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圆春法师: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 第4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圆春法师: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 第4课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  益西彭措堪布译  圆春法师讲解

  顶礼大恩至尊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浩瀚前译三根本!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虚空般无边无际的众生得到究竟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在菩提心的摄持之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继续共同学习,弘扬大圆满的太阳,文殊大幻化全知麦彭仁波切所撰的《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本论总的分两大科判:一、应须生起道之主要----般若之理;二、正明般若波罗蜜多。

  甲二、正明般若波罗蜜多里面分两大科判:一、基立为实空;二、道择为无我。现在我们学习“基立为实空”,内分“正义和断诤”。

  “正义”里面分了“认定所证二谛,述能证士夫之次第,述如何证悟之方式”这三个科判。我们今天还在学习【丁一、认定所证二谛】。

  这一个科判当中有一个偈颂。针对这一个偈颂,全知麦彭仁波切做了比较详尽的开显。我们已经学习了承许所证二谛是哪二谛,又学习了如何认定二谛。今天我们进入到第三个层次的内容,也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之间是什么关系。论文当中这样说:

  【因此,此等二谛若于胜义中异体,及世俗中一体,则各为四过所害,应知如《解深密经》所说。】

  “因此”就是因为前面的原因。认定这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时候,其实,世俗谛和胜义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像前面所说,“世俗者,即无有生等自性的同时,显现彼如梦、幻、毛发般的现相”,世俗谛是无而现的一种虚妄相,正因为它有无自性的这种“无”,所以,它和胜义是紧密相连的。

  因为,接下来认定胜义的体相说,“若观察彼显现的体性,生等相空之真实性,即是胜义”。在无自性上面去认识诸法真实性的体性就是胜义。而世俗正是没有舍弃这样的真实性的同时,显现了无而现的现相;有这个无而现的现相的同时,观察它的体性,就是生等相空的真实性。这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开世俗无胜义,离开胜义也无法显现这一切的世俗。所以,他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能说是截然不同的别别的他体,毫不相关的他体,这样无法在胜义当中安立。然后,他们两个是不是一体呢?

  《入中论》当中讲到,“由于诸法见真妄,故得诸法二种体。说见真境即真谛,所见虚妄名俗谛”。这两者一者是见真,一者是见妄。这真、妄,在世俗当中是不同的。如果在世俗当中是一体,那就会混同二谛。世俗当中,毕竟是有差别相。在世俗当中找不到这种差别相,那就会有种种的过失。从前面讲了世俗和胜义的这二谛的认定以后,我们就会看到,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每一个字都紧密相连:“因此”,因为前面所讲的这些内容,所以说二谛在胜义当中,既不是别别不同的他体,也不是在世俗当中一点差别都没有。这两种侧面所说的,我们都必须要去如实地认识它们。如果不去如实地认识它们,在胜义当中认为它们是他体的,那就会有四个过患、四个过失所违害。如果在世俗当中是一体的,也会有四个过患所违害。“各为”,这个“各”是各自的意思。在胜义当中异体是一个,世俗当中一体又是一个,各有四个过害。这就是世俗和胜义当中,如果像前面那样说的话,均有四四的过害。

  应知如《解深密经》所说。这应当如同《解深密经》当中所说来进行理解。唐译的《解深密经》,玄奘大师所翻译的,讲到了两两过失,两两的四个过失。

  首先说【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这就是在世俗当中是一体的。假如在世俗当中是一体就会引出很多的麻烦、很多的过患。这些过患,总的来说,可以归摄于四个过患。我们首先看“诸行相”。上师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心所行的相。心所行:我们心在哪个地方,这就是心所行。心在哪个地方,他面前的相是什么,这就是叫做诸行相。由心面前的这些显现之相,这就叫做“诸行相”,就是世俗。世俗是心的境界。心的境界当中,有种种的显现,这就是诸行相,这就指的是唯现相的世俗。胜义谛和唯现相的世俗,这两者在世俗当中,如果一点差别都没有,就有以下四种过失。

  第一个过失:【(一)应于今时一切众生皆已见谛……;】

  古代参访大善知识的时候,赵州禅师八十岁时尚且还行脚,就是想去明见真谛、开悟自心、见性成佛。在这第一个过失当中讲到,如果说二谛完全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众生是已经见到世俗谛的种种虚妄的显现;就等于是,如果世俗和胜义是无二的,我们现在都是这样能见世俗的,那就已经见到了胜义。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就都是见地的菩萨了,至少是已经见道,见到真实胜义谛的,而且应当是圆满的见。因为,我们对于这些世俗谛是见得清清楚楚的,所以,我们都应该是已经得涅槃的。一切众生现在就是涅槃的境界。这样的话,我们又去修行,去努力想求得见地,这样的勤作就毫无意义了。如果是这样,那一切世界没有凡夫,都是见地的。这是第一个过失。

  因此,众生实际上是轮回相,而不是涅槃相。没有见地,而是在无明当中。我们就是因为有无明,才不能够见地,我们才称为是凡夫的。

  第二个过失:【(二)如诸行相堕诸杂染,此胜义谛亦应如是堕杂染相;】

  世俗的内心显现的这些虚妄相是堕入烦恼业障和痛苦当中的。如果说二谛在世俗当中无二,那胜义就应当如同世俗;而世俗又是在这三种杂染当中,那胜义谛也是充满烦恼、业障、痛苦的。这样的话,我们还求胜义谛干啥呢?得到胜义谛,就是得到业障、得到烦恼、得到痛苦,那我们永远都没办法勤求超胜于世俗的一个境界了,没办法出世间!永远都会在这个杂染轮回当中,烦烦恼恼,痛痛苦苦,业障充满,还有痛苦不堪。这就是第二个过失。

  第三个过失:【(三)如胜义谛相于诸行相无有差别,一切行相亦应如是无有差别。】

  如果这二谛是无二的,世俗和胜义就是无二无别。在世俗谛当中,毕竟是有差别的。世俗谛的相和胜义谛的相是有差别的。而且世俗谛当中有千差万别的、千品万类的种种差别相。有男女的区别、有美丑的区别、有贤劣的区别、有垢净的区别、有大小的差别,还有这个法不是那个法的差别。如果胜义谛和世俗谛是无二的,世俗谛就如同胜义谛一样,没有任何的差别。如果没有任何差别,那鼻子就是眼睛,耳朵就是嘴巴,男人就是女人,或者,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八十岁的老太婆老头子。或者说,在这个世界吃的饭是很干净的,也是肮脏得不得了的,像大便一样。世界上很美的东西和最丑的东西一模一样,就没有美丑的区别了。但是,我们现在穷人和富人不一样。穷人想成富人,所以他想去找钱。长得丑和长得美有差别,所以长得丑的总想去美容。个头矮的人总想增高,所以用了种种的方式去增高。这都有差别。为了达成另外的一种差别相,我们才去努力的。假如说,这个世界上就和胜义谛一样无有差别,哪儿还看到天地啊,哪儿还看到男女啊,哪儿还看到美丑啊?这些都见不到了,就不知道是怎么样一个混沌的样子,分不清。这怎么可能呢?我们一眼看过去,红是红,蓝是蓝,白是白,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的,这就是世俗相。如果胜义谛和世俗谛是无二的,那么如同胜义无有差别,世俗也应当无所差别。我们一眼看过去,就看不到有种种差别相。这样的话,我们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了呢?这是和我们现量是相违的。

