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洛桑嘉措:修心七义教授 第五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洛桑嘉措:修心七义教授 第五讲

 

  修心七义教授  第五讲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九日

  「明一生之修法」的五力昨天已讲授。通常五力有两种修法:一种在生前的修法,一种是临终的修法,这两种重新说明一次。

  真的对三宝不信的人,临终时只有绝望,甚么希望都没有,油尽灯灭。如果对三宝有信心的人,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时对三宝有信心,在临终前生了病,做法会消灾、祈愿、服药,结果都无效,就灰心地说:「唉!佛法真的没有用。」就开始讨厌佛法。那时不要在他房内安置佛像,也不要让他听到佛号,这样比较好些。另一种不是上述情形,在他临终前,可以教导正确的祈愿,如何提起正念;他如果对某上师非常虔诚,可以拿上师的像让他看,令他生起虔诚心,因为这样缘故,当他根识消失粗识现起时,就能生起五力。若平时修密法的,临终前因为自己无法生起这种心,要给他顺缘,让他配合五力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在身旁放生圆二次第的录音带,同他说些空性。

  有的是平时不信三宝,临终前就会相信三宝,这种人要多加指导。根本不信三宝的人,在临终时无论说什么法,不会听进去的,就不用管他。一般人未死之前,不会起畏惧心的,但当临终时才会恐惧,如果是不信三宝的人,可能只有贪恋自己的财物和离开亲人的痛苦。说根本不怕死的人,是因为不知有后世,像牛马只知水草,不知后世。四百论说:「一个人很会骑马,不管骑那一种马,都能驯服;马技不好者,让他骑马就开始害怕;不会骑马的愚人,要他骑马不会害怕,但他第一会掉下来。」不信三宝的人,不知有来生,不怕作恶,甚至做了还得意洋洋;但当临终五根识消失,剩下细心时,见到后世的情形,才会起后悔心。

  懂得佛法的人,临终时想今生虽然知道佛法,但仍造了不少恶业,那时也会后悔、害怕,这时会祈愿忏悔,比不懂佛法的人好些。懂佛法而且很有修持的人,他很把握,临终无惧,而且相信来生仍将好好修行;他想人身如旅客住的旅錧,从这一家换那一家。一个学佛法的人,有生之年要尽量起善心,而且常对三宝祈愿,在临终时粗识未灭前,就能令五力强烈的心态提起,依此强烈的五力心,临死细识时也能住五力心,后世一定会得到增上生。因此依自己能力修持五力,就是大乘往生法,可以得到增上生。

  诸法归一要

  佛说的一切法和印度的论师、大神通师,以及西藏的论师、大神通师,所说的一切法,全部摄在五力当中,如果认真修持五力,听闻虽不是很广,但可以把所有经典的含义用在修持上,也就容纳了所有经论的意义,如果都能做到的话,就是一位很好的修行者。

  有人修一法门,过些时认为不管用,然后又换了一个法门,不断的改变,这是不知修法心要,也不会有效果,这种修法是错误的。如果认为这样可以了,那还要增加其他修法。为了让五力增强,必须多听闻,把听闻的法,用来修持,只是加在五力上,并非另找一法取代,果能如是行持,就是做到诸法归一要。「迦当巴」是将所有法都可归纳成一点。譬如有块四方形的布,牵动一角,其他三角都归向这一角。当你修死无常、修慈悲心时,可以含摄一切法一起修,能够做到这样,则得到「迦当巴」所说的最主要修法。现在学的修心七义,是「迦当巴」的一切上师的教授,他们教授中说:修一法是将所有法归纳在这一法中。西藏有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将广论从头到尾读一遍,然后说里面没有一法可以修行的。这种人是不懂甚么叫做修持,见到佛陀也不会得到可修之法,我们不要学他;虽然学不多,但能把所学的内容,纳入其他的法一起修。

