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66-67卷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66-67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六十六卷A面 然后呢在自己的概念上面,要时时检查、检点,这个是我们眼前修行第一步重要的事情。要想在自己的内心概念上面查清楚这一点不大容易,但是这个却是真正我们修学的中心。 【“故庄严经论于此密意说云:‘增上生谓受用身、圆满眷属勤圆满。’”】 所以这经论上面告诉我们,经论上面他真实的意思就是说,什么增上生?那就是这个你自己的受用的生,以及眷属这些事情求得圆满,为了这个,所以你要好好的努力去勤修,使他达到最究竟圆满的地步。 【“此说由前四度,成办增上生。”】 所以六度当中前面这个布施、持戒、忍辱,就是为了这个。 【“又多教典,说由此等成色身故。”】 他不细讲,但是说很多经论上面都说得很清楚。 【“是故修种智者,经极长时,修诸极多,诸极殊胜,戒施忍等,亦是希求彼等妙果,最极殊胜身等胜生。”】 所以说修佛种智,就是佛经过非常长的,通常我们说三大阿僧祇劫,实际上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并不是在这个长时候当中随著业在转,是认真的修行。修什么?布施、持戒、忍辱等,为什么?就求这个殊胜之身,这个才是他真正增上生的意义。那么由于这个,然后呢达到究竟决定胜,当他究竟圆满的时候,两者就是一个。 【“成办究竟决定胜者,谓如入行论云:‘由依人身舟,度脱大苦海。’是须依止,以人所表善趣之身,度诸有海,趣妙种智,此复须经多生,故能办此身胜因尸罗,是道之根本。”】 引论上面,我们一定要以人身舟,这个暇满人生就像船一样,这个人身是使我们超脱生死轮回的宝贝、工具,船是让我们渡脱这个生死苦海的宝筏,就是这样,这个比喻所指的内容。所以需要依止一个身体,这个善趣人身当中超脱三有之海,达到一切种智的地位。这个要经过很长时候,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种种的因缘,前面说过,而这个根本什么?尸罗,所以这个是道的根本。以前我们讲尸罗好像就是戒,现在了解了这个戒的真正的纲要、纲骨,就是业的道理。由于是业,所以你必定要持戒。那么这个是关于共下士部分,前面已经简单的说明,最后有几句话,这个几句话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因为前面我们说是下士,说共下士,说现在所讲的虽然是下士,但是呢却是你为了达到最上圆满的基础,这是跟那些人共同的,跟那些人共同的基础,对这些条件不够的人来说叫做共下士,共同他的;对于条件够的人,这是他走上去必须要的基础。所以在这一点上面,它说明了下面这两句话,现在我们看看他说明的是什么?就是你要达到最圆满的究竟的圆满的位吗?这样的条件,这是我们需要的。 【“若善趣身而不圆满一切德相,仅能成就一少分德,虽修诸道进程微少。故定须一最圆满者,此中护求寂等未圆学处,犹非满足,故须励力,护苾刍等圆满学处。”】 说虽然你得到了善趣,这个是特别指人身,暇满的人身,但是如果这个人身而不圆满一切德相,这个德相在前面思惟别这个关于业果那一部分,叫我们特别认识的那一点,就是讲这个。如果你不圆满,那么你所得到的只是一部分,因为得到一部分,所以你用这个不圆满的东西,那个时候去修道的话,他进步很少很少。现在你要想求的这样的圆满的无上菩提,根据这样的一个差的工具,不可能,所以一定需要一个圆满的。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眼前样样事情都可以了解它,你随便做一件小事情,那没关系,你不要说别的,现在你要想钉一个钉子,对不起,钉一个钉子,你就拿那个钉子,拿你的手,你一点办法都没有,钉不进去,对不对?这个很清楚,那么简单的一个钉子,你如果不用铁锤的话,对不起,你就是钉不进去。然后呢,譬如说你要别的地方去的时候,你说用脚走路,对不起脚走路,就算你走得到,你走来走去的话,最多只能走在这个台湾;离开台湾一步,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不是很简单吗?没有一件事情例外的,我们现在做眼前的任何事情,你没有完整的工具,就做不好这件事,何况他现在所要求的是什么?无上佛道,这一点我们必定要知道的。那么为了要求无上佛道,他一定要满无边的功德;要满无边的功德,一定要最圆满的德相的工具,这个就是我们暇满的人身。所以他下面说“此中护求寂等未圆学处”,还没满足喔,就算是你出家做个沙弥,这个沙弥已经比起凡夫好的多很多,不圆满,真正要努力的,努力要保护这个比丘“等”,为什么讲等?比丘还不圆满喔!不过呢这个是基础,在这个上头还要什么?还要菩萨,然后乃至于密宗戒。在前面具力业门当中,大家记得不记得?所以对我们外面来说,最圆满的是这个身,对我们的里边意乐来说,最圆满的是菩提心,现在你外面有一个最圆满的这个比丘的相,里边是有最圆满的大菩提意乐,在这种状态当中,以两个无上圆满的因,那你样样办那个佛果的话,那就容易了,轻而易举,这是我们要了解的。他下面 【“有作是说,护持尸罗,若是为办诸善趣者,则近住等亦能获得,何须艰难,义利微少,诸苾刍等。”】 有人说你持戒持得好的话,他可以不堕落,他可以得到人天身,乃至于我们现在说往生,对不起,不需要出家,为什么?近住也能获得。近住是什么?就是八关斋戒,实际上说的那一点,乃至于五戒都可以,那个五戒跟比丘戒,这个难易差得天差地远,既然五戒、八关斋戒可以做到,你何必持这个比丘戒?这么艰难,难极了,结果得到的呢?一样得到这么一个小小的,所以这么难的做,而得到的利益是这么少,你何必呢?不需要。是,为了得到善趣的确不需要,乃至于你为了要求生净土也不需要,你老实不客气,关起门来自己在那儿吃饱了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念念就算了,现在这个时候要到世界上面赚一口饭吃吃那太简单啦!你何必出家?那么进一步要什么呢?有人说,对!对!对!不单单是要人天 【“又余众云,若别解脱所有要义,是为获得阿罗汉故。”】 他现在就比较高明了,说不是,不是,要获得求解脱,解脱果是求阿罗汉,阿罗汉是了不起,那是真正我们人天的福田,但是你看,他说 【“然苾刍者,未满二十,则不堪受,近事之身,亦有能得阿罗汉者,应赞其身。难行少义,苾刍何为。”】 说这个比丘,要晓得他很多条件,乃至于年不到二十是不能受,近事就是居士之身,这一点我就不敢肯定了,据我所了解的话,就是说获得阿罗汉还要八关斋戒,换句话说他这个YIN一定要断,不晓得这是文字上的误,还是我自己的了解不足,不管怎么样了,不管是五戒也好,八关斋戒也好,的的确确是可以证得阿罗汉果的,那你同样的何必要这么难行的比丘呢?这个比丘是比起这个八关斋戒不晓得难多少,比丘是终生奉行,一生要二百多条,比丘尼是更多,而然后呢,它这个东西只要八条,加上一个过午不食,然后呢奉行只要一天一夜,就能得到了,你何必多此一举呢?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他说 【“应当知此”】 这是下面我们正确应该的,这种说法 【“是全未知圣教扼要,极大乱言。”】 他误解了,并不了解佛告诉我们的真正的意趣。那么真正的意趣何在呢? 【“应以下下律仪为依,受上上者,委重护持圆满学处。”】 说拿我们最基本的这个律仪,做为我们的基础,然后呢我们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最究竟圆满的,所以我们为了这个最究竟无上圆满的,所以要建最稳固的基础,从最下面建立起来。所以这个情况之下,要这么认真保护维持这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比丘的学处,这个在三界当中,只有这个最殊胜,这是我们要了解的。其实这个道理这么简单,现在你要造一个房子,你要造一个什么房子?你说我造个狗窝,那根本不要基础,要什么基础?你随便弄两块木板一钉就行了;我要造一个普通的茅蓬,那地稍微平平就可以了;你要造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那就要了。现在你要造一个摩天大厦,对不起你这个下面的基础不做,你造得起来吗?有这样的吗?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所以现在大家千万不要说出家,好像出了家就是贪一点便宜,那完全错了。乃至于说现在我出了家,我要念佛,是,老年人是的,或者有他特别条件,真正的出家的因,我们要了解在这个地方。大家记得不记得前面在一百九十一、九十三页上面,讲业的时候,具力业门,大家还记得不记得?同样的两个发了菩提心的人,一个是在家人,一个是出家人,出家当然指圆满的比丘,那个在家人发菩提心,这菩提心的意义不得了,他把三千大千世界做为容量,所有的这么多的最美满的东西去供养佛、供养三宝,这个功德之大是不得了的大,结果一个出家人,就跑得去点一个小小的蜡烛,这个功德,这个出家这个人的功德要来得大,不能为比,为什么?