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七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七集

 

  原文:

  〖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先举章门,次续提释。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相。彼中众生,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彼国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

  〖庄严性功德成就者,偈言“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故。〗

  此云何不思议?譬如迦罗求罗虫,其形微小。若得大风,身如大山。随风大小,为己身相。生安乐众生亦复如是。生彼正道世界,即成就出世善根,入正定聚。亦如彼虫,非身而身。焉可思议?

  〖庄严形相功德成就者,偈言“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忍辱得端正,我心影响也。一得生彼,无瞋、忍之殊。人天色像,平等妙绝。盖净光之力也。彼光非心行,而为心行之事。焉可思议?

  〖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者,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千种宝。随心称意,无不具足。若欲令无,倏焉化没。心得自在,有逾神通。安可思议?

  〖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

  此云何不思议?其光曜事,则映彻表里。其光曜心,则终尽无明。光为佛事,焉可思议?

  〖庄严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宝例坚强,而此柔软。触乐应著,而此增道。事同“爱作”,何可思议?

  有菩萨字“爱作”,形容端正,生人染著。经言:“染之者,或生天上,或发菩提心。”

  〖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有三种事,应知。何等三种?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

  此三种所以并言,以同类者故也。何以言之?一者六大类,所谓虚空、识、地、水、火、风。二者无分别类,所谓地、水、火、风、虚空。但言三类者:识一大,属众生世间故;火一大,彼中无故;虽有风,风不可见故,无住处故。是以六大、五类中,取有而可庄严三种并言之。

  〖庄严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净土人天,非水谷身,何须水耶?清净成就,不须洗濯,复何用水耶?彼中无四时,常调适不烦热,复何须水耶?不须而有,当有所以。

  经言:“彼诸菩萨及声闻,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闻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闻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途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此水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宝、无量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彼中人天见斯事故,探汤、不及之情,自然成就。亦如诸大菩萨,以照法性等宝为冠。此宝冠中,皆见诸佛,又了达一切诸法之性。又如佛说《法华经》时,放眉间光,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盖斯类也。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耀,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

  观国土十七种

  《往生论注》的学习我们今天继续进行。这个本子不太一样,我们就根据自己的本子打开自己的书籍。

  昨天我们把这个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作了一个读诵。十七种阿弥陀佛国土庄严成就的这种功德次第,天亲菩萨把它罗列出来,让我们一一审观,来如数家珍,来了解这个,我们通过阿弥陀佛修德建立起来的这个清净报土,如实知自心本具庄严功德。这个本具庄严功德实是我们自心所拥所有,只是被分别、执着、妄想、业习、尘垢蒙蔽,不能得见,以阿弥陀佛殊胜愿力回施令众生了知、运用此庄严。了知——要是不了解,我们难以来运用它,通过了解自身庄严、本具庄严才能来运用这种庄严。这里先有认取的过程,才有实践成就安住无疑的这种抉择。

  “观彼佛国土庄严功德成就者,有十七种,应知。何等十七?一者庄严清净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国土是顺应法性建立的这样一个清净国土,无染无着,次于泥洹,虽假于后天之修持,识其本质来说清净平等,真实不虚,这个真实者皆因顺性而建立故。此建立就是可以威德普利世间,无散无坏,是故称为“清净功德成就”。

  “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国土,有无量的庄严功德,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都有具述。其国土平整广大,七宝所成,其水、其树皆亦是七宝,随众生意。象水之说,欲软则软,欲暖则暖,欲寒则寒,可以循下而上,自在随心,欲深则深,欲浅则浅。那么饮食、七宝钵器自然现前,需要什么饮食、天衣、宫殿随身,欲大则大,欲小则小,一切莫不如意庄严,具足功德,所以称为庄严功德,当然正报之威德,所有的神通变化,无量自在,亦复具足。

  “三者庄严性功德成就”

  顺应众生各类之愿,咸令满足。所以这四十八愿,愿愿显众生需求之愿望,令其归于究竟觉。那么是性功德成就。

  “四者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切众生皆是无极之身、太虚之体。此体相庄严,非色界天、无色界天,非我们欲界有情所能知晓。往生彼国之庄严,如《无量寿经》有次第说,形相庄严有次第说。

  “五者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

  后面昙鸾法师的译义,用文字来引导、述说。

  “六者庄严妙色功德成就,七者庄严触功德成就,八者庄严三种功德成就”

  后边我们可以看到文字的实际内容。

  “九者庄严雨功德成就,十者庄严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庄严妙声功德成就,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

  他这个“成就”二字,就是阿弥陀佛已成佛十劫,如是功德是成就无疑的,是无亏无欠的。所以每一个后面都有“庄严功德成就”。

  “十二者庄严主功德成就,十三者庄严眷属功德成就,十四者庄严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庄严无诸难功德成就,十六者庄严大义门功德成就,十七者庄严一切所求满足功德成就。”

  “先举章门,次续提释。”

  下面是昙鸾法师来直接给我们解释这十七种功德的内涵,令我们有一个感知的认识,也就是所谓的受用。

  一、庄严清净功德成就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三界道,我们概念都是有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是轮回之界,虽稍有差别,但不出轮回,所以称为三界火宅。那么极乐世界这个清净道、这个世界里,非三界所摄。

  “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那么这个不可思议的清净功德,昙鸾法师把它归结到“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这是净土法门的教言的一个清净传承。经常给大家谈论这个事情,佛法的传承无外乎是消除我们的疑虑,净化我们的自心,显现我们的本性,直指我们的心智如佛一样的生起妙相功德自在力的运用,那么这个非造作所成。但我们若不依法则、清净传承的给与,我们往往被自己的业习、妄想、烦恼所蒙蔽蒙骗,不能觉知,不能运用。所以净土法门的教言亦在于此,具足烦恼的凡夫亦得往生彼净土。

