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衮却格西: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第十九讲 自他相换修习次第 |
 
衮却格西:菩提道次第纲要(下册)第十九讲 自他相换修习次第
今天我们已经得到堪能修学佛法的暇满人身,应该好好予以利用。因为死无定期,什么时候死不知道,而我们所得的相续仍不是自主的,是为烦恼及惑业所自在(主宰),所以趁着还不为它们所自在、牵绊的此刻,尽可能的来修学诸佛正法,这是我们的责任。 佛法要能广求多闻,但是与其懂那么多,倒不如把所听闻到的法,特别是道次第用来修行。由于法是无量无边的,而我们不可能遍知一切法,因此如果能够把所知道的教法,即使只有一、两种,落实在生活中实修,然后得到利益是很重要的。 虽然说,再一次获得暇满人身是成佛很重要的所依,但是我们修学诸佛的正法,求取佛法的心要精髓,目标如果仅仅定在来世能够得到暇满人身,是不对的。即使你得到暇满的妙善人身,但它却为烦恼和业所自在、所系缚,当有一天,业报成熟时,还是会堕到三恶道去受苦,所以是不可保信的。因此我们应该知道,只要在烦恼及业未断尽之前永远都有危险,是以应该追求那种能出离生死的方法,就是解脱之道。 我们知道三苦中最主要的是行苦,也就是有漏(有烦恼)的五取蕴苦,直至你断离这个有漏的身心之前,它一定是以痛苦为体性的。换句话说,轮回里面的一切安乐都是以苦为体性。要能够真正的断离有漏的身心苦缰,要把轮回根本的无明断除,就必须修学与无明正相违的无我空性智慧。想要得到这种修证,就必须先闻思抉择无我空性智慧的内涵。直至获得止观双运定(三摩地)之前,你是无法对治无明的。要能够得到这种止观双运定及胜观的无我空性智慧必须先有增上定学,而增上定学又必须以增上戒学为根本,这个戒学又必须以出离心为动机来持守。如果没有对轮回的痛苦产生出离心,那解脱之道是无法学的。因为你没有生起欲求解脱的这种出离心,那你所修的法也就变成下士道次的法,而我们修学教法的目的,是要在圆满自他二利。在能够圆满自他二利之前,必须先修学能够圆满自他二利的近取因(它的前因),不修因是不会得到果的。 根本大悲心的修学来自于菩提心的圆满,不修学这个大悲心和菩提心就无法圆满自他二利。总的来说,现在来听受正法,我们的动机应该安立在“为了能够圆满一切众生的义利,我一定要成佛”的菩提心上。为了成佛一定要修学成佛之道,要能够行持一定要先串习,串习之前一定要先了知怎么串习,而了知来自于听闻。因此当下我们要以菩提心为意乐,来听闻菩提道次第的教授。 菩提道次第教授的闻、思、修、证,是实修的教授,但因为教授者和听闻者都没时间,所以根本没有办法以实修教授来做指导。那要怎么做呢?首先需要在师长面前得到所有《广论》的教授,得到整个教法相续(传承)的加持,这是需要的。有时间的时候,自己才能够慢慢的思、修,乃至再进一步地去修证。 现在大家人手一册《广论》,研讨的也很好,对于道次第应该很熟了,但是一说到修行,却去找别的法来修,这是错误的。好象说,汽车的跑道在左边,你却在右边开,这是错误的。论典中完全涵盖了整个成佛之道的修法,这成佛之道你不去走,却去祈求其他的旁门左道,这是不对的。把道次第的教授放在一边,却只修四念住,那也是错误的,因为那样把法门修小了。如果你一天中,能够把整个菩提道次第教授的道体,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完整的做一次忆念修,那就能取得心要了,你的人生也就能有意义,暇满人身没有空过。