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惟贤法师:建立正信、福慧双修、显密圆融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惟贤法师:建立正信、福慧双修、显密圆融

 

  ——在洛阳白马寺戒期开示

  (1996年)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

  此皈敬颂是西藏宗喀巴大师所造。藏传佛教的规矩,在讲经之前都要念皈敬颂。三皈是学佛的基础,五戒是五乘共同遵守的戒法。故三皈是很重要的。

  “诸佛正法贤圣僧”,佛是佛宝,正法是法宝,贤圣僧是僧宝。十地前菩萨称贤,十地以上称圣。僧宝包括比丘僧、菩萨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皈依从初发心开始,世世生生都要皈依三宝,皈依之后要发长远心,信仰三宝,礼敬三宝,根据三宝教法,如法如律的行持,要有长远心。现在有些学佛人,开始学佛还勇猛,久而久之就懒惰起来。“出家三天,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天边”,这是不良的现象,所以我们学佛要发长远心。直至菩提都要皈依三宝,三宝是恢复我们法身慧命的唯一依止处。由此,我们才能得到究竟解脱,才能由此岸到彼岸。

  “我以所修诸善根”,皈依之后要广聚善根,积累福德资粮。

  “为利有情愿成佛”,皈依之后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广大心,广大心是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心胸要广阔,目标要远大。《华严经》讲:“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个就是广大心,菩萨的本愿心。

  今天,我的讲题是《建立正信、福慧双修、显密圆融》。

  我们作为佛教徒,尤其作为出家僧众,有决心、信心,志愿来出家学佛,首先对佛教应该建立正信。对自己来说要自觉、自尊、自重、自爱,不能自暴自弃。

  作为佛教徒,应该了解佛教的历史。从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求法,遇迦叶摩腾、竺法兰二尊者,以白马驮经到洛阳后建立白马寺,至今已一千九百二十八年。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已超过了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在悠久的历史中,保持了佛教优良传统,使佛教文化能够在世界传播。佛教从印度传播出来是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由印度阿育王把佛教传向世界。一支是北传佛教,一支是南传佛教。

  南传至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包括东南亚地区,这派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一般统称小乘佛教,是属于印度巴利语系佛教(因为《阿含经》是原始佛教的圣典,是用巴利语记载的)。佛教传到我们中国后,由中国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柬埔寨周围地区,同时印度佛教又传到西藏。印度佛教在十三世纪以后消亡了一段时间,消亡原因一个是婆罗门教复兴,一个是回教的侵入。到了十九世纪,佛教恢复。现在印度的佛教圣地基本上都恢复了。

  近代以来,佛教由中国传到欧洲、美洲,由地球的东半部传到地球的西半部,使整个地球都有了佛教。在美国不仅有很多寺庙,而且有许多美国人出家,还有许多基督教徒转信佛。在世界五十亿人口中,宗教徒有三十亿左右,其中佛教六亿。

  从文化来讲,佛教文化有巴利语系、有藏语系及汉语系。传入东南亚一带的是巴利语系。传入中国西藏、蒙古、青海的是藏语系佛教。传入中国汉族地区、日本、朝鲜、越南以及欧洲、美洲的是汉语系佛教。

  佛教文化对于世界历史及世界文化起了很大影响。就中国来讲,中国历史文化,其中主要包括了佛教文化。中国的文化中先秦诸子百家,是一段时间;汉代的经学是一段时间;东汉以后佛教传到中国,这一段时间很长。中国的历史、文化史不能与佛教分开,佛教文化对于中国的哲学、医学、儒学、文学、工艺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所以,要写一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史,没有佛教知识是写不出来的。在历史上,佛教文化对于净化人心、安定社会秩序起了很大作用。佛教文化陶冶人心、深入人心。尽管历史上经过“三武一宗”教难,但佛教并没有毁灭,因为佛教是真理,真理在人心,佛教扎根于群众。由此说信仰佛教应该认识佛教、尊敬佛教,不应自卑,自暴自弃。

  诸沙弥、沙弥尼,你们走出家这条路是走对了,这是条光明的大道。尽管佛教信众很多,在世界总人数中必竟是少数。我们出家人是少数中的少数。出家人数不要求多,但求质量高,因为出家僧尼要住持正法、作人天师表。僧宝是稀有难得的,故要自尊、自重、自爱。因此,就想起讲这个题目《建立正信、福慧双修、显密圆融》。

  一、建立正信

  正信是一种正确的信仰,理智的信仰。这种信仰不是一般人所谓的迷信、邪信、空信。我们学佛,依佛为楷模,在修行过程中不迷恋五浊境界,相信自己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来把握。佛教讲的有教有理,有因有果。