  “三界系业,毕竟不牵”。三界,不单单是我们欲界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不牵制我们,就是禅天的、色界天的种种禅定功德也埋没不了我们的心智,那么种种非想非非想的这样的八万大劫的清净生命欲守护亦蒙蔽不了我们。所以“三界系业,毕竟不牵”是阿弥陀佛殊胜功德国土的不可思议的清净力,能净除我们三业之障,所以说“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此语甚重,份量很重。希望我们每一个现前有缘一定要在这个地方着眼、思维,不可轻易带过,要去思维的。

  何以不断烦恼,而得菩提涅槃分呢?皆仰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清净功德回施,使我等有情不系三业,“三界系业,毕竟不牵”。何以故呢?三界一切业毕竟虚幻无实,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顺性修持必然真实不虚,所对比而言,以其清净功德自性之力,必然洗涤我们无始以来的虚妄蒙蔽尘垢,令我们心智清净,得涅槃分。

  这个清净功德成就者,实际不是说阿弥陀佛成就了就罢了,实际是阿弥陀佛的成就显现一切听闻众生在现居烦恼三界火宅之中而得到的涅槃利益分,这是清净功德成就所在,就是利益众生在三界因缘中不被三界所缠缚而得现下安住、安心这样的无上菩提功德清净,而不是其他的。

  单单说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回施于众生,众生不得运用这样的清净功德,那么阿弥陀佛的成就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净土一法的根本要点就在于阿弥陀佛把自己所有修证的清净功德、庄严功德、不思议功德、受用功德,乃至说十七种、乃至二十九种无量无边的功德,清净地、平等地、具足地回施给每一个众生,尚是阿弥陀佛成佛的真正愿力所在,或者说真正的发心所在,亦是真实的清净成就的意义。要没有这样的意义,他成佛那实在是不相应的。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胜过三业道,来利益三业道所系的有情——色界、无色界、欲界有情。使三界之业,虽无量兆载以来,我们被缠缚于此,被遮蔽于此,不能出离,但仰仗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的修德的修持、性德的真实的照耀,洗涤了我们无始以来的虚妄的迷失,所以得菩提分,就是往生的决定的功德利益。所以说“焉可思议”,这是第一种庄严。

  二、庄严量功德成就

  “二者“庄严量功德成就者,偈言“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国人天,若意欲宫殿、楼阁,若广一由旬、若百由旬、若千由旬,千间、万间,随心所成,人各如此。又十方世界众生愿往生者,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一时一日之顷,算数所不能知其多少,而彼世界常若虚空,无迫迮(zé)相。”

  有人有这样的顾虑,说阿弥陀佛乃至十方诸佛都劝自己国土的人民往生彼国,像我们这个国土就有六十亿不退转菩萨往生彼国,其他的少功德者往生彼国者不可思议、不可穷数,就是难以数说的,就有六十亿不退转的这些菩萨们往生彼国,那无量无边的世界的有情,佛一劫二劫尚说不尽其世界名,况往生之数呢?那彼国怎么办呢?会不会壅塞呢?世尊为了消除这样的疑虑说:“观彼世界相,广大如虚空,究竟无边际。”令一切众生无疑无虑往生彼国。我们可以思量之心智中往往的有这种迮——逼迫的相,那么给我们作了这样一个真正清净广大的回施。一切法性本质亦复如是。

  “彼中众生,住如此量中,志愿广大,亦如虚空无有限量。彼国土量,能成众生心行量。何可思议?”

  就是你有多大的心量也不要紧,并不是说,我房子要很大很大的,其他地方的人就会有逼迫感,不会的。它不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土地,有这种坚固之力。极乐世界是虚空广大无边无际,随众生心愿而各个随愿建立,无有妨碍,这里称为量功德成就。此量无量,所以又称为无量光佛刹。

  这个一定要消除我们心中的疑虑,哪怕是你虚妄的疑虑,你要不消除,就会阻碍你现下的清净功德、庄严功德乃至种种功德的受用,临终会逼迫你疑虑往生的这种机制,产生这种所谓的不敢抉择,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我遇到这样的老居士特别多,临终抗不住就会打电话啊什么的,往往就是打电话,或者让家里人来找,说:哎呀,怎么办呢?活不下去了,但是对往生还是不敢抉择啊,说能往生吗?不能往生这业障这么苦咋办呢?说念佛念不得了,念业障,不念呢,又逼迫着自己。所谓的这个业障就是平时的这种虚妄、意识的串习产生了一种事实之力,我们称为业相之力。他不会去随顺佛陀的这种广大清净无碍的回施。那我们要是平时已经纯熟了这种知见,一丝的疑虑也不会存在的,那么我们这个撒手是很轻快的,业报一尽随时就撒手了,轻轻地手一放,就告别了这个沉沦的五浊恶世,令我们回到法性之土,乃至是往生阿弥陀佛的报土或者说应化土,都是可以的,自在随意的。他这样就免除了我们无明轮回之业的逼迫与无明业茫然不知归向的逼迫,这样就是平时的疑虑带来的这种舍报不安详的这种恶性的机制。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啊,这个地方一定要处理得十分地清晰、明白、不含糊,丝毫都容不得含糊的。

  像我小时候生活在医院里,经常到太平间里,揭开白单子看一看这一张脸、那一张脸,谁知道哪一张脸是不是自己的脸呢,对不对?哪一天你自己也会这样子。无常也好,什么也好,换换位置你就知道了。那我们跟阿弥陀佛不能换位置吗?跟阿弥陀佛也能换位置。那你跟无常、苦、难都能换位置,跟阿弥陀佛不能换位置吗?