他所依的就是这个,这是我们应该真正了解的,在这里、在前面、在后面,他一再说明这一点。所以平常我们的的确确不了解出家的真实的意义,这个东西是非常糟糕、非常糟糕,也可以说非常可惜、非常可惜,出家哪那么简单?你不是有殊胜因缘,连他名字都听不见,也看不见,何况你有机会去披这件衣服?所以现在很多人说,总觉得修行就好了,你何必出家?这完全错误、完全错误。这个佛经里边有这么一个出家功德经,这个我在这地方,有好几个出家功德经,我只是讲这里边的一个。 有一个人啊他叫毗卢见那,这个名字西藏话,我总念不准,那没关系啦。他也是个贵族,属于长者子,那么平常跟阿难很好,阿难经常也到他家里去乞食,总是跑过去,总是去。有一天佛就告诉阿难,说“阿难哪!你这个好朋友某人哪,他还有七天的寿命就要死了。”那么阿难听了很著急,他那个好朋友就要死了,那怎么办?“死了以后怎么办啊?”“很难说,就看他怎么办,如果像现在这样的话,他要堕落的,现在呢你可以救他。”阿难听见了佛讲的,跑得去,跑到他家里去。平常因为他们都是贵族子弟,他看见阿难是非常欢喜,然后呢就供养他,那一天阿难到了家里,他也非常欢喜迎接,阿难就是愁眉苦脸,一言不发跑得去在那里,他就说“阿难哪,我今天很高兴看见你,你怎么愁眉苦脸,你有什么心事?”阿难还是不开口,连问他几次都不开口,他心里面觉得奇怪,“我做了什么不对,什么伤害了你,得罪了你啦?┘阿难愁眉苦脸说:“这倒是没有,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为了我?为了我为什么这样?”“佛告诉我,说你的寿命还只有七天啦。”他一听这个话人是瘫掉了,他们都晓得,佛讲的话,那绝对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可靠,虚空可以变余相,佛不说非谛实语,他们都晓得这个。那听了这个话,怎么办啊?求那个阿难。阿难说“你求我我是没办法,佛告诉我的,你死以后这个要堕落的,唯一的办法你出家。”“对啊!好!那既然还有七天,那这样吧,我实在舍不得,让我痛痛快快再玩上六天,然后再出家。”要我们想起来真可笑,但是真有这种人。但是这个人也真可爱,因为他晓得佛讲的话就这么确实,好!好!然后他就在六天当中尽情的享受,到了第七天,那反正是明天就要死了,就出家,就这么出家。那时候因为佛在世,心里边也猛,你想假定是我们想到明天要死了,你出了家,你还肯忙别的吗?当然什么事情都不要了,那个时候大概他还没有听见那个净土法门,如果听见净土法门,他一定往生了。不过他只是说“好!好!好!现在就出了家了,照著规矩就这么来。”第二天就死了,死了以后,那么阿难就问佛陀了说“现在他到哪里去了?”“他现在到四天王天去了。”佛就说这个功德“然后呢四天王天死了以后到忉利天,忉利天死了以后到夜摩天,夜摩天死了以后到兜率天,然后再上去叫化乐天,再他化自在天。”我们晓得我们人间一般不是定福,定福是不动业,这个最高只能生到欲界天,他就这么一天一夜的持戒功德,然后呢这么。寿命多长呢?这我们就晓得的,这个四天王天的寿命是人间九百万年,然后九百万年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再升上去,升到忉利天,忉利天的寿命是人间三千六百万年,忉利天完了以后再上去,是夜摩天是人间一亿四千四百万年,这样的上去,然后呢到了这个第六天完了以后怎么办?再下来,那里去?四天王天,再来七番,七趟,经过这么长的时候,那个天上的福报是我们无法想像的。你不要说他化自在天,就最起码的到这个天,一到人间把最好的东西给你吃,你就觉得像吃大粪一样,避得远远的受不了,这样!你要什么有什么,哪有像我们现在,现在你再好,对不起,再好的东西,就算你有电扇,电扇吹了等一下要风湿,冷气要风湿,暖气到你出去的时候还不行,就算什么都没了,大小便没人替代你,没有一样东西有这个。他那个天上这样,没有一样东西有这种事情的,也没病。完了以后,七番完了以后,最后下来了,又跑到人间,那时候跑到人间,有一个佛出世,完了以后,他也是人天当中最富贵,到中年以后,觉得没有意思,他出家的另外的因缘成熟了,然后呢跑得去见佛,再去出家,证罗汉果。阿难听了这么好“佛陀啊!他大概以前还有很多善根吧!”佛陀说:“错了,你完全错了,你根本不了解,真正的出家的根本意义。他这样大的福报,就这么一天一夜的出家功德,你千万不要起大邪见,就这么一天一夜出家的功德。但是他之这一生所以能够出家,这个倒是的的确确的以前有功德,如果以前没有殊胜因缘,对不起他绝不可能。”出家的功德这么大! 所以诸位要了解,我们千万的不要说平常都一样的,绝不一样,绝不一样。经上又告诉我们如果人家出家,你赞成他,然后你帮助他,乃至于什么东西没有,你随喜,这个功德就不得了,经上有种种的比喻,你看这个出家人,你无比的随喜,比你供养什么都好,乃至于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东西去供养,比不上随喜人家出家。为什么?你那个供养是有尽的,这个出家的功德是无限的。眼前尽管他是先证得小乘果,但是究竟一定会走上这条路。这个有限的东西,跟无限永远没办法比的,这我们要了解。所以这个才是他真正的特质。反过来说,因为出家有他这样无比殊胜的功德,出家所代表的,为什么有这样他的功德?因为他所代表的是十方一切诸佛的清净幢相,你一披这件衣服的话,你那个时候所代表的这个意义就是这样。所以你只要认认真真、战战兢兢,尽管你是凡夫,你只要把那个清净幢相把握住了,一天一夜就这么大的功德。这个道理说起来也简单,我们世间什么地方都可以做个比喻。譬如说我们现在做一个国旗,那个国旗大家看见了代表这个国家,人人看见了以国家这样的尊敬它。这个国旗做的布没什么关系,绸做的也是,布做的也是,脏的好的,坏的也是,你只要做成功这个国旗,这代表的意义这样。他现在代表的不是 国旗,十方一切诸佛的清净幢相这个标帜,你想想看,所以你如果做到了,有这么大的功德,染污了,对不起那就害了。所以这是我特别强调,一再鼓励大家出家;但是万一你们出了家,不能好好的做的话,我始终也建议你们赶快回家去,下地狱是非常划不来。不,你就算下了地狱,妙了,这个出家功德之美真是无法想像的,等到你穿了这身衣服,如果做得不好,下了地狱,他也是一样的,一层一层的来,一层一层的来,受尽了苦难,然后呢到畜生当中,完了还了一个债,最后遇到佛,你也还是证果,出家功德就这么殊胜。不同的呢?就是你如果说好好的持短短的几十年的辛苦,乃至于一天一夜的辛苦的话,你就得到这么大的好,好完了以后最后证果。如果你不好好的贪一点小便宜的话,下去受无量无边的苦,苦完了以后,上来他还是解脱,这个出家功德有这么大,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我们想到这个地方的话,就算你现在没有因缘,心里想,“我一定要出家,一定要赞叹出家。”一定心里面要种下这个出家种子,如果出了家以后,千万记得,这个眼前短短的几十年,那太值得了,实在太值得了,而且你好好做的话,他有殊胜的种种的特别的感应,心里欢喜,身心都欢喜,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下面后面一再强调,这地方最后又说一句要“护比丘等圆满学处”,这个“等”字告诉我们,不仅仅是这个相,还有跟相相应的内在的内容,这个内容是什么?菩提心,这个是菩提心。为什么说这个是它的内容呢?因为它这个相所代表的十方一切诸佛的清净幢相,那么佛是什么?佛是以菩提心为因,圆满菩提果,这个是他的内涵,这个才是我们真正要了解的。这一点我在这地方特别跟大家说一下,共下士道到这地方为止。所以现在我们讲那个关于忏悔一切等等,以及眼前我们所有做的、忙的这些真正究竟的目的在这里,这个我们务必要了解的。这个下面我们继续下去,那么第六卷。第六卷是属于中士道。在我们没有说中士道之前,我们重新把前面那个共下士温习一下。这个共下士包含了两样东西,第一个是道前基础,就是修道的时候,需要一个基础,然后有了这个基础以后,然后开始修习,修习的时候又把这个道分成几个次第:下、中、上。现在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翻开本论头上那个科判。那个科判当中,我们从最第一页看起,这个关于第一个,造者的根源清净,我们回忆一下。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六十六卷B面 法本身的清净,回忆一下。然后呢根据前面所说的道理,想一下,我们学到现在为止,所讲的内容,前后这样的一观察、对比的话,我想我们大家会升起一个认识,什么认识?当时前面告诉我们这个总纲,现在把这个内容安进去的时候,你那时候发现原来当初前面所说这个里边的这个内涵,还有这样殊胜的内容!那个时候你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信心增强了,恭敬心增加,烦恼净化,而这三个东西是辗转互为因果的。你信心、恭敬心增强的话,这个力量增加是帮助你净化烦恼,你烦恼净化的话,你这个信心增强,恭敬心也自然提高。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说那个大纲呢?大家还记得吗?就是假定你说一开头不认识这个 大纲,你随便碰到一个跑进去的话,这个时候吃了一个大亏,就究竟的意义来说,你只要碰到一定得到,但是走的路却是远路,不晓得多远!