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圆春法师:中观总义讲解 第三课 中观分类 |
 
圆春法师:中观总义讲解 第三课 中观分类
益西彭措堪布造 圆春法师讲授 顶礼大恩至尊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顶礼本师释迦牟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浩瀚前译三根本!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如虚空般无边无尽的众生得到究竟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发起菩提心之后,在菩提心的摄持之下,我们今天接着一起来共同学习堪布益西彭措所讲授的《中观总义》。 在五种分类当中,前面第一种分类与后面第五种分类是我们学习中观的时候最需要从见解上面去辨别的。如果这两个分类认识不清楚,我们就会在一种见解当中去纠合两种抉择。即本来是站在两个侧面抉择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一个侧面来产生相违矛盾。所以我们必须要分清楚这种分类。有时我们是站在自空的立场上说,还是站在他空的立场上说。或者有时我们讲的是有承认的还是无承认的。这些都是要站在相应的分类上面去看,尤其对于第一种分类,我们学习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上面,对于整体的般若教法来圆满的受持会有很多的辨析。 实际上第五种分类就是对于自空中观的分类,自空中观的学习需要我们花很多工夫的。在这个分类当中,虽然有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并行,而无相违的这种并行的弘扬当中,我们首先是要以自空中观为基础而学修他空中观。有些上根利器者可以直接得受他空中观的利益,但是通常的根基都是要经过自空中观的学习再进入他空中观的学习的。我们先来看原文: 一、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 “自空”是说我们所抉择的法的对境它自体本空,自身就是空无自性;“他空”抉择的时候是自法不空而以他法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上面的客尘是空的,所以称为是他空。也即我们面临的抉择基是如来藏,而如来藏空不空呢?他自己不空,什么空呢?是如来藏之外的客尘,这些与如来藏不相应的法是客尘,它是空的。所以自空和他空在抉择的时候会产生这样一个结果。这就是我们在学习《定解宝灯论》当中的第一个问题所抉择的观点。也就是中观是自空还是他空,对于这种自空他空的观点,是无遮还是他遮,究竟的见解是无遮还是他遮呢?实际上,无遮和他遮究竟以后都是能圆满一味的,无有相违,一味无别。但是由于我们不认识时,会觉得说法上面、见解上面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究竟的自空,也不了解究竟的他空,如果我们了解究竟的自空,你就对于他空也能受持,能够相应的接受。然后如果对于他空的观点能够究竟地通达,你也能够相信自空的抉择正是在成立他空的如来藏。这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花很多的工夫。包括以后我们学中观的很多的内容,都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涵。 所谓自空中观,即是把轮涅所摄的万法抉择为远离一切边的显宗大乘宗派,其中,就法界无生的方面抉择,称为自空中观。如《理聚论》 所谓的自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将轮涅所摄的万法做为对境来进行抉择,所以抉择的对境是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轮涅就是轮回当中的色法等等的显现,涅槃就是乃至于一切智智的佛果,把乃至于一切智智的佛果和轮回当中的色法等等这一切万法,做为所抉择的对境。抉择的结果是什么呢?是要远离一切边,也就是我们假如没有触及到法的心要,总是会掉落到一种边执戏论当中,最后需要远离这一切边执戏论,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最终抉择的结果。 后面讲到“显宗”,也就是说这是显宗的一种抉择方式,不是密宗的抉择方式,所以它也在显宗与密宗当中来给我们显示,“大乘宗派”:我们说自空中观最主要讲的是大乘的空性,在大乘的空性当中有显宗的抉择方式,有密宗的抉择方式,而现在是显宗的抉择方式。显宗的抉择方式抉择的对境是什么呢?就是轮涅所摄的万法。所以色法是需要远离一切边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至于佛陀的一切智智的这些境界,都是要远离一切边。“抉择”:就是抉断和分别的意思,通过分别的这种拣择,最后抉断出远离一切边的结论。这需要通过正理来进行分别。 其中就法界无生的方面,我们抉择一切轮涅所摄的万法,最后我们会抉择到万法本自无生。我们从无生上面去认识万法,是最殊胜的,因为我们就是觉得这个世界上有种种法的显现,而实际上连一个法都没有出生过,你说这世界上有一个法存在又从何而谈呢?所以连他都没有出生过,怎么会有显现呢?从根子上面就一下子否定了,我们这些显现的万法是无生的本性,我们怎么会看到他呢,无生中看到的法,你就要知道本自不存在,所以见到任何一个法,既然从未出生过,又怎么会显现呢?这需要从无生方面这个根源上去认识。 如果我们没有抉择好这个无生,你就总觉得这个法明明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怎么可能否定呢。