  非典那一年,以前明具他们还都是居士的时间,在北京的那个小院里安居,讲《安乐集》,讲着讲着,中午太热了,我从来没有那么热过,中午坐在那个地方,脑袋瓜子一木,就看到自己变成马了,嘴巴很长,脑袋很长,尾巴什么的,牙齿很大很大的,脑子一点点的很小,皮肤什么样,还摆摆尾巴。我说,哎呀,怎么变成畜生了?念念佛吧,念、念、念,用很大的力量也念不出来阿弥陀佛。下午我就跟他们讲,一定不要修无记业啊!修无记业变成马了,想念佛也念不成了。

  换换位置嘛,我们跟佛换换位置也行嘛,跟菩萨换位置,你只管换位置,怕什么呢?对不对?我们在众生这个业里,“我”这个字我们这么执着就不放手,那你抓住阿弥陀佛换换位置,体会体会看看是个什么味道呗?有啥不可以呢?

  我这是闲聊哦,大家不要太在意。密乘的灌顶,很多的法会,我这不是泄密,我这只是说个表面现象啊,你们不要在乎啊。他们就是扮演,好比我们这一群人,一个人扮演阿弥陀佛,一个人扮演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一个个人都穿他们的衣服,拿他们的法器,观音菩萨拿个净水瓶,拿个杨枝,反正就是大家都演,把衣服也换上,璎珞也戴上,演了以后呢,佛就宣化一部经,读一遍,OK了,灌顶结束。他回去了,他做梦的时候一想,哎呀,我穿着大势至的衣服,跟大势至是一样的,一换位感觉很好很欢喜呀。是那样子的,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佛法从来不神秘的,被人搞神秘了。

  以前我读过一个经典,这个经典就是讲的这种大的灌顶法会上,大家怎么着装啊,这个仪轨。那个时候我的脑袋瓜子里经常想啊,哪一天我们开个圆觉法会,大家就扮演十二个圆觉菩萨,然后呢,都穿上菩萨的衣服,找一个人去坐在世尊那个座上,要不然我们请个像也行,其他人扮演文殊……一直到圆觉菩萨,一个一个次第来请问,谁的音声最好,扮演佛音就对了,开那样一个法会,以前梦想一样的。哪个文殊?哪个普贤啊?哪个是圆觉菩萨啊?哪个是除障碍、净业障菩萨啊?我也不知道,我也认识不得。但以此愿,行此心者即是此!

  你一到藏地,现在他们说喇嘛教轰炸我们汉地,就是把我们汉地人给打懵了。实际他们就是这样,哎呀,这个人是文殊菩萨成就,什么啊,他天天“嗡阿若巴扎纳德”(文殊真言)对不对?天天以十大愿王为自己的熏习,就这么个事,不比我们高明任何东西,但你要尊重,对吧?尊重还是要尊重的。我们也可以做,你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天天读四十八愿,以四十八愿为自己的愿,那你是什么人啊?

  还有两分钟。开玩笑说的比较好一些啊,这个不要当真,你不要当真,梦里坐起来说:我是不是阿弥陀佛呀?那可不行,那别人说你是打妄语的,对不对?你说我在念阿弥陀佛,以佛愿为己愿,这行。你要说你是阿弥陀佛,别人就说:我礼拜你吧,那麻烦了,对不对?

  我们汉地学佛的,换位修法。但是要知道,肯定我们的量啊、烦恼啊会蔽覆我们,但我们的本质跟佛是没有差别的,因为本质没有差别,所以你就可以换位嘛。你不要坐在现在这个位置上,你可以换到佛那个位置上,你就把自己的脑袋瓜子逼到佛那个位置上,说佛你到底在干什么,我非得想想,想不通不行,想不通就忆佛的愿力,就念佛的愿力,念熟了就晓得佛想的啥了。心愿心愿嘛,对不对?知愿就知心了嘛。老是说我不知道阿弥陀佛是个什么样子的因缘,那就念他的愿,念就清晰了。

  其实很多真言,我给大家泄密,护法要是揍我,你们来保护我啊(笑)。很多真言都是佛的愿啊,很多真言就是愿没有翻译出来,翻译出来就怕你轻视。就是不断地念、念、念……念一万遍了,护法说他天天发这样的大愿,我们去护他吧,就护你了,你就成文殊化身了、就成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了,这护法天天守护你。因为啥?你念了那么多遍,我发心要干什么干什么,我发心要干什么干什么,我要干什么干什么……你天天这样说,一天说几万遍,别人说:哎呀,真了不起,他肯定是真的。护法就把你守护起来了,龙天就把你守护起来了。

  慢慢讲,我太愿意讲了,我们来继续学习。

  我们看“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者”。你可以把它罗列出来:庄严清净功德是一,庄严量功德是二,庄严性功德是三,庄严形相功德是四。你罗列出来比较好一些,你学习有个痕迹,这个很重要的。就是思维、眼看、手写,就记下来了。一定要相信这个思力与不思议两种力的契合就可以产生妙用了。那么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就是五了。

  三、庄严性功德成就

  四、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五、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

  第五种庄严,庄严种种事功德成就,偈言“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故。

  他每个庄严引用两句偈子来作解释。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千种宝。随心称意,无不具足。若欲令无。”

  这是个什么字啊?很复杂的的一个字。没查出来吗?我那有一本特别大的字典,十二本,可能是所有的汉字都有,八本?十二本?可以查到,只要有的汉字都能查得到。没有,对不起啊,先搁置,就悬着,哪一天查到了再说。

  因为《往生论注》我们推荐了很多年了,《往生论注》这个文字特别好,但是有许多生字,你永远找不到,很多人去查,也查不到,所以推行它很难很难的。很多学习净土宗的人特别需要学,但是一到这个字上……

  “倏”,突然的意思。

  “若欲令无,倏(shū)焉化没。心得自在,有逾神通。安可思议。”