  第四个过失:【(四)修观行者于诸行中,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不应后时更求胜义。】

  假如说,世俗和胜义是一模一样的,那我们修行者在一切的行为当中都见得到东西、听得到声音、能够感觉、能够有所了知。我们的境界是世俗的显现的虚妄境界。如果说二谛无别,我们见到世俗的时候就见到胜义了;听到世俗的声音的时候,就是胜义;感觉到世俗的法的时候,就是胜义;了知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已经现前法界。在见闻觉知当中,已经现前了胜义谛。那我们还修行干啥呢?我们还说要修圣观。依靠这种圣观的智慧,打破我们的见闻觉知的虚幻,这又是做何徒劳无益的行为呢?我们的见闻觉知已经现前了胜义境界,何必再去勤求努力呢?那就不需要勤求努力了,当下即是。如果说二谛是无二的,修行者是最有问题的,修行者是脑筋出问题的。为什么呢?因为,本来大家都已经处在胜义的境界当中,还去修什么行呢?这就是第四个过失。

  这四个过失,将会把我们所有的修行都给毁谤了。然后,我们再看:

  【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

  也就是说,他们一概是不同的,在胜义谛当中都无法融合为一味。就像两个别别不相干的法,顽固地守持着各自的相,在胜义谛当中无法融通、别别他体。那这样就有四个过失。

  第一个过失:【(一)已见谛者于诸行相应不除遣……,不应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无上佛果。如果说,我们二谛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已经见到胜义谛的人无法把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一切给寂灭。这是一个痛苦的轮回。轮回的虚妄、世俗的显现都无法寂灭。无法寂灭就无法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这就像有些人所说的:哦,学佛也只是一种观念而已。这个观念也只不过是你心里面的一个想法,你没办法改变这个世界。所以,他觉得佛法不是这个世界的真理,证悟佛法以后,不会把这个世界有任何的改变。

  实际上,在证悟者的境界当中,一切世界都是无边的清净。一念心清净,无边的世界都是佛国的世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去勤修正道,转变自心境界,使心成为证悟觉者的境界以后,万物成为觉性的自然展现。我们就是想获得这样的觉证,涅槃的这种无上菩提。但是,假如这二谛完全没有关系,世俗和胜义没什么关系,那么,一个人在那勤苦地修行三大阿僧祗劫而证悟的时候,看到前面的世界还是一个痛苦的世界,虚妄的世俗谛无法寂灭,就无法成为一个无上正等正觉了。就像一个人白白地折腾了三大阿僧祗劫,折腾完了再一看,这个世界一点改变都没有!这样学法、修道、成就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是第一个大毁谤,这是一个极大的过失。

  证悟的时候,就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啊!在证悟者的境界当中,虚妄的虚空已经粉碎了,虚妄的大地也寂灭了,这样才现前了正觉的、无有虚妄的真实胜义境界。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学法、修道就毫无意义。成就了就等于没成就。因为,目前摆在你面前的这个现实世界还仍然很现实地在那儿。成道以后,不影响境界当中的这个现实世界。现实世界还是会让我们受苦,那佛陀还是处在这样不自在的境界当中,那就不等于说他已经证得了无上菩提了。这是有第一个过失。

  第二个过失:【(二)应非一切行相共相名胜义谛相;】

  一切万法的真实就是大空性、胜义谛的本性。就像一切无边的汪洋大海,它的共性就是湿润,千江万流的共性,就是水的湿润性,不管哪儿的水,都是一味无别的,这就是水的真相,它的本性。证悟了胜义谛就是证悟了一切诸法的本性,现前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这个真理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颠扑不破的。所以,它是能够贯通一切万象的。

  《辩中边论》当中说:“以离真法界,无别有余法,是故一切法,无不是法界”。(注:《辨中边论》原文:以离真法界,无别有一法。故通达此者,于共相无倒。)法界是一切万法之大总相。因为,一切万法从真实上面来看,除了真实的真如法界以外,再没有一法可得。所以说,法法都是一真一切真的一真法界,这是一切诸法共同的真相。我们证悟胜义谛就是证悟了诸法共同的真相。只要在一法上面透过,就法法上透过;在一法上面证到离戏的本性,就在法法上面都已经证悟离戏的本性。因为一切万法是一味无别的,这样我们才会去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就是把真理现前,把万法的本相现前。不是在每一个法上面一个一个地去解决。因此在我们把内心的心性认识的时候,万法的自性就现前了。所以,如果说是一个一个的相,不是一个共同的相,我们修行是没办法的,因为世界是无边的,那就有无量的相。那我们即使是在一辈子当中,把自己身边的一个小环境的相证悟都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是无边世界呢?所以,我们就会和这样的一种真实相违,也就是说,万法找不到一种共同的相。胜义谛最后不能成为宇宙人生普遍的真实,不能够成为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一个真理。这是第二种过失。

  第三个过失:【(三)应非诸行唯无我性、唯无自性之所显现,是胜义相;】

  我们前面讲到过,认定二谛、介绍一切万法的真实本性的时候,就是正在显现生等诸相的时候无有生等自性。无有生等自性是在一切万法上去观察得到的结果,不离万法而存在这些真实。假如胜义和世俗是别别不相干的,那我们“要去打破我,打破自性;无自性、无我就能够现证万法的真实”就成为了一句空话,没办法修什么法了。我们怎么修万法的真实呢?其实就是要看破无我、无自性的这个真实。世间人执著无我当中有我,无自性当中有自性,这就成了颠倒。最后,怎么证悟真实呢?所以,我们在面对宇宙人生的时候,就无法在这宇宙人生上去开显它的真实。因为,“无我”正是在觉得有我上面去照破,“无自性”就是在觉得有自性上面去打灭。这就是在我们平常见到显现万法的时候,起现了这种执著。最后,我们把这种执著的虚妄相放下来以后,就把宇宙人生的事情解决了。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无法找到所谓的胜义。胜义是什么呢?不是在这宇宙人生的这一现相上面找出来的。因为,这些胜义有另外的本体,它和这个世俗能够怎么建立一个关系呢?没办法。