即使你得到禅定及止(奢摩他),乃至于能够亲见本尊,这些功德当然是有的,但是较之能够在一天之中,把道次第的道体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做忆念修,那种功德是不能比较的,能忆念修道次第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平常谈话到最后总有个结语,在这里千言万语,我们的总结就是“我们要好好修学正法”。那要修学什么样的正法?怎么修呢?就是修学三士道次第的教授。三士道次第教授的论典是什么呢?最好的莫过于《广论》。 菩提道次第教授所阐述的门径有四种:“甲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甲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甲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 要学一样新东西,必须有老师教,这是一定的。无始以来未曾走过的成佛之道,没有师长的教授是绝不可能成就的,所以,开始能依止师长是很重要的。 关于第四点,如果以正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分两项:“乙一、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乙二、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依止之后,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两项:“丙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丙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我们都知道,暇满人身是很稀有珍贵的,就像仆人突然获得金矿一般,但是得到暇满人身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如果你觉得,我得到的这个暇满人身是这么的珍贵难得,所以欢欢喜喜的运用它来修学正法,往这条路上走,那就是得到修学暇满的意义。因为死无定期,而死的时候只有佛法才有帮助,所以必须在得到暇满人身的当下就来修学佛法、求取心要才对。所取的心要分三项,即共下、共中及上士道次,而共中士道次是属于上士道次引导的前行,我们已经简要讲过。 上士道次的修心分三项来说明:“己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发菩提心);己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还有就是“己三、既发心已学行道理(发心之后如何学行菩萨道的道理)”。“庚二、修菩提心次第”分两项:辛一、于七因果之上而发心;以及由 辛二、自他相换之上去发菩提心。因果七支教诫的发心法,我前面已经简要的介绍完了。 自他相换的发心法,是由寂天菩萨传下来的,其菩提心的发心之量,及发心的能力比较强,所以必须有基础。它主要的传承是来自释迦牟尼佛传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菩萨,寂天菩萨传给阿底峡尊者,再传给噶举巴祖师种敦巴尊者,之后传给博多瓦、夏拉瓦,最后传给朗日唐巴和伽喀巴。 在那个时代,因为这个法门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它的传承是单传而不普传。那为什么后来会变成普传,它的法源是怎么来的呢?是来自于伽喀巴大师。伽喀巴大师听到朗日唐巴(《修心八颂》的作者)的一首偈颂:“一切衰损我自取,一切胜利归众生。”