  像我们读《无量寿经》说,有的树一宝、二宝、三宝、四宝,杂相共成,若纯者、若杂者,土地、水池、房舍亦复如是,钵器亦复如是,所用所居之物亦复如是,就是随心而现。那么说这种种事情呢,皆具足这个宝性功德,随众生意乐而现。需什么饮食自然现前,若不用呢,自然化去;花、衣亦复如是;水,欲暖则暖,欲冷则冷,欲热则热,灌注则灌注,没(mo)去则没去,这都是宝性,就是随意性。

  种种事功德的成就实际上就是满众生愿,就是这么个意思,随顺我们对珍宝的需求。你看我们现在世间人想得到一点什么珍宝,拿到个什么就说:哎呀,我这是水晶啊什么的,这是玛瑙啊什么的。极乐世界遍地都是,这有什么希罕的?到处都是这玩意儿,遍地都是。要是在这个世界找一点这个太难了,什么挖掘啊,矿藏里边搜寻啊,极乐世界太多了,满地都是这,比这要好的多,那是软的,你这是硬梆梆的,不好,对不对?还是极乐世界好。

  种种事功德成就,那么就是说“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有如福德化现,皆是具足。因为阿弥陀佛无量兆载的修持具足一切福德因缘,就是它福慧具足故,福慧随心,果报也随心,随心智而现。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想得到随智而现的因缘就太薄少了。什么叫珍宝啊?就是认为这个东西好呗,那遍地都是,那好不好呢?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佛从这个地方(指鸡足山)把他的衣钵拿出来的时间,我们这都化成七宝地了。

  六、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

  六,庄严妙色功德成就者,偈言“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

  此云何不思议?其光曜事,则映彻表里。其光曜心,则终尽无明。光为佛事,焉可思议?

  以光明度众生,我可能是被这一类摄化的有情。以前我在家的时候,没有学佛的时间里,具足贪、嗔、痴,就是业报、恶报快现了,就不行了感觉到,在梦中就会遇到光明,光明照耀,然后就不能吃肉啊什么的,不能喝酒什么的。因为世俗之人啊,什么烟啊酒啊什么的。有人得遇阿弥陀佛光明亦复如是。所以《无量寿经》讲:若人遇到无碍光、无边光、无等光、智慧光、解脱光、不思议光,种种光明,照触此人,即令其身心柔软,自然向善,三垢消除。这就是所谓的妙色功德,妙色就是光明功德啊,带来的不可思议力。阿弥陀佛他不光以阿弥陀佛名号度化众生,亦以光明度化众生。所以很多人在经行念佛的时候就会得见光明。你不见也不要追求,因为你心智一旦清净了也会相应。 (编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光明遍照第十二》: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其光曜心,则终尽无明。光为佛事,焉可思议?”要是人与无自性性有所得见与亲证,心无挂碍,亦可以见心光照耀。像六祖大师说:心常生光明,常生喜悦。这个光明喜悦的印契就是自性的得见。那么阿弥陀佛的庄严功德中,具足这样的威德与善巧,所以说我们念阿弥陀佛的光明如意摩尼宝号,那这光明也会照耀我们的心智,消除我们心结与无明黑暗,做不可思议的佛事。所以这个都是在解释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庄严功德。

  七、庄严触功德成就

  七,庄严触功德成就者,偈言“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故。

  此云何不思议?夫宝例坚强,而此柔软。触乐应著,而此增道。事同“爱作”,何可思议?

  有菩萨字“爱作”,形容端正,生人染著。经言:“染之者,或生天上,或发菩提心。”

  在经典中有这样的菩萨,就是令众生爱染此人,爱染的时候呢,一旦生起爱染就生菩提心,或者生天上,生善道中。那我们能把所有的爱染都放在佛身上该多好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是很有意义吗?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过迦旃邻陀”——迦旃邻陀这种草,古来有些遗著说就像绸缎一样极细腻的一种草。我见过一种草,现在的一些绿化单位就用那种草,就是十分的软,比绸缎都软,你感觉得到那个样子,就是触着人生喜触。他这是个解释罢了,是个比喻。“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昙鸾法师举这个爱作菩萨,相貌端正故,人若生染着,染之则生天,或者发菩提心。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的殊胜功德亦复如是,你要真染着、眷爱它,你一样会发菩提心,得生善道。你说这个“染”不是不好吗?你得看你染的什么。那我们染佛的功德,染佛的愿力,染佛不可思议的善巧,你染呗,你有功夫你就染去。攀佛缘,远离戏论,这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要畏惧这个。

  “事同爱作,何可思议?”这种因为触感而产生的利益,这种正当道业,我们自己的想象怎么能想象呢?一想象是不是就堕入世俗了?你一想象就堕入世俗了。那这个地方我们就来攀阿弥陀佛殊胜功德的因缘,就是触功德,来用自己的身心触摸阿弥陀佛的国土、国土的庄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其不可思议的愿力产生的这种触功德的利益、内涵,那你就不断地去实践、熏修。

  我们不相信,可以作一个记录,像现在下面这个居士走般舟,般舟殿上走走。我这几天就经常鼓励自己:我走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我鼓励自己走一走,我感到自己应该走一走,因为年龄大了,骨头都老了硬了。

  你可以做个日记啊,你从走般舟第一天,你念阿弥陀佛、攀阿弥陀佛的因缘的第一天,尤其是刚来的人啊,你要写写日记,你看他的身心、骨骼,感知什么的都是硬的,走啊走啊走啊走啊,念佛啊,攀佛缘啊,攀得久了,感知都调和了,心智也调和了,慢慢慢慢都调和了,包括语言都会调和的,你不相信可以做个记录,做个档案。杨涛不是做个档案吗?做个记录。鼓励大家写写日记,尤其是刚来的人。你不相信?很刚很刚的人,走啊走啊走啊走啊,就调柔了,起码心理上、身体感知上都调柔了。这个可以做一个记录。因为我们缘阿弥陀佛调柔心智、无碍心智、慈悲心智,那我们的身心也会随之而变化的。