  二证取其主

  二证是他人为证和自己为证二种,其中自证为主,因为自己不会明知自欺。有的是「二根取其主」。证是证明人,比如我们所做的善恶事,不是别人可以当做证明人,他可能因某些原因而骗人,因为自己最清楚,骗别人可以,骗不了自己,所以证明人只有自己。现在如能认真修持,则临终无有忧虑,自己是否做到,只有自己可以证明。譬如修持修心七义或是广论,并未认真修习,那就无法证明自己已有修持,不能当自己的证明人。如果今生坏事都不做,一切遵奉佛陀教诲行事,临终无有畏惧,可以当自己证明人。如果自己并未认真努力修持,旁人为了不让你伤心,奉承你,说你已经做得很好,这种证明是不正磪的,只有自己心中明白。所以别人说的不能当真,要自己抉择。自己要当自己的证人,必须先了解佛说经典的意义,否则还是不能为自己的证明人。

  从前有个人同魔鬼交朋友,魔鬼知道人何时会死,他对魔鬼说:「若是知道我何时会死,请你之前告诉我,那时我会好好修行。」有一天,魔鬼知道他七天以后他会死,怕他伤心不敢直接告诉他,只好说有一户人家一个人死了,过几天对他说另外一个人死了,他都答是是。说了四五次,他以为是别人死,他不会死。到了第六天,魔鬼只好直说他明天会死。他对魔鬼说:「我以前不是告诉你,七天前通知我,为何今天才说。」就骂魔鬼。魔鬼说早已暗示那一家人死,如果他聪明应该知道;因为他不观死无常,常执很强而不知道,不能为自己作证。如果知道死无常,为了自己无论何时何地均在修行,当然不会害怕,也能为自己做证明了。

  第五、明修心之量

  常怀喜悦心

  当你可以做为自己的证明人,然后想:我以前都认真学佛,断恶修善,就会生无比的欢喜心,那时已经得到修心之量,心中会不断的喜悦。例如自己身上有些痛苦,想到是以往所造的业,虽身受痛苦,而心中宁静,已经做到违缘转道用,自己可以当自己的证人。然后心想我以前未造不善业,以后一定有希望得到增生上,那时已经得到修心之量。如果遇到违缘,不幸死亡,后世我也会努力修学佛法,若能平安无事,现在也在认真修习,后世仍有希望,心中常怀喜悦。

  现在说明五种心,可以让自己常怀喜悦心。有些人现前并无痛苦,但想到未来有一天同亲友分离,或者变成很穷困,或者生场大病乏人照料等。想到未来的许多痛苦,而受不了自杀。有些人年青时,迷世间的事物上,到了老时觉醒,一生并未有一点善行,就会很伤心。有些西方人对我说:「啊!我真的不是人,以前都不是人,现在才真正是人。因为以前所做的事,不如畜生。」他们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年青时迷在金钱上,相信金钱万能;迷恋在世间的快乐上,当了金钱的奴隶,所以跟畜生并无两样。

  我有一次对美国一个团体说:「我们西藏人在地球上一直受痛苦,其他国家似乎都不知道。西藏可能在地球中心,果然如是,则世界上的人都不了解西藏,那等于地球没有中心。」然后他们说不是的,因为西藏人流亡到印度之后,一些美国人才真正变成人,主要靠西藏人的恩惠,而且西藏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人种。那时我认为他们在讨好,根本不相信他们的话。第二次到美国,依然有很多人说同样话,那时我想可能是肺腑之言。他们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以说那些话;一方面可能是西方的教导,要他们认识自己是个人。他们的教导,一个人只能活一辈子,虽然如此,也要对社会有贡献,不要毁坏名誉。东方人教导,如果今生不好好为人,恶有恶报,后世要受苦,但很多人很难转改。西方要自己了解是人,在社会上不要伤害他人,一般人都能听进去。我觉得这种教导方式很好,而且我常常对一些比丘说,你们要认为自己是比丘,常常这样想;如果认同自己是比丘,很自然想到自己该做的是守戒,自然不会犯戒了。我们都要认识自己是甚么。

