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苦空无我 |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苦空无我
(2005年11月22日) 各位大德: 人生的生老病死四大苦,既是业报的感召,也是自然规律。人人都逃避不了。之所以说它是苦。就是说,这个果报业累之身,在遭遇这四种现象时,都有逼恼的感受现前,都是被动的,自己在生老病死苦面前有主动权的人太少了!即使是圣贤,这个业报之身在自然规律的面前,也并不是十分舒服的。这两天,由于长年在外边走来走去,骨节好像受了一点点损伤,走起路来不方便,有疼痛的感觉。特别是下台阶、上台阶,十分不方便。这次回四祖寺,和上次相比,明显感觉到体质在下降。十月上旬在四祖寺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上传法洞一次,都是拾级而上。虽然感到有点吃力,但是感觉得到两只腿还有一点点气力。这次回来,就连上大殿到四祖殿的台阶都觉得蛮吃力,两只腿就有点不听使唤。生命的未来不是很长,它已经发了信息出来。因为人老首先是从腿开始老。两只腿没有力了,这个人就老了。现在真的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老人,拄着棍子还觉得不行。原来总在说,拄着拐杖倒觉得是一种风雅,现在搞到风雅已经不存在,而且必须依赖于这根拐杖。这就是无常的道理。无常在告诉我们:你,已经老了;你,再没有多少日子了。 这种现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现实,也十分无情。那么修行人,就是要在生老病死这种严酷的现实面前正确面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一种坦诚的态度,直面生老病死四大苦。谁人想逃脱,不可能;想避免,不可能。只有在修行上,努力地提起觉照,加强修行的思想准备,不能麻痹。人在生老病死的面前,我在哪里?即使平常我执很深的人,到这个时候也只有认输!我,没有力量抵挡生老病死的痛苦。所以说,我并不存在,我仅仅是一个主观的执着而已。讲到我,每个人都不能忘怀,每个人都在用各种方式表达我的存在,表达我的主张、主义。实际上,真正在大限临头的时候,我在哪里呀?一点用处也没有。所以说,我们平常一定要在智慧上好好起观照,在慈悲心上好好发挥它关怀他人胜过关怀自己的心量,逐步淡化我的执着。 前不久我到江苏去参加一个活动。在法会上听到一位法师讲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讲什么呢?就是人的一只手有五个指头。这五个指头伸出来,谁也不让谁,都想称老大。老大是什么呢?老大就是我。首先大拇指觉得自己最大。手一伸出来就是这个:老大。它对其它四个指头说:我最大,我最了不起,我第一。不管在任何场合,总是从我大拇指开始——一、二、三、四、五。第二个指头是叫食指,它也发言了。它说:五个手指头就像五弟兄一样,我最了不起。为什么呢?我是食指,民以食为天,我如果不勤奋劳动,我如果不勤奋地往口中进食,大家都会饿死。中指不服气,它说:我最大。五个指头伸出来,我最高。五个指头摆起队来,我在中间。你们都要围绕我这个中心。没有谁能不围绕中心而能存在。所以中指觉得它最大。第四个指头是无名指。无名指本来很小,无名无姓。但是它也要充老大。它说:你们四个都不行。我最大,我最富贵。男女订亲的时候,戒指总是戴在我的身上,我有珠光宝气,可以炫耀世人,你们有什么呢?最后剩得最小的指头,它也不不甘落后。它说:你们四个说完了吧?现在该轮到我来说了。你们四个都不行,我才是最大。为什么呢?大家在合掌的时候,我总是在前面,离佛菩萨最近,靠得最拢。合掌走路我在前头,拜佛时我最先见到佛。所以我最大。五个指头一比高低,都是我字当头,都说我第一。对不对呢?都对。进一步想一想,都不对。为什么呢?五个指头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个,都不是完整的手。缺了任何一个,工作不方便;缺了任何一个,它的作用就大力降低。一只手的五个指头,就像一个集体一样,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才能发挥集体的优势,才能在相互成就下完成应该完成的一切工作。 这个小故事,我也曾经听过台湾的法师讲过,也在台湾有些法师的开示上看到过,看起来是一个自编自演的故事,但是它说明了一个道理。首先一点,一个没有破除我执的人,总是“我”字当头,谁都不肯让步,谁都不肯做无名英雄,这就是凡夫的心态。这五个指头,如果说能够相互成就,共同发挥优势,它就能够做诸多利益众生的事业,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说明只有在因缘和合下,才能够成就一件事,成就一个善法,体现出团体的力量。一个小故事,包含了很多深奥的哲理。实际上,五个指头,各有所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当时在那个会上,我也说了一句话。我说,我就是五个手指头最前面这一个小指头。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指头,我向佛合掌,与佛亲近;我向大众合掌,与大众亲近。时时刻刻不离佛,时时刻刻不离大众,这就是我们学佛人应有的心态。 这些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很有受用,但是做起来十分不容易。我们人生要克服的问题,就是要把知道的、说得出来的付诸行动,逐步缩短知与行之间的距离。现在很多的问题,都是由于知与行之间的差距很大而造成的。知与行不能统一,那我们说的话永远是说食数宝。好像穷人数它珍宝,自无半文钱。只有做到行到,那才是属于自己的,那才是一种体验、一种受用。信、解、行、证四者完全统一在当下一念的心态下,那才是真正的受用。 我们这里打禅七,打禅七的目的就是把平时所知道的佛法、所用过的方法,所积累问题,通过七天、十四天、二十一天的专修,进行集中强化的训练,这道场的摄受下、在大众的摄受下,在诸佛菩萨加持下,在护法龙天的护持下,使我们的修行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能够取得较大的收获,这样就能够我们平常的修行打下良好基础。我们不可能一年到头都打七。因为出家人虽然是以内修外化为己任,但是说是这样说,要做到又有几人呢?非常惭愧,出家人本来是以修行为己任,有时候忙于应酬,念头也会打失,提不起来。我说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要求是这样要求,但是真正做起来,修行与生活还是会脱节。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作为在家居士,平常有家事之累,要做社会工作,要找饭吃,本来也是可以巧把尘劳为佛事,可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真正要做到在尘劳作佛事,谈何容易呀!生活禅、禅生活,如果没有实际的体验,那就它仅仅只是一种理念而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所以我们平时要真正做到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才能落实生活禅、禅生活的这种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两个七当中,把念头打成一片,把思想集中在方法上,专心致志,要见一个分晓,这样才不辜负这一期一会的大事因缘。
----------------------------------------------------------------------------------------------------------------- 更多净慧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