  第四个过失:【(四)应俱时别相成立,谓杂染相及清净相。】

  《辩法法性论》当中说:“彼现法性没,彼没法性现”。也就是说,虚妄现前的时候,真实隐没;真实现前的时候,虚妄隐没。一切有法的虚妄现前的时候,在我们的境界当中就已经见不到法性的存在。我们无明现前的时候,无法明见真实。假如说我们把这些虚妄寂灭,一切真实的法性就宛然显现了。所以,这两者不是并存的,而是遮一之异体,是遮除一者的这种他体,不是实有的他体,而是遮一之异体。如果这两者是完全实有的、他体的关系的话,就等于胜义谛和世俗谛都同时存在,杂染的轮回和清净的涅槃同时存在。一个人既是凡夫又是圣者,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境界当中,既有杂染的境界,又有清净的境界,所以,轮回、涅槃,同时在他的境界当中存在;这就是他既是凡夫,同时又是圣者。就是烦恼得不得了的,同时又是解脱大自在的,会不会这样呢?这是一种极大相违。

  所以,我们就不能够执著一切万法的二谛上,在分析的时候说:“胜义当中是他体的,世俗当中是一体的。”这样的话,就让我们看到前面所说的各有四大过失。我们要去如实地理解世俗和胜义。也就是说,离开世俗没有胜义,离开胜义没有世俗,两者是完全观待的;有则并有,无则并无。这两者是完全观待的、无自性的;同时也不是毫无关系的。两者正是有着紧密的联系,最后在现证二谛真相的时候,一味真心现前。所以,我们要如实地去认识二谛,不要去对它有误解。有误解会影响到我们的修行。

  假如觉得是毫不相关的,那就会在面对着一切万法的时候,我们闭着眼睛,不想解决现实问题,想闭着眼睛,单独制造一个涅槃。没办法的!其实一切涅槃不离世俗。所以,要认识世俗万法的本性。我们起心动念有着贪嗔痴,这是一种杂染境界;只要把烦恼心、贪嗔痴的本性认识的时候,当下即是涅槃。杂染境界和涅槃境界不是毫无关系的、别别的实有的他体;不要别求一个涅槃,就在我们起心动念、认识它的真性的时候,当下就是涅槃。所以我们修行不在其他地方,就在我们显现的一切万相当中去修行,就在我们起心动念当中去修行,甚至就是在我们的贪嗔痴当中去找得涅槃。这就是因为,它们两个不是毫不相关的。

  它们两个也不是完全一样的。否则,有些人觉得,哎呀!现在是本来嘛!“一切烦恼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这样的话,在世俗当中,还站在名言现相的时候,不取舍因果、不取舍善恶,觉得一切是平等;“万法是平等的”,把它乱用到世俗的取舍当中,就会去大造恶业,毁谤因果;使自己受亏受损,这是毫不值得的。这种邪见将会主导我们的行为,造作一个巨大痛苦的因缘,所以这是很关键的。我们分析这个一体啊、他体啊,也许有些人觉得离我们现实生活、离我们的修行很远。其实不远,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当中,就要去善巧地辨别的。这个内容是很重要的。

  前面学了这些三个侧面,下面进入第四个侧面:胜义谛。

  由于中观自宗是介绍万法离戏本体空性的一个宗派,在世俗上面并未广大地建立。我们前面讲世俗和胜义虽然都是平等无二的一种本性,但是中观自宗毕竟是给我们主要介绍一切万法真实本性空性的一个宗派。后面的内容,主要是从胜义谛上来建设,而不是给我们在世俗的差别相上去分析。就像俱舍、因明这样在差别相上去广泛地辨别,不是这样。中观自宗主要是在胜义谛上面来给我们介绍,来给我们建立见、修、行、果。下面就开始介绍胜义谛。

  胜义谛分两层。分两层是由于随持中观宗分自续派和应成派。我们学过中观总义的道友就知道,中观分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自空中观分了根本中观和随持中观;随持中观分了自续派和应成派。我们这里就根据随持中观分自续派和应成派而分两层来介绍胜义谛。分自续派来介绍胜义谛,分应成派来介绍胜义谛。这两派实际上代表了两个层次的见解,其实就是以层次、以次第井然的方式来次第介绍两种胜义谛,让我们由浅入深。这是介绍的次第。

  第一个方面是自续派。自续派的内容分七点来进行学习。

  第一个内容:什么是假胜义?注释的原文这样说:

  【 “胜义者,遮生、住等无生、无住等仅仅无遮之空,唯是离四边大空性之入门,故取名为假胜义或同分胜义”。 】

  这里给我们讲什么是假胜义。假胜义就是遮了生、遮了住、遮了灭以后,又建立了无生、无住、无灭,也就是建立了一个无遮的空性。单纯是一种无的侧面。所以说,仅仅无遮之空就叫做单空。因为,单单就是建立一个无的空性,所以还是落到无边。无什么呢?无生、无住、无灭,无有四边等等的,就是建立一个无。反正以无的方式,去遮所建立的这些有。它就从正面来建立一个无遮之空。单单的在胜义之中是一个空性,单单是一个无的空性。由于落到了无边,没有远离四边,后面就说:“唯是离四边大空性之入门”。

  一切万法的真实本性的时候是离言绝戏的。胜义谛就是圣者殊胜智慧所见的这些殊胜义。圣者的殊胜智慧不是分别心,而是无分别的智慧、各别自证智慧。对于分别心所建立的一切都要打破。这里说,离四边大空性就是真正的胜义、真实胜义。要远离一切分别心的边执,分别心就在四边上面去分别;离了四边以后就无法去分别了。分别心处处能缘,就是不能缘般若。离四边大空性就是真正的般若。远离了四边以后,分别心就已经就像死了一样的活不起来;它在哪儿能活得起来呢?它就在四边里面能活得起来。假如给它一边,它就能活起来:给它无边,它就在无边活;在有边,它就在有边活。所以,前面说,仅仅是无遮之空。这样我们就看到,哦,这个分别心还是活着的,它没死;念头还在起,在这个无边上面起心动念,在这儿活动。要让它彻底不活动,那就必须要把这四边打灭。真正的大空性,就是离四边的。“大”字是说它是一种了义的空性,就不是一般的空,不是单空之类的。了义的空,以“大”来赞叹,赞叹它是一个了义的空。了义的空,不是无边的空,而是离四边的、超绝于分别的大空性。那无边的这个空性,它虽然是分别念活动的地方,也并不是说,它一点作用都没有。它有什么作用呢?就是这里面所说:“唯是离四边大空性之入门”, 它可以做一个敲门瓦子,做一个入道之门,做一个权巧方便,让我们能够经由它而进阶真实胜义、离四边的大空性。故取名为“假胜义”,或“同分胜义”。它和胜义不是没有一点关系,它和胜义是有关系的。但是,它又不是胜义谛,所以就取名为假胜义,或者同分胜义,它不是真实的胜义,它只是有一个作用,让我们能够进入到真实胜义,就给取名为假胜义或者同分胜义。