(原文“粗恶秽言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如石法师译)很高兴。但由于那时朗日唐巴已经圆寂了,所以无法前去请教。之后伽喀巴大师依止另一位祖师夏拉瓦,夏拉瓦为他讲了很多的法。伽喀巴大师当时就曾请问夏拉瓦祖师说:“我听到朗日唐巴的一首偈颂‘一切衰损我自取,一切胜利归众生。’这句话有没有法源根据?堪不堪修?能不能成就佛道?”夏拉瓦对他说:“如果你不想成佛便罢!要成佛一定要修这种自他相换的修心法门。”从那以后,伽喀巴大师就认定,原来成佛之道是来自于自他相换这样的修心转念法门。伽喀巴大师向夏拉瓦大师学了自他相换的修心法门之后,认为这么珍贵稀有的教法,如果只有单传或密传,众生实在太没有福报了,会很遗憾。所以从他开始予以普传,并造了《修心七义》。 自他相换法的法源,主要来自于《入行论》;《月童子请问经》也讲自他相换法。典故是这样的,月童子的母亲生了很多男孩并夭折了,后来,怕以男孩的名字来命名,儿子会死掉,所以就给他取一个女孩子的名字,而他也存活了。当时在印度,儿子是要继承父业的,虽然月童子的父母不是作生意的,可是他却坚持要做生意,并且不但不听父母的劝告,还打父母。月童子做生意得到的利润,供养过父母两次。但因为他不听父母的劝告,又打父母,所以得到如下的果报: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城市做生意,有很多女孩子服侍他;然后又到更远的第二个城市,有更多的女孩子来服侍他;这是来自于他两次供养父母的果报。后来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城市做生意,却是到了孤独地狱的境界,他看到众生皆在受苦,其中一个众生的头上有个很大的旋火轮在转,使得那众生的头很痛。月童子就问:“你为什么会受旋火轮转动的苦呢?”受苦的众生说:“是因为以前打了父母的缘故,所以得到这个果报。”月童子因为也曾经打过他的父母,而今发现果报会是这样,听了很害怕。瞬时空中的旋火轮就飞到月童子的头上旋转,使他受无量的痛苦。月童子就观修大悲心,说:“和我一样对父母不孝顺的众生,所有这样的苦及苦因所感得的异熟果、等流果等的果报,全部由我来承受!”就是说,众生打父母的苦报,都由月童子一个人承受。这样观修的结果,马上旋火轮腾空而去,就不再受报。缘起就是这样。因为他修学爱他执,弃舍我爱执,所以得到这种功德。《入行论》以这个做根据说:“如果你能够以一切众生做所缘,修学断除我爱执,一心修学利他行(爱他执);而且为了圆满众生的义利要成佛,这种心一旦发起,那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原文“若仅思疗愈有情诸头疾,具此饶益心,获福无穷尽。”“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乃至欲成就有情无量德。”,如石法师译) 释迦牟尼佛的前生当凡夫众生时,也是在地狱发菩提心。《报恩经》说:有一次,凡夫的释迦牟尼佛堕地狱,拖了个很重的车轮子。他很多地狱众生的同伴也都拖车轮子,拖不动,被毒打而倒在地上。世尊看了不忍,就说:“让我来拖好了。”狱卒说:“各报各的业,凭什么你来代受。”就打世尊前生的凡夫众生身。这事让世尊起了更大的悲心:“希望像受这样无边苦报众生的苦,都由我一人来承受。”由此大悲心的因缘,他马上从地狱投生到天界去。到天界之后,他励力修学去除我爱执,修学爱他执,是这样发起菩提心的。 世尊讲“自他相换”法行的法源根据是《华严经》。而“自他相换”的修学次第,首先是修学自他平等(自他是平等的),再来是修学让你不能发起自他相换的逆缘──“我爱执”的过患,从各方面去思惟“我爱执”这个逆缘的过患,并且从各方面去修学能够成就自他相换的顺缘──“爱他执”的功德。