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明海法师:2009年 第十六届夏令营 禅修指导 |
 
明海法师:2009年 第十六届夏令营 禅修指导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于普贤阁) 现在我们开始,昨天已经坐了一天,现在腿可能还痛,我讲话的时候你们可以把腿伸开,可以随意,可以不要盘。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人,东方人,越来越喜欢做的运动是什么?中国人现在开始比较流行的运动是什么?(营员答:篮球、瑜伽、健身、慢跑……)当然这个话很难回答,因为不同阶层的时尚不一样。按照我的印象,现在中国人里面比较时尚的运动是网球、高尔夫球,曾经有一段时间足球也很火,现在高尔夫球很火。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很大,但是我们的人均耕地很少,所以几年以前国家有个政策,说不能再搞高尔夫球场了,因为高尔夫球场要占很多地,但是我看打高尔夫球的人还是很多的,还是一种时尚,以为真的有什么好处,还戴着一种帽子,再拿着球拍,好像……哎呀,你们明白我说什么!西方人现在流行什么呢?就是现在你们做的——坐禅和打坐,还有刚刚你们讲的瑜伽。这为什么?这很奇怪。瑜伽和静坐在欧美社会越来越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当然欧美人也打高尔夫球。所以这种文化的交流就像天上的空气冷暖流对流一样,也是值得我们注意。在上个月我去德国,他们很多人打坐,但是有几个情况你们要知道,就是最近有一个发现,剧烈运动有损心脏,凡是剧烈运动的运动员寿命长的不多,比如足球运动员、其他一些竞争性剧烈的运动员。所以开展这些剧烈的运动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这是一个西方科学家的发现。一些心理学家做调查,他们也有数据表明,静坐对于身心的健康有好处,对身体和心态、思想情绪的健康有好处。这是西方人在研究,所以西方人现在学东方人静坐,有的人学得非常好,在德国我看到那么多人在学习静坐,而且我看到学习坐禅的人都是在社会中上流阶层的人,都是科学家、艺术家、医生、教授、心理学家、心理医生……都是这样的人,他们学习坐禅都很踊跃。 我为什么出家?很多人问我,有时候自己会说一些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喜欢打坐。非常简单的,因为喜欢打坐对我是一种由生理到心理的。出家的生活别人来看是蛮艰苦的,如果我说,我为了我的理想,这个是假的,那你坚持不久。如果为了某个理想你忍耐呀,这个也不是佛教。那一定是现在你心里就觉得好,未来也好,你就会走。所以,那时候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坐禅,体验到那种坐禅的快乐,就想出家。所以我希望大家对静坐有个发心。 但是关于静坐,你们最大的难处在哪里呀?在腿。所以我建议你们了解一下盘坐的姿势。但是在坐姿上,你们自己回去,在宿舍或者在家里可以自由,就像我这样坐也可以,无所谓。 我现在要跟你们讲讲,就是说传统的盘坐这种姿势,它有它的科学道理。现在我们可能不适应,但是它有科学道理。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盘腿,为什么要把腿部盘起来呢?我们盘腿第一感受就是血液不通,腿麻。实际上科学家发现,盘腿的时候,有利于血液流到头部、心脏,处于盘腿状态,它对心脏和头部的供血是有帮助的。 这是盘腿,它实际上有它的道理。但是你们有的人盘腿感觉特别痛,那么盘一段时间你可以换,或者是不习惯盘腿,用其他的替代方式也可。以前我是很保守的,我觉得都得盘,但是这次在德国我发现,他们倒是没那么死板。盘腿会让很多人对坐禅望而却步,所以不用在这个问题上非要去较真,但是像你们岁数年轻的,可以不妨练一练。盘坐如果不习惯,替代的方式有几种:第一是把后面坐高一点,这样交叉,交叉腿,很随便啊,你要动一下,就是很随意的,下肢怎么放都可以。我看到老外也有这样子,就是干脆用个小板凳,就用小板凳坐着,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呢,我们的木村法师他很熟悉,我觉得这种方法也蛮好的,也是用一种座垫,一种高高的座垫,后面大概有这么高,可以坐在上面,像我刚才一样,腿是交叉的。你们有的人说,没有见过佛像这样的呀!还真有这样的佛像,有交叉腿的,弥勒菩萨就是,有弥勒菩萨各种随意的交叉腿的像。还有这么坐的,这应该是来自日本的一个方式,后面有一个垫子压在腿上,两个腿朝后面跪着,这个力量因为有垫子垫着,所以并不全是压在腿上。木村法师,这个姿势是日本的吧?跪坐,就是后边有一个可以高一点的垫子,然后这样跪坐,(木村法师:对,是!)我觉得也可以,这对很多人也很好接受,这是关于盘腿。 前面我讲到是关于腿的姿势,我们可以自由一点。但是也有不自由的地方,就是坐禅有规范的地方,昨天衍空法师都已经跟你们讲了。就是差不多从我们腹部往上,无论你怎么坐,那都是要有要求的。另外有个基本点,就是在坐禅的时候啊,假如说你们像我这样坐,在沙发上坐,就是有一个基本点,包括跪坐,怎么坐都行,这个基本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臀部,我们的这个地方是要垫高的,后面要垫高。垫高的原因是这样的,它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就是有这么一个坡度,这个坡度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去寻找不同的感觉。为什么要有这个坡度?你们想想,坐禅时身体要稳定,(营员插话:三角架)哦,三角架,对,她说的也对,她说这样的坡度是一个三角架。因为臀部后边坐的地方也是比较窄的嘛,前边是宽的嘛,就像一个三角架。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学物理学的都知道,我们身体的重心在哪条线上?我们的重心在躯干上,是吧?我们的重心是一个点,当然你没有必要知道这个点在哪里,不同的人所在的地方可能不一样。它在这个躯干上面,如果我们坐的时候下面是平的,前面是宽的,这样在后面这根线上就会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呢?你在坐着不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很难保持稳定,你会往后仰,因为重心在后面,前面还有腿呢。为了避免往后仰,你会本能的反应,你的反应是什么?(营员:勾腰)你就会勾腰,对吧?你会勾腰去平衡,不让身体往后仰。勾腰是打坐的忌讳。所以当后面垫高以后,你的重心往前移动了,知道了吗,重心往前移动了,假如盘的腿是三角形的话,它可能会落在三角形的某一点上,这个重心会落在前面这个三角形的某一个点上。这样的话,那么这个身体就形成一个什么形状呢?金字塔形。打坐最规范的盘腿——双盘腿,或者单盘腿,后面垫得高,这样坐好的话,重心是在大概这么个部位。那么大家想像一下,你看,这是一个三角,这个头呢并不是在这,头是往前动了一点,因为后边垫高的原因,移动一点呢那么最终重心在这儿,这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的形状。科学家发现,金字塔是一个能聚集宇宙能量的形状。这里面,科学家有过实验,我们用一个金字塔形的玻璃器皿,一个罩子,我们把一颗种子放在里面;我们再用一个别的形状的罩子,放另一颗种子在里面。那么,这两颗种子它们其他的条件是一样的,比如空气、水分等等,是一样的,你们可以去实验。结果你会发现,放在金字塔形里面的种子存活的时间长,放在其他形状罩子里面的种子存活的时间短。所以金字塔是特别能聚集能量的一个形状,这是古代先民的一个发现。这个是讲我们盘坐,后面要垫高。后面为什么要垫高的原因,大家明白了吧?后面适度的垫高,垫高多少?没有一定,你要根据自己的感觉。有的人垫特别高,哈!过了,高到前面的腿太受力了,也不好。这是刚才我讲垫高以后重心移动到前面的三角形,差不多是我们学几何的时候知道三角形有个中心,就是三个角平分线的交叉,这样比较稳,身体不容易晃。这是一点,大家要知道。 下面我们要说说,垫高以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打坐中很重要的,前面我们所讲的,不管你用什么姿势,有一条,就是你的后背要直,就是我们的脊柱要直。但这个直是自然直,不是绝对直,绝对直就完了。