  有些担心未来可能遇到很多违缘,不能好好修学佛法,这时要想:一、我担心无用,为了消除未来痛苦,现在要努力修持,我正在把违缘转成菩提道用,以后遇到任何违缘,无论有多大艰难,一定要转成菩提道用。这样心中会起一种喜悦心。二、另一种想法,我的痛苦或快乐,请上师三宝酌量给予我解决,这样想自然也能使心中生欢喜。三、今世的一切快乐,是因为我们前世所造一些善业,这是上师教导做的。现在我也依止上师,按照他的话去实行,以后一定会得到快乐,绝对不会惶恐,也会生喜悦心。如果遇到一些痛苦,一些违缘时,要想是以前造的不善因,因为上师教导,我了解是不善因的果,这样想心中还是会生喜悦心。四、另外思惟,我现在得到暇满人生,以前已有认真修学佛法,况且我现在也有能力修学,要持续认真修学佛法,自然会生喜悦心。五、另一方面想,我遇到违缘,希望自己不贪着世间的事物,为了后世我要认真修学佛法;我今世为何有这么多痛苦,是太执着自己的财物,放不下才有这么多痛苦;从今以后不要贪执,放下一切财物,好好修行,后世就不会这样痛苦。如果慢慢思惟,对今世得到世间的愿望的力量,自然会消失了。可以用这五种方法,一直修持,就可以得到「明修心之量。」此是间修修心之量。

  散能即修净

  此是正修修心之量。在做某种修心时,心中可以同平时一样,如观修时能不为外缘所动,那时已经得到修心之量。譬如一位善于骑马的人,同时可以在马上表演;可以一边骑马,一边射箭,因为他们巳经很熟练了。同样的,我们修学佛法,虽然身体做某种事,但是心中离不开修持,若遇违缘,心中仍能修持,不为所动,那就是得到修心之量。所以要常常观察,自己是否得到修心之量,是否已经稳固,可以这样观察。如果遇到一些境,马上又起贪心、瞋心,被境所转的话,那修心之量尚未稳固,未得到修心之量,因此都要非常谨慎。一般大神通者,有一种染净无分别心的修持,好比饮甘露和脏水,不起分别心,都认为一样,那末就已经得到这种修持。如果真的进入密教,需要染净不分的修持。吃人肉和吃牛肉无分别,那就得到这种修持了。那些修行者,为了要考验自己是否得到这种修持,跟死尸一起睡觉,试看会不会起分别心。如果没有修成,仍须回到山洞再观。

  第六、明修心三昧耶

  我们不但要修心,而且还要守三昧耶。例如学生进了学校,要承诺遵守校规。一般世间的立约履行,就类似这个三昧耶戒。为了要你对三昧耶稳固,所以有一些三昧耶的教诲;如果要修心,就必须遵守三昧耶。这教授不是未履行就犯戒,是要尽量努力履行。例如修心就像宝库,三昧耶如同内围墙,学处就如外围墙。

  常学三总义

  教授修心七义中有三种意义:第一、不违反承诺。在修心过程所要承诺的事项,要有决心不违反。第二、是不可违越世间常理。第三、是不偏执一隅。

  第一、是不违承诺,例如已经承诺不伤害众生,而去伤害他就是违反。所以我们既已承诺,不可违犯。当一天工作完毕,晚上要思惟,我是否违反承许的修心事项,应履行事是否做到。

  不要认为自己很有修持,然后轻视他人。认为自己有能力,非人就不能伤害。西藏有些持咒者,他们能力蛮大,就很骄傲的说,他能降伏一切魔。这种都违反世间常理。一只小虫,虽然没有能力伤害我们,也不应该欺侮,反而特别对它起悲悯心。有的人因为自己有点功德,然后轻视他人和业果。即使受到畜生的伤害,虽然有能力制伏,但仍要起慈悲心。一些非人、鬼伤害我们,最主要的是以往伤害过它们,有少数是因为不信三宝,然后想对学佛者,制造一些障碍,都要以慈悲心看待,也不可轻视或伤害它们,因为修心时已承诺,不要伤害众生。要利益有情。

  第二、不可违越世间常理。我的家乡(云南)有个故事:有一位格西,修行时效法佛陀的手印,藏文直译就是压地定,把手放在脚上,佛陀修时大地不会震动,这位格西很骄傲也这样做。有一次真的地震,很多人都跑走,也叫这位格西跑,他不但不走,而且很骄傲说,他只要修压地定,地就不会震动了。后来地震越来越强烈,他无法使地不震动,自己惨叫跑出来。不要觉得不会伤害而放逸地,到一些有那伽非人之地,或和得痲疯等传染病的人一起行住。悦意与不守誓言的人或野蛮人等受众所责骂的人一起,不应有诸如此类的违越世间常理。

