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能除众怖作依怙 真实不虚无他方 |
 
能除众怖作依怙 真实不虚无他方
——皈依三宝的意义(三) 我们向三宝求庇护,首先要知道佛法僧三宝的内涵。 佛陀是一个完全解脱了痛苦的圣人,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智智等圆满的功德,没有任何恐惧感。因为佛出离了生死,解脱了烦 恼,因此解脱了所有的痛苦。凡人会有种种的恐惧,比如在大庭广众面前,在比我们学修好的人面前,在职务比我们高的人面前,就会畏惧,这是很简单的一种畏 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凡人有分别心。佛就不一样了,具足一切智智,没有这方面的分别心。 法是通往佛涅槃境界的道路,或者说是佛道。凡人只要照着法去修行,就能一步一步达到佛的境界。对我们来讲,要一步一步达到佛的境界,首先必须忏悔业 障,同时努力积累资粮。忏悔业障、积累资粮的内容,就是法的内容。要忏除内在的烦恼及恶业,首先要约束自己的身心,反省过去所做的种种坏事、错事,以及所 起的种种恶念,从而让内心清净、规范,这样我们才能上路。否则内心一片狂乱,是无法去修行用功的。 僧是出家人,是帮助我们一起达到成佛境界的助伴,也就是经典上说的“不退菩萨为伴侣”。出家人是帮助我们安全、快速、正确到达佛地的最好助伴。如果没 有人带路,我们就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在浩瀚无涯的佛法大海里,我们必须依靠善知识作指导,否则修行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是很难解决的。 僧是跟着佛出家、依法修行的人,法是佛所说的修行方法,所以真正的庇护者是佛陀。当然外道也有他们的庇护者,而在佛教里面,真正的庇护者就是佛陀。 佛教徒求庇护为什么找佛陀,不找天魔外道呢?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佛是大觉者,已经解脱了一切恐惧。如果我们的庇护者本身尚未解脱一切恐惧, 怎么能解脱其他人的恐惧呢?自顾尚且无暇,怎么可能去帮助别人?如前所说,佛已经解脱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大智度论》说:“佛一切智火亦如是,烧诸烦恼无 复残习。如一婆罗门,以五百种恶口众中骂佛,佛无异色,亦无异心;此婆罗门心伏,还以五百种语赞佛,佛无喜色,亦无悦心;于此毁誉,心色无变。又复旃遮婆 罗门女,带杅谤佛,佛无惭色;事情既露,佛无悦色。转*轮时,赞美之声满于十方,心亦不高;孙陀利死,恶声流布,心亦不下。阿罗毗国土风寒,又多蒺蔾,佛 于中坐卧,不以为苦;又在天上欢喜园中,夏安居时坐剑婆石,柔软清洁如天綩綖,亦不以为乐受。大天王跽奉天食,不以为美;毗兰若国食马麦,不以为恶。诸大 国王供奉上馔,不以为得;入萨罗聚落空钵而出,不以为失。提婆达多于耆阇崛山,推石压佛,佛亦不憎;是时罗睺罗敬心赞佛,佛亦不爱。阿阇世纵诸醉象,欲令 害佛,佛亦不畏;降伏狂象,王舍城人益加恭敬,持香华缨络出供养佛,佛亦不喜。九十六种外道一时和合议言:我等亦皆是一切智人,从舍婆提来,欲共佛论议。 尔时佛以神足从脐放光,光中皆有化佛。国王波斯匿亦命之令来,(外道)于其坐上尚不能得动,何况能得与佛论议?佛见一切外道贼来,心亦无退;破是外道,诸 天世人倍益恭敬供养,心亦不进。如是等种种因缘来欲毁佛,佛不可动。譬如真阎浮檀金,火烧不异,捶打磨斫不败不异;佛亦如是,经诸毁辱、诽谤、论议,不动 不异。以是故知佛诸烦恼习都尽无余。”上述公案都是佛陀解脱自身一切怖畏的具体表现。 第二,佛是大智者,具足善巧方便,能够解脱他人的一切怖畏。假使有人能够解脱自身的一切恐惧,却没有善巧方便,不知道如何解救他人,那也救不了任何 人,就如同双手残废的母亲救不了落水的孩子一样。然而,佛陀却极能善巧调伏各类有情。在佛陀的弟子中,不论是贪欲极重的难陀,还是瞋恚如鸯崛魔罗一样的大 罪人,抑或是愚痴如周利槃陀伽般的钝根,佛陀都能够善巧度化。《大智度论》说:“佛知是人入空门得解脱、是人无相门得解脱、是人无作门得解脱、是人无方便 可令解脱、是人久久可得解脱、是人不久可得解脱、是人即时得解脱、是人软语得解脱、是人苦教得解脱、是人杂语得解脱、是人见神通力得解脱、是人说法得解 脱;是人YIN欲多,为增YIN欲得解脱;是人瞋恚多,为增瞋恚得解脱,如难陀、沤楼频螺龙是。如是等种种因缘得解脱。” 第三,佛是大悲者,大悲普度众生无有亲疏。凡夫在利他的时候常有亲疏之别,对于怨敌和与己无关的人,肯定不会像对亲友那样热心地照顾。佛陀则不然,他 对所有众生都一视同仁。佛陀对害他的仇人提婆达多和自己的儿子罗睺罗不存有亲疏之别,也没有利益此人而不利益彼人的区别。提婆达多为了与佛陀争胜,吃下了 一些药用油,无法消化而得病,佛陀以谛实语祝愿,说他对提婆达多和罗睺罗平等慈爱,因此治好了他的病。 第四,佛是大平等者,无论有恩无恩,佛皆饶益。凡夫在利他的时候,往往有求回报的心态,对方有财物供养等回报时,就欢喜帮他,反之则不欢喜帮忙。佛陀 却不如此,无论对方有没有财物供养等回报,都愿意帮助他。而且佛陀真正欢喜的是正行供养,众生能够依照佛陀所说的法去实践,才是佛陀真正欢喜赞叹的。 总之,以上所述的四个条件:自己解脱了一切怖畏;善巧方便解救他人;普利一切无有亲疏,大悲遍转;普利一切有恩无恩,正是我们所皈依的对象应具备的条 件。这四个条件只有佛陀具备,天魔外道不具备,因此只有佛陀才是我们的皈依处。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佛所说的法、依法行持的僧众也是我们的皈依处。如《瑜伽 师地论》中说:“四缘故有尔所归依:一、由如来性极调善故,二、于一切种所调能调善方便故,三、具大悲故,四、以一切财而兴供养未将为喜,要以正行而兴供 养乃生欢喜。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弟子众皆可归依。” 有一种说法认为,证得大乘加行道忍位的人,才有把握不堕恶道,而加行道忍位之前的人,都有可能堕三恶道。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忏悔、用功,以虔诚心、恭敬心去皈投依靠三宝,那么堕恶道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皈依对佛教徒非常重要。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