本身就是有众生出现在最初的轮回当中,还有这些显现法也从某个侧面从最初出生过。还有象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出现的种种产品,都是从工厂里面生产出来的,所以就像这个世界也是出产“显现”的一个工厂,不断的在出生着人,不断的在出生着法,而且甚至我们相信通过殊胜的修行最后会出生一切智智的境界,佛的境界。如果没有佛陀的境界出生,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去寻求佛陀的一切智智的果位呢?要寻求佛陀的这种证悟呢?我们在这种实执心当中,一直觉得有一种法,这些法是有首先的出生的。通过正理进行抉择以后我们看到了,不仅是色受想行识这一切不存在,甚至连佛陀的一切智智都是无生的本性。 所以在《般若经》中讲到过,乃至超胜具胜一切智智之性,亦为是如梦如幻。所以佛陀的智慧最后给我们抉择,也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境界,这是从自空的角度,自空的角度如果这个我们不学好,我们永远会建立有一个真实的法存在。如果这步工夫我们做不好,所有的修行就不会有超凡的离戏的见地的,就容易和我们通常的认知是一样的。我们做为佛教徒就不能够做一个最了义的,最圆满的具有对佛法最殊胜见解的佛教徒。 如果能够真正把“无生”的义理抉择了以后,这种让没有福报的众生所恐惧的境界,所恐惧的见解,所怖畏的空性,正是我们大众有智慧的因缘。反衬出我们的福报不可思议。实际上,一切万法虽然是无生的本性,而我们现在却能够看到,我们看到的同时,由于他无生的本性,是在诸法的本体去抉择的,他自体本来就是无生的本性,它虽然出生,那么出生也是一种无生的表现,法法都是无生,法法都是空性的显现。 所以永嘉大师就讲了:五阴浮云空出没。就像在虚空中出现浮云,又在虚空中隐没浮云。虚空当中浮现云彩的时候从来都没有一个真实的云,在隐没时因本身就没有一个云彩的出生,又怎么有一个安住和最终的隐没呢?所以就是从空里出、空里现、空里灭。你让他出现,他也是空性无生的,他显现时也是空性无生的,他寂灭时也是空性无生的,只不过是在我们不认识,或者在我们执著时会有这种无明妄心,他会在空性中妄现种种显现而已。虽然在显现,由于他是无生的,所以压根底就是一个空性的,不存在的,不象显现般而实有真实的。所以这个抉择就是一种自空的抉择,他不是对于万法之外去找一个空性,就是法在显现的当下当体即空,不需要去担忧这个法成为断灭。为什么呢?这种抉择是通过正理抉择还原他的本性,通过正理让我们认识到他的本性,所以这是一种发现,一旦能够发现他的本性的时候,我们才有还原他的本来面目的机会。 就像一个投影,刚开始你把他当真实,后来你认识到他是投影时,你才能够还原投影。或者我们在看戏时,你把戏当真了,那你就已经把戏变成一个不是戏的戏了,你就把它当成真实的生活了。假如你把戏能够看清楚是在演戏,你就还原了戏的真实状态,所以这个世界上的万法的显现乃至于佛陀的智慧都是空无自性的无生本性,而我们所认为有真实存在的,都是站在我们无明心识面前的认可,无明心识面前的种种认可正是把这一切显现的本性给扭曲了。在这种错觉中,我们去歪曲万法的真相,这个时候我们错了,我们对一切色法乃至一切智智的显现法都给歪曲了,这是我们大家彻底犯错误的地方。如果你从无生上面抉择了以后,才能够无误地抉择到他的真相,承认这种真相,才还原他的本来面目,否则就是在扭曲他。 所以我们最初一步抉择万法时就在无生上面抉择,在自体上面显现他的空性,由于一切万法本空,通过正理抉择他“为什么本来是空”,这样子的一个宗派就叫做“自空中观”。而抉择的时候我们最主要依照于龙树菩萨的“中观理聚论”。这是龙树菩萨的一类论典,而不是一部论典。是由很多自空中观的这种抉择的法理聚合在一起的一种法的法集。就像我们说,某位大德出了很多的论典,而有一部分论典归属于理聚论。就像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宝蔓论》等等这些中观的论典都是中观理聚论。在这里面抉择是通过胜义理论来给我们显示的,而这个显示是随顺佛陀二转*轮的抉择来给我们显示的。 最初,修习自空中观极为关键,因为断除回根本的实执,完全依赖自空中观见。 这句话是一个很关要的地方。“最初”是指我们学法的最初,当我们面对着中观的学习的时候,一开始要怎么学呢?就像一个人要阅读《大藏经》,这样浩瀚的经典,你怎么去阅读,怎么去阅藏,对你的修行才有帮助呢?你如果没有遵循一种有效的次第,你学习的方法方式有问题,就会左拿一本右拿一本,就像看热闹一样,最后看乱了,就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在学中观时也是这样的。因为中观殊胜的论典有很多,如果你在学习时,不讲究一种善妙的方式、方法的次第,最后会把你学糊涂的。虽然论典是很殊胜的,诸佛菩萨是不会糊涂的,但是我们学习时我们不善于学习,却用这些智慧把自己搞糊涂了,这是我们不善于学习的原因。所以“最初”这两个字就给我们讲到在开端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趣入。 开端时“修习自空中观极为关键”:“关键”就像门,有一个机关,如果有这个机关,你能够打开这个机关,门才能打开,这个机关你不能打开,这个门也就打不开,你也进不了门了,所以要进入堂奥,你就要能够把机关打开,关键处就是你开门而入于殿堂的机会。所以修习自空中观极为关键,是我们断除轮回的这种境界能够出现的关键点,后面会讲到理由:因为断除轮回根本的实执。轮回有种种的显现,轮回的因有种种的抉择,有些是站在业和烦恼上面去抉择,最根本的业和烦恼的因就是这个实执。 你有一个实执,即使这个世界是个虚空,由于你有实有的执著,最后你就会执著有一把锄头,然后又看到前面有一块大地,你就执著有一块大地,(这是一个比喻)也就是说,拿着你执著出来的锄头,然后走向你前面执著出来的大地,就开始在那儿挖坑,挖了坑以后,你又用你执著出来的铲子,把你自己埋在里面去!