我们的脊柱是有一个生理曲线的,我们下面有很多学医的,我们的脊柱还有一个自然的生理曲线,如果没有这个曲线就出问题了,所以还要有这个曲线,像你长的肉多,看不出来,但轮廓还是有的。我说的生理曲线的意思,就是要保持自然曲线,不要紧张,在放松状态下自然的直。那么当你后面垫高的时候,你很容易会有一种挺拔的感觉,自然就有往上挺拔的感觉,这就是脊柱的压力减轻了,原因也是因为重心往前移了。如果重心在脊柱上,脊柱就被压着,重心前移了以后脊柱就自然挺拔、舒展。这是舒展脊柱,比如说我就是坐沙发上捶背也要注意细节,这个脖子也是要自然的,不要这样,也不要勾。当然,为了找到这种自然的直,在坐下来以后,你可以晃晃头,前后运动一下,因为你们在学校很容易紧张,脖子很容易紧张,可以做做这样的运动,然后去找那种自然直的感觉。那么目光是平视的,这个目光一线,但是眼睛不是闭着的。注意打坐不要闭眼睛,这是我的经验。闭眼睛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坐在那里容易让你浮想联翩。闭上眼睛好像前面有屏幕,各种念头会幻化很多影像,而且对有的人来说闭上眼睛还容易瞌睡。眼睛的处理最好是目光顺鼻端,目光的角度和鼻子平行的角度,佛像就是这样,你们注意看佛像,这样子。所以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一个表述,叫“开三闭七”,就是开三分闭七分,闭上眼睛七分,开上三分,余光在与你鼻子平行的这个方向。好,找这个感觉,眼睛是这样的。东西方文化有一个差异,确实。过去人们喜欢说,西方人向外,中国人向内,从目光就看出来了。西方人看人的时候得看着对方的眼睛,比如你跟老外打交道,特别是欧洲人,不看着对方的眼睛是很不礼貌的。中国人呢你要直勾勾看人家眼睛呢也是不礼貌的,正好相反。当然打坐是这样,对人的时候嘛你可以不需要,该看就看嘛。这个是目光,目光是这么安排。那么后面垫高还有一个细节的原因是刚才我讲的脊柱自然直,自然的挺拔。还有一个原因,我们的脊柱,在医学上,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我说错了你们纠正,就是脊柱有中枢神经,是不是?(营员答:是。)中枢神经就在我们的脊柱上,那么当它自然的直、挺拔、松的时候呢,我们身体有一种生物能量,坐久了你就能体验到,这种生物能量从脊柱的下面向上通透,通常俗称叫气感,在佛教里没有“气感”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在佛学里讲都是感受——“受”——受蕴。但是中国的传统嘛,它也有静坐的文化,好像是一种东西,其实它不是一种东西,它是一种——现在叫神经传导,就是表现在你的感受上,生物能。在打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并不了解你的身体,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身体。科学家也不完全了解,科学家还发现说有的病人换了心脏性格也变了,很多奇怪的发现。所以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它有时候关联着我们精神领域的不同的现象。一般来说,肩比较宽、胸比较宽的人,心胸也比较大,有承担精神;肩比较窄、胸比较窄,一般他的气量比较小,心量小一点。这是为什么?就是说这个部位怎么和人的性格有关呢?它就是有关联的,我们对这些东西了解得很少。所以刚才讲的时候你后面垫高以后,让我们脊柱尾端的那个点会受到很少的压力。脊柱尾端这个点如果受到很重的压力,不利于打坐。所以尾端这个点让它不要受到很强的压迫感,然后整个脊柱向上挺拔,自然的舒展,这样有利于脊柱,连脊柱的胸部部位就能通透。通透的结果是什么呢?通透的结果就是你发现打坐会让你得到休息,得到一种充电,那种感觉很好。 在过去的十几年二十年中,这个寺院从一片废墟啊仿佛是一夜之间从地下冒出来,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我们的师父同时还编很多的杂志,还修其他的寺院。他的精力仿佛用不完,其实他的体力未必有那么好,几乎所有的出家人都知道利用打坐来恢复体能。我们那时的工作量很大的,我们没有上下班,没有节假日,节假日我们更忙。在柏林寺是这样,五一、十一、过年,更忙,非常忙。但是这是一个肉体,它跟机器一样,它有损耗。所以要恢复身体的体能,打坐是非常理想的。一个初学打坐的人,可能体会不到。初学打坐的人,记住,最好你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坐。你精力不好,想睡觉,很困,很疲惫的时候坐,对于刚学打坐的人不行。所以你们回家学习,可以在早上,吃早饭之前,那个时间经过一夜的休息,而且肚子里面也没有什么食物要消化,身体很轻松,那个时候坐,学习,慢慢地,你很容易体验到。那么等你有些基础了,在晚上睡觉之前坐。 再回到姿势,就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一点在我们中国人,不要说佛教,我们中国古人就有很多的发现,中国人对身体很了解,中国的中医跟静坐是有关的,中医对经络穴位的了解是来自于这种静坐中的内观、内视。当人静坐到一定的境界,可以看到自己的内部能量的运行。所以中国人对身体的认识和西方人对身体的认识是不同的,西方人对身体的认识是通过解剖,解剖的身体是什么呢,是尸体,它不是身体。尸体是死的,它不是正在运行的。然后就用来自于尸体的知识来对待身体,这是西方人的办法。对用来自于尸体的知识来对待正在运行的活的身体,这里面有一点问题,当然不是说全部不对,不是说他全部不对,但是是有点问题的。而中国人对身体的了解是一个正在运行的身体,而且是与天地相关联运行中的身体,所以静坐会让你对我们的身体有一些发现。身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你们都还年轻可能觉察不到。我们有一个信徒,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他说,人啊,实际上我们大家来到人间,我们的很多先天的条件比如聪明啊这些,其实一开始我们相差得并不多,那么我们这一生的学业、事业、境界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我们的成败取决于两点,往往在三四十岁以后取决于两点,哪两点呢?第一是身体健康,第二是德行,品德,德。就这两个。那人说得很有道理啊!所以你们要懂得保护你们的身体,要了解你们的身体,除了要有一些锻炼,我并不反对你们打高尔夫球,那么这种锻炼可以是打球的锻炼,但是如果你掌握了我们中国人、东方人静坐的锻炼,且不说其他的开发智慧等等,这种静坐的锻炼就不得了,你一定会为人生的成功和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几十万人,最后只有三万人到达陕北,在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最后存活下来的都是什么人啊?都是那些身体好,意志力过人的人,耐力、意志力。所以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这件事特别值得研究,这种淘汰是很可怕的,是一种可怕的淘汰,很简单,最后谁活下来了?就是这些人活下来了。那么你还会发现,红军只要是活下来的,建国以后一般都是活到九十多岁以上,身上即使有很多伤口,甚至还有弹片,还能活到九十多、一百岁,好厉害。大家要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啊,我们的生命中,我们的学业和工作中,这种的竞争和淘汰就取决于每个人怎么去把握了。这次要给我们讲课的游老师前天晚上来聊天的时候和我们讲了几个案例,相当的奇怪,就是说宇宙非常奇怪,他讲一件事,他台湾的一个朋友的一个重大发现。他是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说我们喝茶的时候,什么茶好喝,什么茶不好喝,说有那么一个规律,有一种虫子,什么名字我没记住,往往被一种虫子咬过的茶好喝,这个大家都知道,种茶的人都知道。为什么被这种虫子咬过的茶好喝呢?原来的一种说法,原来我也知道这种说法,虫子嘴上的一种唾液,虫子咬了茶叶以后,嘴上的唾液和茶叶发生一些反应,叶片摘下来后特别甜。现在有一个说法说,虫子在咬这个茶叶,把这个茶叶咬伤的时候,这棵茶树全身紧急调度、密集,我们也是一样,我们受伤的时候全身紧急调度、密集,学医的同学知道。这种茶树刚刚被咬的时候,这种密集状态就特别大限度地吸取了大地能量,就和我们有困难要找组织一样,我们要找老师找父母。茶树受到攻击的时候,它的组织是哪里啊?它的组织是大地,是整个大自然,所以这样的茶树的叶子就是特别好,氨基酸含量高。