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和尚戒律思想与实践初探(何明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和尚戒律思想与实践初探(何明栋)

 

  (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何明栋

  虚云和尚(公元1840-1959年),字德清,号古岩。祖籍湖南湘乡,俗姓肖,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出生在福建泉州。18岁时,至福州鼓山投上常下开和尚座下剃度出家。受具足戒后,在鼓山后洞虔修苦行。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前往江浙一带参学。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于扬州高旻寺禅七开悟。光绪三十年(公元1903年),应请出主云南鸡足山钵孟寺(后称祝圣寺)法席。而后数十年中,相继重振中兴了云南昆华亭寺(也称云栖寺)、福州鼓山涌泉寺、广东曹溪南华禅寺、广东云门大觉禅寺、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等名刹祖庭。虚云和尚于1959年农历九月十三日在江西云居山圆寂。

  纵观虚云和尚一生,虔诚奉佛,诚心报四恩,弘法度众,建树非凡。生前身后,获誉甚高,誉为当代中国禅宗泰斗,当选为首届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和尚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与影响,与他信仰坚定,道心虔诚,刻苦修持分不开。同时,他数十年如一日,严守毗尼,认真守戒,形成独具特色的戒律思想与令人景仰的实践,所产生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

  近几年,在职司《江西省宗教志》主编和应聘主持《云居山新志》和《新编曹溪通志》编篡中,留意收集虚云和尚戒律思想与实践资料,现缀以成稿,就教于诸山长老、大德高僧、专家学者。不当之处,敬请赐教。

  一

  虚云和尚对戒律的认识与了解,早在他出家之前就已经有了。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虚云决计脱尘离俗,剃度出家时就曾写下《皮袋歌》一首,有云:“投入空门求佛戒,参禅打坐超三界”及“持净戒,无瑕疵,玉洁冰清四威仪”之句。①可见此时的虚云,对佛门戒律是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

  剃度出家,特别是受具足戒后,虚云对戒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奉守成为自觉行动。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夏,从宁波到杭州的轮船上,“时际三伏,船小人多,无奈与青年妇女卧铺相连。夜深熟睡,有抚摩予体者,惊醒,见邻女卸衣相就。予不敢声,急起肤坐,持咒。女亦不敢动。“②时年38岁的虚云,守戒严谨,遇色不动,可见一斑。

  随着时间的推移,虚云和尚于戒律的奉持日臻坚定。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应请出主云南鸡足山钵孟寺(又称祝圣寺)法席的虚云和尚,晋院之际,即对10年前自己一此所见“全山不足10寺,僧伽与俗人无殊”之景象记忆犹新③。而入寺之时,情况仍如往昔。于是虚云和尚从严格守戒入手,“立定规约,坐香讲经,重振律仪,传授戒法”。当年受戒者700余人。由此而“山中诸寺,亦渐改革,着僧衣,吃素菜,且上殿挂单矣”④。

  到1928年,应请回福建鼓山涌泉寺执掌法席时,虚云和尚于人寺之始,即于机缘具足之时,启坛传授三坛大戒,以造就僧伽人才。同时,在此前礼请律宗大德莅寺为大众讲《梵网经》。而后又主持创办鼓山戒律学院,安排新戒入学其中。且将每年春季启坛传戒定为惯例,如期而行。

  1934年,应请人住广东曹溪南华禅寺后,虚云和尚即于是年冬启坛传授三坛大戒。当时寺中“殿宇已倾,房屋破坏,只得盖搭篷竹屋以住众”。尽管条件艰苦,但虚云和尚传戒仍是一丝不苟,强调“六祖示寂,至今垂千三百年,五叶云礽,遍于震旦,何曹溪源头反塞不流,南华门庭倾而不振?追溯其故,皆往昔之人不审毗尼,一往放逸。有以改之,使悉能严净戒律,仰体祖意,则何至有今日乎?”⑤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虚云和尚在南华禅寺启坛传戒,严守毗尼,做到如法如律,严格礼请三师七尊证及引礼师,以确保戒坛清净。在虚云和尚严奉“以戒为师”的榜样感召与示范作用影响下,尽管后来时处抗战,外缘不多,南华禅寺的道风很快有了匡正,道场也在不长的时间内面貌一新,重现祖庭雄姿。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秋虚云和尚移锡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消息传出,四方僧众慕名而来者甚众。就连一些沙弥、沙弥尼也上了山。到1954年,山上众多沙弥、沙弥尼请求虚云和尚启坛传戒。在得到地方当局的批准并得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后,虚云和尚拟为真如禅寺常住沙弥举办小型传戒法会。谁知有好事者将消息传出,各地求戒者蜂拥而至,以至山上食住十分困难,更有甚者从甘肃等处传来有些外道也想混入传戒的消息。有鉴于此,虚云和尚配合政府做劝说工作,同时遵佛制祖规为众戒子行“自誓受戒方便”法门。

