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显密圆通准提法门阿阇黎·首愚法师开示集:真心一瓣千树香 |
 
显密圆通准提法门阿阇黎·首愚法师开示集:真心一瓣千树香 自我反省 修行好比陈年老酒,愈陈愈香。但是修行一段时间之后,却也莫忘了要以三方面来自我反省。 一、色身上的:你的声音是否比前更宏亮,更沉着呢?色身方面是否少病痛了呢?二、心境上的:情绪是否较前更能掌握、控制得住呢?遇事是否更能化解得开呢?是否较前更能提得起、放得下呢?能慢慢的做到于事无心、于心无事吗? 三、世法上的:工作、事业、家庭乃至同事之间是否更能融洽相处、改善得更祥和呢? 诸如此类,都是非常个体而现实的,至于悟道与否,就不是可以妄自承当得了。“未悟言悟、未证言证”很容易招致磨障,所谓“魔由心造、妖由人兴”,慢心一起、狂傲自大、贡高我慢。所以学佛应越学越谦虚,否则只会助长你的邪知邪见,那是与正法背道而弛的。 再就说到修身方面,论语有云:“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这句话实际上也是因果。何以说“小人长戚戚”呢?此间已经隐含许多待人处世的问题了,而其中最大的症结仍在于一个人居心的不真、不诚、不实、不正。 平常,我们对事理总是看不清楚。南师尝语:“一般人经常在做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由于心地不真,往往会制造一些不智之举来弥补内心的空虚;同时,为了掩盖自己本身的缺点,在动作、语言上便难免会露出种种文过饰非的现象了。 心香一瓣 一个人真诚最重要。所以先不要问自己的能力如何,只要从“心”的本位做起,对得起良心,所谓“仰不愧天、俯不怍地”,那即使事情做错了,也值得原谅。 做人真诚,自然而然就会散发出一股很恳切的亲和力来。以佛法的观点而言,一个人如何做到“真”呢?——要处处替别人设想。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潜力往往来自于大公无私的精神,这种“真”就是无为而为——只有心香一瓣,而不在于事情做得好与不好,能够时常怀着一颗谦和、诚敬的心处处请教他人,乃至向他人学习,这样自然能感动别人,普熏法界。这是需要无我、无私的精神才得以成办的。如果心中只有一个“我”,时时刻刻想的便是“我”须臾不离以“我”为中心,那么你言辞的闪烁、态度上的虚浮,必然在无意中显现出来了。 小孩与鸟 有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居住在海滨,终日与海鸟为伍,人与鸟已然打成一片。因为小孩纯真没有居心,彼此之间已浑然忘了不是同类的隔阂,也毫无分别心,所以他与鸟儿相处得相当融洽而愉快。 然而,有一天,大人们起了歹念,想利用小孩抓鸟,便怂恿小孩说:“人成天与鸟儿在一起,能帮我抓几只吗?”小孩第二天便动了要抓它们的念头。就只这么一个起心动念,鸟儿们看到小孩,竟然纷纷飞走了。难道是这些鸟儿有神通吗?不然,是小孩散发的不善心念——等于心波传送受到了干扰,导致异样的磁场,引起鸟儿们的惶恐不安了。 成功的法则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居心不良的时候,也会散发出一种抗拒而不协调的心波,以致无法与大众和乐相处,打成一片。修行亦然,念头一有问题,纵使你讲话再柔声细语,态度再和蔼亲切,依旧无法长久掩人耳目的,可见正心诚意太重要了。 更确切的说,一个人想在世间法上,事业上有所成就,真诚必不可缺,这是待人处世的成功法则,古今皆然。故儒家大力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亦即以“正心诚意”为主导。唯有正心诚意,走遍天下才能交到真心朋友,这是贯穿世间出世间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