  (一)要信三宝功德

  佛宝有大悲愿大智慧,大雄大力。佛陀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是苦海中的舟航。信仰法宝,法宝是佛的经典,是指路的明灯,没有指路明灯,我们就要走邪路,走黑路,就要跌入深坑,那是很危险的。经、律、论三藏都是法宝,都是指路明灯,指示我们怎样修行,皈依法宝启发我们的正知见,提高觉悟。僧是代表佛宣法,肩负住持正法、弘扬正法、绍隆佛种的责任。僧宝是以戒为师,以德行为重。皈依僧宝就是学习其德行,要严持戒律。我们的僧团只有在持戒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和合的僧团。皈依三宝,信仰三宝的意义是很重要的。皈依佛宝由迷转觉,皈依法宝由邪转正,皈依僧宝由恶转善。只有三宝才能使我们恢复法身慧命。

  (二)要信因果

  就佛法来讲,世出世间都是有因果的。就佛法的整个教理来讲包括三个字,即因、缘、果。因是主因,缘是条件,果是结果。佛法讲种善因得善报,种恶因得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子下了以后,一定要收果。只是由于缘的不同,结果有迟早的不同,所以佛经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学佛人不要再造恶业,皈依要忏悔,受戒要忏悔,要作羯磨。在身口意三方面不要再造恶因,要种善因。

  因果道理很复杂,但是很有规律。相信因果就要相信业力的存在。科学上讲能力不灭,我们佛法讲业力不灭。造了这个因,就有这个业,有了这个业就不会消失,除非受了果报。这个业力也可以叫能力。不过科学只相信物质能力,对于佛教的精神能力有些人因没有看到而持否定态度。我们的心念就是一种功能,起什么念就有什么作用。近代科学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心力可以起电波,推进物质运动,这一点可以证明业力不灭是真实不虚的,所以我们要相信因果定律的存在。

  学佛后不信三宝的功德,不恭敬三宝,就不是佛教徒。你不信因果的教理,在行为上,在持戒上,就要越轨。若明白因果,相信因果,从而建立道德,奉行戒条,履行正道。戒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家居士能够守五戒,僧众应能够守持出家的律仪,起码不犯四根本戒。因果事实,根据历史记载及我的经历,我是坚信的。因此我希望大家对于因果要深信不疑。以因果道理来警醒自己,鞭策自己,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严守戒律,约束自己,提高德行,培养道风。近代佛教最大缺点是戒律松懈,信仰淡漠,道风日下,对三宝、因果没有信仰。一部历史,不管是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都是一部因果史,所以佛教讲修行慎勿造恶因,要种善因,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

  (三)信仰修持的功德

  信仰我们有修行的积累,必定有修行的硕果。佛教修持方法很多,有净土宗、密宗、禅宗,我们受的戒是属于律宗,不管是哪个宗派都要受戒。持五戒,修人天乘的就可以得人天乘果,三恶道就没有你的份。守具足戒,修解脱行,得阿罗汉果,生死轮转就没你的份。持三聚净戒,修六度万行,行菩萨道,佛果就有你的份。这一点一定要相信,在言语、行动上要慎重,注重行持。每天在寺院中要坚持早晚课诵。有念佛堂要念佛,有禅堂要参禅,参禅念佛是必修课,不能荒废。要知道,有解无行犹如画饼充饥、贫人数宝,决定不得受用。有解有行,智慧德行才能建立,这个不是空谈的。

  过去办佛学院,总的来说是好的,为佛教培养了不少人才。但中间也有失败的地方,其原因就是忽略了修,以后的佛学教育就要求学修一体化,学僧生活丛林化。学修一体化,不但要修而且要学,学修并重。学僧生活丛林化,要求学僧不但要努力刻苦学习佛教教理,而且上殿、过堂亦要认真严肃,不得马虎。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才能坚定信念,保持道心,才能住持正法,才能弘法利生,这就是我们佛教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可靠的,是起不了作用的。经过佛教教育改革,这种情况有所转变,但是解放后长期以来存在这个现象。

  十年动乱,佛教已是奄奄一息,老年人存在不多,高僧大德更是寥如晨星。青年人是1980年以后招收的,若宗教政策不落实,没有这个因缘,那么佛教人才已经到了断层的阶段。故社会历史原因及我们自身的原因都要找出来。出家人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一天都不要忘三宝,每天要保持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因果、念戒律、念众生。哪怕是在寺院里礼拜烧香都是有功德的,这些绝对不能丢掉。否则就不能巩固正信、道念,寺庙就不会有道风存在。寺庙的特点就是要有正信、有道风,假若没有这个,就成了世俗化,只知接待香客,做生意赚钱,这与世俗有什么区别呢?丢掉了优良传统,佛教存在有什么价值?所以要讲信仰,建立正信,必须在正见的基础上,有正见,必须学习经论,多熏习佛法。