因此必须先修学自他平等。 自他相换的平等和七支因果的平等,是不一样的。七因果里的平等舍,知母、念恩、特别念恩(不是说只有众生在当你母亲时恩泽很大,特别是众生不当你母亲的时候,恩泽更大,称为特别念恩),还有悦意慈,这种慈心要先修好,才有办法成办自他平等。七因果里的怨、亲、中庸的平等,是要我们遮止心中粗分的贪、嗔、痴,要能够遮止对众生产生亲疏爱憎的心情。自他相换里头的自他平等是说,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重担,皆由我一人承担,你固然必须对亲友成办离苦得乐的重担,对敌人、中庸众生也都一样,不论亲、疏、爱、憎,是平等的成办。 例如有十个非常匮乏的乞丐,都需要帮忙,而你也有能力接济,却只帮其中的某一个乞丐,这不对吧!不能这样做。总的来说,不论是你的亲眷、怨敌、中庸众生,他们都同样的失去有漏的快乐,无漏的快乐更是没有。既然同样都是离苦得乐,为什么只救助某个亲友,而不管其他众生?这是不对的菩萨行,这种菩萨行太小了。了解众生和我一模一样,真的想要离苦得乐,反而特别地去成办某一个人的义利,而不管其他的人,这是错误的。 有十个人被关入监狱,受苦刑,对一样痛苦的十个想逃狱的犯人,你有能力让他们出狱,却只放出某些人,不管其余的,这是不对的。一样的,众生都被关在生死轮回的大监狱里,他们都同样呼救,而你却只成办某些众生的义利,对某些众生,因为他是你的敌人而不管,这样是很卑鄙的行为。 是啊!虽然说众生都一样,不论是敌人也好,亲友也好,都堕在生死大监狱里受苦、在求救,可是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何必要成办他们的事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无始以来我都这样做,所以才会一直轮回生死到现在,得到这种自己受苦的成果,却也还是无法离苦得乐。因此如果继续做下去,唯有更深陷于生死轮回,成佛更是遥遥无期。 轮回中,我们可以说,某些人对你不好而成为你的敌人,所以与他远离;某些人对你特别好,特别贪爱他,而成为亲眷;这所谓亲、疏、爱、憎的安立是没有错的,但是这毕竟是无明中的事情,是你安立出来的。如果说,众生在无明中所见到的亲、疏、爱、憎是对的,那佛陀遍知一切,应该也看得到才对,于是佛陀就应该对众生有亲、疏、爱、憎才是,而事实上,佛陀没有分别心。(佛的本生故事)曾有一个人拿斧头砍掉佛陀的右臂,让他流血;而有一个人拿旃檀香涂佛陀的左臂,佛陀对这两个人没有所谓的亲、疏、爱、憎,没有特别好、特别坏,仍是以平等的大悲对待他们。 从了义上来说,并没有所谓的亲、疏、爱、憎,那不过是我们自己的烦恼无明所导致的,是轮回界的安立而已。如果敌人一直是敌人,亲友一定是亲友,那佛一定可以看得到;佛看不到,那就表示没有所谓的怨、亲因此贪嗔痴是没有道理的。从究竟实相看来,哪里有所谓的怨、亲。这个怨、亲不过是我们错误的心识把它安立上去的,实相上并没有所谓自性实有的怨亲。一切众生和我的需求快乐,不要痛苦是一致的,而今失去快乐,得到痛苦,也是一致的,这种情况之下,去成办所有众生离苦得乐的重任,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是要平等的去做,这是自他平等的意义。 自他平等之后,再继续从各个门径、各种理由,去思惟我爱执的过患。“我执”是说你执着在五蕴之上,有一个实有的“我”。因为“我执”,认为有一个实有的“我”,你就贪着“我”、贪执“我”,而变成“我爱执”。寂天菩萨在《入行论》把“我爱执”和“我执”混在一起阐述。 “于一切众生修大恩,一切过咎归于一。”“归于一”的“一”是指“我爱执”。