  八、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

  八,庄严三种功德成就者,有三种事,应知。何等三种?一者水,二者地,三者虚空。

  此三种所以并言,以同类者故也。

  我这不对头啊,以前是让德圆师读,我这一下念下来了……再读一段,我就不读了。我是因为感动了呗,今天,睡了两个小时睡的,可能是有点懵的样子,一定不要学我这个业报,那不好的,可不好受了有时候。

  何以言之,一者六大类,所谓虚空、识、地、水、火、风。

  所谓六大——地、水、火、风、空、识。他说这六大就是虚空、识、地、水、火、风。

  二者无分别类,所谓地、水、火、风、虚空。但言三类者:识一大,属众生世间故;火一大,彼中无故;

  火是最容易体会到这个无了。你看这个,(师用手指火),火到哪儿去了?火从哪来的?到哪儿去的?谁把它点着的?它上哪儿去了?找一找,找一找火上哪儿去了?这火从哪儿来的?你看火没有来去但能发光。他说这个火啊,“火一大,彼中无故”,就是火不可言说其有,所依附而现。这话我感觉大家都能听得懂的。它依附着油、油灯能现,若没有这些东西它是现不出来的。好比说大海水上也能着火,风一刮大海水,它就会着火的。它要依附到一个东西,它必然依附木石、依附蜡烛,它才能着,没了,它就没了。所以说火无啊,“火一大,彼中无故。”

  虽有风,风不可见故,无住处故。是以六大、五类中,取有而可庄严三种并言之。

  所以说地、水、虚空,这三个都可以运用,那三个就不好讲了。庄严三种功德成就,就是地、水、虚空。看他怎么来言这个水庄严吧。

  读吧!读一读吧。我读着读着都有点懵了。

  庄严水功德成就者,偈言“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净土人天,非水谷身,何须水耶?清净成就,不须洗濯,复何用水耶?彼中无四时,常调适不烦热,复何须水耶?不须而有,当有所以。

  经言:“彼诸菩萨及声闻,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水即至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濯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闻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闻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途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此水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地功德成就者,偈言“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

  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宝、无量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彼中人天见斯事故,探汤、不及之情,自然成就。亦如诸大菩萨,以照法性等宝为冠。此宝冠中,皆见诸佛,又了达一切诸法之性。又如佛说《法华经》时,放眉间光,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盖斯类也。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

  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无量宝网,弥覆佛土。皆以金镂、真珠、百千杂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周匝四面,垂以宝铃。光色晃耀,尽极严丽。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此声为佛事,焉可思议?

  地、水、虚空。所谓的地功德……先讲水功德。

  1、庄严水功德成就

  庄严水功德成就。

  他举了《无量寿经》这些例子。水能如意,能令众生随意所需求而表现种种冷暖,乃至欲没则没何处,欲灌顶则灌顶,乃至发种种微妙法音。所以极乐世界里一切皆做佛事,所触之物皆以种种法则来施教有情。所以自然之道,自然德风,莫不吹扬,令众生时时处处皆了解法无处不在。所谓的这个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

  那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我们可以不可以用呢?心情好了,如法的心智守护了,也可以用,一样可以用。你看我们这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当你心烦的时候,什么阿弥陀佛不阿弥陀佛的,你不管他了。就是你念阿弥陀佛你都不知阿弥陀佛。我们这个地方的风声、水声,是不是在念佛、念法、念僧呢?亦复如是!也在告诉我们空、无常、无我,也在跟我们说七菩提、八正道,也在跟我们说一切圣教言,决定如是的!只是说我们浊染于自己的蒙蔽心智的时候就感触就不到了,就会用自己蒙蔽的心智去染污世间。

  所以这里用水来做佛事,安可思议?水做佛事。他讲的几个例子特别好啊,说净土的人天不是水谷之身,他们也不需要吃什么,要水干什么?也不需要洗涤什么的,要水干什么?也没有什么热恼,要水干什么?主要是因为佛法,所谓的不须而有,那么受法教育,自然熏修,自然增上。在这样的环境中修法呢,功德成就反而慢,他都是享受佛法。但是你要在苦的世界中享用佛法,佛法得力之处甚为不可思议。好比说我们在这个畏惧的世间、无常的世间生安乐,透视观思无常,观思苦空无我,人受寂灭之乐,那在这个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世尊说:在此娑婆世界行道一日,比在他方佛国修道百年。就是如是啊,百年一日,是个类比。

  2、庄严地功德成就

  地功德成就

  他举这个例子,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就是安稳、庄严、具足、观察透视之善巧。那么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怎么来对待使用呢?这个娑婆世界是实有娑婆还是实有极乐呢?那我们在念佛之时,依佛愿之时呢,实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功德力。

  云何不可思议种种事?他说这个极乐世界啊,宫殿楼阁观十方无碍,不光观十方无碍,还可以有宝栏围绕。像我们在山上住,这种有碍无碍的心智特别容易感知到。爬到很高的高山,看很远很远的,心智就会很开阔;到一个很闭塞的地方,人心就很拥塞。那么观十方无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心智呢?宝栏围绕带来的安稳是什么样的心智呢?亦具足这样的佛的心智。所以能见无量世界,照见无量世界犹如明镜,照十方国。这个是特别重要的思维方式,或者修法方式。