  二、福慧双修

  这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准则。佛的十号中有个两足尊。何以称为两足尊?两足即福德、智慧两种都圆满。佛在因位中修福德、修智慧,到佛果位时究竟圆满,故佛称两足尊。

  我们学佛要修福修慧,其具体方法是修福要报四恩,修慧以戒定慧三学为主,这是基本的原则。

  要有福报,必须修福,修福要报四恩,恭敬三宝,供养三宝,报三宝恩是我们最大的福田。不忘父母恩、国家恩是我们最大的恩田。不忘众生恩,拔众生苦,是我们最大的悲田。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报恩。我们唱的偈子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就是菩提心。四恩不能忘。忘了四恩就是忘了根本。应该知恩报恩,知恩报恩就要发菩提心,在行动上要多做有利于国家的事业,以多培福、多修善来报答四恩,这种福就是最大的福田。

  就修慧来讲,有闻思修三慧、戒定慧三学。福慧要双修,单修福没有慧不行,单修慧不修福也不行,都是片面的。修慧重要的就是闻思修、戒定慧。

  闻,就是多闻熏习。听闻善知识的开示,研究教典,阅读教典。熏习无漏种子,善法种子。因此我们现在的佛学院百分之七十是佛学,百分之三十是世俗课,以佛学为主。作为一个出家人,不以佛学为主,只去学习书法、外语、音乐、历史,把根本忘了,那就变成了俗人。我们并不排除研究那些,但必须有个比例,要以佛学为主。所以菩萨要学五明。五明即:内明、医方明、声明、工巧明、因明。此五明包括很多学问。菩萨要做到“二谛融通”,世出世间都要融通。但其中以佛学为主,以胜义谛为主,多闻也必须以此为中心。只有多闻才能熏成智慧种子,才能把有漏种子变成无漏种子,才能把染污种子变成清净种子,这在唯识学里的转识成智中讲得很深奥。

  由闻而思,思就是正思维。思维教义,思维因果道埋,思维缘起性空的道理。要经过思维来印心。由思而修,修就是实践行持。佛法总的来讲,就是戒定慧三学。整个经、律、论三藏也就是戒定慧三学。我们的行持也不出三学,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佛最初说法讲四谛、八正道。四谛中的道谛就是讲的八正道。由八正道、七菩提分到三十七道品,皆是以戒定慧为基准发挥出来的。比丘、比丘尼戒及菩萨戒学也是如此。菩萨的三聚净戒,摄善法戒、摄律仪戒、饶益有情戒,都不出戒学的范围。所以戒学很重要,戒是基础、是资粮。没戒就不能修定。我们佛家的定是出世间的定,不是世间定。现在道家讲的气功及印度瑜伽功都属世间定,不是究竟的东西。我们修的是出世间的无漏定,这就要以戒学为基础,修定的资粮主要是戒学,所以说以戒修定,由定发慧,到了禅定的最高境界,就是开悟,以后才能发慧。这就是禅宗讲的悟,是见道位。

  由三慧到三学,才能真正做到修智慧,走上菩提之路。所以你们现在要受戒、学戒、持戒,是很重要的。没有这个基础,你们就不能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没有戒的约束,你学的就是外道定,那就要走火入魔,很危险。所以在修慧中要由闻思修到戒定慧,才能有所成就,由此岸到彼岸,福慧双修,这才是真正学佛。

  现在我们住持佛法,管理寺庙,不能像过去一样,关着山门来讲佛教,与世间隔绝。讲修行不能只是在山洞、岩边去修行。另外佛教中有人难免说神说鬼,这就免不了封建迷信的讥嫌。所以赵朴老提倡人间佛教。度众生以人间为对象,首先要对社会人群做出有利的事。我们生长在这个国家,就要热爱这个国家,对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不能与国家社会隔绝。山门内与山门外息息相关,要互相沟通,才能住持正法,绍隆佛种,才能以佛法的真理来净化人心,对社会人群做出贡献。所以寺庙能自立更生,从事经济方面的积累,做到自给自养,有余的可多做社会福利事业,为社会人群多做些贡献。这样就体现了佛教的精神,使人生信,改正错误观点。