上士道说,一切不顺利的因缘,魔扰、干扰、障碍或是病痛,都应归因于“我爱执”。下士道次讲业果,别人造恶业害我,归因于我以前所造的恶业,所以有此果报,这是比较粗浅的说法。到上士道次讲,一切痛苦的因,所有痛苦的果报,都源自于“我爱执”,是自己做的,不能怪别人。 “我爱执”像屠夫一样,我们毫无能力地任它宰割控制。只要有“我爱执”,一切都是不吉祥的,都一定是痛苦的。饥荒以及一切的痛苦,都是因“我爱执”而产生的。有刀剑砍杀我们,不是别人的错误,是自己以前基于“我爱执”的关系,曾用同样的方式害过他,所以实际上害我的是“我爱执”,不是别人。善知识认为,一切的过患及痛苦均是来自于“我爱执”这个慢性病,它是一切让我不痛快的因,因此我要嗔恚“我爱执”,不能嗔恚别人。 所以要祈请加持,令我能摧灭“我执”大魔。《上师荟供》文里,把“我执”和“我爱执”混在一起讲,事实上是“我爱执”的意思,是祈请加持让我能够摧灭“我爱执”这个魔(注一)。我们有外魔、内魔或者四魔的说法,所有的魔中,最坏的是“我爱执”。《度母赞》里有一句话:“真正最有力的魔鬼是指‘我执’与‘我爱执’,是这两个魔让我们一直受苦。”大致来说,整个世界、国家的战争,乃至于家庭的纷争都来自于“我爱执”。团体组织、佛法事业里,学员间相互的斗争,不是有谁让你斗争,就是“我爱执”让你斗争的。地狱的境界虽然是外在,地狱道众生所受的苦,那些狱卒、刀剑,刑器等,事实上,都是“我爱执”所显现出来的。没有“我爱执”与“我执”,就没有所谓的地狱可言,也就没有地狱的相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还有朋友之间的互相怨恨、斗争,也都是来自于“我爱执”。它住在我们内心的深处,如果没有办法把它请出去,痛苦就会连连不断。 转念法门是完全地把“我爱执”看成真正怨敌,看清它的过患,把它摧灭;再观“爱他执”的胜利,启发希求心,去修学“爱他执”。佛法的修学就是修心,但是这里特标为“修心转念法门”的原因是说,它是比较困难的修法,需要刻意的去修行。事实上开始时是很困难,但经由串习就不会那么困难了。 我们之所以游逛三界、轮回生死,都是因为我们没能够观“我爱执”的过患,并观“爱他执”的胜利的缘故。释迦牟尼佛开始时,也和我们一样是凡夫众生,只不过他是把内心的“我爱执”请了出去,然后取“爱他执”来修学,而成就了佛道。如果我们不把“我爱执”去除,一定会继续的生、老、病、死,然后尝受无边的痛苦。此刻在我们得暇满人身,而且碰到大乘这种修心转念法门教法的当下,如果可以真正地把心力放在摧灭“我爱执”之上,人生就有意义了。 有个跛脚的人好不容易,很辛苦地爬到山顶上,却又不慎从山崖掉下,刚好掉到山下一只未驯的野马身上。他抓住野马,骑起马来,还唱着歌。旁人看到,觉得好危险,叫他赶快下来。他说:“这怎么可以,我跛脚,还能爬到山上,掉下来,却掉在野马身上,这一生大概也就只有这一次而已,多开心啊!为什么要下来?”这比喻什么呢?我们从无始轮回生死以来,也只有这一次得到暇满人身,还又值遇大乘教法,这时候不修这种自他相换法门,更待何时? 暇满人身的珍贵譬喻很多,一个北方的小孩,那时糌粑很稀少,而小孩子又很贪心,所以当母亲给了他糌粑,他没拿在手上,放到身后,然后又想去拿。结果后面那个给狗吃了,于是哭了起来,他说:“这么好的糌粑被狗吃了,我怎能不哭,我难过得要死。”正如我们今天得到十八要件的暇满人身,又碰到大乘的正法,此时不修行更待何时? 又比如说吃鱼,后藏那一带很少鱼,能够吃到鱼的机会不多。有一次有个人来到前藏吃鱼,由于鱼很新鲜,太好吃了,就吃了很多,吃得想吐。当快吐出来时,他用绳子绑着自己的脖子。别人问他为什么绑脖子?他说:“因为吃太多鱼了。可是鱼那么好吃,怎么舍得吐出来,所以把脖子绑起来。”像这比喻一样,对吐出一点鱼都舍不得,得到暇满人身更应该很珍惜的去利用。 