  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国土的净秽诸相、善恶业缘。

  这一段文字希望大家还是在意一下。

  善恶业缘,一一悉皆现于中。

  他后面举了一个说法,

  人天见斯事故,探汤、不及之情。

  就是说热锅里边有东西,想把它拿出来,拿不到,但又看得到。他这是举一个例子,就是说,我们众生果报亦复如是,一切果报是不可得的,但当我们执着的时候呢,就得到它了。法界体性智横观法界,有十种法界: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人、天、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十法界都是可探而不可及的,那你就是得解脱,解脱安乐,就是你就不会再被十法界所缠缚,皆是影象所现。

  所以他这举了这个例子说,“人天见斯事之故,探汤、不及之情。”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啊,一锅热水里边你放一个东西,扔到里边,你想把他拿出来,哎哟,烧手啊,你不愿意拿,它看得见摸不着啊。你说我们现在的玻璃啊,有玻璃就会这样,看到外边的东西,没办法,隔着玻璃。

  探汤、不及之情,自然成就。

  那么这个探汤、不及之情,实际是个解脱之情,就是无挂无碍、无得无失之情。了了分明,了无所得,这是十分重要的。那我们平时修法中的,这就是探汤之情啊,探汤不可得之情。就是说我们对这个世间的万事万物,了了分明,但是了无所染着,了无得失。你这样久久地修持,你一定会得到这种所谓安稳的乐,就是说一切善恶得失再不侵害你。我们以为真有得失之时啊,就是我们可以触得到,就不是探汤了,真正拿到一个东西,或者失去一个东西,你就会有被缠缚了。所以了了分明、了无所得这个心智啊,是一个解脱的心智,是个智慧、无得无失的心智。这是很重要的,给我们带来如大地一样的载负我们的安稳。

  “亦如诸大菩萨,以照法性等宝为冠。此宝冠中,皆见诸佛”

  我们看大势至菩萨脑袋上有个光明瓶啊,可以照耀十方世界而无染着。那我们是不是在平时心智中了解法性啊?了解一切尘土、一切刹土,若浊染,若清净,了无所得!所以十方诸佛刹土乱起乱灭啊,无一实质!你要真在这个地方抉择了,那就是法性得见,生法性土中,那你就没有畏惧了。别人再说无方净土,你也就不害怕了。那么关键是你真正地有没有这个修证呢?没有这个修证,极乐世界,决定家园,不要迟疑!那也是法性,只是说呢,但择一法,令众人安乐。所以说“法性宝冠”。

  皆见诸佛,又了达一切诸法之性。又如佛说《法华经》时,放眉间光,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盖斯类也。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

  影为佛事,甚为重要啊。智者好于高山,为什么呢?我们到山上看一看这个城市中,或者人群中的生活模式,你就会感觉到,一天沉浸在这里边,为衣食、得失所困,实在是不相应的,就是如梦如幻犹如影像,无有实质。人就会顿然超越了。

  因为经常走动啊,像生活在北京、上海、天津的这些菩萨们都知道,这太逼迫了。人挤人,楼挨着楼,大家都是为衣食、为得失在这里边挤来挤去。但要站在高山上看这些人挤来挤去,你就会感觉到,哎呀,在这些影子里面能得到什么呢?能失去什么呢?人为什么为这忙忙碌碌的?那我们就如观电影一样地来看这一出戏啊,你就会超出世外,有顿然超世之感。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经常要站在法性之高山上观察世俗之因果,有超越之志,你于世俗的染着之心就会清晰地荡涤一尽。我们要不站在这个法性的国土的高山上来看这个世俗之因果得失啊,往往我们会被这个得失的影相、好坏的影相所侵害、所侵夺,使你昧失智慧之心。所以“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

  那么这个水功德是水为佛事,地功德是让我们高瞻远瞩地可以看得到这些安稳的究竟无所染的大地,无所染的安稳心地。这个心地啊,使一些如幻影相必无得失,顿除这种世间染着。我们要是不站在法无自性的这个抉择上,这个高地高山上来看世间啊,往往我们就会昧在其中。

  以前在福建住的时间,我住在一个山上,很高,刚刚能看到福清寺,福清寺就在那山下面。我经常是两点、三点爬到山上坐着等到天亮,看到他们人来人往,一直不愿意下山,哎呀,这人太蚂蚁了。人看蚂蚁的时候你没感觉了,因为我们人看蚂蚁的时候就感觉你肯定超越在外了,对吧?因为你是个人啊。但是你要是站在高山上看那个楼群的蚂蚁窝里拱来拱去的时候,你就感觉到也要超越了。

  那我们站在法界体性智的高度来看十方法界,那你顿然你也会超越的。上无诸佛可求,下无众生可度,中无诸法可修,智慧心自然现前。你会观一切无得无失啊,一切如幻。那你要站在这样的高山上来观察,那就很好啊。要不然,我们可能就会像蚂蚁一样的生活,也可能是人蚂蚁,也可能是虫蚂蚁,种种的没有离开这个环境,没有离开这个心智。

  所以此影为佛事,安可思议?

  3、庄严虚空功德成就

  庄严虚空功德成就者,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怎么说不可思议呢?无量的铃宣吐妙法音。实际上前面说的这种拿音声做佛事啊,就像这个风声、雨声皆是念佛声、无常声、无我声、三十七道品声,种种都在宣化着诸佛甚深教言,令众生得以趣入佛法不可思议利益。

  云何不可思议呢?无量宝交络,弥覆佛土,皆以……

  它这个珍宝啊,杂色之宝,奇妙珍异,庄严校饰这倒不以为贵,最主要的是令众生闻到妙法之音,脱离这种所谓的染着。所以彼国妙相庄严不可思议,众生亦受种种之乐,而无染着,这个无染着就是宣吐妙法音的回施。极乐世界……《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中有那样的文字,说彼国的妙相庄严,种种严饰不可思议,众生多生种种法味之乐,但无染着,无染无着。