这就是我们通过实执的方式把自己活埋在轮回当中。我们在轮回中实际上从来没有出现的。如同前面的比喻,锄头没有,地面也没有,铲子也没有,而且你的身体也是没有,但是由于你的执著,首先你执著了你的身心,然后用你执著的锄头去挖你执著的土,最后用你执著的铁铲,把你执著的身体,埋在你挖出来的实执的坑里面去。最后把自己埋在里面。而这就是一种活埋的状态,这种活埋的痛苦是从我们无始轮回以来就产生的,到现在还活埋在轮回里面,我们一直在这里面,没有超脱没有自在。而这种活埋的境界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实有的执著。当你哪一天认识到实际上这些泥土不存在,我用的这些工具完全不存在,甚至连我的五蕴身心都是本不存在的,那有谁去受轮回呢?有谁称为是轮回呢?没有轮回,也没有谁在里面轮回。这样子你当下豁然大悟的时候,你就看到从来就没有这回事。所以一开悟时,禅师们有的笑了有的哭了,觉得冤枉了,有些觉得怎么会这么可笑呢?我们一天到晚的痛苦,实际上是一个子虚乌有的瞎忙,瞎热闹。 所以轮回的根本是实执,如果没有断除这个实执,你还是在不断的活埋自己,没有谁把我们送到轮回当中来埋葬,就是我们自己的实有的执著一直把自己埋葬在这里面。这一点在《圆觉经》中讲得非常殊胜: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明轮转生死。一切众生在无生当中虚妄地见到了生和灭,前面我们讲的是自空中观,是从法界无生的方面来进行抉择的,因为本来这个法界就是无生,而在无生当中,我们这些众生,又会虚妄地觉得有生,一旦有了“生”以后,就会有显现,然后就有显现的灭亡,就有生有灭。所以我们有出生到这个世界活了一段时间,最后又在这个世界上面死亡。而一切万法都是如此的生生灭灭,这就是从最初一念无明上面已经产生了一个“生”的妄执。由“生”的妄执就会出生“灭”的妄执,这个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或者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轮转不息的状态就是我们在轮回当中被活埋的状态,也是生死的轮回。 《圆觉经》说到本来一切万法是无生的,而我们又虚妄的执著有生灭,所以我们就称为轮转生死的众生,如果说他是实有的,我们的解决轮回的办法就是另外的方法,也就是说你要把轮回当中存在的东西将他改造,将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毁坏,破灭,这样子你才能够解决生死轮回,但是《圆觉经》中有没有让我们去把这个世界破灭呢?一个一个的东西把他烧毁呢?没有。 《圆觉经》当中让我们怎么获得解脱,让我们怎么得到证悟呢,《圆觉经》说:“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只要你了解到一切万法的境界,是空中花,虚空中的花,那么你就没有轮转了,在你知道没有轮回的时候,也会知道没有一个身心在这个轮回当中受这些生死。所以只要知道“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不需要再去做辛勤的努力。所以这是从了义的修法从根上去认识,一旦我们从根上面去认识,省力处得无限力,非常省力,又得到无限的力量,巨大的力量,彻底地把轮回掀翻,不费一点的工夫,不费一点的工夫是什么原因呢。来源于一切万法自体本空。如果不是自体本空,我们绝对不会如此轻松,而假如你觉得要成佛必须要通过很辛苦的,很造作的方式去努力,那么这些方式都是在次第教法上面,或者在接引你进入到究竟的教法上面的一个中间过程而已。而实际上越是走向究竟了义的教法,越能够安上这个无生本性的时候就是当下成办的。 所以 大慧宗杲禅师一生接引学人就是经常唱念一句话: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越是得力的修法越是省力的修法,越是省力的修法越是得力的修法。你看小乘的修法,省不省力气?不省力气啊,很恐惧轮回,很想求一己的解脱。而大乘的修法省不省力呢?与小乘修法比就省力多了,大乘菩萨来到这个世界,根本不惧怕这个世界。他没有象小乘行者那么恐惧这一切的显现,他来到这个世界象游戏一般,享受着这种如梦游舞的境界,可以与万物进行空幻的游舞,这种自在,这种轻松,谁能享受呢?这个算不算是自在呢?如果按照上上的教法去认识的时候,还不够自在,为什么呢?因为只要你能够认识到无生空性,这一切幻化的妄相就会当下寂灭的,如果能够当下寂灭,你还要做多少的积资净障呢?所以真正了义的修法按照禅宗啊或者按照大圆满去讲,就是说你积累这些善法,这一切实际上按了义来看,你都是在一些幻化上面用工夫,没有从本性心地上面去用工夫。所以本性心地上面认识空性,诸法自体本空的时候,当下就入到寂灭境界,一旦入到这个寂灭境界时,就是虚空粉碎,大地平尘。整个山河大地完全还归一片晴明的大虚空。 所以一证悟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操心了,我们想到要把这个世界的种种痛苦的刑具就像地狱当中的种种痛苦的刑具。假如有一个实有的痛苦的地狱,你怎么把地狱中的众生全部的痛苦解决呢?然后这个世界有种种的染污,种种的缺陷,而我们内心当中有种种的烦恼,佛陀的境界有种种的智慧要显现,这一切我们要一个一个地将不好的东西把他粉碎,将好的东西一个个地把他积累下来,你要花多少时间呢?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个工夫。但是,我们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归万法的本性,一旦证悟到这个空性的本性啊,这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因为本来没有一个实有的地狱,也没有一个实有的旁生,也没有一个实有的饿鬼,甚至没有实有的天人,也没有实有的佛果。 