那天我们在讲这个事,他告诉我们一个新的理解,但是同时他告诉我们,他的一个朋友有个更大的发现,什么发现呢?奇怪了,这个人本来是个知识分子,然后呢他在大学不愿意干了,跑回老家种地,种水稻。有一年他种水稻那一带闹旱灾,没有水,很多水稻就死掉了,活下来的水稻的稻米特别香甜。因为他是一个读书人,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名堂,所以第二年他有意地把稻田里的水放掉,放掉一段时间,结果是有一些稻谷就死掉了,活下来的是特别好吃,很奇怪,有这个规律。其实人类社会何尝不是这样,你们不要认为生命要茁壮就要吃得好,现代都讲究各种保健品,这是很错误的。你看在植物的身上也有挫折教育,挫折一定要多,你们被虫子咬过吗?生活的虫子现在还没有咬到你们,太顺利了。 你们也没有被把水放掉,干旱,不过高考好像是那种感觉啊,真是,有的人受不了得神经病啊。所以在这种生活的淘汰,这种压力下,要激发我们的潜能。打坐的人,本质上讲,打坐就是加强我们的身体——从生理上说——加强我们的身体和宇宙的沟通,能量的沟通,能量的畅通。加强我们的生命和宇宙能量的畅通的结果就是在未来生活的道路上我们会更加有耐力,有适应力,有生存力,去面对虫子咬和没水干旱。 时间到了,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2009年7月22日下午于万佛楼二楼) 好,现在大家随意坐。 我们今天下午要跟大家讲一个慢的行禅,在佛经里记载,释迦牟尼佛时代,出家人的修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静坐,咱们汉语翻译作禅思;第二种很重要的,就是经行。释迦牟尼佛时代的比丘,就是出家人,他们的修行就是打坐和经行,这两种形式不断地交替。我们不要以为那时候的修行多么神秘,如果你出家,你去找师父,师父可能很简单地给你一个题目,比如说,以你的身体为题材观察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有这么一个题目,“诸法无常”给你这么个题目,你去修吧。那么怎么修呢?就是在树下自己静坐、观察、思维这叫禅思。再就是经行,因为他不能老坐呀,他要起来行动,就要经行,所以很多弟子都是在经行中开悟的。经行这种禅修主要从身体来说,它保证我们禅修的时候动静结合,然后它也能够突出我们禅修的核心,我们禅修的核心不是围绕身体的,就是说不是侧重在身体的姿势,而是在心,在心念上。所以不管是静坐还是经行,这种心念上的训练是平等的。经行这一种形式,现在好像已经不大好考证佛陀时代的比丘,他们的经行是慢还是快,从现在东南亚,就是泰国、缅甸,那里的出家人,从他们经行方式来看,可能佛陀时代的比丘经行是慢行,这种慢行的禅在东南亚,在缅甸、在斯里兰卡有保留,有传承。还有一种行禅是快行,快行的这种方式,在汉地,就是在禅宗的禅堂,那天晚上我给你们看照片,照片上有营员快行的。那么这种快行在汉地禅宗都是在临济宗的禅堂里面。我们的寺院是临济宗,所以我们在冬天坐禅哪,在禅堂是快行。 今天不讲快行,今天讲慢行,快行有很多诀窍,但是慢行对于刚学禅的人比较容易掌握,你们比较容易学会。现在我们讲讲,那我这个慢行是跟谁学的呢?我这个慢行是南传的,是跟越南一行禅师学的。那么快行是我们寺院自己的方式。这个慢行更适于在家人的,你们在禅修的时候,坐行交替,可以用一用慢行的方法。 第二点,这个慢行在中国的禅宗,在过去曹洞宗的禅堂是慢行,现在的大陆就没有保留,在日本曹洞宗的修行中还保留了这种慢行,但是日本曹洞宗所保留的是来自于中国的慢行,和南传佛教的这种慢行有点差异。现在我讲的是一种更趋向于南传特点的,这一种慢行禅。下面我开始讲要点,我会走一圈,所有的人都不用担心,我会在你们跟前走一圈。 这种慢行有哪一些特点呢?当然非常重要的是你要放松,为什么我们要在楼上,因为我们可以在地板上慢慢走,大家可以体验,最重要的是你的手可以自然垂下,两只手可以自然地垂在腿的两侧,你的头要自然平直,你的目光仍然是在你的前方的——你的目光落在你前方两三米的地方,当然你的眼睛不是闭的,用眼的余光的范围来帮助你掌握方向和平衡。好了,最重要的要点是,在慢行的时候你要体验你的呼吸,呼吸的进出,在这时候,去寻找它和步子的同步的这种节奏。这个节奏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可以不一样,可以是快的可以是慢的。 比如说,吸气,我走了两步,呼气,走了三步;比如说我吸气走了三步,呼气走了两步;比如说,我呼气和吸气都是两步,这必须是你要非常放松,去寻找这种节奏感,一旦你找到这种节奏感的话呢,你发现你的效果跟静坐完全一样。所以刚开始你的注意力可能大部分在你的呼吸上,集中在呼吸上。我用我的手来示意我的呼吸的进出, (大和尚示范慢行,边走边讲。)当你在行走的时候,都是自然的,是自然发生的,呼吸,按节奏,我走一圈啊,看我的示范,非常放松,你要深呼吸,接着呢,你要注意这步子和呼吸之间的节奏。你慢慢体验呼吸和步子的统一性,这种同步,然后放松身体。所以第一个就是要寻找呼吸进出和步伐之间的这种统一。 当你找到这种统一性之后呢,你还会有第二个发现,你会发现你的脚落在地上,特别是脚掌,它特别地敏锐,这个脚掌非常的敏锐,所以在行走中,我们有可能有两个关注点:一个是呼吸,第二个就在你这个脚掌,这个脚掌接触地面,接触这个地板的那种感觉。那么下面我们讲心,是一种什么心态呢?这种经行,它和平时走路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平时走路都是有目的的。当我们到银行取款,我们有目的;我们到商场去买东西,我们也有目的;我们到某一个点跟人约会,也有目的。那么这些目的,当我们在路上行进中的时候,它就把我们的心填满了,与这个目的有关的念头就充塞在我们的脑子里。所以平时我们的行走,很少有放松的,都是很紧张的,仿佛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拉着,推着我们不断地往前、往前。当然,现在社会很多人的行走也很少了,都是坐车。那么在这种行走中,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在这中间,人完全是被动的,人的心是被动的。而我们修行中的行走呢,没有目的,就是没有一个最后我要到达哪里去的问题,没有这个问题。没有目的,所以也没有与目的相关联的各种想法:你要到银行去,也是有很多想法跟它相关联;到商场去,也是有很多想法跟它相关联;你要跟人约会,假如这个人是要跟你讨债的,你会紧张,等等。这种经行没有这种目的,所以没有这些约束我们、填充我们的心的这些念头,所以说这种经行中每一个当下,每一步都是目的地,每一步都是到达。所以你要感觉到人生的全部价值,全部的幸福和快乐就在这脚下,净土也在这脚下。没有什么你非要去找的,向外去寻求的,就是在脚下,你这样去想,这样去安排你的心就好了。那么在这种心态下你就发现,行走原来是很快乐的,就是这种简单的行走非常快乐,这快乐来自于你能放松自己,来自于当你的呼吸和步子统一以后、整个身体放松以后,你发现,即使我们的脚步简单地接触地板,也会给你身体带来很大的愉悦,这个是通常人们想不到的。就是我们脚步接触地板,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啊!它能给你带来很大的愉悦,这个愉悦不光是心理的,还有生理的这种快乐。所以经行是跟静坐一样的,它能让你体验到禅悦,体验到放松,然后会深度的——对你的心深度的,对自己有更敏锐的了解。 大概的要点就这些,你们诸位有很多在学校里面,如果要练这种经行的禅修,你最好找一个地方,你可以在学校里面找一段路,这段路最起码不能短于10米,有个十几米,有个十二米、十五米这么一段路,在这段路上你可以来回走,你走到那头再折回来。假如说这段路是人们经常不去的,这最好。那么为什么要选一段路而不像我们这种方形的,当然方形的也可以,一段路会比较好,直线的路会比较好,这个好处在哪里呢,这好处在于,这十几米的路,一般来说一二十米的路,基本上它会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视野的觉照之内,因此在这一段路上,有没有人,有没有什么情况都是知道的。因为你行禅时,你的心也是缘着这段路的,如果这段路太长,有很大一部分在视野范围之外,那么我们的心容易紧张。太短了呢,你走到前面又折回来,又麻烦,你会不断地拐弯。所以在十几米、二十米这样的范围正好,从这头走到那头再转过身走回来。 现在大家站起来,站起来以后,我们要顺时针方向行禅,手上不要拿东西,身体应该往右转,就像我刚才走这么一圈这么个方向。然后都离你们的蒲团稍微远一点,对,往外一步。好,然后我们在中间再产生一行,这是考虑你们之间距离有点紧的原因,明白我的意思吧,隔一个人出来一个,在中间再有一行,等于我们以三列队伍来走,太紧的可以中间出来几个,前面两行不要动喽,这就避免等一下走时前后会碰,而且由于你们步子快慢不同,这样三行就比较好。