我们都不要痛苦,既然不要痛苦,就应该把那个痛苦的根本因──“我爱执”去除掉。“一切过咎归于一”,一切都是“我爱执”的错,不是别人的错,要常常这样想,而“于一切众生修大恩”,要把这两句话记在心上。如果你可以视“我爱执”如怨敌,来对治,把它摧灭,那不论别人怎样对待你都没有关系了。因为在你废除“我爱执”的当下,就可以成办“爱他执”,一心想利他,所以别人对你好,对你坏,都如沐春风,到哪个地方都是极乐世界。事实上,还可以转恶缘为菩提道,用恶缘来修学佛法,积集你的资粮,这以后会讲到。既然我们知道,在任何时空里,让你痛苦的根源是“我爱执”,那么如果你这个行者能够一天到晚观“我爱执”的过患,即使你没有修别的法门,也没有关系。只要你可以观“我爱执”的过患,然后一心地防护遮止,你就一定可以得到快乐,痛苦也一定会越来越减少,你的人生就有意义了。 进一步分析,“我执”是怎么产生的呢?由于你觉得在我的身心上有个真实的“我”,并执为实有,因为认为身体是我的,所以对“我的”身体就更为珍爱,很珍惜我的脸孔、我的手臂,对我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很真实的照顾着。事实上,这是错的,这个身体不是你的,它只不过是经由父精母血的交合,所产生的一个色法罢了,这是父母的东西,不是你的东西,为什么要如此的照顾呢? “我执”和“我爱执”是可以区分的,我们就将“我爱执”比喻成一块很坚硬的山岩,在那上面盖一座很大的城堡──“我执”,“我执”是根本的无明,由贪、嗔、痴、烦恼围绕着。让你轮回生死的,就是“我执”和“我爱执”,把“我爱执”的山岩击碎的话,“我执”城堡也就快垮了。所以主要最难对治的是“我爱执”,一定要全力攻破“我爱执”,摧灭它,“我执”也就松动了。 一定要好好的思惟“我爱执”的过患,生死轮回的各种痛苦、缺失都是由它产生的,即便得到解脱之后,也还是如此。二乘的阿罗汉圣者,他们修无我空性智慧,可是无法去除我爱执。所以虽然他们证得无我空性智慧,得到寂灭之乐,还是不想利益众生,就堕在寂灭边里头,因此功德不能圆满,缺失不能断尽。 能摧灭“我爱执”的炸弹是慈心及悲心,然而修慈心和悲心却不能够伤损、摧破“我执”。当你心中生起现行嗔恚(因我爱执而爱自憎他,生起嗔心)的时候,不可能同时也生起慈心;当你心中生起慈心的时候,也不可能生起现行的嗔心;“我爱执”与“慈心及悲心”这两个行相当下是相违的,不可能同时并存。虽然它们是相违的,可是慈心与悲心也无法根断无明的实有执着。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你若能够真实观“我爱执”的过患,就可以同时暂时的遮止“我执”和“我爱执”,就像祈求加持让我能够摧灭“我爱执”的大魔,同样有这种效果。如果能恒常的观“我爱执”的过患,经若干时候,心中自然生起“爱他执”的功德。 再来必须讲说“爱他执”的功德。长期以来,我们未曾修学过“爱他执”,所以我们不是菩萨,也当不了菩萨。从轮回界开始、到修道,乃至于成佛,这一切善功德,一切好的果报都来自于“爱他执”。一切的损害、非善品(包括地狱道众生的受苦),皆源自于“我爱执”。所以讲说“一切过咎归一”,一切的过失只有一个──“我爱执”。外在的世界没有所谓真正的敌人和真正的亲友,真正的亲友是谁?是“爱他执”。真正的敌人是谁?是“我爱执”。因为“我爱执”的鼓动,所以你贪求图利、自私自利,因此杀生、造恶业。由于杀生的关系,所以短寿、多病的种种果报就跑出来;因为“爱他执”的关系,所以你会想利益众生而断杀生,因此你会长寿,同时还造就很多的异熟果及等流果。 若是真心想修学大乘教法,修行的精髓就在这里。没有所谓的“外面的怨敌”,没有这回事,要真心地去观照自己内在的“我爱执”,“我爱执”才是自己的敌人,要把它摧破;自己内在的“爱他执”是一个很好的亲友,要让这种功德生起,这是大乘教法修行的精髓。