最后的问题在哪里呢?就是解除当下的实执心,把实执心一打破,当下就成办,所以我们修行的要诀在于:从根执上去找时,看到是实执,实执一旦打破,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解决了,所以一切轮回的问题就是实执的问题。而要把这个实执的问题解决就要依靠自空中观,因为假如你不介绍一个自空中观,给你说是有如来藏的,或说有某一个法的,你就会一听到的时候马上就启用实执,一启用实执时,又开始埋葬自己了,只要你有一法可攀缘,你就会偷心不死,一直盗取这些法做为实执的根本,所以我们必须要依赖这个自空中观见。如果不依赖这个自空中观见,我们的实执是打不破的。就像小孩子他如果觉得他手里一直拿着他特别贪着的玩具,是他特别想玩的玩具,特别喜欢的,只要在他手里抓住了,就绝对不会放手了,假如你跟他说,实际上你从来没拿着一个玩具,你手里什么都没有,他一看真的什么都没有,发现以前是看错了,这时,这一捏手时什么也捏不到,他才不会想到他的玩具怎么样了。 我们一直在轮回当中就是这样贪玩,贪玩这些显现法,贪玩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当真,怕失去,也很想得到。只要有一法让我们可以拥有,只要有一法让我们看到,我们就想去贪他,想去求他。这种实执心就一会直显现。所以说要完全依赖于自空中观见,先不谈他空,如果要断除轮回,首先要把自空中观学好。自空也就是说诸法自体本空,你看到什么法你都要知道自体本空,看到什么法你都要知道自体本空,你想到什么法你都要知道自体本空,那么见闻觉知的一切法都是自体本空,那你的境界当中有什么法不是空的呢?没有任何的法不是空的。所以就是法法都是大空性的,既然没有任何一个法不是空性的,你在你的见闻觉知中,有什么东西你能抓得住呢?抓不住,最后你才发现原来以前我认为我获得的、拥有的一切实际上都是猴子捞月亮,原来以前我所觉得拥有的一切,获得的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时你就会哑然失笑,就会想到应当放下,那么因为诸法自体本空的原因。 假如说给你介绍的方式不是这样,而是说这个世界上面这些的法,你看到了吧,我来给你介绍。这些你看到的法他自己不空,他上面某些方面是空的,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哦,有一个不空的法,一旦让你的偷心抓着,让你的分别心能够攀缘就一下子抓住他了,抓住了他后你是抓不到好东西的。就只能抓到轮回。所以在介绍的时候,断除实执就是要完全依赖自空中观见。我们后面会提到他空中观与自空中观无有相违。我们讲完全依赖自空中观见,但有些修行者直接进入的是他空的修法,他会不会完全依赖自空中观见呢?也可以说是完全依赖的。为什么呢。因为,最后他放下一切客尘的执著,就是在客尘的本体上面,自体本空的。而这一点,和自空中观的抉择是能够互相融合的。即自空中观就是在解决这些客尘戏论。所以说也是要依赖自空中观见的,只不过说,能够真正通达他空中观见的人,他对于自空见是能够具备的。 而且,如果对于自空中观没有把握住要点,再说哪种心性本体光明之类的美妙名称,也只是名称动听而已。 这句话是我们学习中观的修行者一定要铭刻于心的。甚至修行禅宗的、修行密宗大圆满的修行者也应当把这句话铭刻于心,因为这句话当中的关要太深了太深了。很多的学修者容易在上面吃亏上当。 这里进一步地给我们讲到,如果你对于自空中观的关要处没有把握住,只要你有这种前提,即你无法通达自空关要,这样你说什么心性光明之类的美妙词句,或者“大圆满的觉性”、“如来藏的涅槃妙心”种种的这些“妙明真心”,或者“大圆觉的圆照清净觉相”,或者“大楞严定心”,不管你讲什么美妙动听的词句,实际上你的意义都是实执,名称是很动听的,意义却是很差劲的。这名字取得很好,但是却毫无实义。就像一个人挂羊头卖狗肉一样的,外面的是晃子,里面却没有真货。所以你觉得是如来藏,觉得是大圆满、大手印,尤其在禅宗当中讲的见心性、见本性。这些心地光明,本来风光本来人,这一切说法只是名称上好听而已,但是只要你对自空中观是无法理解的,就说明这些话里面没真东西。都是一些拾人牙慧的一些玩词句的游戏而已,实际上你没有真正地受持到法义。 这一点在《圆觉经》中也讲过,《圆觉经》本来是给我们介绍大圆觉的这种三转的如来藏心的一个殊胜的教法。即使在这个教法当中也讲过,如果我们对于客尘万法的实执不放下,那我们所识辨的一切、所认为的一切都仍是轮回。无法超越这种分别情念的执著心。在《圆觉经》中也讲过:“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假如你的心是轮回心,你以这种轮回心所生出来的见地,就是轮回见;轮回心生轮回见,然后你还想依靠这种轮回见,入于大寂灭海的佛陀的一切智智证悟境界,这是始终都不会到达的。你有这样的意愿,但是你到达不了这种大寂灭海中去。为什么呢?在《圆觉经》中也讲过:“种种取舍皆是轮回啊。”你有取有舍就是轮回,你觉得有个显现法,或者有些好的法,有些不好的法,只要你有实执之心:执著有好有坏,有美有丑,你当为真实,这样子去进行取舍分别,这都是轮回。而且说:“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皆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意思是说,你没有出轮回,你的见地实际上是轮回的实执心的见地,你以实执心生出的实执见当中,你虽然说有一个圆觉的本性,圆照清净觉相,你会说这种如来藏的教法,虽然你会说这些美妙动听的心性光明的词句,但是你却把这个圆觉都拉到轮回里面来了。 所以我们在学自空中观的时候,会将把如来藏来进行抉择,有些人不敢把如来藏拿来进行分析,有些人说如来藏空不空呢,我站在自空中观去进行抉择的时候,如来藏必须空;如果如来藏在自空中观这个地方还不能空,那么就说明如来藏是实有的,如来藏是实有的,那就可以执著,只要在二转的自空中观中,你有一法是实有的,你就去执著他。