  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最糟糕的是什么呢?好东西!哎呀!这是珍宝啊,这是珍宝啊,抓到手里都不舍得丢了。他不知道他就是被这个珍宝困住了,所以说珍宝珍宝珍宝啊,这是珍宝这是珍宝,被困住了,就困那了,就被它困住了。你说土地是不是珍宝呢?你看没有土地我们就没有粮食吃了,你说什么不是珍宝呢?谁在这个世上能找到不是珍宝的东西?哪个人能找到呢?没有不是珍宝的。只是说我们这个分别心,什么是珍宝啊?你感觉那是珍宝,你就把它供起来,你就把它守护起来,坏东西就想把它处理得远远的。哪个不是珍宝啊?你说毒药不是珍宝啊?有的人治病,没有毒药是不行的。很多你要是一转换都是珍宝了。

  我们说宣吐妙法音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昙鸾法师举这个例子说是珍宝庄严啊、虚空成就啊,是严饰庄严。那我们这个虚空中庄严不庄严呢?假设我们的心智无所障碍,无染无着,亦是庄严处!若染着了,庄严不为庄严,是为所缚啊!它把你缠缚起来了,把你心智昧起来了,珍宝牢狱给你塑造起来了,那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自然德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

  他说的这个“演发无量妙音”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了,他这个珍宝的庄严是引发之处罢了。我们珍惜法则之时,我们虚空的心智也具足妙音这种设置。对我们多吹这种微妙法音,流布十方。

  “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

  我们要尊重佛法,佛法中的恭敬修,跟这个虚空庄严功德是如是如实说的。我们经常说四修中:恭敬修、无间修、无杂修、毕命修。这个恭敬修就是这种罗网庄严,就是这种风吹,不饥、不寒、不凉、不迟、不疾,演发无量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这万种温雅德香干什么呢?实际就是恭敬修,它就能得到这样的利益。你那恭敬的心智就像虚空一样,就能容纳种种珍宝,随喜种种功德,受到种种功德的加持,所以“尘劳垢习,自然不起”,我们妄想执着的这个垢习就不会蒙蔽我们了。

  学佛之人的这个恭敬心十分地重要。在这一段文字中,就是我们的恭敬心一旦生起,那就是这个虚空成就的功德,那自然会现前的。所以我们的心智中具足珍罗妙宝,布满虚空,何以故呢?只要你有随喜心,那无量的众生在做无量的善缘,不管一点一尘,乃至从众生到诸佛菩萨,所有的善缘善功德我皆随喜,那就会吹有这样的万种温雅德香,来使你的尘劳垢习得以消除,就是我知我见的尘劳垢习、我得我失的尘劳垢习,那你就会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

  “风触其身,皆得快乐。此音声为佛事,焉可思议?”

  就是虚空带来的音声传达,微妙法音的这个流布,(法师闻窗外鸟叫声)你看那是不是阿弥陀佛?哎,云南都有这种鸟,可能是这个山上的比较多一些,这个“阿弥陀佛——”,(指鸟叫声)这也在做佛事。

  佛事离我未远,离我们也不近。你要是用烦恼业习、得失之心蒙蔽自己,那佛法就离开你了;那要是我们随喜恭敬,那佛法就在我们的生命中表现出来了。这地方一定要看我们自己的择取了,佛法的择取,你怎么来择取,你择取哪一点了。

  音声为佛事,风触其身,皆得快乐。他这一段文字写的特别美啊,令人欣喜。所以“尘劳垢习,自然不生,风触其身,皆得快乐。音声为佛事,焉可思议?”

  那么这个三种事功德成就引用的文字量比较大啊,实际这也就是我们的家珍啊!一切众生顺性之家珍,阿弥陀佛给予我们的恩德与果报,也是我们未来的果报,我们现下应该信顺、随顺的一个国土机制,应该爱乐、称念、称赞的一个机制。若做因若做果:果者,受用此处;因者,向往之处,无隔无离。你这样的现下安心,数自己家的家珍,你怎么不意乐呢?这都是我们自性中所现的清净功德。

  这三种事功德成就,庄严三种功德成就。

  我们看第九,庄严雨功德成就。念一念。

  九、庄严雨功德成就

  庄严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故。

  此云何不思议?经言:“风吹散华,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足履其上,陷下四寸。随举足已,还复如故。华用已讫,地辄开裂,以次化没,清净无遗。随其时节,风吹散华,如是六返。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暐晔焕烂,明曜日月。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华为佛事,安可思议?

  雨功德成就,庄严雨功德成就,就是普同供养这种不可思议的利益。天上降雨我们是感觉得到的,这个无处不洽啊,普润普利的意思。

  庄严雨功德成就者,偈言“雨华衣庄严”,

  就是普遍地供养这个东西,或者说普降华衣。在我们中国没有这个习惯啊,中国人的衣服没法……可能在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衣服也是裙,也是布。汉朝以后,这个胡服射骑,胡服以后就开始变成这样的衣服了。最早我们中国人的衣服和印度人的衣服有相似之处的,也就是布、裙。在印度他这个衣啊,就是现在我们这个衣啊,他称为大梵之衣,就是比较自由呗,什么都可以用。你看这个衣什么都可以做,可以做被子,可以做单子,可以蒙头,可以做伞,可以防风、防灰尘,也可以……什么都可以做,他这个就是很好用,这个衣什么都可以用的,万能一样的,但我们现在身上这个衣就不是万能的,只能有一种用处,你要做其他用处就颠倒了,对不对?他这个衣太多用处了,

