佛名号就具足总持呢?多有人是不信的,或者说没有信顺这个法则。没有信顺,这个法则怎么给你带来利益善巧呢?!这个地方我们要评判一下。

  以前我读过一些法本,讲阿弥陀佛成佛了那个时刻,他那种广大心智已经摄化十方众生,照耀着每一个众生的本源庄严,如弥陀无疑的,但是众生不能生信故,阿弥陀佛这时候以方便身,示现观音、势至善巧——就是悲智善巧;以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身震动十方佛国,令众生醒悟。若这样还不行,那观世音菩萨就以种种众生的需求,现种种身令你归向菩提,劝你发菩提心,劝你来信顺阿弥陀佛的大功德善巧。

  我们把无始以来、旷大劫以来自我蒙蔽的这个习惯以为真——烦恼了以为真,业障来了以为真,贪嗔痴慢疑邪见生起来了——以为这才是真的,你抑制不住自己的。

  那我们如佛陀一样的心智,你以为不真,你说这是不是大话,你没有真正的生起惭愧啊,就是知自心是佛,要知道自心是佛,你就说“设我作佛”。怎么作佛呢?心智是佛,你再看世间、看法界,你就也发这样的愿——“十方众生,志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一定会发这样的愿,这个愿不是你要发出,是它有同等之力啊!这个力是什么呢?就所谓心是佛之力,广摄法界、无有疏漏之力,周遍之力,这周遍非是造作,非是取舍,所以亮周刹界,这是心的本然啊,非造非作,非有边非无边,不是我们这个意识所摄,是以无碍不思议智广摄有情成就安乐、安乐住。

  那我们能不能发这样的愿呢?“若十方众生不生这个地方,我不成佛”,不生什么地方呢?过去说“众生度尽,方成佛道”,就是这个愿嘛。发这个愿的时候,已经彻见法性毕竟安乐,若不如是,斯人不能立此愿啊。所以,阿弥陀佛已经证得这个愿的真实功德利益了,顺性成佛,什么成佛呢?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方众生必生,他才能成佛的。什么是必生啊?在此照见本源安乐住,才能是必生。若无必生,那观音势至就来勤苦吧,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勤苦。所以世尊在《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说,“我于此界摄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编注: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让人来勤苦呗、奔波呗,到所谓的无来无去的国土去一趟,虽然生者实不生,还要去,干什么?了解一下,证实一下,喔,阿弥陀佛真成佛了。

  哎呀,原来还是真不信的!现在求生之人、不求生之人多是不信之人!不信此心是佛!不信自心无碍!那怎么办呢?阿弥陀佛就发这样的愿,令众生习仿、归顺、随顺契入,得生彼国。

  你说这个道理,理解易解,行者难行啊,干脆我们就不解它,信顺契入就对了,你信顺观察就对了,也不让你去理解他,这个地方真是没法理解。若理解,我们就要顺自己的情绪去理解,多不是赞佛而是疑佛。你就不断地赞佛吧,去掉你的思维,去掉你的妄想,去掉你的颠倒,顺着佛的愿力观察世间,顺着佛的思想、感知来观察世间、体验世间,顺着佛愿来观察自心,你自心再不相信的时间就念佛、就忏悔呗。那这提出了所谓的愿——菩萨愿与佛愿。

  我记得以前读过一个阿弥陀佛的法本,阿弥陀佛在因地这样发愿:“设我作佛,十方众生,若无信者,我以方便身,令其得度”。(注:出处待查)就是你不信我成佛,行啊,你不信我成佛我就不做佛,就以悲心、智心来度化你。因为佛陀是法性身啊,无有来去,众生不信他成佛了,他就来现报身;还不信,就现化身;还不信,他就现众生身,入你生命中,入你心智中,令你善根成熟啊。你要不相信那佛号的周遍功德就(不成立),因为今天我们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摄的,(阿弥陀佛名号)入凡夫心智中,令众生欢喜。

  你不相信,你念一念阿弥陀佛,你能逐渐了解自心的。你不要小看我们一天就念那么20分钟的佛号,念90天,你再来看看自己的心,跟以前的心不一样的。以前的心颠颠倒倒的,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感觉到跟阿弥陀佛的心智有很多相应的了,实际他本来是一颗心,这一颗心是无造作的心、无来去的心,是广大周遍的心,是无量寿、是无量光。你识不得了,我们就“南无、南无……”,说“我心也是这样、我心也是这样”,但你不断这样喊,“哎呀,我的心也是这样,我的心无量寿,我的心是无量光,我的心也是无碍光、无边光、无等光、智慧光、解脱光……”你天天喊,但你还是不相信。南无,南无就是具足嘛,南无就是供养嘛,南无就是摄化嘛,南无就是信顺嘛,南无就是如是嘛,虽然你“如是”了九十天,你不相信,但是他已经慢慢给你一个提示了,这个提示是什么呢?你渐渐感到亲切了,南无就是现前这个心智如是嘛,你南无,你南无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般说南无是礼敬、是归命,南无是安住,南无是供养,南无是摄服烦恼消归自性,南无是什么呢?是具足安乐,你记住了吗?你 “南…无…阿…弥…陀…佛”,你还不知道打什么妄想呢,你打着妄想还以为妄想是你呢,你根本不知道无量寿、无量光是这个本心的,你没有用过这个,你开始很疏远啊,但这是本源心智的,你再疏远,它也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它,只是说你在打妄想。