  第三、不偏执一隅。譬如修取舍,有的只能对自己亲人,没办法对仇人;生起取舍之心。不仅如此并区别此是大乘法,那是小乘法不必修;同样大乘法又区别此法应修,此法不修;又分别修这个法就可以,不必修其他法等,都是偏执一隅,因此一定要断除。三总义是所有的一些修行教授,都包括在内。只要把三总义好好修持,修心三昧耶教授,全部归纳在内。

  心改身如故

  在修心时,内心要不断提升,让它增长,但外表所表现的,要跟以前一样谦虚。譬如自己很有学问,外表不可表现出傲慢相。自己虽然很有修持,外表不要显现出来;有的人认为自己是修行者,装模作样,气势凌人,外表看来煞有其事,但是只要遇到一点违缘,立刻现出凡夫相。不管内心修持有多好,外表不要表现出来,行为要跟一般人一样,不要让别人感觉很有修持。内心的修持要不断增长,这点很重要。不要稍有成就,自认为是有肉髻者,完全表现出来。

  有些人自己有一点修持,家中富有,然后过着奢侈生活,那自然钱财及修持都会消失不见了。佛陀告诉我们少欲知足,吃、住、穿不要太好,也不要很差,同世人不要差太远;不要表现很富有,也不要装得很穷,表现中道,佛说是圣者种性。对吃住穿三种知足,一般乞丐也有,但没有第四个圣者种性,好乐心断除所断及修行。因此他们没有具备圣者种性。

  勿说支节缺

  不可以说残障人的缺憾,也不可排斥他。我们修持修心七义的人,不但不要说残障,而且不可看人家的过失;对犯戒的过失,也不要批评,甚至轻视毁谤。这样不但他人心中不高兴,自己可能感残障的果报,以后受别人的排斥轻视。我们同人家谈话时,也要敬语,尊敬对方,这是做人的本份。

  勿思他人事

  一般说对众人不可以专看他的过错,尤其是修学者,即使是不对,也不可以想他人的过错,要尽量思惟自己的过错。我们在修心,不可观察他人做错了甚么,有时我们认为错的,事实上没有过错,而是自己的错。我们认为的,所显现的相,不一定是真实的。假使他人真的有过错,也不可想他的过错,这样会引起排斥他人的心态。所以,不但不观过错,还要对他生慈悲心。有时可以想他是佛菩萨示现,他们可能会显现过失相,来考验我们也说不定。从前在印度有五百多位修行者,他们正要渡河,河边正好有位痲疯病的老婆婆,她请求修行者带她过河,这些高壮的瑜伽行者,连看都不屑一看,自己过去。其中四百九十九位,都不帮这位老婆婆,最后一位他想:今天有这个机会真难得,我应该帮她。于是就背着老婆婆渡河,当快要到对岸时,老婆婆忽然往空中飞,她是胜乐金刚,密宗的一位本尊,那时她就带这位比丘到他的净土去,其他的都没有净观。

  我们所看的相,事实上不一定是真实的。以前在安多有位名叫巴日若色,他跟几个人去五台山朝圣,未到五台山之前,大家讨论不管遇到好坏,都要观他是文殊菩萨化身。传说不管谁去五台山,文殊菩萨示现种种相让你看到。他们登山,走了一段路,巴日若色迷了路,跟大家分开了,他见到一位老公公,坐在路旁缝鞋底,而且旁边有很多鞋子,他觉得很惊讶,老公公把泡鞋皮的水给巴日若色喝,他就把那些水喝下,那时他观想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但事实上他也不知道,继续往前走,走了一段回头看,老公公巳经不见了。因为他喝了水,所以智慧大开,后来他在安多很有名。十三世达赖喇嘛去蒙古时,经过安多,安多的大众,请十三世法王当回答者,让其他格西辩论。因为巴日若色很有名,大家都认为他当日会参加,但他在辩论前去拜见法王,见到法王就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他感动流泪哭泣,根本没有辩论。现在我们看到法王,像普通人一样,事实上不一样。因此,我们看到的:有的可能是佛菩萨化身,有的可能是魔鬼,有的可能是普通人,无法按自已所看到的来肯定他是那一种人。世尊说像我才知道对方是那种人,你们对任何人不可轻视,不可毁谤。毁谤就造业,堕到地狱。