  第二个内容:书上没有直接写,为什么是假胜义呢?或者为什么只是一个“同分”呢?我们要认识取“假”字的原因:假就不是真。真的胜义是什么呢?前面强调过,就是入定智慧各别自证智所见的真实胜义。它不是分别心的境界。而假胜义:单空,无遮之空是一个分别心活动的境界。就像我们上面介绍胜义谛的体相:胜义非心境,然后,介绍世俗谛的体相说:心者是世俗。也就是说,只要是分别心所活动的,它其实本性就是世俗的本性。超离分别心的境界的时候才能现前胜义谛。无遮之空并没有超离胜义谛的境界,它是一个假胜义,它还是分别心的境界。由于它有一个作用,能够接引我们到胜义谛里面去,所以取名为假胜义。

  同时,这个地方有一点需要我们大家辨别。有些人一看到既然是分别心的境界,就绝对是假胜义。这样的话,我们凡夫人都是分别心的境界,我们能够学到真胜义的大空性吗?那我们分清楚能抉择的是什么,所抉择的是什么。假如所抉择的是大空性,那么,我们的见解就是大空性的见解。所抉择的是单空,那么,我们这个分别心的见解就是单空的见解。虽然都的是分别心,但是我们的见解不一样。就像道友们都在学法,每个人的见解都不一样。假如你的见解抉择的是非分别心的境界,那么,你就能够抉择大空性,你的见解也许就是大空性的见解。假如一个道友抉择的对境,只能抉择到单空的境界,分别心的境界,所抉择锁定在这儿,那他的见解最多只是单空境界,单空的见解。你指向什么,这就是你的所抉择。指向的是凡夫的这些显现,或者指向的是菩萨出定的境界,就是单空。指向的是菩萨入定的境界,就是大空性。不管你能抉择是什么,你能抉择的是什么样的分别心,这个不管;主要就管你的所抉择是什么,那你的见解就是什么。我们现在能抉择的就是用第六意识去抉择。虽然,用第六意识去抉择是一个分别心。但是,他的见解、抉择的结果,不一定是一样。所以,道友们要把这个能抉择和所抉择要分清楚。

  讲假胜义,最主要是讲所抉择。所抉择的是一个分别心的境界。换一句话说,用分别心去看到菩萨分别心的境界就是单空。用分别心去看到菩萨无分别的境界就是大空性。这两个虽然都是分别心在看,但是,我们看清楚了哪个侧面,见解就是什么样的见解。我们是一个分别心的境界,但是,我们的见解是不一样的。境界虽然都是分别心的境界,每一个人的见解不一定一样。我们现在讲假胜义,或者是真胜义,最主要是从见解上面去讲的。不是说我们已经到了那个境界,是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见解的时候,仅仅是无遮之空的一个分别的见解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单空的见解。假如,这个时候能够远离四边,通过以理抉择能够获得这样的见解,那你就是一个无分别的见解。都是分别心的境界,见解不一样。虽然都是凡夫人,凡夫人当中有不一样的凡夫人,就是这个意思。就像我们,你的看法是这样,他的看法是那样。都是分别心但是看法不一样,那么,这个见解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大家容易混同,以为是有了见解,就有了这个境界,也以为必须是这个境界才有这个见解,这是错误的。

  第三个内容:为什么要安立胜义的名称呢?它是一个假的,为什么要安立胜义呢?后面就引用《中观庄严论》的教证来说明这一点:

  【《中观庄严论》云:“与胜义同分,故亦名胜义。”】

  也就是说,和这个真实的胜义有相同分,有哪个相同分呢?上师讲记当中讲得很清楚,有两点:第一点,有遮有边的作用;第二点,有能对治实执的作用。就是有这两个相同分。因为真实的胜义能够遮除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所以它是能遮除有边的。假胜义的单空也能够遮除有边。从能遮除这一边上面相同,所以有同分,就叫做有胜义的名。真实的胜义能够把一切的实执打破。而单空遮除有边以后,能够打破我们对于有边的实执。这样从我们所抉择的对境上面的边戏看到,能够打灭这种有边的戏论。然后,从我们能境的这个境界上面,有对治实执的作用。所以,有这相同分,故名为胜义。这就是从我们的能境和我们的所境上面,所境上面能遮除有边,从能境上面能对治实执。这样与真实的胜义有相同的支分。相同的这一部分,就叫做胜义的名字。

  第四个内容:自续派暂时把实有的单空,安立为胜义,有何必要?为什么自续派要建立单空呢?而且用广大的教理给我们抉择,用巨大的篇幅给我们强调,这样来建立单空——它是一个假的胜义。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给我们一个真的东西,要给我们一个假的东西呢?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要给就给最好的、最高的。现在我们有些人,一遇到上师、一遇到善知识的时候,总想善知识一教就教自己大圆满,不想求下面的前行。下面的引导这些都是方便,我不要方便,我要究竟的,我要最高、最上、最第一的。我们贪心特别大。我们往往不去看自己需要什么,而只想最高的是什么,我们就要什么,而不是我现在最需要什么。但是,祖师大德是看清这件事的,能够把这些事情看得很透彻。自续派的祖师悲心很切,为了接引一切众生,使众生能够有机会得到解脱,给一个权巧的方便能够让他得到救度。这是由他的大悲心使然的。

  昭贤大师说,假如我以禅宗的本色家风去接引学人的话,我前面的草应该会长得很高。也就是说,那门前的草应该长了几丈高了。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禅宗太了义、太究竟了,不是谁人都能够得受用的。根基不到的人就高攀不起。很多人都不是高根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顿门的根基,最高的根基,毕竟是寥若晨星少之又少,毕竟是少数人才是上等根基者,不是人人都是上等根基者。如果说,禅师一概只是以最上的方法去接引学人的话,就像昭贤大师说的堂前草应需生数丈:法堂面前的草应当要长起几丈高,因为基本上没人来了、基本上没人进得来。因为没有这种根基者,他的法堂全部荒废了。