  不知道我们这20分钟念佛时间,大家这个脑袋瓜子是不是在打妄想,我不知道,反正我在念佛的时候有妄想了,我知道妄想又来了,来骗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说“你不用搞,你没有多大精神头,你抖擞不了多少时间了,你快消亡了”,每次都这样说,说久了,它就不敢在阿弥陀佛这个无边光面前抖了,一抖就消融了,一抖就消融了,妄想出来一抖就消掉了,因为啥呢?因为是无对光,一抖一挣扎,它是炎王光,再一挣扎,反正是抖来抖去就就消归到这十二光明之中了。抖来抖去,原来以名召德,以德显心,以心自用,就有用了,怎么用呢?就不会去搞鬼名堂了。

  那你要是说我就要搞,你就搞吧,阿弥陀佛总有一天要把你这个妄想、颠倒轮回的心给消除掉。你说我就不怕,我就消除不掉的,那你慢慢来吧。你看看,因为他是炎王光嘛、无对光嘛,你“南无”久了……有的人是有口无心,但你念得久了,不断在消融、消融……有些人很对抗的,对抗得久了,还是对抗不了。很多不学佛的人,也会念阿弥陀佛的,很多不学佛的人看到出家人了,他根本就没有听过佛号,一看出家人就合掌“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遇见过劳改犯见了我“阿弥陀佛”,我也给他“阿弥陀佛”。我说你怎么知道阿弥陀佛?他说“哎,我怎么知道阿弥陀佛?我从来没有学过佛,也没有听过、念过这个名号,我怎么知道阿弥陀佛的?”他心中有阿弥陀佛!因为我们心中这个本源心都是无量寿、无量光的,阿弥陀佛有愿望的,你不知道阿弥陀佛有愿望“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要有一个众生不闻这样的名号,我就不成佛的。他已经成佛十劫了,你说闻不闻呢?

  所以很多人不念的,噫,突然就会念上一句“阿弥陀佛”。我遇到这样的事情真不是一次两次了,你注意留心一下,尤其是突发性的时候他就会念阿弥陀佛,因为啥呢?这跟阿弥陀佛的愿望有直接的关系。他有三个根本的大愿,其中一个愿“名声传十方,入一切众生心中”,令众生在自觉不自觉中得到度脱,所以说以名声度化有情,这个名号是不可思议的。他说“设我做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是念名号、闻名号、称名号。“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后面还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个地方不能轻说,怕众生疑毁,所以在这个地方,道绰禅师就把它去掉了。

  今有世人,闻此圣教,现在一形全不作意,拟临终时方欲修念,是事云何?答曰:此事不类。

  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把它给剥脱掉,在这个地方要反复的把它给剥脱掉,所谓“临终时”,就是我老掉的时候、快死的时候、业报尽的时候、福报享完的时候,再去念阿弥陀佛。现在在日本,很多日本人就是这样,年轻的时候信天主教、基督教;老了嘛,人感到不行了就信佛教。一亿人三亿人信教——他们这样讲的,就是一个人也可能信三种教。因为啥呢?年轻的时候信什么教,年老的时候信什么教,死的时候信什么教,肯定死的时候都信佛教,因为什么?有极乐世界等着他们嘛!一亿人信三亿教,说他们聪明,但是我感到没有信仰,聪明、实用主义太厉害了。我感到我们肯定不是那样的人吧。此事不类。

  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生起抉择,“现下临终”最为方便。你说现下临终,现下临终抉择往生!虽人未亡,已是极乐中人!何以故呢?心智如是故!抉择无碍故!无疑无虑故!无有亡与不亡故!就是在死亡面前与不死亡面前生起决定的抉择,所以不管何时何地舍报,决定得见阿弥陀佛,作此不二抉择!

  这样,你就安安心心地念佛,安安心心地生活,安安心心地修法,安安心心地做一切事情,这样就安心、起行、作业。善导大师让我们抉择啊,昙鸾法师让我们抉择,道绰禅师让我们抉择,一切善知识都希望我们当下抉择于此法啊!

  你看印光法师说“现世即生彼国矣”。什么现世?就是现在的抉择,虽形存于娑婆,已是极乐中人,安住无疑。你看你是客居娑婆也好,是来游化也好,是来携度有缘同生彼国也好,你说如是不来不去也好,破相也好,智相也好,彻底地无碍往生,那多大的一个安心的法则呢?是不是这样的呢?

  真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生起抉择。这种抉择一旦生起,我们再来看临命终时,多有预知时至的善巧。何以故呢?你已经抉择了,就是你对这个社会、这个世间毫无贪染了,任何取舍分别的贪著逐渐淡化了。因为啥呢?你知道娑婆乃我客居之处,烦恼乃是无自性之业相,贪嗔痴慢疑一切染缘皆会散坏,决是无常,唯有心智光明延于未来际,普照十方,你有守护之处了,有安住之地了,你得自在力、方便力。

  你说我不行,我还慢慢的来吧,我现在还不想舍除世间的这种染着——没人批判你,你就来吧,你就随你的业缘去呗。但是我们要是现下抉择,会生起极大的喜悦与安乐的,你对这个世界的得失取舍,你就会放下来的。

  多有人在这个地方陷入困境,现在拼命念佛,因为啥呢?为了得到一心。抉择的时候不求一心,一心自现!菩萨们!你唯有往生之抉择了,别无它取舍。什么叫一心呢?起码说,一念心的抉择已经成为一心皈依之心、一心往生之心、一心无疑之心。过去说求一心、求一心,求来求去不如安住一心,不如消归一心,不如没有一心。哎呀,很多人说“我要修行到一心不乱”。你修行到一心不乱,不如你在这个地方抉择个一心的皈依,这个抉择是十分重要的。信、愿、行;安心、起行、作业;在心、在缘、在决定,这都是十分重要的法则。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三集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四集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五集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六集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七集

 

后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一集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三十集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九集

慈法法师:安乐集讲记 第二十八集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