我先检查一遍看看怎样,对,是这个意思。然后手两边自然下垂,还有一种姿势双手也可以很自然地在小腹部交叉,两个手轻轻的捏着,自然的,是松的,不是紧的。好,好,我们现在开始,按照刚才教的,可以慢,开始移动……(营员随明海大和尚经行)。 开始可以慢一点,慢一点,寻找呼吸和步子的节奏,寻找呼吸和步子的节奏感,身体是放松的,寻找那种节奏,就当你身边没有人,左右距离也不要太近,稍微往右一点,手在两侧自然下垂,眼睛不是睁得大大的盯着远处,它也是一种很松弛的目光,就是余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前面人衣服的下部。 好,我们现在开始。按我刚才教的,可以慢一点,寻找呼吸和步子的节奏,寻找呼吸和脚步的节奏感,身体是放松的,对,很好,做得很对,这个感觉很好,寻找那种节奏,就当你前边没有人,不要低头,头还是直直的,如果你发现你和前面的同学走得太近的话,你就可以把步子调整慢,呼吸同时变深,这样就好了。步子调整得慢而且小,呼吸变得深,这样慢慢地就能够跟他拉开适度的距离。有的同学把脚提得太高,没有必要,你还是自然地在迈步,不需要提太高,可能只是由于你放松了,你脚的行动是个慢动作,这个慢动作不是刻意的,而只是因为你放松而走得慢,一定要用心去寻找呼吸和脚步之间的同步感。我最早学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在这儿。所以呼吸是深呼吸,吸到腹部,呼出来,做得很好,做得很对,继续体会,不要管别人,如果管,仅仅是前后不要挡别人就好了,寻找呼吸和脚步之间的节奏,每一步都是到达,没有什么目标,我们没有目的,我们不是要赶到哪里去,没有目的,不用着急,也没有压力,我们不是要到哪里,我们每每要到哪里去我们心里都是有点压力的,比如说我们去见老师、见导师、见朋友,你说我见一个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朋友,那也是一种压力,你兴奋让你浮躁起来了。而现在我们没有什么压力,没有任何目的,所以每一步都是目的了,每一步都是到达。你不需要想等什么什么之后我就好了,你现在就好,你说我考上研以后我就快乐,你的快乐永远不会来的。就是要把我们的关注力拉到当下来,我们不需要期盼、规划一个未来,一个在远方的一个快乐,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这是普通人生活在一种分裂的状态。就是每一个当下你都很自足,很知足,很满足,很高兴,我们能够学会从简单的行走中得到愉悦,不需要借助什么外面的刺激,拥有什么,去掉什么。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是一个强大的人,生活没办法把你打败的,因为你的生命没有什么要支撑在得到一些个东西呀,或者把一个东西弄掉。你没有一个支撑点,你的每一个当下就是支撑点,那谁还能打败你,就是这个问题。有时候你会想说明:呀,明天有一个考试!明天的考试到明天再说吧。说不定在明天考试到来之前发生了一件事,那个考试被取消了。说不定,有很多种可能性,只要没有发生的事,你就不用担心它。在它真正到来之前,有无限多种可能性,有时候你是瞎担心,我们经常体会空欢喜,我们也经常体会空担心,这就是浪费了,这就叫生命浪费了,时间浪费了。你的心老是寄托在远处,寄托在未来,你就老是在浪费状态,人可以在浪费状态下活一辈子的,这是很可悲的。我们可能在浪费的状态、倾斜不平衡的状态下活一辈子,今天想着未来,到了未来,又想未来的未来,为未来担忧,总是在期盼远处有个东西来补充你,慢慢你就老了,最后一事无成。那么现在我们就是在走,就是这种专注地走就够了,寻找那种节奏,如果你离前面的人太近,你就把呼吸放深一点,步子放慢一点,迈得小一点。你被一种情绪捉住的时候你是浮躁的,行走会让我们沉淀下来,有的人很着急的时候他会来回去走,那是一种本能的。听到一声木鱼就停下来。(木鱼声) 好,站住,停下来站好。现在我允许你们提问。你就站在那里说话,在这次体会中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讲。 营员:大和尚,怎么样走的稳当一点? 明海大和尚:好!当我们在慢行的时候,我估计对你们诸位,你们诸位都很年轻,对你们来说,下面我讲的问题不突出,但是对于有年纪的人,我下面讲的问题会很突出。 当这样放慢地行走,放松地行走的时候,他会发现他很难完全放松,他的身体很难保持平衡,他虽然睁着眼睛,他走路也容易失去平衡,往这边摇。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他身体积累的紧张,有时候身体的病症,身体的某个部位的紧张,使他在这种非常慢、放松的行走中,这些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所以对于身体有紧张的人在这种慢行中他发现不是那么容易。我打个比喻,这个比喻可能对你们有的人来说可能缺乏经验。如果你们做过饭的话,揉面知道吗?这个面粉用水和了以后,它是不均匀的,有的是硬疙瘩,有的是干的,有的很湿,揉面就是要把整个面团揉到很均匀。所以我们这种慢行实际上是在揉面,揉你这个身体的面。你发现你身体里面有很多紧张,有的是干的,是疙瘩的,没水的,有的是有水的。所以慢行中要达到我说的非常之平衡,非常之从容,非常之柔软,注意,身体很柔软,这个就像揉面一样,它完全达到了均匀,达到一种均匀状态。这个就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不断地重复,把呼吸和步伐统一起来后,去重复,这样慢慢你会找到身体的紧张,哪里紧张,你会发现,比如你发现你的肩很紧张,你的脖子很紧张,你走的时候怎么老往左边歪,当然静坐中也能够发现这些问题。我前不久在德国带老外打坐,小参的时候有个老外问:我打坐的时候怎么老往右边歪呀?他身体老往右歪,后来我过去拍他的肩胛骨,他右边的肩胛骨比左边的高出一个拳头来,是他右边的肩胛骨本身有问题。但是你们诸位因为还年轻,可能这些问题,什么风湿呀,这些问题没有,但是紧张是有的,所以在行走的时候,你先做到如同刚才你们看到的,像我那样的非常慢、非常平稳、非常柔软,跟呼吸配上得有一个过程。还有问题吗? 营员:有没有固定的模式? 明海大和尚:没有,没有固定的模式,注意,呼吸进气、出气,左脚、右脚,没有固定的模式。注意,这就是这个方法的特点。如果有固定的模式你就紧张啦,我呼气迈左脚……不对,因为你在一个呼吸之中会左脚右脚迈好几步呢。你根本不用考虑,你只要考虑,我倒觉得你们刚开始找这种节奏,在你的脑子里面有一个默念,你看啊,我把这个默念说出来,比如说:“咚哒哒哒哒哒哒。”它有节奏,步子和呼吸,“咚哒哒……”哎,有这种节奏感,从心里去找这种节奏感,不考虑迈左脚还是迈右脚,这些太麻烦了。 这个方法就是帮助你放松的,如果在行走中你一旦发现你有紧张或吃力,你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慢慢地就好了,就放松了。 营员:(略) 明海大和尚:不要数数,先找到这种节奏就好了,不要数,我呼气走了三步,吸气走了两步,当然你要了解它很容易,你稍微一注意就知道你这一吸气走了几步,呼气走了几步,这太容易了,但是你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这上面,注意力还是在呼吸上,在呼吸、在脚步上。当呼吸把整个身体统一起来的时候,把行走把步伐统一起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虽然你在行走,但是你的身体是个“一”,是个完整的很轻松、很放松的“一”,在这种时候你再体验我说的,脚掌在地板上接触那种感觉,那种奇妙的感觉。佛学里讲“触”,脚掌接触地板那种“触”,那一刹那原来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平时走路,走了千步万步都没觉得,因为我们的心都浮躁了嘛,都粗了嘛!现在我们是要做第一步,就是把步伐和呼吸统一,做这一步。还有提问吗? 营员:(略) 明海大和尚:活在当下,当下也是个相对而言的,正在发生的,你说哪是当下呀,一说它,它已经不是了。把握当下,一说它已经不是了。生命就像一条河流,在不断变化中,每一个正在进行之中的就是当下。所谓活在当下,你们会问那我们不用计划喽,还要计划,注意,计划也是在当下。那么我们说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给我们鼓舞,这算什么呢? 未来的目标和希望如果你不在当下去落实它,它不会给你鼓舞,它会落空。未来的东西要实现也是从现在开始,从你正在进行的,从现在的状态开始。