不晓得吃多少冤枉苦头!所以你一开头先晓得这个大纲,照著这个次第走上去的话,那不晓得占多少便宜,这是唯一的正确的直路,而且是最好的、最圆满的,这个彼此之间,有这样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在。所以我们每讲到一个的方,你们一定要把这个全面的这个纲要,那个时候摆在脑筋里提起来。除了有它这样一个特色以外,还有因为他这个圆满的纲要之所以圆满的话,走上去还有它必然的次第,当你这样提的时候,一步一步的走上去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说,你现在开始慢慢的走上去了,因为你了解了最高、最圆满的,所以他会策动你去修行。当你要修行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入门的时候,那个入门就是最起码的,而开始你走这个最下面路的时候,会增强你要向上努力的这个净信之心。净除你的障碍,然后呢增强你的能力,这个彼此之间,有这样的一个必然的关系。所以我们一开头,一定要把这个圆满的纲要,有这样的认识,做为先,然后呢次第,把这个内容一步一步的来说明,然后呢了解了,步步踏实的就做下去,这个是主要的概念。那么现在 我们重新温习一下,这个两样东西有了以后,我们然后有了这样殊胜的圣者来指导我们,而又把最好的法告诉我们,我们怎么样能够跟它相应呢?他还要条件,讲要怎么讲,听要怎么听,讲完、听完了,要怎么样,那个时候才能够跟这个殊胜的法相应,这个道理都讲过了。 这个里边重新提一个公案,来对我们策励一下。所以这个公案实际上是非常多、非常多,但是所有这些公案当中,这个特质是共同的,什么公案?佛经,你看!不管是大乘经、小乘经,那么或者是佛无问自说的,或者是有人启发的,极大部份都是有人启发的,在这种状态佛一定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就这么两句话,简单的几个字,而这里的几个字,有特别的意义。他完了以后,大家认真的听,佛就如理的去讲,讲完了以后,多少人大乘的,多少人得无生法忍,乃至于发大菩提心,乃至于什么?小乘的是证罗汉果;然后,往往动不动就是人天百万劫的,就在一座当中喔!佛讲一座法,听者听一座,就马上证得这么大的果。这个为什么原因?在这个如何说闻,两种殊胜相应正法当中,说的清清楚楚。所以诸位,如果已经认识了而还没有如是行持,先从那个的方努力去,如果还没有认识的话,这一点认识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认识的话,那始终非常可惜,这么究竟圆满的法,碰到你身上换一点糖吃,换糖吃多多少少还甜了你嘴巴,还换它个糖喔!我们弄的不好,换得来是铁丸、烊铜!这是千真万确的。这么圆满的正法,你听了又不在乎,乃至于你要轻慢心、毁谤它,对不起,你就下的狱。这么好的东西,换糖已经是可惜了,何况是把你送到的狱去?所以关于这一部份,如果还没有正确认识的人,这个第一点我们必定要把握住。所以怎么样去听这个法?怎么样讲这个法?老师是怎么样?弟子是怎么样?当然原则上面在策励我们,说我们修学的人做弟子应有的态度。这一点太重要了。 说到这里,前两天有一位同修,我非常欢喜,他跑到老和尚前面去忏悔,说:“我以前错了。”他做了一件不合法的事情,他还以为很有道理,说了很多道理,他现在学了这个教法,这是我们应该有的。要不然我们虽然在这个的方,我们懂得了一点点,他不是没有道理,他是有他的道理,但是个歪理。他倒不是故意歪理,就是说我们无始以来为我们的无明所执。我们每一个人平常想的道理,没有一个人例外的,都是歪理。因为我们没有得到完整的教法,总觉得我的对,就是这样。人家来好好的告诉你,你听不进,说了一大堆,这个就是不懂的如何讲闻的道理,弟子之相没有圆满。乃至于弟子之相都没有圆满,自己道理都不懂,要跑的去跟人家讲,天啊!你自己都不懂,你怎么个讲?前面告诉我们,我们要求皈依的人,他自己一定要解决了,你现在自己跌在的上,半死不活,你要去救别人,你怎么个救法?那是跌在的上救别人的话,还是这样,现在我们照著做一个医生,要去把那个药开给别人吃的话,那不是活生生的把人家害死吗?所以这个的方是说,虽然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弟子是何等的行相,同样也告诉我们,我们目前不要轻易的随便开口讲弘法,而是我们把我们的弟子做对了,这个就是弘法。为什么?因为这个法在你身上面如实相应,它本来是一个道理,现在变成你身上,变成了你实体的、具体的表现了,那不是把那个佛法真正的弘扬了吗?你只要能够这样去做的话,你得到功德,法就世间安住,这个是我们必须要的。有了这个,那个下面才真实开始,所以说现在可以了。现在可以来教了。 这可以教了以后,那么这个真正修学佛法,又分成功两部份,我们修学佛法:一个自己的内因;一个是外缘。这个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外缘是什么?善知识。然后呢自己的内缘就是跟善知识如何相应。前面这是告诉我们说道的根本是依止善知识,依止已,然后告诉我们清净。当初在依止善知识那个时候里边说,已经说的很清楚,善知识的行相、学的行相,应该怎么样依止他,依止的胜利,不依止的过患等等。这个六条实际上我们还是要很认真的把握住,把握住那个纲要,然后那个纲要把握住了以后,那个内涵在下面学的都是这样。你慢慢慢慢的愈了解的多,你对这个纲要的内涵愈能够认识的正确;认识了正确,到你随便这个一提的话,那你就把握住这个重点;你能够把握住重点的话,你就能够相应。 那么在这个的方我随便一提,当初他告诉我们依这个师,轨理当中先说依止老师的意乐,换句话说,你依止老师应该有什么样的心情,他是以华严经上面。我们其中随便说两样东西:第一个如孝子心,第二个如金刚心。什么是以孝子心?那就是不是以自己的心说我要怎么样,一切时处,要观察自己的父亲,现在呢谁是父亲?法身父亲。世间父母长养一生尚且要这样孝顺,你能够孝顺,你得到世间最圆满的福德。现在呢这个法身的父母,你能够孝顺,你就能够得到跟法身相应圆满的,法身相应圆满的什么?佛嘛!那么等到学完了这个业果的道理以后,那个时候你的回过头去一看的话,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我们如果真正要修学佛法,是必然要有这个心理。因为我们在无明当中,你起心动念,无非是见思烦恼,尽管你懂得了一点点,对不起!这一点点就算对了,都是九牛一毛,何况十之八、九都错的。所以我们平常引很多例子,不但是引佛经的例子,那至于引世间的例子。昨天晚上引这个例子,今天不妨重说一遍,大家记得吧?喏现在的科学这么发达,大家认为这是天经的义的事情,居然说出来的道理恰恰相反,一个医生说:“你这个病不能吃油!”一个医生却却相反的,他说:“现在你要拼命吃油!”昨天晚上那个周医师还在,他是最佳医生,他在这儿证明,他直点头,不晓得你们看见了没有?如果你们不相信,你们可以专门问他,我讲的,我是外行人,医生,因为这是发生在我亲身身上。现在一个专业人员,对世间这么浅见东西尚且如此。现在我们才随便听见一点点、看到那一点点、随便几本书,我们就觉得以为这个就代表了全部了,你这个不是颠倒吗? 然后科学上面的其他以前说这物质不灭定理,然后呢质能不能互换,现在又完全推翻掉了,恰恰相反,恰恰错误。世间科学上面,它经过这么百千人,然后又这么精密的方式观察出来的东西,尚且错误百出,我们现在拾人牙慧,随便看一点报纸,听人家耳边风,然后执著著就是这样,愚痴!只有一句话。就在这个的地方我们真正重要的,学到这里应该随时提醒自己,我是愚痴!千万不要说我这个对。学到这里我们应该提醒自己这个不对的,那么关于我这个对不对的真正的内涵,一直要讲到共中士,那个时候开始提到。上士的时候是圆满的告诉我们。在共下,已经有一点点的样子,所以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个时候才会晓得,你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要去揣摩善知识,他要告诉我们些什么?然后你照著它去做。世间的人这样的去揣摩,牵就别人不是好事,佛法却是唯一的办法。为什么?因为佛跟世间所以不同,你所以要依止佛,他具足的条件,大家记得,这是个条件,对不对?所以他唯一的愿望,救你们。他具有的能力,圆满具足救我们的知识以及救我们的力量。所以救不起来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内执障碍,所以如果说你照著我去想的话,对不起,你这个凡力摆在那里,高高的就把那竖在那里,他什么东西都进不来。所以经上的譬喻,太阳光尽管亮,你关在屋子里看不见,瞎子看不见。现在什么瞎子?就是我执瞎子、法执瞎子,讲我这个道理,讲了个半天的道理,对不起!法,的有法没有用。这是我们现在了解。你了解这个,自然而然所谓有孝子心这个概念就非常清楚、明白的呈现的出来。然后以这种情况,你如果去学的话,自然你能够有多少努力,就得到多少功德。因为就是你还没学到它,可是你已经自己晓得我这个错的,当你晓得我这个错的时候,这个我的现行就破除掉了。