  所以又说:“事不获已,为诸人说”。也就是说,最后又不得已,要为实施权为大家来开大方便之门,使大家通过这种权巧的接引能够进阶,得到上上的成熟。所以有次第是很重要的。如果说,我们学法、修法,没有一种次第,只想高攀大法,实际上,那是攀不上去的。攀不上去,又在那儿一直在打妄想,就等于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自续派的祖师建立这种遮实有的单空为胜义是以一个极大的必要。这里看到了祖师大德度化众生的、不可思议的大悲心和大方便、大善巧。

  【无始以来串习实执的众生初始无机会生起离四边智,故首需产生仅以“诸法胜义中无”所开出的心所妙慧,因此,自续派一切论中对经论中遮色等所有一切,仅诠为遮实有的单空假胜义之义。】

  首先说,“无始以来”。这讲到时间是特别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不是十年、八年,不是一百年、两百年,甚至不是一千年、两千年,也不是一万年、两万年,甚至不是一亿年、两亿年,这时间太漫长了,是无始以来,是一个无限的时间。无限的时间当中做了什么事情呢?串习实执!在这么长的岁月当中,一直做的事情都是在不断地去串习实有的执著。看到这个东西,就去串习它是实有的执著;看到那个东西,是实有的执著;对于人,是在串习实有的执著;对于法,是在串习实有的执著。无始以来,就是惯于串习实执。你看,这个时间有多长呢?

  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技艺,假如说一年不成功,就做两年,两年不行三年,三年不行四年。要么就做个十年,做十年的冷板凳,再怎么也做得出来一点成绩。假如,让你做个二三十年,那你就是这一个行业的专家。假如你做一辈子,从小生下来就做这件事情,你在这方面就会熟能生巧,你会做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假如让你一辈子这样串习,两辈子这样串习,以后你就是这一方面的祖师了。可以说我们都是实执的祖师爷啊!为什么呢?我们是从无始以来就开始修这个法的。修什么呢?修实执。一直在修行,修什么呢?修实有的执著。所以,到现在,我们的实有的执著的功夫太高太高了!本来没有一个实有的法,我们居然毫不客气地,或者说毫不困难地,就能够生起一种实有的感觉。你说我们的功夫有多高呢?我们的神通有多大呢?诸佛菩萨是没有这种功夫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只看到诸法的本性以后,无法生起实执。但是,我们就是很厉害,我们能够把实执生起来,这就像我们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就是这方面的祖师爷一样的。这是我们最拿手的东西。我们是从一生下来,俱生就存在了这样从历史的岁月当中带过来的、实有的一种执著串习。

  我们的这种功夫太高了,遇到什么,第一反应就是实有的执著,条件反射,不假思索。就像一个人功夫太高了,不用想,别人从哪个方向来打他,他一点都不考虑,全部回应过去,把对方打得人仰马翻。我们就是这样的,我们的实执特别厉害,遇到什么东西,毫不思索地就能够生起实执。让我们放下,劝我们要淡泊,不要去追求,不要去太当真,不管是用什么教法,从四面八方都来成熟我们的时候,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教法全部给打翻了。上师让我们放下,我们放不下;祖师大德让我们看破,我们看不破。我们太厉害了,在实执串习上面特别深重,特别厉害。这是我们功夫最高的地方,就是实有的执著。为什么呢?这是无始以来串习的。

  后面说“众生”不是指一个、两个,是指无量的生命、无量的凡夫;这里面包含了我们尚未解脱的每一个道友,。,大名鼎鼎的;某某大众生,某某大凡夫,就在这里面。我们无始以来串习实执,我们入到这样一个范围当中来了,就是这里面所说的众生。这无量无边的里面几乎都是我们的父母,都是我们无始以来在轮回当中建立着最亲密关系的老母有情。这些老母有情和我们一起,无始以来串习实执。我们成为一种生命,这种生命是实执、执著的生命。虽然是一念之差,但这一念之差却是用无始劫来串习的。我们前面讲到,这种虚妄和真实,实际上就是一念之差。我们觉得它是真实的,以假作真。这个时候,我们就已经落到虚妄里面去了,就是一个凡夫。假如,我们能够看破这个显现的真实,就成为解脱者,活在真实胜义的圣者。

  其实,众生和佛就是一念之差。一个有实执的念头,成为众生;一个没有实执的念头,成为佛。我们和佛陀其实是一念之差。念头上面我们错了,我们有实有的执著。假如我们内心当中生起无实执的圆满智慧,就是佛陀。所以,众生和佛就是一念之差。但这一念之差要解决,一开始就能够很快把它解决吗?有些人想,我和佛陀只是一者知,一者不知;一者知胜义,一者不知胜义;一者是有分别念,一者是无分别念。就是这么一小点差别啊!是啊,看起来就是那么“一念之差”,但要把这个念头解决不容易。因为是无始以来串习实执的念头,一个念头是这样,另一个念头是这样,念念之间都是如此。无法把这“一念之差”形成在自己的心里面。

  后面说,“初始无机会生起离四边智”。离四边的智慧就和这个实执众生的分别念是两个念。这两个念是截然相反的,众生是颠倒实执念,诸佛是离四边智慧。那么,这样去看,确实就是念头一转就不一样了。但是,这里面说,“初始无机会”,因为,一开始我们修行的时候,要想把这一念彻彻底底地转过来形成为离四边的智慧,是转不过来的。就像我们把这张纸卷卷卷、拧拧拧,拧成了一个纸筒;然后,把这纸一放开,使劲地把它摊平,就没办法一下子就把它摊平。只有慢慢地做细致的工作,才能把这张纸摊得有点平。有时,甚至已经做了很多功夫,把这张纸一放松,它又卷回去了。我们众生就是这样的,习惯于实执,我们功夫最高的就是实执,我们条件反射就是实执。所以,我们在一开始,是没办法高攀得起这种离四边智慧的。这不是我们能够一步到位的。

  但是,“初始”这两个字也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无机会生起离四边智”,不是说永远无机会,而是在最初开始的时候无机会。有些人学法容易学得偏激,就觉得:“哎呀,没机会,就是永远没机会,算了算了,不搞这一套了,反正很难。”其实,难只是万事开头难,我们说世间法就说“万事开头难”。确实,凡夫要修这种胜义离四边的智慧,就是我们在最初、开始的时候难。我们只要起步按照次第的去走,就会一步一步地去走好,最后就容易了。所以,难的地方就是在最初这。没有机会,不是永远没机会,是有机会啊!以后一定会有机会的,只要把最初开始做好了。好的开端就等于是成功的一半。假如说,这个好的开端都不去做,那成功就是永远都没有缘。如果最初始的这个机会不去改变,那么,就等于是永远没机会。所以,这里面说,“初始无机会”,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地方。