那么,只要你是执著心,是不是真正的如来藏呢?如来藏是执著不出来的,如来藏是要把客尘的执著心要给荡绝,才能够显现我们心性本具的如来藏光明,所以他必须要远离一切实执,把妄想执著打破,所以必须要远离。而假如说我们内心有一个攀缘的对境,有一种可攀缘的法,就会一直攀缘他;假如你看到有一座楼让你可以爬上去,你就会想爬,因为上面有你希求的东西。你执著为实有你就会在上面爬;所以你就会去攀缘它。攀缘它的时候,这个东西是不是真正的如来藏呢,虽然说是如来藏,但只是如来藏的名称,没有如来藏的意义。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不是真实的如来藏了,这个已经称为你戏论的如来藏了,已经称为是轮回的实执心了,实执的境界。 所以,按照三转去衡量时一看,你所认为我的这个如来藏,不是真实的如来藏,是一个假冒伪劣商品,是应当打破的。或者说就像现在的手机的山寨机一样的,外面看起来象名牌货,里面实际上是假货。你所认为的如来藏,哦不错不错,我学修了如来藏,我闻思了如来藏,我也学了大圆满,我讲的都是心性的法门,但是,是不是真正讲到了心性呢,没有,因为你没办法理解空性,就是实执戏论的一个法,这个心性已经落入实执的见地当中去了,这个不能称之为干干净净的,无有垢染的心性光明了。所以他只能是在三转当中落入到客尘里面去了,所以在二转当中的空性如果我们认识不透,我们就会在学三转的时候也无法认识如来藏,你所认为的如来藏都是客尘,虽然在名称上你说是如来藏,但是在意义上你已经落入到客尘的意义上了,所以对于佛法我们能不能够理解呢,对于佛法的真实义我们能不能够受持呢,如果对于三转的真实义,甚至密宗的真实义你要受持,自空中观的见地你没有,你是受持不了的, 法王如意宝曾经写过一篇论典,这篇论典在益西上师的《新月释》当中给我们讲过,就是《披戴天饰的恶魔》。这个是法王如意宝在年轻的时候写的一篇的论典,这篇论典当中的词句全部是大圆满的词句,用大圆满的觉性啊,直断啊,种种的这些词句去用,但是它的观点,也就是他的意义是什么呢?法王如意宝用这种词句只是想表达一种外道的意义,一种外道宗派当中的数论外道,或者秘密派的一些见解,披戴天饰的恶魔,实际上他是一个魔,这个魔的外表装得比较好,穿的服装很好,装饰是天王的装饰,天王是很尊上的,而魔是一个邪的势力,戴上这种外壳,而内在是一个魔。写好这个论典之后就送给附近的一些闭关修行的老喇嘛看,这些老喇嘛一看了后,有些就说:“啊呀,这些修法对我们来说真是太殊胜了,照这样子修,一生当中就可以成为圣者,乃至证得普贤王如来的果位”。 法王如意宝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的高僧大德出兴于世,法王如意宝当时的智慧很厉害,而很多闭关者应当算是不错的修行者了,我们现在也有种种的修行者,闻思的修行者。以前的这些修行者也是乐于实修,最后由于这种见地上面没有透脱,还是没有认识到真正的大圆满见,然后你用这种美妙的词句去给他介绍的时候,他无法从词句上面看出意义上面已经有错误了,所以我们学佛法如果仅仅只是在词句上去学,而不在意义上去领会,不在意义上去透达,那么你所受持的就是一个外壳,假如哪一天有一个人,他的见地是不真实的,他用一种假的见地,来蒙骗你,你就跟随他走了。 所以词句只不过是个工具而已,这个工具做什么还看我们怎么运用。法王如意宝就依靠这种表现,向大家教戒说大家千万要注意自己的见解,如果盲含笼统,连掉入外道的见解当中也不知道了。我们如果和道友们来讨论这个人无我的修法的时候,有时候如果说要讨论到外道的“人无我”的见解,很多人肯定会觉得和大圆满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呢?假如我说,实际上吧,“我”只是一种认为不象普通人所平常所认为的那种“我”,我是什么样的一种我呢,我是一种不可思议,不能用分别去了达他,不能用人的见闻觉知去触及他,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一种存在,他是在世界当中的一种根本的本体,这种本体不是语言分别所能够触及到,这才叫做真我,而一般人所认为的这个我是轮回,我的真我就是每个人的涅槃。然后把这种神我的不思议性用大圆满的种种词句,用“心性的本来人”,就像禅宗说“主人翁”,这就是叫做“主人翁”,这就是我的本来人。那么,一介绍很多的外道的这种讲法的时候,说法就和大圆满差不多,跟禅宗也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假如你只是在词句上去认识,那么有没有真正小乘的人无我的见解呢?连小乘的人无我的见解都无法形成呢,就会最后只是认识到的一个“神我”的见解。外道的见解。依靠外道能得解脱吗?无法得解脱,甚至依靠外道会产生更多的堕落因缘。 这里面讲的是很关键的,如果对自空中观没有把握住要点,那么你没有把这个法的实有建立给攻破,最后你还是认识的是一个虚妄的戏论。还是在实执分别当中建立的实执分别的概念。这样子,在《圆觉经》当中讲,用这样的思维去辨别佛陀的境界,就像开在虚空中的花一样,也即是你在虚空中执著出了花,你执著出花还不打紧,反而你还看到这个花还结果了,这不是更增加一层虚妄吗?本身首先有花就已经不正常了,最后,你还觉得这个花还能结果。这就是我们在学法的时候,本身你的见地就是一种虚妄的见地,你所认为的这些见地当中,有实执没有攻破,最后你却认为这种见地还能够出生佛陀的境界,依靠这些“心性光明”,依靠这些“涅槃妙心”,依靠这些“如来藏”的词句,依靠这些,你觉得可以出生佛陀的解脱,可不可以呢?首先,这些词句都是空花,都是你虚妄见的一个客尘法,然后,他怎么能够结出一个实果呢?空花只能结空果,所以你依靠一种不真实的如来藏的见地,你想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呢?