当你晓得我的错的,前面一定有它推动你的原因,我们了解了,你一心恭敬尊重这个善知识,那个功德就升起来了。然后你尊重礼敬三宝的这个功德,昨天我们刚讲过,如果你身、口、意相应这种拜一拜,就从你拜的的方一直下至金刚记,把那块土挖出来磨成功粉,一粒粉一个单元,这么多粉就有这么多的转轮圣王位的殊胜的福德。我们还不懂道理,你只要能够这样做到。所以我们常常说,就怕你不贪,但是呢?你要贪就要做一个真正的贪,不要做一个什么?没出息的,现在我们真正的都是没出息的人,眼前一点点小好处就贪得要命,这真没出息,真太没出息了。你问我贪不贪?要,贪什么?佛,这个是我要贪的,所以我是大善法欲,因为佛是这样做的,所以我这样去努力的,世间的一般人,稍为像样一点,他们都是这样,他们有他们无比的远大目标在世间,他一开口,心里想的总归是这样,眼前小的根本不在乎。我们这些人真是太差,就这么眼前一点点小小的上面,然后呢损失是不晓得多多少少。那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就体会到原来是这样的。自然你就很清楚很明白,善巧的利用我们现有的这种状态,你只要善巧引导他,就可以得到这么多好处。所以因为你了解了这样子,不但有孝子心,而且金刚心也跟著来了。这一直是唯一的,不管任何情况之下。不能破坏你。对不起,不管他怎么说,我心却是不动,关于这种概念,你自然一样一样都清楚了。这详细的情况,我不在那里多讲,现在到这的方为止,关于共下士那个已经说过了,所以在这里,明天正好是礼拜天,你们不妨趁这个机会,好好的温习一下。把这个下士上面几个重点把握住,作为我们的行持次第,它这个前者都是后者必须要的经过的阶梯,这样的一步一步的上升。知见上面是这样,行持上面这样,目前现在重视的就是知见,你有了这个认识,下面讲下去的时候,你会慢慢的、慢慢的想契入,这是目前是重要的事情,当你知见相应契入了,行持的时候毫不困难。要不然的话这件衣服 尽管这么好,你一披,虽然究竟你还是圆满,可是在没有圆满之前,你就在三恶道当中受无边的苦,这件事情划不来。反过来你就算没办法圆满的话,一下还不能得到解脱,却有这么大的好处,四天王天这样的转,那是何等的好!下面的,下一堂课的来说。 讲中士之前,我们把下士的那个基础,重新一条一条的温习一下,不了解的马上把它补足。你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然后你那个中士学到那里你就通达到那里,要不然你跑到那个的方,觉得好辛苦,爬不上去,这个圆满的教法,到那个情况是很大的损失。那么前面这有几点特别重要,善知识,这个是外支,因为这是修行必然需要的。你要晓得怎么跟他相应,跟他相应的就是自己内支的条件,这个概念。那么说到善知识,反面是恶知识什么行相,这个我们要很清楚的。我们自己不但不能亲近恶知识,尤其是我们不要不知不觉当中我们自己做了恶知识,我们往往并不晓得,结果我们的行为害了我们自己,这一点也是应该特别注意。那么然后呢?下面开始正式讲修行,修行的时候除了那个正修的轨理以外,前面说那个破除修行的邪执,这一点太重要。所以当我们温习也好,或者你们没有听过,在听的时候,那个概念一定要弄清楚。我们目前教法所以乱,所以没有结果的话,极大部份都陷在这里面,自己还觉得在修,但是呢实际上他已经走了错路,所以结果一生善行都成过失。眼前这个一生的过失,这个因果辗转下去的话,不晓得什么时候回来,那个结果都是非常可怕、非常可怕。你有了这个基础,然后这样的一步一步,从暇满人身的难得以及念死,因为怕死,所以才找皈依,找到了皈依以后,所以才晓得真正的皈依之处是何在,然后呢如何去皈依法,如何去学习,把以前没有了解之前怎么净除,了解以后如何增上,以及我们在这种情况去修学,必须要具足的什么条件,那时候你才会知道,这件衣服的珍贵! 现在披上了这件衣服,要处处好好的努力。这样说起来,这个事情真的的确并不难,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你心理上面正知见没转过来。所以你还没做到之前,心里面已经是畏畏缩缩的打了退堂鼓,我不行啊!那个事情一定是不成功,你真正能够挺起来的话,事情无有不成功者。 眼前我们同修当中我就看见好几个,刚开始我总觉得这个人邋邋蹋蹋,不,最近看见他慢慢慢慢的很有向上的这个,这个非常明显,那个是最典型的例子。实际上我们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不要说佛法就世间的这种情况。你心里面先有了这个喔!一定咬紧牙关要这样子成就的心情,那个时候心里上已经准备了,当难关来的时候,你认的很清楚,对啊!我是要向上,向上爬一定要付出力量,付出力量,你做的就是你所得到的功德,就是你赚的法财,你正要忙这个,这个心情就这么简单。像打仗一样,否则你不认识这个的话,你还没打,觉得辛苦。然后你背著头来,你打仗背了跟人家敌人打,什么结果?只有一条路,百分之一百的死,就这么一件事情,不是很清楚吗?所以我们现在要战胜三界烦恼,跟那个烦恼的敌人打,居然背了这个烦恼而打,你怎么个打法?不要说敌人,那随便任何一个人,你蒙上了眼睛然后跟敌人打,你岂不是只有挨他拳的份吗?所以这心理很重要,你千万不要,我这个不行,我那个不行,万万不可以。所以我们不行,它的确还是有它的很多的原因在,那么前面告诉我们这些道理,无非都是帮助我们净除这些障碍。 前面已经说过的两个因缘,我在这的方重提一下。有一个老比丘证四果的因缘,我是在这里讲过的,对不对?那么已经讲过了,你们已经听过了晓得,那个老比丘人人都笑他,结果他自己觉得至诚恭敬这个法而努力,跟我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呢?你比较一下就晓得,我们现在有没有这个心情,我们是不是懒懒瘫瘫、马马虎虎,能偷懒就偷懒,这个心情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年轻力壮,尽管有为的时候你是这样,他已经老成这个样的,他只是有这样的一个心,还不是碰到佛,就碰见这个年轻人跟他开开玩笑,拿了一个皮球在他头上敲四下他证了个四果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佛经当中公案,这个不知道在杂报章经,或贤愚因缘经的,这个我倒忘记掉了,你们自己去翻。 那么另外还有一个公案,我今天在这里跟你们说一下,也是出家功德经的一个。有一个人,他年纪老了,年纪老了以后,反正年纪老了的人是样样不对,在家里边虽然他是一个满有钱的人。当年年轻力壮的,人人奉承你,等到你年纪大了以后,人人讨厌你,这个人在家里面只有消耗粮食,还要侍候他,他想来想去,一点意思都没有,然后就出家去了。他出去了以后,家里的人说好哇,出家去!你为什么还不出家?一天到晚就望他出家。我们现在年轻人要出家,父母哭哭啼啼,谁都不愿意你,这个道理就这样。结果他觉得愈想愈没道理,好就出家啦!跑到寺院里面去,那时候佛又不在,那么就找佛的弟子,通常佛的弟子当中最精彩的,当然舍利弗尊者,所以他就去找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一看说,你这个人年纪老了,那个经上说快百岁了,近百岁的一个老头子,我们可以想像,不要说近百岁,我今年只有刚刚五十九岁,虚年六十岁已经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到了七十、八十那更不晓得什么样子,快百岁的老人,你可以想像得到了。舍利弗尊者一看说:“不行,你不能出家,出家要做三件事情:读诵、坐禅、行佛。”那佛世的时候就是这样。实际上呢这三件事情,我们不妨现在检查一下,我们出了家了,请问你读诵了没有?是不是你真正努力的从戒、律、经,经律论三方面努力,你有没有?再不然,你坐禅你有没有?再不然,你行事,忙公家的事情,你有没有?我特别说一下,是我们在座的有几位,不但是一样事情,三样同时具足,我真赞叹!乃至于有病的人都在那里那么认真的忙,就是我们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躲在房间那里睡大觉。可是这个舍利弗尊者一看说:对不起!你出了家要做三件事情,现在三件事情你一样都做不成,不行不行!”他没办法,他去求别的,那求别的说:“你来之前,你有没有找过别人?”我找过,找谁?找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怎么讲?舍利弗尊者告诉我这么说,对不起,舍利弗尊者是佛的大弟子,他的智慧第一,他是这么说的话,那我也没办法,这样!然后找遍了佛的弟子,通通拒绝,他就在这个只桓精舍门口哭啊!说心里面,家里面,家里面人不要,要跑到去出家,出家也不要,那只好苦苦恼恼的一心念佛。他的善根到了,佛感应了,那就来了,现出光明来。看见佛,他欢喜的,然后呢大山崩的投在佛前面,佛就问他: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六十七卷A面 佛就问他,你干什么在那儿哭哭啼啼?他就告诉他这个因缘,好!好!你来出家,就这样,那么就出了家了。出了家以后,任何人有他的缘的,他一看那个缘,他跟目犍连尊者有缘,他就告诉他说,尽管舍利弗尊者,那些人都说,可是你要晓得真正对事情的了解只有佛,佛无量阿僧祇劫所积累的功德,那些没有一个罗汉具足,所以他们不可能了解你的情形,你有善根的,跟谁?