  我们就举一个故事,大家也听过的。以前药山禅师去参访洞山禅师的时候,洞山禅师就给他讲说,“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生(你怎么办)”?这个时候,药山禅师就感觉没办法了。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这样和那样都不行,不这样不那样也不行,这样的话,怎么办呢?看起来是无法的。后来,他又去参访其他善知识。在开悟的时候,他就讲到了,当时在洞山禅师那儿,就像“蚊子上铁牛”一样的。铁牛很坚硬,蚊子要想把这个铁牛叮穿,想吸它的血,那是怎么的艰难呢?同样的,我们一开始修行的时候,就想修起这种圣者的离四边智慧,想把这种大空离戏的圣道修出来,那比登天还难。我们就像一个蚊子,嘴上的吸管很嫩弱,想去穿透一个浑身是铁的铁牛。能够穿得破吗?能够吸得到吗?吸不到。所以一开始就是这样难的。或者就像狮子,虽然它很厉害,让它去抓这个人,抓那个人,咬这个人,咬那个人,它肯定很厉害。但是,要是让它朝着大虚空去咬,它咬得到大虚空吗?它咬了一辈子,也许把自己都累死了,还没咬到一点虚空。

  我们凡夫人就是这样的,一开始不走次第的道,一下子就想得到圣者的成就,累也好,折腾也好,虽然费了劲,但是,没办法找到感觉。如果连一点感觉都找不到就找不到希望。在这里讲的会涉及到我们众生解脱的机会、成就的机会。我们要成就、要超凡入圣,就要生起离四边的智慧。有没有机会呢?刚开始,没有!最初开始的时候,不是今天一修道,今天就能成就的。要有一个过程,不是永远没机会,只是在最初开始的时候没有机会。那我们想让以后有机会,怎么办呢?“故首需产生仅以“诸法胜义中无”所开出的心所妙慧,”。

  既然最初开始没机会,那我们最初开始所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呢?让这个机会尽早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呢?要做的就是修分别心的修法,这个分别心的修法又不是一般的分别心的修法,是与胜义有同分的心所妙慧的单空的修法。所以,虽然是分别心,但是,它是与胜义有联系的,能成为它入道之门的,是离四边大空性的、能入门的法。只要我们把入门的这个法修好了,就能入门;只要能入门,就能深入堂奥、登堂入室。所以,最初一步入门是我们现前最紧迫的。这一步做好了,机会就现前了。成圣作祖、超凡入圣的机会能够迅速的到来,就是要能迅速地入门。这句话我们要深深地记到心里面。因为,我们很想一下子得到大成就,而能够尽快地的得到大成就的是什么呢?就是把前面的做好。把它的前面一做好,就能够迅速地登堂入室。所以,最初一步入门是我们登堂入室的最关键的地方。是我们充满着能够成圣做祖的机会所在。机会是在这上面争取得来的。

  “首需”,就是首先需要。这个需要,不是小小的一个需要,也不是说:“我们永远都需要,永远都要在这上面修”。这是我们首先(最初开始)的时候,需要在这上面修。它将会让我们能够成为入道之门,能够成为进入大空性之门。以它登堂入室,成为了一个最殊胜的方便。就像走后门,你没办法直接做到这件事情,但是,能走后门你就厉害。所以分别心的单空的修法,就是我们能够生起离四边的智慧的机会(获取的一个因缘)。这个需要是一个必须的需要,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需要。

  我们修行的最初一步功夫,就要在这上面,单单纯纯、死死地抓住它。抓住什么呢?产生仅以诸法胜义中无。也就是说仅仅是胜义无,不是说离四边八戏,仅仅是这样一个无的分别。它的所缘是一个无边的所缘。也就是说,落到四边当中的无边的这样一个所缘。落到(无)边里面就是分别心的一个对境所开出的心所妙慧。心所妙慧是我们的能境,能缘的分别心。能缘的分别心,是一种心所妙慧,

  这里面讲到妙慧。它是一种微妙的智慧,不是一般的分别心。虽然都是分别心,但这是一种妙慧的心所。这种微妙智慧、善妙的智慧能够缘取的对境也是非常微妙的,也就是“诸法胜义中无”的这一个单空。我们首先就需要在内心生起这样的心所妙慧。能够生起对于“诸法胜义中无”的这样一个所缘对境的获得。虽然分别,心是一个需要打灭的、最终要打灭的。但不是一开始就是要把它否定的。一开始要善用我们的分别心,把以前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诸法胜义中无”的这一个所缘的这种分别心,然后,通过努力修行,能够获得成熟,至少我们能够一次性得到“诸法胜义中无”的这个所缘对境。因为一次得到它,两次得到它,不断地得到它、串习它,让我们的心在这心所妙慧上不断地去成熟。这样的话,就能打破一部分我们串习实执的习气,就能够通过这种心所妙慧把以前觉得胜义中有的心全部打死,这是一个正对治。以前你一直执著胜义中有,现在呢,我就让你串习胜义中无,不断地去串习,不断地去串习。最后,让胜义中有的这种心转变成胜义中无。而且,让“诸法胜义中无”的这样的一种心所妙慧成为我们的第一反应,成为我们的条件反应。这样,我们虽然是众生,但是,已经不是一般的众生啦。以它作为接引,就很快顺次地转入到超凡的胜义。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种必要,它是一个大权巧,大方便。祖师大德就大开方便之门,让我们在这上面能够为实施权,为了证悟实相而给我们施设建立了这样一个权巧的方便,这就是我们得救的地方。我们得救之处就在这里——能够证悟心性。现在如果我们不经过这一个办法,我们就没办法,无可救药。这像上师是一个佛陀的转世,一个佛陀的化现。在这个世界上,他有了义的修行、了义的境界,完全可以说,他的侧面已经圆满了。但是,他能不能够把一切众生救度、超越实执呢?因为一切众生在无始劫以来串习实执,已经在实执上面。如果一下子要让他转凡成圣,就是无可救药。中间要做一个过渡,单空就是一个最直接,最殊胜的过渡。