所以大家去体会一种非常自信,非常内敛,非常平静的当下,然后来展开我们生命的一切。 营员:我们在寺院中让我们体验并不难,可是回到学校,回到生活中好像很难。 明海大和尚:他的问题问得很好,他的问题是:“我们在寺院中让我们体验并不难,可是回到学校,回到生活中好像很难。”就是因为难才要到寺院来充电啊,你充了电以后回到学校,回到单位,回到家庭,你每天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做这个训练,自己在家里还可以充电,用这种方法来充电。有时候我跟你们是一样的,我每天也要做很多工作的,有时候我们也是要用这个办法来让自己静下来,定下来,回到当下,回到自己的正在进行时,在这里面把所有的担忧、所有的工作先都放下,清空自己,回到当下你会找到路。 现在我们大家跟刚开始一样,都坐在蒲团上,就地找蒲团坐,不要紧,别人的东西不要动,还是面对面。 刚才讲行禅,现在我们静下来静坐十五分钟。上午我讲了坐禅有一些ABCD,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你们刚学坐禅的人,回家以后每次打坐时间不要太长,每次不要超过二十分钟。因为刚开始你还不容易体会到静坐的快乐,超过二十分钟让你感到苦恼,你下次就怕,所以二十分钟之内是比较合适的。现在大家坐好,按照我们说的要求去做。蒲团是有坡度的,让你们能够觉得后面显得高。 注意,你要放松的,头部运动一下,身躯运动一下。好,我们坐十五分钟,听到木鱼声就是我们正式入静,听到金属的引磬的声音时就是我们开静。(木鱼三声,坐禅开始) (引磬声)这个信号是出静的,出静之前要深吸一口气,呼出来,然后再慢慢地动,慢慢地起来。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因为我们在静坐的身体和平时生活中不一样,静坐中我们的气息比较细,比较精微,比较细微,而平时我们的气息比较粗,这细和粗之间的转化不能突然,突然会造成身体不舒服,以后我们慢慢地行禅,我们的气息和运动都是很细的。那么大家稍微活动之后再站起来,站成刚才一样,三行,顺时针方向,现在开始行禅,开始!慢一点,非常好,有的人做得很好,有的人已经找到那种感觉,一边走一边要发现自己:身体哪些地方是紧张的;你的脖子哪个地方有点酸,右边有点发沉,深呼吸,为什么呼吸不深呢,是不是这儿有个结呀?气息在那里不畅通,当呼吸深的时候,你特别想哭,心里面有委屈;最大的发现是,平时你都没有去观照过你自己,表面上你很爱自己,其实呢,你对自己一点不了解。如果有个人代表了我们的身体和你的神经系统发言的话,他就会抗议你平时对他的态度;所以慢慢地经行就是要观照自己,觉照自己,这才是真正地对自己好。 慢慢地经行,有一种自我治疗的作用,自我修复的作用。就像举重运动员,当他向重量发起冲刺要举起来,失败了。他会在一边休息,恢复体力,重新下一次发起冲刺。我们在人生路上经常要向一个重量发起冲刺,我们举不动它,我们现在就是要恢复体力,我们现在要修复自己,准备下一次的冲刺。所以大家不要小看这缓慢的行禅,依照我的理解,它应该成为你们生活中的必修课。首先,你不要把你的目标设定得太高,设定到你要开悟啊等等,首先你要设定,就用这种禅修来修复自己,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学习、工作、生活得更好,这是千真万确的。 (木鱼声)好,站住。禅堂里面有一个规矩,就是在行禅的时候,听到这个号令你就要站住,这是无条件的。下面我再讲几句,在我讲话的过程中,如果有的同学要方便就可以去。我们衍空法师已经教给大家坐禅数呼吸,刚刚我们讲行禅,不数,但是呼吸和脚步要找到一种同步的感觉。你们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老说呼吸呢?因为释迦牟尼佛讲过这样的话,过去,在释迦牟尼佛以前——那当然是很早以前的文明中出现的佛,叫古佛,到现在释迦牟尼佛,都是以呼吸作为修行的目标而觉悟。他讲过这样的话,他讲这话是强调呼吸对于禅修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把呼吸做为禅修的目标呢?因为呼吸是我们生命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一件事,没有停过,如果呼吸停了,就有问题了。呼吸,我称它为肉体和精神的桥梁,我们生命不是有身体和精神吗?身体和精神的连接就是呼吸。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的变化都会投射在呼吸上:你的情绪波动,呼吸会发生变化,你生气的时候,有的人说气得喘不过气来;你特别高兴的时候,你的呼吸也会发生变化;长时间的忧伤,你的呼吸也有变化;乃至于你的某一个念头,你某一个心念的变化,都会影响呼吸的变化。这种速度非常快,几乎是同时的,你心念的一种波动变化,会很快地反映到呼吸质量特征上,你需要在静坐中才能发现。反过来说,我们的身体有问题,它也会投射在呼吸上,刚才说你长时间忧郁,会影响呼吸,通过呼吸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身体,我们知道林黛玉长时间的忧伤,她肺就不好。怎么忧伤就影响肺了呢?在场有学中医的学生,人的情志和人内脏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中间的连接点大家都没有找到,这个连接点就是呼吸呀!大喜会伤什么,大怒会伤什么,它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内脏的?首先是呼吸有变化了,时间长了就影响内脏喽,就是这样的。所以说呼吸是身体和精神之间的连接,我们通过把注意力关注在呼吸上,就容易非常自然地在我们的生命中起到这种治疗、修复、调节的作用。是非常自然,为什么说自然的,因为呼吸不需要我们刻意去造一个呼吸,它自己就有,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拉回到它上边就可以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坐禅以呼吸做为目标,尤其是初学者是比较容易的。佛陀也讲过:你要学到深的地方,呼吸可以一直伴随到你开悟,你以它做为修行的目标,当然它后面还有许多其他的技巧。现在我们开始学,首先就是要体会到呼吸的妙处。当我们静坐的时候你会发现,呼吸它会很粗,会有声音,有时是长短不一。在静坐中,在正常状态的时候我们呼吸要深,要长,要匀,最好没有声音,还有就是变慢,呼吸变慢,真正你静下来的时候,你消耗的氧气,你所需要的外界的氧气就减少,对氧气的依赖会减轻,身体会得到修复。现在我们再坐在蒲团上,再静坐一刻钟,你们平时在家里如果有一天或者半天修行,就可以用这种方法,静坐一刻钟,二十分钟,然后再行禅几分钟;行禅几分钟,再静坐几分钟,交替进行(木鱼声,止静) (引磬声,开静) 我们今天下午的禅修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你们回去休息一下,等一下就上晚课。最后我要告诉你们,这里的万佛楼从落成到现在的六年时间,在这六年间我们诸位是第一次在这二楼静坐和行禅,第一次,这是第一次。 好,下课。 (2009年7月23日上午于普贤阁) 昨天我们说到,静坐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方法,我们在静坐中心要专注对象,选定我们的呼吸,选定呼吸作用心所专注的对象,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我建议你们能够掌握这种方法。 在佛教的禅修中一定要选一个目标。我们现在说的是呼吸,我在寺院经常做接待,有时候他们就问我说:坐禅,坐那里干什么?是不是什么都不想?实际上人什么都不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想什么都不想,这是个妄想。从古代到现在也曾经有很多人以这种妄想做理论指导,把他们的生命都投入在修炼中,想达到什么都不想的境界,有没有达到过呢?刚才我讲过什么都不想是个妄想嘛,由这个妄想,他确实也能生出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和妄想相应的境界,我这里是讲的稍微有点玄妙的事情。 这个妄想是说想什么都不想,所以他生出的这个境界就会与他相应。打个比喻,父母希望子女成为一个很听话的学生,然后他对子女有很多的期待,他的这些想法并不符合子女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称它为妄想,子女相应的也会出现一些情况,让父母觉得自己的期望实现了,可事实并非如此。