只能是一个空的结果,也就是说最后你落空了,所以我们在最初不能让我们的最终落空,就要在最初一步要踏得很实在,最初一步是走得真实的,每一步真实,你后面才会有真实的果出现。 而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来面对的时候就是要明白这一点,否则这里面说“只是名称动听而已”,在名字上好听,名字上好听这样骗我们没有意义,或者说“痴人说梦”,梦话一样的,说了很多的梦话,很多的噫语,而实际上就没有这些事情,一个人在那儿说梦话还说得笑起来,说得很欢喜,甚至说梦话说得傲慢起来了,说我已经通达了,我可以成佛了,可以修行了,转凡成圣的希望就在我的手中,那么这样子就是一个人在说梦话时把自己说笑了,你说,其他人看到不叫做可怜吗?所以我们在学中观的时候就不能落入这种上当,我们在学密法的时候也不能上这种当。就像是法王如意宝的故事所说的。 法王如意宝在年轻时候写了这篇文章是这样子。包括在我们学院有一个不远的地方,有一位曲洽堪布,这位堪布也是和法王如意宝是做过师兄弟的,在江玛佛学院一起依止过托嘎如意宝的。他也讲过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喇嘛特别喜欢闭关,平时也不大出来,也不念经,也不闻思。有一天他出来晒太阳的时候,其他喇嘛就在他旁边去和他讨论佛法。讨论时其实给他讲的是一个外道的观点,用外道的观点去赞叹他。首先是赞叹他的这个闭关,说:哎呀,老喇嘛,你闭关不可思议啊,你看闭关能够消业障,不是我们一般闻思寻伺者所能够做到的,然后,闭关也能够得到大成就,甚至能够真正成为一个瑜伽士啊,你真是大瑜伽士的大修行者,我们真羡慕你啊,我们没有这种福报,哪一天我们有这个福报,我们一定要好好闭关!首先让他欢喜,把他哄得很欢喜以后呢,他就“呵呵呵”地笑了,觉得这几位是有缘人,哪知道遇到的这几位有缘的喇嘛实际上想逗他一下,最后这些喇嘛就试探性地提出了外道不可思议的我的这种见解,(就是前面讲过的“神我”),这个不可思议的真我的风采,是连祖师也无法用眼耳鼻识身意的境界所能够看得到的。经过种种的这些词句的描绘以后,这个老喇嘛就越听越欢喜,越听越欢喜,觉得今天出来晒太阳是缘起非常好,晒太阳居然还遇到几位有缘人,能够把自己的心得也能够和他们共享。最后给他们赞叹说,“你们讲得对,绝对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出了个大洋相他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不仅在一个人身上出现的,是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现过。不只是我们这些一般人,甚至一些闭关的老喇嘛,我们都很羡慕在山洞里闭关修行的老喇嘛们,包括我们自己以前也很想去山洞里闭关,很想找一个山洞就了此一生,但一看到这种结果的时候又不知道最终你投生到哪里去了。 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如果你不通达自空中观,不要说大乘的成就,就连阿罗汉的果位都得不到。就在大家学《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教言》时,全知麦彭仁波切这样子讲过的:如果你不学好自空中观,你不要说得到大乘的成就,就连阿罗汉的果位都没有办法成就。甚至你就只能够成就一个旁生的修法,所以你连做一个人的资格都没有了,你还说你的修法很高。这种修法如果很高怎么会让你堕入旁生了呢?还不如一个人他还能够去做一个做人的修法。看一位老太婆她一天行善积德,更不用说比得上一些老年人吃斋念佛,一生往生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一下子得大享受得大安乐,得大自在!那你能比得上呢?没办法比得上!所以我们要慎重地面对一生的修法,不要把修法放到虚狂的谎言当中,这只是名称动听而已,千万不要把我们这种见地描绘成让我自己好像说得很欢喜很欢喜,美滋滋美滋滋,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见地,这是很关键的。 所以最初一步工夫,就是需要有自空中观,(我们般若班今年一年就是要在这个自空中观中去学习,如果你有自空中观的见地,学好自空中观以后,再让你一起去学,就像《宝性论》。现在有些道友在学这部论,却觉得越听越迷糊,说是我们每一个众生是佛,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是佛呢,讲了空性以后觉得空还好理解,但一讲自己是个佛,这个佛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抉择了我是佛我还是众生,这个见解对我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如果我们不遵循一种次第,你遇到殊胜的了义的教法你还认识不到他的殊胜处。甚至有些人学了以后就会觉得:哦,显既是空,空既是显,显就是这个如来藏光明,空了就是空性,这个空性和这个如来藏光明就是如梦如幻的“显而空,空而显”的境界。这样不断不断的描述的时候,就会听着听着就入到自续派的观点里面去了,连自续派的观点有时还建立不起来,最多能建立出自续派的观点,也就是说,了义的自空中观见无法建立,那么他空见能不能建立呢?很困难。这样就会让我们的见地只是美妙的词句,而没有美妙的意义。 佛法的意义是非常美妙的,所以我们在学习时,首先从自空中观打好基础后,我们今年在般若上面用工夫,以后我们把这个自空中观学得不错时,我们再进入到《宝性论》之类的这些,或者是《他空狮吼论》这些他空的见解,再以这些做为桥梁你才会慢慢慢慢认识到密法确实是当下受用的、不可思议的教法。所以佛法是很美妙的,但是要遵循美妙的次第。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中明示:“凡是承许无变法界为成佛种性,首先需要认识所谓的法界(也就是把这个法界当成是成佛的种性。)