跟目犍连尊者,那么叫他交给目犍连尊者,目犍连尊者就带著他了。目犍连尊者一想,这个老头子他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但是世尊说的,那一定没有问题,好啦!好啦!那就跟著吧!那么他剃度了以后,然后他就跟著大家一起。虽然跟著大家一起,但是他毕竟是一个老头子,什么事都做不来,所以这个年少这个比丘,大家都好作弄他,他自己觉得我这个在家里面已经苦恼,觉得出家可以啊解除苦恼,结果出了家又更苦恼,他越想越苦恼,结果跑到恒河边上面,算了!算了!我这一生命就送掉了。他就把衣服脱下来,对它恭敬顶礼,他说我绝不弃舍三宝,但是呢我这一生已经没有希望修学了,所以我至心恭敬的祈求三宝加持我,然后让我转世,年轻就出家。然后呢他对那件衣服脱下来挂在树上,拜完了,“噗通!”跳到河里面,他跳到河里面自杀。那个时候,那个目犍连尊者,就因为剃了这个老比丘,这个老年人,就观察说:我这个老徒弟现在在干什么?一看,他跳到恒河里面去了。目犍连尊者的神通,那就把他救出来。救出来了以后,就问他说:“你干什么啊?”“我如此这般。”“没关系!你跟著我吧!”跟著他,然后呢跟著他就带他去,说:“既然这样子,我就带你去散散心吧!”好,然后呢散心。 结果跑出去的时候,第一个就看见一个死尸,那个死尸长得非常漂亮的一个死尸,可是那个死尸身上有一条虫,那个从他的嘴巴里面爬出来,从那个鼻子里面钻进去,然后钻进去眼睛里爬出来,在那个地方转。看见那么美的人死掉了,这觉得很可怕。然后呢,这个里面一条虫在那地方,看得真是恶心,他就问了,“师父,这个什么?”“你现在不要问,等一下告诉你。”再跑,跑得去,他前面又看见一个人,说有一个女的,在那个地方干什么?在那个地方煮一锅大的油锅啊,哗啦啦滚,滚完了,自己就蹦跳下去,跳下去把那个自己滚熟以后,然后呢捞出来自己吃。这个痛苦不堪,死了以后然后再活。他看了是毛骨耸然,“这怎么一回事情啊?”“等一下再告诉你,再看!”就这样。那么这么一看一看,就看到了第五个,看见了一个大山。那个山是大得不得了的大,大极了一个大山。那么到那个大山上面,他又看见了,反正是看见了各式各样那些恐怖的事情。那么完了以后,他又问,他说:“这个地方怎么有这么一个大山?”他就说:“那个大山就是你前生死下来的骨头。”“什么!我前生死下来的骨头!”那好了,我把前面的前后的因缘都告诉你吧! 刚才你第一个看见那个死尸是怎么一回事情呢?就是那个每个国家的那个长者,那个长者夫妇俩个都非常的好,这个长者的夫人长得非常美。那么他们到海里面去求宝,不幸到了海里边,遇见一阵那个黑风,那个船翻掉了,翻掉了嘛就人死掉了,那个大海是不容死尸,那个海花,所以把那个死尸漂流到岸上。那么这个女的本身,她长的非常美,所以生前对她这个身体非常执著、非常爱好,所以她死了以后,因为她那个身体的爱好、执著,所以变成个虫,他看一下,人真一点意思都没有,原来这样结果。眼前是变虫,因为她前生对那个尸体的执著,对这个身体的执著所以变虫,这个虫命完了以后堕地狱,然后呢受无边的苦。他听见了寒毛直竖,原来对这个身体,这样好的身体都不能执著,那何况是我这个老的近百岁,一无是处。他心里是越想越害怕。所以我们现在想到这地方,不必为营养而忙,这营养忙完了以后,你也投条虫。他是个在家人,如果说是个出家人的话,你做条虫的机会都没有,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那它第二个干什么?第二个是某长者家一个佣人,那个长者是一个非常信佛的佛教徒。那么那一次是供僧,供僧的时候,就叫那个佣人煮那个供僧的东西。然后呢他每次煮的时候,总是先把好的东西,先把它吃一下,吃过了,然后完了以后,再供养其他的僧众。结果因为吃了很好的东西,长得非常好。那个主人说:“你长得这么好,你吃了什么好东西呀?你是不是认认真真的去供养那些圣者?”“我是呀!我供养,因为主人你做得非常好,他们都吃不完,剩下来给我吃,我吃了这个好东西,所以这样。”骗了他的主人。他因为生前骗了,所以现在就第一个先受这个,这个是花报,等到这个花报尽了,将来就下地狱,要受无量无边劫的苦,然后出来。这么一个一个这样的说。 说到最后,他说“那么这个大山是怎么一回事情?”“这样,前生那个地方有一个大国国王,那个国王是依法治国。他有一次那个国王吃醉了酒了,那么有一个人犯了罪,犯了罪跑得去问那个国王,那个国王说,既然犯了罪依法治。然后呢就把这个人杀掉。杀掉了以后,他后来酒醒了,酒醒了以后,他就想起:“刚刚有个人犯了罪,那个罪人现在哪里呀?”“杀掉了!”“怎么杀掉了?”“国王,你刚才不是说,犯了罪就依法治。”后来一想,这个人罪不足死,他就很懊悔,懊悔已经来不及。他是很正规的,可是因为他这样的犯了这个罪,但他平常因为做了很多善事,所以他那个引业堕为畜生,但是他那个满业,却是做了这么好事,所以完了以后,投一个大身众生--摩羯陀鱼,这个摩羯陀鱼是大得不得了。平常我们说鲸鱼,鲸鱼,实际上比鲸鱼还要不晓得大多少倍。那么后来那个摩羯陀鱼,还有种种苦报,这不谈。他平常的时候常常这个一张开口,就这样,这个我也简略一点的讲。有一天这个摩羯陀鱼他睡觉,一睡睡了一百年,那么他醒过来了。醒过来了以后,觉得嘴巴渴,张开嘴巴来喝一口水。他那个摩羯陀鱼一张开嘴的话,那个海水就像这个瀑布一样,哗啦啦直泻下去,所以海上的所有的这种东西,统统一起灌到他的肚子里。那个时候正有一船的人在那个船上,就顺这个海水,就哗!下去。大家晓得那是摩羯陀鱼,那个船上的人可是皈依三宝的。一看见那个情况,说这一下没命了,大家拼命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家拼命的念。这个摩羯陀鱼宿生有善根,他一听见这个,这个三宝相应的,不可以!不可以!他马上把那个嘴巴就闭起来。闭起来了以后,结果因为这样的因缘,他一念这样的善根,他就脱了这个鱼身,这样,然后呢投生到人间。然后这个鱼身那就是现在你那个大山,就是你那个宿生的身。那么现在你就是因为宿生一念的善根,现在就这样。“原来这样!”他一想到这件事情,那是不得了,拼命用功。结果以这样的一个衰的老头子,没有多久,证了果了。 证了果以后,目犍连尊者就带他回去,带他回去的时候他神通自在,他是证了果了,但是那些年少的比丘不知道,又看见这个老家伙又回来了,又跟他开玩笑。他证了果,他根本不在乎,别人还跟他开玩笑,那世尊可晓得的。反正你随便轻视,轻视个袈裟都不可以,何况是个证了果的圣者?那就叫那个老者,就给他说,“你现在出去作了些什么呀?”他就给世尊,“我的和尚告诉我这些!”如此!“是,你的身份已经所做已办!”然后给他说法,他现神变,那些年青人一看,大为惊讶,大家就,你看,我们平常都笑他,这么一个老的老朽的,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他一念精进马上成功。所以佛世的时候有各式各样的,指鬘─那个杀人的一个人,结果他也证了果了,鸯掘摩罗。然后优婆离尊者是一个下贱的人,他出了家也证了果了。还有一个我忘记掉了,是专门的除粪人,那是最下贱的人,他也出了家了。乃至于这么个老头子也出了家了,也证了果了。乃至于周利槃陀伽,周利槃陀伽,世尊叫他念两个字“扫帚”,他念了个扫,帚字忘记掉了。扫!扫!扫,扫什么?不知道?扫帚!帚!帚!帚什么?扫字忘记掉了。念这么两个字念了几天,他也证了果了。我们现在总不至于这样吧!注意啊!这一个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原因在哪里?简单极了,就是你的心里边,你心里边振作起来,这个第一个,我一定要做成功这一件事情。 所以我以前曾经跟你们引用过几个典型的故事,譬如福特成功的公案,乃至于近代很多这种有名人物成功的公案,它主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心里边一心的心念,是,我一定要咬紧牙关,一定要立那个志。我们现在这里有最好的环境,你只要这个立志,最后有最好的帮助,最好的教法,成佛都不难,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到前面,最后的结论,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我们以最圆满的这个德相之身,现在我们都得到了,尽管后面的几位还没有,但是我晓得你们几位都正在做准备,步步走上去,然后呢要里边发最殊胜的意乐,到那个时候佛果是决定可办。说到这个地方,然后呢因为下面刚讲中士,中、上士这两个,这个地方我也讲一个故事,来比喻一下。 刚才不是讲目犍连尊者吗?他是佛弟子当中神足第一的,神通第一的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有一天,是白月十五,诵戒布萨的时候,佛在这个阿耨达池,那个龙王那里,那个阿耨达池龙王看见布萨的时候,就来看,一看,说:“舍利弗尊者怎么不在?”那么他就问,说一看舍利佛尊者不在,佛陀就跟目犍连尊者说:“某人哪,你去把舍利佛尊者叫来,把舍利弗叫来,我们要布萨了。”当然目犍连遵者,他因为神通第一嘛,他就去找,一看哪,那个舍利弗尊者还在给孤独园,跑到去跟他说,他说:“师兄啊,佛布萨,佛让我来叫你去。”“好!好!那你等一下,我这个,那个带子。”