打比喻说由什么都不想的妄想,它也会生出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在佛教来讲是一种错误的境界,不是佛教所要达到的,佛教认为有这种妄想,然后拼命修行,最后认为自己达到那种境界,那种境界也不容易,有个地方叫空想天,就是这些人,什么都不想的。但是这个境界有个尽头,就是到那个尽头以后,他们也会回到什么都想的,所以这不是解决方法,这就扯远了。 那么佛教的坐禅究竟是什么呢?佛教的坐禅就叫静虑,所以什么都不想是不正确的。静虑就是安静的状态下的思维,“虑”就是思虑嘛!再通俗的说,我喜欢这样来解释:“静”就是有序的,“虑”就是思维,所以说坐禅就是要有序的思维,就是这么回事,有序的思维。比如说我们这一天,这念头有多少啊!我们从早到晚,脑子里面冒出多少念头来,你们有没有数过啊?科学家研究,说人的大脑有70%这一辈子没有被开发利用过。原因是什么?我不敢妄论,但我相信,我们没有有序地来运用我们的心念,就是我们的心念在杂乱无序的状态。所以我认为我们浪费金钱、浪费物质、浪费水、浪费电,这是特别大的浪费,但是世界上还有比这浪费还要严重一万倍的浪费,就是浪费我们的心念、我们的念头。而且基本上大家每天都在这样做。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做心念的主人,他的心念能做有序的思维,那会是一种什么境界呢?这确实让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能让我们的心念有序,第一我们随时知道它的状态;第二它有时候会忍不住总想一个东西,现在我要让它停下来想另外的东西,让它停它就停,让它再想一个就再想一个,那多好啊!有时候你们考试的时候你拿着卷子,忍不住在想别的,所以你考不了一百分呀!老师讲课的时候,你应该是很专注的听啊,结果你想到与讲课无关的很多事,所以你就听不会、记不住,也不懂。你看这就是心念的一种无序的表现,心念的无序很浪费。我们看高僧大德,他们有没有特点,他们的心念特别自如,你只能说“自如”,像我们的师父,我们观察他,他现在在写文章,有人敲门,跟他说:我们要做那个房子,要买瓦,要买木头……好,笔放下来,要谈哪,马上放下来说这个,说完了,你走了,他再接着写;一会又有人敲门:“师父,我的女儿生了个儿子,要起个名字。”然后他起了,好了,走了,再接着写;等下又敲门了,佛教协会的人来了:“师父,我们佛教协会要换届了,要开第几次会,得要多少代表,谁来主持,在哪个宾馆哪,这得花多少钱哪,跟宗教厅怎么协调啊,时间有多长啊……”说完了, 走了,好,再接着写。你们做得到吗?(营员:做不到)我说的不是我编的啊!甚至要比这更复杂的——或者是等一下有人又敲门,进来了:“师父,上次您买我的东西还没给钱呢。”就是这些问题,好,走了,回来再写,不能因为那笔钱欠债就不写文章了,还要弄完了再说,这叫心念的有序。 所以昨天我讲到,能自如的把心运用在当下,让它最充分的、最赤裸裸的、最投入的去发挥它的效应,这个是禅修的一个结果。 现在我们回来说我们的心念无序,从现象上观察,从深度里观察,有个角度,我现在不讲这个角度。从现象上观察有什么问题呢?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发现你的心,不能专注在一个目标上,它老是换目标,这在禅定里面叫散乱,有时候又叫掉举,就是有东西掉到地上,举起来的举,掉举。就是念头虽然专注在一个目标了,结果它搞丢了,搞丢了它换一个,结果又搞丢了,又换……这样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昏沉。昏沉,通俗的说,就像缺氧,有点像缺氧状态,有时候你们也会体会到,比如没睡好觉,好像缺氧一样,坐在那儿脑子里总是不清醒,我比喻说我们这个心念的亮度不够,就像灯泡一样。前面的问题是这个灯就像手电筒,它不能聚焦,它老是换,这里照,那里照。第二个问题就是它的亮度,它暗淡,它的光不够明亮,这是我们在坐禅中会面临的两个问题。 当你在数息的时候,法师教给你数息,你会面临这两个问题,你从1数到10,数到3的时候,想到:哎呀,考试!夏令营怎么还不结束啊!结果忘了数到几了?忘了!这就是掉举,这是散乱。这种事怎么办?回到1,前面数的都作废了,回到1再数;第二种是数着数着,也没有想别的呀,也没有想别的事呀,就是这个数字不清楚了,数到5,不知道是5还是6啊,不清楚了,这个是昏沉。这种情况,一旦你觉察到再回到1。有的人说:为什么非要数到10啊,我要数到100不行吗?有没有想过?(营员:从1到10,要回到1的话就会把思路拉回来,要顺着数的话,那游到哪儿去就不知道了)对,她说的对,数到100呢, 1 、2、3、4、5、6、7、8 、9、10,反正这容易,一边数着一边在想别的,不妨碍;你老得惦记着到10要回头,这会增加你的心念的警觉,注意,坐禅训练你的警觉,警惕性,就是你到10你要回头,如果10、11、12、13……反正一千、一万都一样,缺少这份警觉。这份警觉——就是到10要回头,很重要,这份警觉帮我们发现前面说的散乱啦、昏沉啦,就这么一点点警觉,在静坐中很重要。所以这个数从1到10这个方法,千万不要小看,你要把它运用得熟练也不容易。现在我们大家开始。 听到一下木鱼止静,三下引磬开静。 (木鱼响,止静。引磬响,开静) 一般我们在禅堂里面入静后,人就不可以动了,不能进出,如果你有特殊情况你要出去呢,先到维那那儿去吃三个香板,再轻轻地出去,不能声音特别大,咚咚咚咚……不可以,下次啊,你特殊情况下出去可以,但是要轻一点。 坐禅的时候有一个要领就是要放松,身体既要坐正,坐直,又要松弛,都是松的,要放松,从躯干、脊柱、肩到你的面部的肌肉都要放松。有的人他崩得很紧,坐在那里表情很严肃,比较痛苦的样子。教你一个方法:我们面部这儿有根神经的,面部神经和肌肉放松可以是有意识的,你们有意识的,坐好以后先用意识扫描一下你的面目,你可以想像出它是什么样子,它有可能是苦大仇深的样子,就是绷得很紧。可以有意识的做微笑状,它会让你的肌肉放松。 好,下课! (2009年7月24日上午于普贤阁) 讲一个很多营员问过我的问题,就是打坐过程中的身体的各种反应。 我们在坐禅中,身体会有很多的感受。我先说一个要点就是,打坐盘腿的时候,一般女众是不提倡双盘的,女性打坐用单盘就可以,不要双盘。这个也是来自于佛陀关于坐禅的教导,它的原因应该是与我们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有关。深度地探究为什么,大家可以先不要探究,如果你深入地学,你会明白的。 打坐中身体的各种反应,有的营员问过我,有的说坐下来以后,感觉身体特别热,手脚热。我先说手热怎么办。夏天打坐,一坐下来手会发热,这种热是一种燥热。你注意,我们身体的热有很多种,这不细说了,这在你打坐的时候去体会。 有一种热,让我们不安的热,叫做燥热。所以打坐中如果手热的话,把两个手掌扶在膝盖上。在过去的禅堂里面呢,过去禅堂里面的出家人,就是像我们都有,每人都有一个禅板,一个竹子做的板。夏天在禅堂打坐,这个板放在膝盖上,横放在腿上,肯定手会热的,就可以把手扶在这个禅板上,散热。这个手热,通常我们觉得手掌的热,反应的是我们的心肺的问题,所以这种燥热要把它散掉。还有的人说全身感到热,而且和手掌的热一样,是燥热,让你不安。就是很粗的热,当然有的人在这之后会出汗。这就是身体的进一步调整,打坐的人身体会变得细腻,经常打坐的人会变得敏感、细腻。所以打坐开始一个阶段,他会有发热啊,出汗啊。有的人一坐就头上冒汗,有的人冒虚汗,这种出汗是正常的。通过这种出汗,我们的身体可能在进行一种自主的代谢,排泄出一些东西。这个是你们可能会体验到的一个现象。 有很多同学跟我讲他们脖子痛,我听了很难过,因为以前夏令营没有营员说这个问题。这就是说,举办了十七年了嘛,你们这又是一代人了。所以现在的话呢,这个脖子痛比以前显然是要普及了,而且你们都这么年轻,脖子就痛开了。什么问题啊,就是颈椎,就是你们在电脑跟前太多了。所以你们学禅以后,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一些习惯,你每天要定一个时间,就相当于我每天用电不要超过多少度。现在让我的身体在电脑跟前,每天限定的时间,我要把它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如果你没有这种管理,没有这种觉察,电脑上一混几个小时过去了。其他不说,首先你的颈椎、肩这些地方会有问题,这个首先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就是你们的习惯。当然有的同学就是因为学习,他上电脑纯粹是为了学习,是不是有的也不全是学习。所以这是我讲要管理你自己,要有自律啊!所以我跟大家讲,修行——人的素质,人一生,你们学业、事业、道业,有多大的成就,与你的自律有关,与自律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有直接的关系。