是于何施设之基——真胜义二谛大双运极为不住的中观义。”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他对如来藏的教法已是一个撑持者。在他的论典当中,他对于密宗的续部做了广大的注释,尤其对《时轮金刚著书》他做了广大的注释,这个《时轮金刚》的密宗的这种见地,就是如来藏开显得极至的教法。而对于中观当中的自空和他空的关要,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和《他空承许狮吼论》这两部论“狮吼论”中,虽然这两部论的文字不多,但是,关键点全在这里面。你如何去分别自空和他空,你如何认识到他空论点的殊胜,其实就在短短的论点当中你能够知道。所以这里面的这句话实际上很多论典中看不到的。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出现是我们学法者是福报的显现。因为很多论师都是在自己的宗派上去着重弘扬,有些宗派是自空中观的着重弘扬的宗派,所以他的论典就是着重赞叹自空,有一些宗派的祖师是他空中观派的就主要在他空上面去着重弘扬,去赞叹。这样子,对于自空和他空之间的互相的辨别,互相的关要,他的站在的立场和侧面在哪里,我们是很少看到这些抉择的。很少见到这些辨别的。所以如果全知麦彭仁波切不把这些关键点给我们拈出来,我们学着学着就会学糊涂了,所以这句话是很关键的。包括下面的这句话对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键的。 这句话的前面讲:凡是承许无变法界为成佛种性,成佛种性讲的就是如来藏的教法。也就是讲的佛性,承许无变法界为佛性,也就是最后给我们讲一个没有变动,没有迁变的佛性。也即法性如来藏,这个如来藏是没有任何迁变的,本初如是后亦尔。即在最初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最后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我们最初轮回的时候是这样子的,最终我们证悟成佛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法尔如是。也就是说你成佛只不过是证得了法尔如是。法尔如什么呢。就是如这个佛性光明。如这个涅槃妙心。所以佛陀证悟了对这个佛性没有增加,众生轮回了对这个佛性没有损减。这个佛性是如同金刚一般不可摧坏的,是不随任何因缘而迁变、生灭的。不会受到任何的垢染,即使你再强大的一个五无间罪,再强大的一个烦恼也不会把它哪怕扭曲一点,变形一点,受一丁点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变的法界,或者说一个不变的成佛的种性,看起来象金刚一般大无为法的存在,这种承许会不会和中观自空有相违呢?全知麦彭仁波切说:不仅不相违,反而你更要去认识自空,你才能认识为什么是这个不变之法界是成佛的种性,也就是把这个法界当成是成佛的种性,而这个法界是从哪里来建设的呢?是从哪里来施设的呢?施设他的基础就是中观义。 也就是后面给我们讲的:首先需要认识所谓的法界,也就是把这个法界当成是成佛的种性,于何施设之基——真胜义二谛大双运极为不住的中观义。 什么样的中观义呢,是真胜义的中观义。真胜义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是二谛大双运极为不住的这种状态。二谛就是显空二谛,大双运不是通常的双运,而是比“显是显,空是空的,有两个侧面的”双运还要更超越,更完美的极至的双运,叫做大双运。极为不住,不是一般的不安住在空也不安住在显,而且是一切的显空一切的万法,乃至极微尘许都不安住。就像有位禅师说:去年贫不算贫,还有立锥之地,今年贫是真贫,连锥亦无。就是说:去年贫穷还不算贫穷,还有立锥之地,有一个锥子,有一个可以立锥之地,虽然地不是很大,这个锥也很小,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见地上已经扫除了很多很多了,还残存了一点,但这个残存有锥也有地;今年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不仅一锥之地没有了,连这个锥子也不存在了。即今年一切心、攀缘的境,不要说攀缘的一法不可得,连我攀缘的心都没有了,这才叫做极为不住。只有这样的极为不住才能显发我们真心的妙用。所以这个不变的法界就是要达到这种极为不住的大双运:二谛大双运。否则,只要你有一法可入,入到因缘当中去,因缘显现是要变化迁灭的,你有一法可住,住着在这上面,入到这种因缘显现当中。那么你就会随着这种因缘显现而生灭变化。怎么会叫做一个不变的法界呢,怎么又会叫做一个不变的法性呢? 所以就是要让我们认识到,其实法界首先是要一个真胜义的无住的法界,否则这个法界就是一个安住的法,安住的法会落入到因缘迁转当中去,有为生灭里去,最后你怎么不变呢?怎么不动呢?这完全没有办法控制了。只能随同于生灭而让他自己入于迁变当中,所以不可以成为一个永不变化的成佛的种性。你所认为的金刚般的佛性,所认为的大无为法,怎么可以产生呢?他只能是随因缘而迁变,无法象金刚不可摧坏的不变。就像禅宗们讲的:你能够懂时,当然是头头是道,法法皆真;但是如果你不会呢,不懂呢,那这一些对你来说也是白说一场,也就是假如说我们站在见解上,不是从境界上面去说,只从见解上去看,假如你不懂这个空性,不懂法界的这种不住的这种抉择,那你所认为的这个如来藏你是懂不的。所谓的一真法界无法认识,那你就无法认识到大般涅槃的这种境界。所以一个通,另外一个就容易通,一个不能通达,两个都无法通达。 《他空承许狮吼论》说:“如果想抉择他空中观,首先应当依随怙主龙树的论典,须要抉择万法无自性,倘若对此不了知,则不能够抉择世俗是自体空、 胜义以他而空的妙理。因此,最初应当抉择离戏各别自证之义。” 