  所以,不管看到什么过错,绝对不能把过错认为是他的。要认为这个过错,是自己的烦恼,才会看到他的过错,应该这样想。有的人自己有过错不知道,而归咎于他人。以前西藏有位老和尚,他住在三大寺里。但一般和尚都在晚上辩论,辩完之后,还会继续诵经典,他们坐在老和尚房外诵经,老和尚睡不着,因此骂那些和尚不体念他,就说像森林中野兽,晚间不睡一直叫。这是自己的过失,却以为是他人的过失。我们要常常思惟:自己的过失,不是他人的过失,是自己的烦恼,把他人看成有过失。指责他人过失,自己的福德会损减;观他人功德,自己的福德也会增长。所以要观他人功德,不要看他人过失。

  先治重烦恼

  如果自己的贪心、瞋心、痴心很重,先要对治重烦恼。对治贪心,观世间的一切过患,以及修不净观。譬如对物质起贪执,要修无常;对人起贪,那就修不净观,观色身不过三十六不净物。例如贪喝酒,那应该想喝酒的种种过患,而无一点益处。所以对于贪执的境,观想它的过患,自然不会再起这种贪念;我们所贪的事物,往往都不是好的,是从无始以来,受到贪心的熏习,而生起的一种执着。观想贪境的过患,贪的力量就会减弱;贪烦恼不生,心就可以平静,修持容易得到效益。以瞋心来说,嫉妒他人的知慧、权力、财宝,常怀这种心,就无法好好修持。如果常起瞋心,对瞋心所缘境,观想他是无始以来做过我的父母,对我有无量恩惠;另外要以慈悯心对治,自然瞋心不会再起。如果痴心重时,要多听闻,多思惟学习,痴心慢慢减少。有的人一遇违缘,常常胡思乱想,像这种人应修取舍。我慢心强的人,思惟自己没有功德,自己有很多缺点,要修缘起及界分别。所以,先对治重烦恼是非常重要的。在修行之前,要先观察自己现前生起甚么心,若是烦恼心,要立刻对治,不然修行就无法安住在所缘上。

  不求于果报

  修学佛法一段时间,可能会想:希望我以后名声远播,可以得到他人供养。有的自己有点修持,可能会想:希望可以把自己的修持告诉别人,令他们尊敬我,礼拜我,也会供养我。然后又想很快得到神通,立刻成为很厉害的人,有些又希望自已立刻见到本尊示现。若是这样修行,巳经走偏了,那时所修的果不会很好。真正的修行者,不是为名利,要生起的念头,是在修行过程中,即使没有饭吃,沦为乞丐我也愿意。我们祈愿希望成佛,得到解脱,这是可以的,但不能掺杂贪念的欲望。果必似因,应该想:我现在所造的业因,必然是类似的果,希望以后所感的果,是现在所造的因,我以后不可能得到无因之果。

  格西本恭甲,他通常都在山洞中修行。有一天,一个人通知他,说有位他的赞助者,第二天要来拜见他。翌日早上,他很早起来,把住的地方打扫干净,供上供水,然后自己坐在一个垫上。他想:我已经清理的很干净,这位信徒来时,看到这样干净,而且我要好好招待他。后来又想:我平时并未整理干净,早上也未烧香、供水,今天为何如此,如果为了三宝,为了佛法,那我应该每天都这样,也不是为了修持。想一下,才知道是为了信徒,为了令供养他的信徒欢喜,所做的都是世间八法,不是为自己的修持,也不是虔诚心,而是为自己得到供养。他立刻起来拿一些灰土洒在供水上,也把屋里弄脏,他边洒边说:把这尘土洒在世间八法上。他睡在床上,信徒来了问他为何这样脏,他说平时也是如此。信徒心想上师可能另有用意,供了一些东西就走了。他的上师仲登巴知道了这回事,就说:「能把尘土洒在世间八法上的,只有本恭甲而已。」

 
 
 
前五篇文章

洛桑嘉措:修心七义教授 第六讲

洛桑嘉措:修心七义教授 第七讲

洛桑嘉措:修心七义教授 第八讲

洛桑嘉措:修心七义教授 第九讲

洛桑嘉措:修心七义教授 第十讲

 

后五篇文章

大般若经:37-39

大般若经:34-36

大般若经:31-33

大般若经:28-30

大般若经:25-27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