昨天讲《禅茶一日》的那位游老师,有一个题目本来是他自己很擅长讲的题目,但是这一次我让他讲禅茶,他就讲禅茶了,其实他很擅长讲情商的,上次在柏林寺讲过。他讲过一个实验:科学家对一些小朋友做实验,放一些很好吃的糖,老师说我出去一下,等我回来你们再吃,然后老师就出去了。通过一个玻璃窗观察这些小孩子,记录他们的各种反应:有的人就一直忍耐,无动于衷;有的人坐一会儿,耐不住了,看一下,舔舔舌头;有的人就开始环顾左右,别人有没有想吃的,找自己要吃的理由;有的人就拿了以后,又带动其他人跟他一起吃,让他心里更安;有的人就从头到尾没有吃,按老师说的,等老师回来再吃。然后就把这些记录下来,再跟踪记录,用二十年的时间跟踪他们。凡是那些老师回来以前,忍不住就吃,受不住别人诱惑就吃的,都不行,学习也不行,事业也不行,最后有的吸毒什么的,反正都不行。凡是忍住了,等老师回来再吃的,都很行,你看这就是一个管理。所以我觉得这个学坐禅哪,这就是个基本的,佛教说戒嘛,没有这个的话,说禅都是空的,都是空话。因此刚才我说你要管理时间,管理在电脑面前消耗的时间,不要无谓地去消耗你在电脑面前的时间,然后让颈椎出问题,这是讲源头。 打坐中你坐得不好也会颈椎痛的,所以我说,我上次讲的,你要坐直,后面稍微垫高,每次上坐以前活动一下脖子,然后让肩、让颈椎保持放松。但同时我也告诉你们,如果你做的得当,你有颈椎病也能坐好。当然打坐不是为了治病,但是它有这样的附带效果。我们有一个信徒是这样的,这个信徒是一个很大的制药公司的老板,CEO,他管着五千人,严重的颈椎病,拍片上都有东西。后来打坐,那个时候呢,我教了他一个打坐时候的感受,我说你打坐坐直放松以后,你感觉到你整个全身好像就像一件衣服挂在一个衣架上,你全身这个身体,这个肉整个地就挂在脊柱这个架子上,很松弛地挂着。我让他找这个感觉,后来找到了,然后坐了一段时间呢,他感觉有股热量从这个痛的地方通过,然后再去拍片,没有了,颈椎好了。所以你打坐得法,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它放松啊,气血通畅啊,它就有治疗,我说的有修复的作用。所以这是有的同学提的问题,颈椎的问题。 但是你打坐的时候,我说了,刚开始要有意识地活动一下,不要很僵,很僵时间久了也会出问题。 还有的人说,我打坐的时候为什么身体有的地方想动啊,这很复杂。大致来说,都与身体本身有关,有时候是一种自我调整,你感觉这里麻,那里颤动,这都是它的一种调整。这种调整你不要去控制它,但是你也没有必要去放纵它,去夸大它,你就如实地去观照它就好了。还有的人打坐的时候习惯性地会往一个方向倾斜,一定是那个方向的某一个部位有问题,有紧张,有郁结,或者是有痛。打坐放松了嘛,放松了以后身体自然反应,感觉那样才舒服。有一个方法,你坐下来以后,坐一段时间以后,你可以让别人忽然给你照一张照片,看你坐得正不正。假如你在某个地方有问题,一定在身体的相应的部位有紧张,肌肉有紧张,注意,我们身体上有紧张,自己平时发现不了。平时你的心都是向外面的,你没有回来关心你自己。这个问题有的人会有的,那些身体的那些颤动啊等等都会有的。 还有的人,就更复杂了。要深入地坐的话,还有的人他会——我上次讲啊,打坐你们一般不要闭眼睛,要把眼睛这样半睁开,我的建议是这样。但有的人闭眼睛,闭上眼睛觉得身体变得很大,那只是感觉,实际并没有变大。这个与身体有关,它是一种身体的感觉,这种身体的感受就比较细腻了,就是他身体里面的这种能量,这种的变化,投射在他的意识上。我们关于我们身体也是有一个自我意识,自我的一个意识,影响的这个意识,他觉得身躯很大,很粗,很高大,还有的变得很细,像一根针,这些都是深入静坐以后,由于我们身体里面的能量运行的变化带来的自己对自己感受上、判断上的变化。这些都是正常的,你不要特别在意说:师父,这是好?这是坏?没有好坏,你很在意它就不好,它会让你停下来,你正常对待它,面对它,观照它,就没有问题了,和我们对待其他生活中的事情一样,就是要面对它,接受它,然后让它慢慢地去转化,你有这种正面的心态,它会转化的。 其他的还有什么?上次有同学问到的这些。有个营员问数数,数不下去,这个我还真是没有消化他的这个问题。可能就是说呢,一定是你的心气弱,你的心气,很多问题与健康有关,与我们身体状态有关。心,学中医的人知道,心气弱的人呢,他的坚持力、意志力会相对的差,会不够。是吧!那怎么办,只有坚持,你数不下去你也要数,你说我只能数到3,那你就数到3吧,数到3回到1再数,你反复这样数,慢慢地,慢慢地。(营员提问) 对,我就是说你的心气不足,你可以找找医生,吃点中药,调调你的心脏,然后你再来坐禅,会好。 现在大家开始静坐。 (2009年7月24日下午于万佛楼二楼) 今天下午继续按上次学的方法禅修,先是坐,再行。那么希望大家把学到的数息的方法多进行训练。如果你觉得特别地能够掌握,非常快的让心专一在数息上面,进一步的可以放弃数数,只是把注意力关注在鼻端呼吸的进出上面。希望你们把手机关掉,在课堂上手机都要关掉。就是当你们数呼吸数到非常熟练,能专一在数数上,你可以尝试着不去数,不再数,仅仅是专注在鼻端呼吸的进出,就是注意系念于呼吸就可以。那么这样就没有数数,只是专注在鼻端,在这里让你的心与呼吸联系,发生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坐。 (木鱼三声,止静) (引磬响,开静) 我们从佛教的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你要这样坐着不动很长的时间,而且做着这个通常你们觉得非常单调的事,还是需要一定的心理条件的。所谓心理条件是,我们心理要有一些品质的支持,我们要用心理品质支撑我们,我们才可能把这个单调的工作进行下去。所以昨天有一个营员问,说:“要开悟,多累呀!”他问得很好,就是打坐修行也是个蛮累的事,就在那儿坐着不动半天,那有什么东西可以支持你一直坐下去呢?这就是我讲的,实际上需要心理品质,需要心理条件。这个心理条件呢,大概的讲,有以下几条,它会支持我们,会推动我们去忍耐这种单调工作中一些所说的累。当你有这些心理条件的时候,那个累呀就无所谓了,你会觉得很快乐。这些心理条件是:第一,是想改变自己的愿望,想提升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愿望,在佛教里面叫出离心,一个人在房间里关着,要出去,这房间是什么呢?这房间就是我们自己,就是现在的这个你呀,你要提高它。你想想,现在这个你是一个房间,是房子把你囚禁了,你要出去,叫出离心。第二点心理的品质是什么呢? 可以说是一种好奇心,这个好奇是对你自己,对呼吸,对你现在抓住的这个呼吸,以及我前面讲到的,关于身体呀,关于身体跟呼吸的关系呀,关于心念哪,还有师父说的身体里面的各种感受啊,对这个东西有点好奇心。这好奇也就是一种兴趣,这个心理品质是我们坚持做所有事情的基础,包括你们读书,包括坏人做坏事,这个叫什么呢?佛教用语,叫“欲”,欲望的欲,打坐就需要欲,这个欲就是兴趣。“欲”是禅门的词,这是佛学里原来的词,欲望的“欲”,你们不要被这个名词吓住,不要被这个名词疑惑,这个“欲”,不是说不要有欲喽,要断除贪欲,现在又说要有欲,什么意思呀?这些都是些词,不要在意。你要在意的是:它究竟说的是什么?它说的是我们心里的一种什么?你心里对打坐、对呼吸有一种兴趣,要研究一下呼吸。你研究过很多东西,我们上过很多课,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背英文单词,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关于物理的东西,还有我们这个地球上有些从品德到很多方面都不怎么样的人写的一些东西,编的一些东西,发明的一些东西,你很费精神去学,老师也给你讲。现在是要让你研究,你每天都在进行的那个呼吸,你生命中离你最近的这个东西,你何曾对这件事发生过兴趣?而这件事与我们的关系重大,之所以关系重大,是因为一停下来我们的生命就停止了。跟我们关系这么大的一件事,我们却从来没有投入兴趣去研究它。这个兴趣我认为在禅修里面是最重要的,你有一种冲动,你有一种好奇心,你有一种探索,想要探究,想了解:“哎,呼吸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有这样一个东西吸引你,那么你再坐呢,就时间过得很快,如果你没有这个,你就是熬,我觉得长时间要那样的话会容易出问题的,你还不如去山门外去溜,去玩呢,去玩别的,这是第二个。 第一是要有出离心,第二要有“欲” ,第三个,你要有一种不断努力的意志力——用现代的语言,“不断努力的意志力”,在佛学里面叫什么呢?叫“精进”,精神的“精”,前进的“进”。你们对佛教的印象,很多人的认识:佛教就是说“放下放下”,“什么都不干”,这是错的,这是一个偏差的印象。