这两部论都叫做“狮吼论”,也就是狮子吼,在《大涅槃经》中讲到,真正讲如来藏的才是大狮子吼。大狮子吼一出现的时候,一切的群兽将都会惊慄,一切群兽都不敢再发出响声了。狮子吼就是一种入到了智慧当中,最智慧的宣说。任何智者无法与他辩难。所以这种宣说是智慧当中的智王, 这里面是说,如果我们想抉择他空中观,首先我们要依靠怙主龙树的论点,这里所讲的论典主要讲的是“理聚论”,因为怙主龙树菩萨他对于密宗也有论典,对于他空也有论典(赞聚论)。依靠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宝蔓论》这些论典,我们需要抉择“万法无自性的空性”。后面就反过来说:“倘若对此不了知,就不能够抉择世俗是自体空”的,这儿讲了“世俗自体空”,如果你再用二转的空性去抉择万法当中有一个法不空,那你就没办法入到真实的三转的胜义。还是会落入到三转的世俗,而三转的世俗是自体空的,而你去抉择一个自体不空的,这连三转的影子都找不到了。所以三转是要把一切世俗的万法都抉择为自体空。那么,我们只要能够见闻觉知,能够分别判断的都可以说是我们的一切显现法,都把他放在世俗的境界当中,然后:胜义以他而空,即世俗本空以后,那么胜义就是一个离戏的一个法,世俗是包含了一切的戏论,最后这个胜义就是离戏能够抉择出来,如果说你的世俗不抉择为空性,也就无法介绍这个离戏的这个如来藏,所以如来藏是需要什么呢,是要远离戏论的,就像《楞严经》当中: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为什么要把妄心打破呢?如果妄心不打破你还是入到戏论中去。起心动念的境界,不可能入到真心境界当中去。一旦入到妄心境界中就会去取相分别,会生灭。 就像阿难尊者,当时佛陀给阿难尊者敲钟,“当……”一下子,说:你听到了吗?阿难说听到了,然后又敲一下钟,“当……”,又问你听到了吗?阿难说又听到了。问:你中间有没有听到呢?说:中间没听到。假如我们有一个执著的对境,这个执著的对境一变化,我们的心就跟着他变化了。有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也有听不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有静的时候,有动的时候,跟着这种境界而迁转了。实际上真正要把不迁转不变动的真心能够找出来的时候,佛陀就给阿难尊者讲:你的闻性有没有变呢?也就是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有没有知道还有这个变动的生存,还有这种安静的境界?如果说你的这种声音或者你的这种听闻的本性只是声音出现的时候才有,那么声音一旦没有的时候你的听闻的本性就没有了。既然你的听闻的本性没有了,那我第二次再敲的时候,你就无法听到了,因为你中间声音停了,声音停了以后你已经没有听闻的本性了。没有听闻的本性,这时再敲钟,你怎么又有听闻的本性了呢?其实就像眼睛,你可以说睁着眼睛也在看,闭着眼睛也在看,只不过说睁着眼睛你看到的是亮,闭着眼睛看到的是黑暗。所以都是有见的,这个就是见性,有这个见的本性,闻的本性,即耳根有闻性,眼根有见性,见闻觉知都有它能见的这种不变的本性。而不变的这个本性,假如说他执著于外在的显现法了,就像耳根的闻性,只要一听到一个声音执著了,你就跟着这个声音跑了,声音停时你又跟着这种静止跑了,当这种声音再出现时,你又跟着这种动的声音跑了,所以你受着外面而牵动,你的内在境界就是变动的。就是一种生灭的境界。 所以这里面说,如果我们对“万法无自性”没有抉择好,那么你就不会抉择到世俗自体空、胜义以他而空了,就像这个世俗自体空就是,假如要显发我们这种不变的闻性,就像“观音耳根圆通”这个修法当中所抉择的,最后会显示一个十方圆明的一个大境界。而这种十方圆明的大境界是需要我们入流亡所的,首先第一步要去把这种“二取”的境界打破,而这种“二取”的境界要打破,你就是要对这一种捕捉外在的这一切捕捉心完全寂灭。怎么寂灭呢?如果说是世俗的这些见闻觉知的对境不是自体本空,你的心就会攀缘他,就会受他的支配,一旦受他的支配,你就无法形成“大圆觉的十方圆明”了。声音在左边你只能听到左边,在右边你就只能听到右边,然后有声音时你能听到,没声音时你就听不到。然后我们的眼根也是这样子。而且耳根听声音的时候不能看色法,耳根只能用来听声音不能用来看色法,这样就对我们的境界形成了隔碍,无法形成一种圆通。要形成圆通必须最后能够彻了无余的,所以佛陀的全知最终就是要把这个世俗的万法的客尘一打破的时候,本来圆满通彻无碍的,照了一切万法,了了全知的觉性妙体,就能够显现出来。而这一点首先需要你认识到世俗自体本空的,你能够放下世俗,客尘。然后就能显发“胜义以他而空”,胜义也是能够显示离戏义的。象如来藏心泯灭了对外物的执著以后,叫什么东西呢,我们能不能够看到如来藏光明呢?你的眼根你看不到如来藏光明,只能把我们的见闻觉知的这种分别境界把他泯灭的时候,他才能够出现,所以胜义他虽然本性不空,但是胜义的本体是离戏的,否则就不需要我们寂灭我们的取相分别。所以他的出现是离戏的出现。 所以后面就说:因此,最初应当抉择离戏各别自证之义。离戏很重要,各别自证也很重要。离戏就是要远离一切戏论,而要远离一切戏论通过什么境界和他能够相应呢。就是各别自证的智慧。各别也就是说“和他法不相混杂”。自就是“对于对境能够无误了知他的本体”,证就是“见”的意思。也就是说,对于诸法的本性能够无误的见到。而能见的智慧是什么呢?不能够和见闻觉知的这种眼识根识境界混杂,也就是超越我们的根识、分别。打破了见闻觉知的眼耳鼻舌的这种境界,超越了、寂灭了这种境界,才能出现的一种见,这种见到的时候,是一种离戏的所见,最初要把这种意义抉择出来,否则,就还是会落入到世俗的客尘当中。无法显示“胜义以他而空”。因为胜义没有显示以他而空,而是显示胜义还是戏论。既然是胜义还是戏论,那么胜义本身是离戏的,你又把他说成是戏论的法了,所以他不是真实的胜义,就还是客尘。所以这是一个关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