他解下来的那个带子,要他等一下,他说不能等,要拉著他,那个时候有一根带子摆在地上,“你要拉,先拉拉那根带子看!”然后那个目犍连尊者,他是神通第一哦,要拉那个带子,尽其神力是不能拉动。那个舍利弗尊者,把那个带子的那一头,拴在那个阎浮提树上面,因为目犍连尊者神力第一,所以他拉那个带子,大地都跟著动,这个带子一动都不动。怎么这样不行?那么第二次,他想,这个舍利弗尊者一看不对,那被他那个大力拉动了不对,他不要绑在那个树上面,他就把那个带子的那一头系在那个须弥山上面,他还在拉,结果须弥山也摇起来了,这个目犍连尊者神力是这么大,但是尽管他神力大,这个带子还是拉不动。不过舍利弗尊者一看,不对!不对!它带子虽然没有拉动,须弥山被他拉倒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他就把那个带子那一头,拴在世尊那个座位上面,他再去拉一动都不动。他心里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说:“好了!好了!反正我已经尽了我的责任,世尊告诉我来叫你,你不去,你管你的,我可去了。”所以他说完了,他就走了。他神通第一,当然他是神通,一下就到佛。结果他跑到佛那里一看,舍利弗坐得好好的坐在这个佛的前面,奇怪了,他就报告世尊:“世尊啊!是不是我的神通退失了?你说我的神通第一。”“对啊!你神通第一。”“是不是我退失了?”“你没退失。”“那没退失,为什么我跑得去叫舍利弗尊者,先拉那个带子,拉了个半天不动,最后回来的时候,明明我先回来,结果他等到我回来,他坐得好好的坐在那里。”“不是,不是,那不管啦!回来啦,我们就布萨吧!”那布萨,结果很多弟子,本来大家觉得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弟一,结果大家都看见了这件事情,大家心里想,这个家伙也不过如此!大家去轻视他。布萨完了以后回来,佛晓得,这个圣者随便起个轻视心不可以,他就说:“说我的弟子当中,目犍连尊者的神足第一,你表演一点给他们看看。”“好!怎么表演?”他就一动,一个脚站在须弥山的顶上面,然后另外那个脚站在那个梵天上面。然后呢,他把那个站稳了以后,一脚踢那个须弥山,那个须弥山一踢,那个整个的大地,天翻地覆。大家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服服贴贴,发现的的确确没有一个人有这个本事。这个公案是同样的讲,同样的佛怎么样,还没有讲,同样的讲两个罗汉,可是罗汉当中,妙了!舍利弗尊者智慧第一;目犍连尊者神足第一,尽管你神足第一,敌不过智慧。说明什么?佛法的特质在智慧。那么舍利弗尊者,尽管大家是说罗汉,他智慧第一。你这个神通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怎么比比不过,这第一个。第二个呢?我们跟佛来较量一下,下面是有一个公案。 有一次,佛那么讲法,他晓得佛,他有好几个公案,佛的所谓梵声音相,梵音声相,这佛的这个声音没有近远的,在任何情况之下、任何地点、任何人听起来就这么美妙悦耳,与他的根器相应,就这么恰如其分。你一听他那个声音,就被他全部灌注去了,一思惟他的内容你马上得到好处,照他的道理去做,马上证得了圣果了,这样的好。所以他就想,他那个佛的声音到底能够多远,他就去找。结果尽他的神力一直找,怎么找那个声音,始终就像耳边,始终就像这个样子。结果走到有一个国土,那个国土名字我忘记掉了,那个佛叫作光明王佛,找到那个地方,找到那个地方它还是如此。那个光明王佛的那个佛身非常长大,他那个长大多少?是佛身高四千里,那么那个菩萨身高是两千里,我们现在的人身不到一丈。我刚才算了一下,他那个比起来,大概多少倍?一里的话,我们以前的华里是多少?一千,一百五十丈,对不对?好像是这样。换句话说拿我们现在的比起来的话,是六十万倍,不得了。你不要说六十万倍,这一万倍,你不要说一万倍,十倍,十倍一比的话,一百倍。现在一万倍,六十万倍,那你怎么能比呢?所以这目犍连尊者,那个比起那个地方的菩萨,小的那真是不能再小的,我们还找不到这么小的小虫。那个菩萨那个时候正在吃饭,目犍连尊者也不晓得那个是钵,他自己当然很小,他就站在那个钵的边上面去游行,那个菩萨正在吃饭,怎么另外一个黑点,这菩萨一看,原来一个小小的小小有情,他也不晓得这个什么人,他就那儿看,什么就在那个钵的边上,来了个小虫,那个佛可晓得的,说:“某人你注意啊!这个不是。”“这个是什么?”“这个是某方,这个好像东方吧!释迦牟尼佛座下上首弟子,神足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你千万不要伤了他,你不要把他看成小虫哦!”“有这样的事情吗?”他心里,他想这个释迦牟尼佛,这个大概一定是,他那个弟子是神足第一,是这么样,他心里面起了一个念头。佛就告诉他:“你们千万不要起轻慢心!”所以他为了让他那些弟子们不轻慢,他就告诉他说:“某人哪,目犍连哪,你使一个神通给他们看看!”说:“是!世尊。”然后他马上一现,现一个无量无边的虚空身,然后呢在虚空当中现一个大的狮子宝座,然后呢这个宝座上面有各种璎珞,无比的庄严,然后呢璎珞上面有各式各样的莲花,每一个莲座上有释迦世尊的化身在说法。那个神迹,就以他们这个地方,是从来没有看见过。大家无比的赞叹,赞叹的不得了。那个时候,菩萨的这个慢心统统降伏。那光明王佛说:“好!好!可以了!可以了!”他就恢复了,不过,他就告诉他:“你为什么到这里来呀?”他说:“我要想找那个佛的声音,找了半天找不到。”“这个佛的声音,岂是你可以找的,佛的梵声音相,它跟法界相应,没近远,在任何情况之下你永远去找,永远就是这个样,这是我告诉你。”这一下子目犍连尊者也服服贴贴的了。我真是起了妄心,佛一直告诉我们,这个罗汉不管在任何情况之下,你要测佛的智的话,绝无可能。我怎么今天会起这个妄想?好了!好了!回去吧!就这样,他要回去了。结果没办法回去,怎么也没办法回去,他的神力是不可到的,这一下他就慌起来了,求那个佛陀,光明王佛说:“就是以你的这个神力,不要说你现在没有气力,你就是有气力的话,你都没办法回得去,要经过几劫啊!”“那我怎么来的时候就那么随便听一下就来了;怎么回去的时候,怎么回不去?”“那不是你的力量,是佛的力量!”“那怎么办?”他苦恼得要命,“很简单,你一心皈投佛。”“对啊!我以前不信佛,这个绝不可以!”所以到那个时候,他一心皈命,才心里面一念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好好的回到了佛跟前。 这个里边有很多特别的意义,我不说。说明了一下,二乘跟佛之间尽管证得同样的果,佛同样也得到这应供果的名字;罗汉也是应供果的名字,这两者之间是完全不能比、完全不能比。这个概念我们必定要清楚明白。眼前这教法还没说明之前,我们心里边先把这一种故事摆在心里,等到你学完了中士,学完了上士,那个时候你就很清楚、很明白的,原因何在?现在我们不妨心里面想,没错,对,现在既然我们得到这样圆满的身,然后呢只要发这样圆满的意乐,一定得到圆满的果,实际上呢这个还是最省事、最方便、最好的路,现在走下去。看卷六,一百五十二页。 【“敬礼胜尊具大悲者足。”】 它每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一定是皈敬世尊,这个道理一开始就说过了。 【“如是随念当死及思死后堕恶趣之道理,能令其心厌舍现世,于后善趣发生希求。”】 这就是前面下士道当中所说的皈依之因。因为内心当中有了这个认识,当然这个认识一定是依靠善知识,指明世间的真相,你如理观察思惟的结果。所以到那个时候,就要求皈依。说: 【“次由共同皈依及由定解黑白业果,励力断恶修善,则能获得善趣妙位。”】 由于这样的因,所以你皈依,由于这样皈依了,最后达到了解正确的佛法的根本,如法行持、断恶修善,所以增上生。 【“然非以此便生喜足,”】 你不要把这个作为满足。这个话讲一下。我们现在有没有得到这个?对不起,很难说,依我来说我自己晓得还没有,所以我自己一点都不敢马虎。我以前我有一个毛病,懂得了一点,自己就觉得懂得不得了,人家告诉我的就听不进,我总觉得很懂,现在我看很多同学当中也是这个样子。他懂得了,他总觉得样样都懂了,然后呢其他也听不进了,这个好遗憾、好可惜。世间也是如此,出世也是如此,或者你看见,看见的不是坏,的的确确,他的的确确是好,可是不幸的我们看见的什么?我们看见的是五浊恶世的凡夫世界,在这个凡夫世界稍微好一点,然后你就觉得以这个榜样的话,就算你做到了也只是如此,对不对?前面告诉我们你证得了这个圣者的罗汉果都不行,这个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我这地方特别提一下。如果我们自己觉得我很对!你错了。前面告诉我们,你真正相应的话,如果你发现你自己错了,那你是有智慧的人,你有了这个你就可以爬得上去;反过来说你自己觉得你很懂,那对不起,你只是一个世智聪辩最多,而且这是八难中人,这是我们千万要注意的!所以现在前面已经提醒我们,这地方更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觉得够了。所谓这够了已经生起什么?已经生起共下士之量,所以大家注意,你们自己检查检查,是不是你已经生起共下士之量?