佛教让我们放下的是我们一些不正确的看法、错误的努力,比如你要到北京去,你却拼命往广州跑,这些错误的努力你要放下,让它停下来。在正确方向上的努力,越多越好。所以刚才我说,不断努力的那种意志力,这是精进。这个意思是什么呢?你在打坐的时候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的,你要忍耐一些东西的。还有呢,也会有一段时间很枯燥没有任何进展,没感觉,这时候你要耐心等待,你要耐心坚持。这和你们诸位上学是一个道理。我记得我听游老师讲过一次课,他说禅修能够提高我们的情商,就是说它能提高我们基本的心理素质,这种素质,我们可以把它用在打坐里面,在打坐中培养起来,我们也可以用在别的方面,工作啊、学业上面。所以第三个就是要有一种不断努力的意志力。 第四个,就是对你运用的方法,对你学到的方法以及对你自己,有一份信心。这个从佛学用词和现代的词都是这个词:信。这个信的力量我认为是我们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宝贝,有了信,做什么你都能够成功。 总结一下讲,前面我说了,坐禅中我们需要一些心理品质的支持: 第一个,叫出离心,就是要改变自己,要提升自己的那种愿望,提升现在的我,现在的我可以更好。这叫出离心。 第二个,是要有一份兴趣,好奇心,对生命有一种想要探究它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三个,要有精进力,精进的力量。 第四个,要有信心。 现在我们大家站起来行禅。 顺时针方向,大家都按顺时针方向站好。听到两下木鱼的声音,开始;一下的声音,停止。都站好,分三行,按我们上次的方式。 (两声木鱼,开始行禅) (一声木鱼) 好,站定,站定。 我觉得,你们行禅,要是用我们中国书法,评价书法的字来评价,有一点“滞”,就是不够流畅,可能是人多的原因。按照我们说的方法,不应该是那样,当然也有一种行禅是像你们这样的,那种它的注意力和侧重点不在呼吸和步子的统一上,它侧重点在脚步的移动,就是游老师讲课提到的那种脚步的移动,它把那移动做一种非常细微的观察:从抬脚、移动、下来、身体平移,这是一种,不错,其实这一种蛮难的。 现在我们说的是呼吸——深呼吸与脚步的统一,达到了这种统一以后的行走呢,应该不会那么“滞”,它应该是比较流畅。现在你们站定,我在你们中间走一圈,注意,看我那种感觉。 (示范) 就是这样。当然我刚才的速度快了一点,你们可以调整。但是不管你是快还是慢,应该比较流畅。你们现在是这样(模仿),像电影慢镜头。不应该是这样,应该是比较流畅(继续示范),有一种节奏在里面。 好,现在,顺时针方向,听到两下木鱼声开始,听到一下,停止。 站好! (两声木鱼,开始行禅) (经行中)放松,气往下沉。 这慢动作行走和呼吸的配合,如果练过太极拳的人,他要有一个境界,刚练的人没有,到了一定境界以后,他的动作和呼吸也是配合的。那个配合之中,他也是要放松的,气往下沉,所以这相当于是一种“行走的太极”。 如果你经常上电脑经常伏案的话,这种行走一定容易帮助你体验脚轻轻地一接触地板,你头部和颈部紧张的地方会有反射,好像有触电的反射。我也是经常伏案的,所以刚才我就有这种体验,我的脚接触地板,“呼啦”一下头上和颈部好像有放电的感觉,就是放松的感觉。 上次我讲了:没有目的地行走,让每一步都是目的。 如果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放松,连续走几个钟头没有问题。 有时候走的失去了那种节奏感,可以做小的调整,跟数数是一样的,错了从头来。 (一声木鱼) 停下来,大家找地方坐。(营员分两边坐) 现在把腿放下吧,先不盘腿,我再说几句啊。 到目前为止呢,我们夏令营中间关于禅修讲了很多了。所讲的这些呢是属于禅修的ABC,是最基础的基础。有几个知识性的东西要跟大家说明一下。 静坐和禅修,不是佛教所独有的,如你们所知,别的宗教中也有。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的禅修的这一点点知识,刚才我讲了是禅修的ABC是佛教最常用的,最基础的。如果讲到佛教的禅修,和其他的一些宗教是不共的,就是跟别的宗教不一样,是独特的,有特色的。那么,你的特色是什么?怎么显出是佛教的禅修呢? 刚才我讲了,在人类的宗教文化里面,禅修、静坐还是比较普遍的,特别在东方的文化中是比较普遍的。在这个普遍之中,“普遍”,佛教叫“共”,共有的,那么佛教有它不共的方面。 现在我们学的是什么呢?我们学的还是佛教禅修的基础,ABC,或者是在ABC开始的时候。 佛教禅修的不共,不在于你坐的姿势,甚至也不在于你静坐的时候你以什么东西作为你坐禅的专注和观察的对象,不在这里。比如说呼吸,练过瑜伽的人都知道,瑜伽里面也有以呼吸作为对象来禅修的,瑜伽里面也有,佛教也用它,所以显见地说,以呼吸作为禅修的对象并不是佛教自家的特色。 下面的问题是:那什么东西是你们佛教自身特有的?佛教禅修特有的? 佛教自身禅修的特殊性,所特有的,恰恰没有一个有形有相的,没有一个很有形象的东西可以说“这就是佛教所特有的”,没有。它就在它的世界观——它的不共,它的特殊性,在它的世界观,在它的见地,我们佛教叫见地,在佛教的见地上。 我们这几天大家都会读一点《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么这几句话其实就讲出来,佛教禅修与其他宗教不共的是什么,不共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是梵文,就是大智慧,让我们到达生命彼岸的大智慧,解决我们生命中一切问题的大智慧。这个大智慧在实践上就是“照见五蕴皆空”。我们在静坐中,我们在行禅中,就是在训练这个“照”。“照”叫“观照”,怎么观照啊?“五蕴皆空”是照见的最后看到的真相,看到的生命的真相。所以我们现在要观照,我们观照要掌握基本的技巧。 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定位之后,我们就知道佛教的禅修,最后是让我们观照、看到生命的真相,这是它的目标。它的目标不应该是为了让身体变健康,为了治某种病,为了静坐中开发某种特异能力,为了享受在静坐中的快乐——静坐很快乐的,在禅定的修行中到某一个深度的时候,那种快乐是所有世间的一切快乐都不能比拟的。但佛教说,连这种快乐你也要警惕呀,你沉迷在这种坐禅的快乐中,忘记你的目标也是错误的啊,你的目标是什么啊?不要忘记。所以为了某种特殊能力,为了享受静坐的快乐,这都不是佛教的目标。 佛教禅修的不共,是为了看到生命的真相。由这个根本的宗旨,就决定了佛教的禅修,像刚才我讲的,不是为了什么。可是这几天我老是跟你们讲身体啊,会很舒服啊,我讲这些干什么?前面我说了,我们禅修要有兴趣。作为我们凡夫,我们大家来说呢,没有一点兴趣,没有一点吸引我们的东西,我们很难进行。所以这种禅修的喜悦是需要的。打个比方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走,汽车里面有油在燃烧。但汽车里面还有什么?汽车里面还有一种东西很重要,叫润滑油。没有润滑油,汽车也是没有办法运行的。但汽车的目的是为了润滑油吗?不是!汽车的目的是为了到达。但是没有润滑油,就没有到达。润滑油让汽车灵活,能转动,如果你的注意力都在润滑油上,那你就错了。你的目标是要到达,不是润滑油,但是没有润滑油,你没有办法到达,就是这样的一种矛盾。所以禅修中,它可以给我们带来身体啊、心理啊各方面的利益,世间的利益。注意,这些利益是自然而然升起的,你不能刻意地去追求它。同时呢,我们一定要清醒,佛教的禅修,它的功能不能局限于此。最根本的,它是要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真相,就是“度一切苦厄”。度——是解决,苦厄——生命的一切问题,苦厄是把生命中的一切问题都包含在里面了。有了这个大智慧,就能度过。这个是我们佛教禅修的不共的东西,今天跟大家简单说明一下。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说喝茶也是禅修?做别的都是禅修呢?因为在我们生命的运转中,就是这些六根与六尘的接触,就是在这里去观察、照见、观照。但是要观照,必须要专注,如果你没有专注,你没办法观照。你不断地转换目标,你的身心很散乱,就像一面镜子,它蒙尘了,它显现不出任何东西来。禅修让这面镜子变得光亮,从这面光亮的镜子中,我们就能看到生命的真相。这大概就是佛教禅修的一种特殊的意趣。 现在我们大家盘腿,再一次静坐。 (静坐,约十五分钟后开静) 今天晚上继续小参。下午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 更多明海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