  所以他这个“雨华衣”,在印度有尊贵的客人来了,他们就把布,把这个衣铺在路上,让人踏着这个衣服过来了,然后他再穿就会感觉到受到加持啊、尊贵。说我这个衣是某某某尊者从上面走过的,他们就会生喜悦的。我们释迦佛的因地啊,他就用他的头发铺地,让定光如来从上面走过去。如来就给他授记说:此人未来世当作佛,号释迦文佛。他为什么呢?就是他这个供养的心智。我们中国人没有这个概念啊,当然铺地毯还是有的啊。我们的衣你解下来谁也不愿意踩,对不对?你也不敢脱你这个衣服。这是一个当一个用呗,但是在印度他这个衣就真是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过去,像世尊回到他的出生国,叫迦毗罗卫国,回到他国土的时候,整个国家的上下人民就把这个屋子下边的土挖出来以后,和香粉啊,把这个路上铺一层,然后洒净水把它捶打,散花,铺衣,铺华衣。他这个民俗啊,在这个地方表现得十分地清晰,就是撒花,撒了花以后,再把衣铺上,让佛陀从这个铺满新鲜的土、香、鲜花与衣的道上走过来,来迎接世尊。他有这么个风俗啊,就是“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你看这个有香啊。我们中国人烧香的机制要弱得多,基本上是佛教比较在意这个。这个香的种类是很多的,它有熏香,这个熏香啊……世尊开法会时不能说:“去,阿难去通知人去,我要开法会。”他不能这样说,对吧?他怎么办呢?他说:“阿难,燃一碗香。”就是拿一碗香,一燃,这些菩萨、这些人都闻到了,说世尊要开什么法会,就来了,循香而至。就不用下通知,从他方国土、从周边城市、从禅定的山洞、从正在游走的地方,说哎呀世尊要开法会了,他们就以种种力量走过去或者怎么样过去,去参加法会了。

  我也不知道……有时候我们念佛的时候,走山路,静下来的时候也会闻到香气,主要是你不知道从哪来的,你要知道是从哪来的,那也是下通知啊。你不知道从哪来的,哎呀怎么闻到香味呢?因为我经常在这里边走啊,走惯了。那香味是经常闻到的,不知道是从哪来的,也不知道谁下的通知,没办法去参加。那我们要是知道呢,那真是很有意义的。要是有通力的人就简单了,循香而至就对了嘛,说乘风而去,对吧?循香而去。这能听得懂,你要有通力的,你要有如意通,找到香源呢,就到会场了,释迦佛在那开法会呢。

  那我们说这个“无量香普熏”,这些诸佛如来啊,以香做佛事,做传达的方式。那我们开法会点香起不起作用?一样起作用。我这么多年不知道燃了多少香,我真是不知道,反正越燃越多。我们那一年打七,可能燃香燃的有十几万块钱的香了,真是那样的,烧了很多很多的。那你供养佛菩萨啊,你供养天地之间啊,你怕什么呢?你那个心愿是这样子的。那你说你那个香一烧没了,你说太可惜了。有个老和尚见到我就说:“法师,你点这么多灯,点这么多香,太花钱了,浪费不浪费呢?”我说:“你啥不浪费?啥叫浪费?”

  我们这个点香点灯啊,就是照亮昏暗之处,是我们点灯的愿望,令一切众生生起智慧;点香呢,普供养一切智者成就者,令他们的传法的机制广大,普传十方。那都是很好的供养啊。所以“无量香普熏”故。

  此云不思议,经言:“风吹散华,遍满佛土。”

  实际这个散花就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是很难见到的。过去啊,象达摩祖师来的时候啊,中国的讲席上啊,就是法宴不断,就是经常会有这样的法师出世,一讲经,地涌金莲,天降瑞华。这没有什么啊。但我们现在的人啊,一个是道德修持,再一个就是大家的集体因缘都不够了,现在要真是地涌金莲,不知道我们这些人还听得下去听不下去呢?天降曼陀罗,不知道大家还会听不听呢?说不定都拿花去了,对不对啊?这是因缘果报的差别。

  那么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说,极乐世界这种日夜六返。极乐世界是光明遍照啊,无有初夜、中夜、后夜,也没有昼夜之别,怎么六返呢?为了顺应我们的习气,随应十方世界人的习气罢了。要不然我们突然去了,你不习惯了,哎,怎么不天黑呢?你到时候问,怎么不天黑呢?对不对?那个地方没有天黑。为了给我们习气重染之他方有情带来方便,所以说日夜散花六返,实际就是让我们感觉有差别有变化,不让你迷茫罢了。实际是顺应说,肯定不会是这样子。

  所以说现下馨香芬烈,柔软光泽,次第不杂乱。他这种表现呢,也不需要我们扫地,你看我们现在散花,干在地上还是要扫的。他这种“以次化没,华用已讫”,地自然就裂来了,自然化没。

  到弥勒佛降世的时间呢,我们人类还有三个疾病,饮食是一个疾病,便溺是一个疾病,死亡是一个疾病,就是这三个病啊,其他病都没的了。我们现在有四百四十个病,就是我们人类啊,现在面临四百四十个病,四大不调,各建立一百病,是四百零四病啊,四百四十个病。这么多病,到弥勒佛降世的时候就没有了。只剩下三种病:饮食、便溺、死亡。因为那时候人的福报大呀,自然开裂,就是人饮用完了,产生便溺了,在哪个地方便溺,这块地就裂开,像莲花一样裂开,然后就自然合没,自然就消失了,不需要我们建立卫生间啊、化粪池,这个那个的很罗嗦啊,没有了。因为福德所积,自然清净。到弥勒佛降生的时间我们的世界就这样了。现在我们太苦了,五浊恶世,甚为浑浊,处处都浑浊不净。

  时间到了。好,那我们今天就学到这个地方了。明天再接着学习。谢谢大家。

  录音记录:曙光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八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九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一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十二集

 

后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六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五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四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三集

慈法法师:往生论注讲解 第二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