  【因此,自续派一切论中对经论中遮色等所有一切,仅诠为遮实有的单空假胜义之义。】

  也就是说,虽然它只是一种假胜义,虽然是假的,但是,不等于假的东西就没用。有时候,一开始假的东西比真的东西还有用。因为真的东西,这个时候众生用不起来。所以,对他来说,最有用的就是这个假的。依靠假的,让他得到真的。就像古人所说“空拳诳小儿,扬叶止啼”一样。小孩子走到水井边,或者走到悬崖边,很危险啦,不注意就要掉下去啦!这个时候,你手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你能够给他讲真话吗?你讲真话,一点意义都没有。这个时候最有意义的就是要讲假话。讲哪种假话呢?就是说,哦,我的手里面有好吃的,在这个世界上你从来没吃过的好东西。你要是吃一点的话,就真的太快乐啦!真的,其他小孩子都没有这种吃的,你要得到一口的话,你今天就美啦!你要说假的,不能说真的。所以假的东西不一定没用啊。你给他说“有东西”实际上是假话,但是,这一句假话就能够救这个小孩子啊!就能让他过来,他一过来你的目的就达到了。再给他讲真话,这个时候已经不怕啦。为什么呢?他已经得救了。你抱着他,很安全。就可以自自在在地过很安全的生活,你就不会担心他掉下去了。或者扬叶止啼,拿着一片叶片给小孩子说,我这个是什么好东西啊,什么好东西,给他宣传让他动心。最后,这小孩子一拿到这个叶子特别欢喜,觉得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他就再也不哭了。他前面在哭,你给他这个叶子,煽动着,逗着他耍,最后,他就觉得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好耍的东西。最后就把他的哭闹变成欢喜,破颜开笑了。

  这就是说我们暂时以一种方便接引是很有意义的。虽然是假的,不等于假的就没用。甚至在最初的时候,这种假的是最用得上的。而且,用的时候,还不能够道破,暂时不能道破。所以,自续派的这些论典当中说,经典当中遮除了一切色法。但这仅仅是遮除了实有的单空,是假胜义的这种意义,它没有把这种真胜义的意义开显出来,没有广大的建立、施设,只是把一切经论当中说无自性的空性都介绍为单空的这种法义,都是遮无边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续派的目的所在。这些祖师爷的悲心在哪里?悲心切切啊,就是看到我们这些众生,像小孩子一样,很贪着一切显现放不下。我们没办法一步成为真正超凡入胜的圣者,他们就用了极大的方便,把了义的教法,用不了义的方式去诠释。用不了义的方式去诠释的时候,我们能懂,而且我们能修,我们一拿到手就能够上手修行。一上手修行就能找到感觉、有体会,最后体会不断地深入,我们能够把实有的执著打破。就能够依靠这个实有的单空,往胜义之路走上那么一步。这一步一走好了,那我们最后就妙啦。这一步走好以后,一个人就没有什么执著,看到什么都是如梦如幻的。虽然是一个分别心的、梦幻的境界,但是,这个时候已经太不简单了,已经是很不一般的凡夫了。和其他的人不那么当真了,和其他的人不是那么执著了,和一切万法也不是那么纠结了,一个人已经活得够自在了。所以,学单空,能够修行单空的人,已经相当自在了。就像一般世间人所说的“与世无争”,可以说,这个人,真的是与世无争了。因为,在他来说一切显现都是空性的,无的。在他心里面,他不会说这个有、那个有、我要这个、我要那个,他不会这样了。他已经学得,这个也没有、那个也没有,毫无意义!何必去做这些愚蠢的行为呢?和我们比较来说,他已经变得充满智慧,淡定无比。而我们和他比较之下,只要我们没有单空的修行,就是愚蠢之极的凡夫。总是一天抱着显现在那里哭呀、闹呀,这样,两个人的状态完全不一样,这个差别是巨大无比的。

  不要小看这个单空的修法,单空的修法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修法。能修起来,功德不可思议,因为把实有执著的念头已经转得无比淡薄了,也就是说,放下了很多实有的追逐。内心当中有一种空幻的觉知生起来的时候,虽然对单空有执著,没有把万法本性大空性的胜义谛生起来,但是,已经可以看到,有一种圣者的气质了。有一点像圣者的味道了。虽然不是圣者,但是有一点儿圣者的味道了。为什么呢?圣者对什么东西都是不执著的,这样的修行人也是,把什么都看破了,就是那么一点儿、一点儿破,就像一层纸,把那一层纸一捅破,就上去了,就通透无边了。把哪一层纸一捅破呢?就是把“无边”的这个执著一捅破,就一下子超然入于圣流当中。就像祖师大德说:磕着,碰着,一下子,就像在十字街头,如见亲爹般地,就证悟了法界自相。

  刚开始的时候,在自续派的论典当中,看到有这种殊胜的意义,就说这就是最了义的,这就是最殊胜的。如果不这样讲绝对有问题。所以自续派的祖师,甚至对于应成派的祖师,还说有种种的过失,觉得你那样讲不好,我这样讲,才是最没有问题,最好的。这样一赞叹,众生看到这是无上之法,才会一心专注地去修行。现在的道友,显宗、密宗、小乘、大乘、前行、正行都接触了,很多人在了解了很高的法以后,就不想修行下下的法。假如我们只知道下面的法,就像一个基督教徒不知道有上上的法,他觉得只能做好一个人,所以他就做得好人。我们学佛教的道友,有做人的基础的教法,有上上的解脱的教法,甚至有成佛的教法,甚至有比显宗还要殊胜的迅速的密法,我们就不想修下面的法。一给我们介绍下面的法,就说这是下下的法,再介绍一个下面的法,也说这是下下的法。这也是下下,那也是下下。这也不想修,那也不想修,最后,这也没修好,那也没修好。然后现在呢,上上的、最高的法,又修不上去。最后一生荒废,自我欺骗,自欺欺人。所以,我们在修道上面,千万不能继续做这样一套。这样一套下去的话,我们没有看到下下法的高妙之处,最后,我们上上的法也永远绝缘。上上的法能够得到,有机会获得,前面我们说,初始无机会。但是,要想能有机会,就是要把前面的做好。前面一做好,马上机会就来了。所以,我们要得上上的法,就是要修下下的法。自续派的祖师看到要修大空性,就必须要修单空,所以强化单空的建设。在论典当中,处处建立一个单空。但其实,宇宙人生当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无有一法可得啊!