  我在重庆有这么一个经验。重庆市佛教协会在1993年发起“佛教界希望工程”,救济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我曾经在1993年夏天,到各县、区考察宗教工作。到了边远的山区,那里老百姓很苦,经济与城市生活相比犹如两个世界。终年吃不到大米,一家三代住一间破房。儿童穿破衣,冬天没有鞋子穿,更上不起学。故此重庆市佛教协会就发起“希望工程”,目的就是救济失学儿童。从此组织募捐,对贫困地区进行调查、了解,进行落实。把收到的钱,在每学期开学之前亲自送去,对口捐助,款落实到人头上,儿童60元,中学80至100元以上,贫困教师有救济金,落实到人。对捐款者给发票回信。

  佛教徒是讲因果的,一分一厘都不会有错,不会落到私人腰包。教内教外共同捐款。这不仅在重庆,在成都、上海、厦门各地方都在响应。佛教这一行动引起了党、政、军、教内教外共同支持。白马寺方丈在发起时也积极响应,为希望工程捐款。赵朴老也很赞扬,至今已进行六期捐助,募到140多万元,救济失学儿童16000多名,修建了九所小学,包括四川的五个贫困地区。

  最初发起时,有些人也误解,认为佛教徒在做生意,还有些人认为佛教在同社会争夺青年。最终我们的正确行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从地方、市委到省委、中央都支持我们的行动。这样一来,社会对我们就改观了,认为佛教徒的行动,超过了社会上一些单位,做出了好事,有利于国家人民,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电视、报纸都进行了报道。这就改变了社会对佛教的看法,这就说明我们今后佛教徒住持正法弘扬佛法,不只是在山门以内,我们要扩大到山门以外。要真正实践我们大乘菩萨的精神,济世救人,爱国爱教。这样社会就会对我们改变看法。我们就可以发扬佛教的力量,净化人心,对于传播佛教的真理,维护国家的安定,世界的和平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点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心胸要宽阔,目光要远大。

  三、显密圆融

  显教、密教从历史到现在都有矛盾。有矛盾就形成派别,有派别就有斗争,因有斗争就不团结,不团结就破坏了和合僧团,这就丧失了佛教的精神,所以要讲显密圆融。

  佛教有各种宗派,在印度小乘由上座部、大众部发展为二十个派别。在中国来说,隋唐以后,唐代正式建立大乘八宗、小乘二宗。佛教虽然有宗派,但是,宗派并不是说在佛教里有党派,有斗争。至于宗派的建立,是各位祖师学习佛的经典,发挥自己独特的见地,把某一经、某一论发挥出来成为一个派,但都是源于佛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条条大路通长安”,“各种江河同归大海”,目的是一样。因此太虚大师提出“八宗平等,无有高下”。

  我们学习教理,要显密圆融,修持也要显密圆融。显宗者,就是显教,有教理可讲,可以使人了解的叫显教。密宗就是密教,持咒,修三密相应,此不是一种语言文字可以显示的,故叫密教。无论显教、密教,最后都要达到真见道位,都要修空观。密教大圆满的境界是修空观才能完成的。禅宗的开悟,也是修空观完成的。无论天台、华严、贤首都是由修空观完成的。你们研究教理的都知道。不修空观,不能见到缘起性空及中道的道理,就不能开悟,也不能证得般若智慧。

  由此可知,八宗尽管修持方法不同,而目标是一致的。在西藏来讲,宗喀巴大师提倡以戒律为根本,但首先要学显教,然后才能学密教。显教学通了,才能灌顶修密法。西藏考格西要通五部大论,不但能写出来,还要对答如流,才能考上格西。考上格西以后,才有灌顶的资格,才能学密。由此看来,显密是圆融的,先显而后密,显密不能分开。现在有些学密的讥毁显教,显教贬低密教,这都不应该。显密是一家,都是佛说的。你们中间无论是学显还是学密,都要注意这一点,不要造成矛盾、隔阂、斗争,破坏和合僧团,这是最大的罪过。故应不分彼此,修持也要显密圆融。

  佛法浩如烟海,要讲的东西很多,机缘也很好,但由于时间关系,今晚就讲到这里为止,祝大家福慧双修,一切吉祥。

-----------------------------------------------------------------------------------------------------------------

更多惟贤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惟贤法师:佛教中道论

惟贤法师:学法与报恩

惟贤法师:佛教的基本哲学观点

惟贤法师:解脱行与大士行——生命的真义

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六届净慧法师在闭营式上的讲话(净慧

 

后五篇文章

惟贤法师:正信、正见、正行

惟贤法师:佛法的特点及修行步骤

惟贤法师:严持戒律 勤修普贤愿行

惟贤法师:随信行和随法行

惟贤法师:妄计清净外道的心理之解剖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