我们共下士之量生起什么现象?一看见眼前现在,一跑到斋堂里,这个东西可怕,但是我不能不吃它,所以你每吃一口,佛经上面告诉我们,如狂野食子肉想。你越吃是越难受,吃得可以饱了,赶快放下来,那个才是生起哦!如果你吃的时候越吃越起劲的话,对不起,你共下士都没有。如果在这种情况,居然喜乐的话,那完全错了。进一步。 【“是令发起共下士之意乐及发共中士之意乐,厌舍生死一切事已,依此因缘而发大菩提心引入上士,”】 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就觉得满足,是说这个地方让你作为基础,先从这个基础上面作这件事情。这个基础部份是跟下士一样的,这个叫共下士,然后更进一步,再上面一步--中士,这个是因为共中士一样的,它共中士的内容是厌舍生死一切,耶,不但是求后世,后世生了天你也不要,那么依这个发大菩提心引入上士,这个才是。 【“故于此中,须修中士之意乐。”】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下士的量了,进一步就要上去。念完了小学,要学中学了,不要说:“我小学了,我现在样样都懂了。”要是说:“我现在小学了,念完正好念中学了。”这样那就对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六十七卷B面 念完正好念中学了,这样那就对了。 【“所谓虽得人天胜位,然仍未能出于行苦,若即于此执为乐性,实为颠倒。”】 为什么?虽然说你得到了人天的好处,但是行苦还没出,最后还在轮回当中;假定你把这个以为快乐的话,那你是颠倒了。 【“故于真实全无安乐,其后定当堕诸恶趣边际恶故,譬如有一无间定当堕于悬险,现于险崖暂为休息。”】 所以虽然共下士做到了,但是对于这个真实的究竟意义来说,一点快乐都没有,最后一定要堕落的;就像我们现在在这个悬崖当中暂时休息一下一样,一动马上就跌下去,粉身骨碎! 【“入行论云:‘数数来善趣,数受诸安乐,死后堕恶趣,常受极大苦。’”】 这很明白。 【“弟子书中亦云:‘诸常转入生死轮,而于暂憩思为乐,彼定无主渐百返,漂流等非等诸趣。’”】 现在我们普通人是怎么样?永远在生死轮回当中转;而目前只是暂时得到一点点这个三有当中的人天好的位子;把这个内容看不清楚,因为愚痴颠倒而把它看成快乐的,那个是没有正确的认识;他自己作不了主。为什么?看不清楚无明,无明嘛当然作不了主,于是渐渐又转百返,于永远,这个百不是一百趟,百是泛,泛指,永远在六道当中轮转,等、非等,或者上、或者下,这个意思。 【“故于善趣亦当厌患,犹如恶趣。”】 所以我们真正的对好的应该产生厌恶,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四百论云:‘诸智畏善趣,等同奈洛迦,不畏三有者,此中遍皆无。’”】 这个论上面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者,对这个善趣看得像地狱一样,不怕这个的,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是绝对没有的。注意哦!所以现在我们要了解,你一旦真正的出家,这个才是我们的目标;在这个圈子里边,不要说眼前,就把你升天,升到天上面去,就把你做到一个国王,就把你做到天王,你看起来像地狱一样的恐怖,这个才是。 【“摄功德宝中亦云:‘诸具贪生死意恒流转。’”】 我们哪现在这个状态是什么?这个贪著生死的这个,这一个心意状态什么呢?永远在生死当中流转,这是我们应该认识,真正产生厌离的。所以任何一样好东西,你要了解,真的修行的时候,法碍如果说不遣的话,你上不去。所以在这个五道十地当中,资粮加行,这个加行再上面去,说加行是暖、顶、忍、世第一地;世第一地最后的后心,那就是见道;这个到了这个顶端以后顶堕,停在这里上不去了;它顶堕是什么?就是他修了法以后他也欢喜,觉得好,他有这样的一念的欢喜的执著,就爬不上去。看看,那些人都是些我们说起来是已经真实相似见道,说大彻大悟的祖师很多是这种人;他有了这一念上不去。我们现在差得十万八千里,这个心里面还这么个放不下,这个我们要认识的。不是要去做到,我处处地方提醒,我们真正要认识的,现在正知见;见的就是见这个,然后呢慢慢的努力去对治它。 【“弟子书中亦云:‘如如于诸趣中起乐想,如是如是痴闇极重厚,’” 就像这个样,你对这个六道轮回当中,如果说你起乐想,感觉这是快乐的话,对不起,那你这个愚痴非常重。所以我们眼前看看真可怜,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这个也看不开、这个也看不开,利固然看不开,名也看不开,钱固然看不开,身体也看不开,乃至于我常常觉得,打了板了还趴这个床上爬不起来,实在是,我自己深深一直为这感觉,尽管跟你们说策励你们,问我自己做到了没有?我老实说我没做到;我只是尽量提醒:打了板了,赶快起来,这个头昏了半天。我总记得,当年我这个阿阇黎告诉我的话:“叭!你坐起来!”然后坐起来,然后呢脚放下地,冷得要命!好,赶快穿衣服;千万不要说:冷得要命,再摆在棉被里面,反正打头板,那你就害了。这个注意哦!就是你处处地方,你正知见最重要,这是我随便一提。你从任何一件事情,不要看成快乐的,这种快乐的都是什么?陷阱,这是我们必定应该认识的一件事情。你有了这一个念头,现在真正重要的就是注意,这个念头最重要。所以眼前我常常告诉你们我自己的过错,这有个原因的,就是你们不要害怕,就算是现在你们觉得,很尊重的这样的一个老师,他自己都有错误,不但有错,满身错误;可是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自己认得了错误在改;因为改,所以今天你们觉得能够尊重他,尚且如此,何况是佛呢?所以这个才是你们该学的地方,所以注意,真正重要的,不是认得了道理看别人不是,跟别人讲道理;你必定要把这个道理,看见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努力策励自己:我总要努力!对不起,我爬不起来,我偏要爬起来。所以告诉我们,你如果对这个地方起点乐想,错了;反过来。 【“如如于诸趣中起苦想,如是如是痴闇极微薄。”】 对那些快乐的事情,你能够起苦想,那么你那个时候愚痴慢慢的减轻了;这个东西叫智慧。现在有很多人脑筋的确很好,然后你把那个脑筋用在这个上头,那就对了。应该这样的思惟,然后呢观照自己。你能够观照了以后,到那时候,你往往要跟人家辩论的时候想:错了,错了,原来不是我有道理,是我什么?见烦恼重。那个时候,你话到嘴边马上吞下去。这个时候你的这个智慧慢慢的就增长了,愚痴就减少了,这个对见烦恼而言。同时呢,对思烦恼这个习性来说也是一样,你平常的时候觉得冷得受不了,你刚才说的又想缩到被窝里,不对不对,这个东西不行;我宁愿在那里咬牙关,然后多冷一下,然后策励自己再穿衣服,一定要起来,就这样;说这个是平常我们应该知道的。 【“如如修习净相极增长,如是如是贪焰极炽然,”】 下面就是告诉我们,眼前对美好的东西,你把这个美好的觉得它好的话,害了;这个东西贪心,贪心增长;贪这个东西非常可怕,是越贪是越厉害的,这我想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你这么越贪是越厉害的。所以这个依众靠众还有个好处,尽管我们现在理路或者清楚或者不清楚,习性或者厉害,可是在大家面前总觉得不大好意思,所以靠著大家多多少少,少造一点罪。等到你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害了,这贪心永不能圆满,所以凡是我们欢喜的东西的话,不要看见它是清净美好的。 【“如如修习不净极增长,如是如是贪焰极殄息。’”】 你要看见这个东西好可怕的,是大骗子,这个大骗子给你一点小小的甜头,把你送到地狱里面去,那时候你想到的话,你心里面就对它起恐怖。当然真正的平常我们初心修的人,这贪心譬如说用不净观什么等等,有它特别的对治,这个以后讲,眼前这里我们要了解这个原则。 【“此说从无始来,执著三有盛事为乐,增益串习诸净妙相。”】 上面告诉我们,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我们虚妄颠倒的关系,把这个三有当中这种好事情,把它看成快乐;一向习惯,一向把这个妄想以为正确的,所以总把它看得这是好的,这个我们要认得它。 【“能治此者,若修苦性及不净相彼等便息,”】 它最佳的对治,什么呢?修苦性,说原来这是苦的;还有呢不净,,修不净观,实际上这个里边,正修的时候修什么?观受是苦、观身不净,这是我们最难对治的两样东西。但是它有正确的方法,下面将来告诉我们烦恼的时候,那时候我再提起。当你这个一个念头生起来的时候,你那时候才了解了,原来你又再被烦恼转;然后呢转了以后,真正烦恼转的时候,的的确确我们谁都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个可怕极了。所以你必须事前认识,然后呢思惟观察,到境界现起的时候,这一个正法相应的这一种现行现起的时候,那个时候你有力的对治生起了。那时候你欢喜,今天我居然打了一个胜仗,那个快乐真正的快乐。你平常吃的东西,当你吃的时候吃得很起劲,你真的快乐吗?