  将已上山的戒子集中,虚云老和尚抱病亲自为他们讲说十戒、具戒、三聚戒等必要的基本戒理戒法。然后,在地方政府部门的配合下,劝令非真如禅寺常住戒子各自回山,依照戒期于同年11月初一日起,各自在释迦牟尼佛像前自誓受戒,18日圆满。此后,云居山真如禅寺按佛制祖规发给戒牒。同时,虚云老和尚亲任传戒和尚,为常住戒子传授三坛大戒。圆满后,虚云和尚主持编篡《同戒录》,并亲自执笔撰序,告诫诸新戒”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己,真是诸佛子”。希望他们”若能信受奉行”戒律,则“这《同戒录》便是佛名经也。”

  虚云和尚正是这样严守戒律,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到往生之际,留给真如禅寺常住众执事的留言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膜痴”。对身边侍者则是说自己一生,“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并嘱咐他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个字曰‘戒'。”⑥由此可见,“戒律”在虚云和尚心目中的分量。

  二

  虚云和尚一生虔诚奉佛,严格守戒,以自身树立了当代中国佛教徒的形象与榜样。在百余年的修行实践中,形成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戒律思想。

  诚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出世不离世间觉”,中国佛教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的佛教,与中国社会变化紧密联系。虽然宗派有兴有衰.寺院有兴有毁,但是虚云和尚始终强调“戒为佛法根本,学佛必须学戒。”

  虚云和尚一生始终将戒律奉守为佛法的根本要义,在自己严守戒律的同时,反复教导学人“学佛不论修学何法门,总以持戒为本”。“修学者必须依佛戒”。“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⑦虚云和尚在对学人徒嗣做正面教育析理与劝导的同时,也注重从反面举例为证以示警戒,强调“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⑧1952年冬,在上海主法“佛教界祝愿世界和平大法会”,虚云和尚严肃指出“现在的佛法比较盛行的是净土与禅宗,但一般僧众都忽略戒律,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学,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特别注意的。⑨1955年,在江西云居山举办自誓方便传戒时,尽管人多事杂,但虚云和尚在为众求戒者讲说戒法时,明确告诫“佛法之要,在于三无漏学,三学之中,以戒为本。良以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若能持戒清净则定慧可自圆成”。⑩这里所说的三无漏学,即指戒、定、慧三学,据《本事经》卷6称,凡夫之身有烦恼与垢染,故称为有漏。而圣者之身则无烦恼,为清净之体,所以是无漏,故称圣者。而这三学为三无漏学。在对学人徒嗣进行奉戒守戒教育的同时,虚云和尚又结合自己百余年弘法修持历程所见所闻,反复强调戒是佛法之根本,佛法的兴亡皆由佛子。对于那些“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的犯戒比丘加以痛斥。多次一针见血地指出,“佛门兴衰,由于有戒无戒。犯戒比丘,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⑾这正如宋代宗颐禅师所指出的,“天生三武祸吾宗,释子回家塔寺空。应是苦年崇奉日,不能清检守真风。”⑿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对此虚云和尚铭记在心,一再告诫学人徒嗣既然成了一名佛弟正是在虚云和尚的言传身教之下,他主持中兴与重振的名刹祖庭道风大振。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虚云和尚移锡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以身示范,严奉毗尼。同时,丛林坚持每月黑白布萨,戒律规范众人。寺中僧众实践“农禅并重”,三年后即实现生产自给有余。非但只此,虚云和尚1959年圆寂后,云居山真如禅寺在性福、海灯、悟源、朗耀、一诚等历代方丈的主持下,道风日臻兴盛。1989年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誉之为“道风正,规矩严,农禅好”的全国样板丛林。

  总而言之,虚云和尚的戒律思想与实践在当代中国佛教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祈望有更多的高僧大德、学者专家对此加以研究,以使我们更加完整、系统地认识与了解虚云和尚的戒律思想与实践,并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注释

  ①《皮袋歌》,见《虚云和尚年谱法汇》(合刊本),台湾修元祥院增订重刊本,1997年出版,第836页。

  以下同此版本只注页码:

  ②第32页。

  ③第44页。

  ④第60页。

  ⑤第761页。

  ⑥第448页。

  ⑦第381页。

  (8)虚云和尚《在重庆慈云寺开示》,净慧法师编辑《虚云和尚开示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出版,第8页。以下同此版本,只注《虚云和尚开示录》及页码。

  ⑨第216页。

  ⑩《虚云和尚开示录》,第135页。

  (11)第359页。

  (12)张宾成辑《僧家诗选》,1989年油印本,第52页。

  (13)第l020页。

  (14)第764页。

  (15)《虚云和尚开示录》,第135页。

  (16)《虚云和尚开示录》,第135页。

  (17)第404页。

  (18)第404页。

  (19)第404页。

  (20)第404页。

  (21)第404页。

  (22)第404页。

  (23)第404页。

  (24)《虚云和尚开示录》,第136页。

  (25)《虚云和尚开示录》,第136页。

  (26)《虚云和尚开示录》,第136页。

  (27)《虚云和尚开示录》,第136页。

 
 
 
前五篇文章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禅学思想研究(伍先林)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疑情的情而上学分析——围绕虚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略述虚云和尚的禅修思想——解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大师禅修观的特点及其意义

善慧法师:摄类学 第一章 法之名义

 

后五篇文章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参禅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如何从“看”中回归生命的源头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试论虚云和尚对中国近现代禅宗

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虚云禅师与近代佛教(纪华传)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