  所以后面说,【进而也不许单空为实相究竟之意,】

  虽然暂时这么殊胜、这么无比、这么微妙,但这也不是究竟的。最后,还是要把那一层纸捅破。一旦时机到了给它一捅,它就破了。一破了,就看到无边广大的法性大海。

  这是第五个内容:自续派在究竟上,是否承认单空是真胜义呢?不承认。自续派,就像我们说,前面留了一层纸,还没捅破。再进一步,一捅就破了。一捅破的时候就觉得,哦,前面的只是一个入门,大家千万要记住:你们现在已经证悟了单空。单空,不能把它当做一个实法可得,诸佛未说有实法。究竟来说,佛陀无有实法予人。那么,前面我说的都是假的,那是假胜义,不是真胜义。是空拳诓小儿,扬叶止啼的权巧之说。最后,大家要获得是最圆满的、最超胜的、最真实的。今天,我才来给你们讲真话。再进一步,就不承许以前的了。也就是把以前的话全部一口否认了。以前我说那是究竟实相,现在,我已经给你告诉真实的密意,那不是究竟的实相,那只是暂时的一个单空。就把最后一层秘密告诉众生,告诉自续派所接引的这些学人,最终把前面广大宣说的话,全部给否定了,这就是一种超越。这种超越,暂时不能道破,但最终必须要道破。最终不道破就无法超越。最终进而也不许单空为实相究竟之义。要给大家开权显实了。这就是把众生的根基已经成熟透了。熟透的时候,就给他们开权显实,一一给他们说真话,

  【如《中观庄严论》云,无有生等故,定无无生等。】

  也就说,像自续派的论师在《中观庄严论》中就讲到过,既然没有生、住、灭等,绝对也没有无生、无住、无灭等。因为,生和无生、住和无住、灭和无灭,这是观待之法。有则并有,无则并无的。既然无生,那么就无无生;无住,就无无住;无灭,就无无灭。因为,这是本来无故,不是先有后无的。因为本来无的,那么这一对观待的概念,就自然是虚妄的,观待的东西,都是虚妄的。所以,生等是虚妄的,无生等也同归虚妄。我们现在只站在究竟实相之地来看的时候,这一切的虚妄,大家都要放下,要活到真实当中。真实当中是什么呢?无有生,也无无生。就是没有破、没有立。就像夹山善慧禅师所说的:“无法本是道”啊!道无一法。本来就是以无法作为道。道是什么呢?道,没有一法可得,甚至说,无佛可成,无道可得,无法可取,无法可舍。从果位上来说,没有一个佛果可得;从道位来说,没有一个修道可得;从基的本性上面来看,也没有一个取舍。没有说无生需要取得,生需要舍得,没有这样的取舍之心。只要有取有舍,都是轮回、都是分别、都是虚妄。这个时候,就要把前面的境界超越。以前觉得是真实的,现在要把它给道破。道破就是说明那个是假的。是假的,我们就要放下,要寻求真道。真是什么?真就是一法不可得。所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秘密,不是有什么东西,而是一法没有。这个世界上最高深的教法,就是要把一切教法的施设建立,完全放下,无有一法可得,才是最微妙的所得。有所得,都是最下下的。如果把一法的所得都完全打破了,把所有的这些法法的建立都要打破。这样的话,就能够把分别心给打死。分别心无有一法可得的时候,就自然寂灭,自然无法生存。无法生存的时候,心也不是一个断灭之法,自然能显发它的自然本质。所以它不是一个断灭法,能够以智慧把分别心的所缘、攀缘的对境、把诸法一个个寂灭的时候,分别心无法活动了。无法活动的时候,自然真心现前,无分别的智慧自然生起。这时候,就像太阳一出来阳光全部具足了。把云层一遮出,所有阳光就能够周照天下。一旦把我们这种虚妄法打灭的时候,所有心性的光明自然出生。那么,这里要让我们见到这种实相究竟之意,就是要超越单空的执著。

  【又如《中观二谛论》云,真中无遮遣,】

  下面的附注所说的诠颂:许遮色等法,与真实相似,无有所遮故,真中无遮遣。就是说,承许遮除色法等这样子的单空,与真实的胜义是相似之法,不是真实胜义。它只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那真实的是什么呢?因为,本来就没有一个所遮的实有之法,那么,无实有的这种建立又怎么能建立呢?由于本来无有所遮,真实当中就是无有遮遣,“遮遣”就是破的意思。也就是说,没有打破,什么都没有打破。为什么没有打破呢?因为,本来什么都没有。就是因为本来没有,所以无需要有什么打破。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说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这不是一句废话吗?既然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等于说,一法都不需要解决。没有解决任何事情,就是真正的解决问题,因为本来没有问题。这是真实的胜义。真实的胜义当中,假如还要去当回事来解决,就叫做无事生非了。万法本闲人自闹。本来是安闲自在、无有一法一事可得的。这个时候,去反而无事生非,就是把它给弄热闹了。本来是寂灭的,却要掀腾起轮回来了,掀腾起分别来了。

  夹山善慧禅师说“明明无悟法,悟法却迷人”。本来没有所谓开悟得道的一个法。你认为有开悟得道的一个法,也以为有一个悟法可得。最后,你得到的这个开悟的法是什么呢?假如你觉得有一个开悟得法可得,你就把自己给迷住了,因为你又活在迷乱里面了!你觉得有单空可得,有胜义可得,有一法可得,就让这个东西把你的境界给迷住了,使你迷乱。迷乱以后,你就无法证悟。要超越它,必须要把这一分迷乱打破。打破以后才能真正见到真相。所以,夹山善慧禅师就说:长舒两脚睡,无伪亦无真。两只脚,都把它撑得一点都不用劲,躺在那儿,没有什么虚伪的,也没有什么真实。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虚妄,没什么真实,无真无妄。没有真所求,没有妄所遣;没有遮遣的妄,也没有建立的真。这样无破无立,两脚长伸,安然自处,明慧自通,自然能够让圣者证悟的境界现前无二。

  所以,古人说: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果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其实,佛陀宣说的任何一个法,都是想把我们的心一个一个的解决。最后,要把所有的心都要解决,达到无心的境界。假如我没有一切的这种心、那种心,那还要用一切法干什么呢?一切能破之法,都是观待一切所破之心。假如没有一切所破之心,而且本来没有的,那么,一切能破之法为什么要去施设建立呢?为什么要去执著呢?所以,最后,必须要把这种攀缘的法,把它放下来,那所有的分别心当下消歇。当下消歇的时候,寂灭境界现前,就是法性的真实。这种真实就是最终自续派的祖师,也要让传承弟子能够经由前面的陈述最终能够现证的。这就是接引的一个过程、是过度。前面用了很长的时间在过度,最终让众生还是要依此得解脱。最终能得大解脱、得大自在的,还是要靠离四边真实胜义的大智慧。否则,我们没办法得到真实了义的境界。看到这一点,自续派的祖师在究竟上也不承认单空是真胜义,因为后面把前面的这一个广大的建立彻底给否定、彻底掀翻了。并说,那一切在真实当中都不算话。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一锤定音、永远说得算话的话,就是要讲真实胜义。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前五篇文章

圆春法师: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 第5课

圆春法师: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 第6课

圆春法师: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 第7课

圆春法师: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 第8课

圆春法师: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 第9课

 

后五篇文章

圆春法师: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 第3课

圆春法师: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 第2课

圆春法师: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 第1课

圆春法师:中观总义讲解 第十六课 应成派不共四大应成因

圆春法师:中观总义讲解 第十五课 自续派与应成派运用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