那大家不妨心平气和想想看,我们大家都有这个毛病--贪心,好东西,事前是越多越好;吃完了以后,肚子吃得胀胀的,睡在那里,站也不是、睡也不是,就这样,当时真的快乐吗?吃的时候并不觉得快乐,我想大家都有这个感觉,你的一个劲儿就在这个地方做那件事情,吃完了以后昏昏沉沈,然后到那个时候又要来了,快乐在那里啊?但是奇怪,它就偏偏到那个时候就让你去这样做,这个就是这个真正的行相,这个烦恼仔细的道理,慢慢的好好的学,那么你能够如法的修学的话,这个就静息了。反过来, 【“若不修习便增痴贪,转诸有轮,故修诸有过患为要。”】 所以如果说你不如法的去修行,修习这个对治法的话,那么那个时候一直增长的痴跟贪,贪里边一定有痴;然后呢贪的最后的结果,得不到的话嗔也跟著来;这个三样东西就这样的辗转的相应。由于这个造业,然后轮回三有,你没办法跳出来。既然前面你怕、厌恶,唯一的办法就是这里。所以现在晓得,,你真正要跳出来,要做些什么?佛说从这个上头,从业感果的必然性;是了解我们真正要修的是要修三有一切盛事的过患。然后从这个了解了以后,才步步深入,能够解脱,那个才是说进入更深一层。第二个步骤叫做中士。所以现在我们看看,那么就中士这一个内容是些什么呢? 【“中士道次修心分四:”】 第一个 【“正修意乐,”】 正修的这个内容是什么?我们心里应该些什么认识?怎么样的做法? 【“二、彼生起之量,”】 第二个; 【“三、除遣于此邪执分别,”】 这个是一样的。 【“四、决择能趣解脱道性。”】 既然你要求解脱,最后了解了,说第四个那个地方,就现在告诉我们了。你要修解脱吗?对了,解脱道是什么一回事情。现在次第来讲: 【“初中分二,”】 就是正修意乐。 【“一、明求解脱之心,”】 求解脱的心是什么?第二怎么样发生这样的求解脱的心。所以 【“二、发此之方便。今初,言解脱者,谓脱诸缚。此复业及烦恼,谓于生死是能系 缚。”】 所以解脱什么样呢?简单,就是把绑住的把它解开来,这么简单法。那么什么东西绑著你?业跟烦恼,就是业跟烦恼把我们绑在生死当中,就是这么简单。 【“即由此二增上力故,若依界判,欲界等三。以趣分别,谓天趣等或五或六。依生处门,谓胎等四,即于其中结蕴相续,是系缚之体性。”】 说,是的,现在绑著你的就是业跟烦恼,由于这两样东西的辗转的增加,结果呢把你绑著了。绑在那里呀?绑的地方如果拿这个界、拿那个地方、拿那个范围来区的话,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然后在这个三界当中,如果分趣,就是我们分成功六趣,或者就是这个六个类型;那么或者是六等,或者是五等,如果把修罗判作天趣的话,就是五等,有的把修罗叫做非天,这个没关系。还有一种呢?生处门,就是在三界当中你怎么去出生的,那么分成功四,胎、卵、湿、化就是这样,不外乎这个。就是不管是三界,不管是六趣,不管是四生,总之前后业感缘起,前面的蕴灭,后面的蕴生,是结蕴相续,在这个里边继续不断的这个五蕴身,继续不断的向前推演,是结生相续。那个蕴、五蕴不是有一样真实的东西;而这个五类东西,到那个时候旧的坏了,新的又生起来了,这一个东西,身心起来的继续不断向前面推演下去这个相续体,这个就是被绑著这个。而业跟烦恼,绑著那个蕴体,就是这么,就像那个绳子捆著你,就这么简单。这个绳子是业跟烦恼,现在这个你呢,就是个蕴,五蕴。 【“故从此脱,即名解脱,”】 就是这样,从这个地方解脱开来,就是。 【“欲求得此,即是希求解脱之心。”】 你现在呢要想从这个地方,说不要被它绑著,我一定要想办法跳出来,就是这个,就是这样。 【“又此解脱,非为惑业诸行生已息灭,以诸生法,于第二时定不安住,不待修习能治等缘,则不须励力,一切解脱便成过失,”】 前面我们不是说业跟烦恼是能绑的东西,然后呢结蕴相续就是我们生死的流转的这个所绑的东西。那么业跟烦恼的说这个里边,说这个业跟烦恼的诸行,它这个前面灭,后面的生,生完了以后又灭,灭完了以后又生,生灭不停的,所以它生完了以后,它自己就会消灭,“以诸生法,于第二时定不安住”;它那个结蕴的事情,本身就是永远生灭。不待修习,假定说你不要去修习,说“不待修习能治等缘,则不须励力,一切解脱便成过失”;就是说,结蕴的体本身是什么东西?找不到,它是怎么一个?生灭继续相续;换句话它一直相续的,一直相续下去的。这种情况之下,你必定要修习对治,断了这个相续,那就对了;否则的话,如果你不修习对治的话,是呀,如果你不修习的话,对不起,它本身,它继续不断的就生灭生灭。所以。 【“故若未生对治,当于未来结生相续。”】 所以你没有修这个对治的话,它永远接下去。 【“由其发起对治力故,结生相续即便止息。”】 你一定要修习正对著这个生死流转的结生相续,那么它那个东西就停止了;那个停止了以后,那个系缚也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地方特别告诉我们,我们要求解脱心,那么要求什么解脱心呢?就要对这个结生相续要找到如法如理的对治,对治了这个东西以后,那么这个解脱才能够具体的成就。了解了,所以说,,要求解脱,要一定要有解脱的方法,正确的方法,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这个。至于这个方法的内容呢?我想留在下面一次再讲,今天这一堂就讲到这个地方。 今天,菩提道次第广论一百五十三页,卷六,共中士,中士道。那么这个中士,由于前面这个基础上来,我们进一步了解说,虽然人天当中保持了善趣,生善道,但是毕竟最后还要堕落;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想到毕竟堕落还是苦,这样不行,进一步还要更求进一步的解决。那么,那个从这个基础上面,又向上一步,这个叫中士。那么次第呢分四部份:正修意乐,那一个是正式的,就是我们说中士要修的,换句话说我们的心里的内容,我们应该有的认识,以及心里这个状态是什么样;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发生这样的一个状态,他告诉我们的,用什么方法才行。这了解了以后,比如说错误的概念要去掉,对正确的了解了,错误的去掉了,最后告诉我们,那么现在修什么样的道,能够达到你这个目的,这个分四科,这个次第层层推进,圆成我们的目标。那么前面已经说过,所谓求解脱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那么这个心怎么样才能够发起?平常说我们大家都希望,没有一个人例外的,要想从痛苦当中脱出来,没有一个人例外的,可是找不到,原因呢就是自己的愚痴。因为愚痴不了解,所以不晓得从哪里去找,现在我们很幸运的晓得,要去找一定从那个方面,这归结到从三宝。那么更从那个地方了解了,单单前面这个不够,更进一步到这里。那么说现在呢,虽然我们进一步要求解脱,但是这个解脱的心,是晓得解脱,怎么样才能够使得这样的这个内心,跟他相应的如理如量的生起来。虽然我们大家都会这样觉得,这要求解脱,虽然你要求解脱,但是想完了以后,那下面就没有一个力量来推动你。因为没有推动的力量,所以当你想的时候尽管想,想完了以后,仍旧陷在自己一向的这一种习性当中,这种习性就是无明相应的见思烦恼。那种见思烦恼,尽管你拿来阅读佛经,有的读了半天增长各式各样的知见;结果呢,他本来是要指导我们凭这个去跳出轮回的,净化这个知见的,结果你弄了个半天,知见增长了一大堆;知见增长了,慢心也跟著增长,结果是烦恼是越弄越多。所以在这地方我们要很善巧的找到这个正静息的方便。那么现在下面告诉我们。 【“第二发此之方便者。”】 怎么样能够启发这样一个如理如量的认识。 【“譬如欲得止息渴苦,由于渴逼,见非爱相。”】 那么先举一个譬喻。譬如说我们嘴巴渴了以后,觉得痛苦不堪,那么你一心一意要想去找水喝,为什么?因为你觉得嘴巴渴的时候,那是痛苦难受。这个譬喻我们可以更加深一点说,你生了病,假如那个小病没有关系的话,叫你去看医生你也懒得看;但是那个病痛苦难受的话,叫你不看医生也做不到。同样的道理,一定是对于这件事情感到它的非可爱,就是应该这么,反面的更强烈说可怕、痛苦的这种状态;由于这个力量逼迫,所以你一心就去求怎么解脱痛苦,怎么从痛苦当中透脱出来。所以 【“如是欲得,诸取蕴苦寂灭解脱,亦由观见,取蕴苦性所有过患。”】 同样的现在我们要想从这个苦蕴当中得到解脱,解决这个苦,也必须见到这个取蕴,这个取蕴就是我们身心的五蕴,它那个特质是苦的,以及它这个苦的种种的过失患害。当你真实的见到了,那个时候你才一心一意才会求它跳出来;你要见不到这个的话,那根本不可能,所以说这个是道的根本在这里。因为你要从这个地方求解脱,又找到了解脱的这个道,进而去找,找到了解脱之道,那时候你才会努力去修;你没有这个力量的话,推动你的力量都没有,所以嘴巴上面都是空话,原因在此。我们每一个地方必定要把握得住;乃至于现在你说你为什么要持戒?同样的道理,你必定要把握得住这个原则,这个是最重要的;否则的话,你弄弄就弄错掉了。 【“故若未修三有过患,于彼发起欲舍之心,则于苦灭不起欲得。”】 所以第一件事情,我们先一定要认识苦蕴所在的三有,这个三有的种种祸患,种种的不理想;当你见到了不理想祸患的话,你就一心一意产生厌恶舍离,一心一意从这个地方跳出来。为了要跳出来,你就想怎么样才把这个痛苦能够解除,你才会去求解除的这个方法。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