恒常守护所缘,持续、永恒的观“我爱执”的过患,“爱他执”的胜利,一直修,若干时候便可以证起自他相换。“我爱执”和“爱他执”这两个,倘若不观它的过失及功德,自他相换的法行是换不出来的。以我们目前的情况,能不能真正的做到自他相换呢?是换不过来的,但是还是要换,认真的修,还是换得过来的! 自他相换不是说把你换成我,把我换成你。自他相换是换什么?是把平常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把不管别人、不爱别人的心,换成不爱自己,爱别人。不管自己去爱别人,舍己为人是很困难的,但是你要从自己去安立起来。自他相换修行所得到证量是第一流的,倘若证不起来,仅由耳朵听到也是非常好的善根,光是听闻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以前佛陀讲经的时候有五百只鹅来听法,他们转生到天界之后,继续的修行教法,所以成为佛的弟子。大乘教法的根本修学处就在此,认清功德和过失之后,就必须去正行相换。《上师荟供》文说,像我们一样的愚夫,一心只想自利,所以轮回生死到现在;世尊一心单纯的为利他,所以成佛了(原偈颂“总之婴愚之失唯自利,能仁之德所作纯利他;加持能悟二者功过异,并以此心修自他相换。”)。这功过何须说呢!看了就知道。所以我们应该一心的修学“爱他执”,去除“我爱执”。当你励力于功过的思惟,你会慢慢发现到你有能力,堪能自他相换的。总之,把你心中的“我爱执”摧灭掉,把“爱他执”的功德生起来,这两个好好做起来后,就可以自他相换了。 正行“自他相换”之后,就要修“施乐受苦”(布施快乐,取受痛苦)。施乐受苦是很重要、很稀罕、很珍贵的法门,可是如果前面的住平等舍(自他平等)没修好,你就不能从内心思惟“我爱执”的过患,“爱他执”的功德,乃至于证成自他相换,你会害怕的,自然也做不到施乐受苦。要纳受别人的病痛、痛苦,让自己得病、受苦,你会害怕的,这就像作战一样,很困难吧!但还是要训练的!舍己为人是很困难,但是仍然要修。总之,菩提道次第教授的心要是这一点,能够一心一意的利他,以摧破“我爱执”,这是修学的精髓。这个法不要丢失掉,好好想一想,这是修学佛法的根本,不要不重视,而一直去找其他的法,为了枝末忘了根本,这样不好。 “自”与“他”就像“此山”与“彼山”,没有绝对此山、绝对彼山这回事。你从这里看,认为这是此山,那是彼山对不对?可是在那边看起来,这边是彼山,那边此山。 有人会怀疑说:“我这样修,真能修得起来吗?真能够自他相换吗?”没有一件事不是经由串习,经由串习没有一件事不能成办。佛陀就说:蝇虫都可以成佛,何况你还是人呢?怎么不可能成佛?总之,心里肯串习,若干时候一定能够成办。乍听之下,当然是很困难。 自他相换之后要修学施乐受苦。修施乐受苦的法行,有的人很高兴,有的人很害怕。怎么修比较好呢?如果说一下子不能取受众生的痛苦,不能布施快乐给众生,不能安心取受的话,你就先把自己个人今天的痛苦,我取过来受,然后再把我明天的痛苦、下个月的痛苦,取过来受,之后,把我下一年、下一世的痛苦,取过来受。先把自己的痛苦取过来,不要取别人的。就像布施,很多人由于太过悭贪,布施不出去,就把自己的东西从右手交给左手,说:“我给你。”就是这样子给来给去,训练自己成就布施。 把别人的痛苦取过来,不是放在口袋里装起来,而是把别人所有的痛苦取过来,摧灭盘踞在心中,很坚硬的“我爱执”。若不能这样做,即使你把它取过来还是没用的,因为你还是没办法摧灭“我爱执”,你还是只想到自己。 修本尊法,自己是誓言尊,里面有智慧尊,智慧尊里是三摩地的种子字,是三摩定尊。我们就是要把“我爱执”完全收容在三摩定尊里,然后把“我爱执”完全摧灭掉;高高兴兴的取受,真的把别人所有的痛苦完全取过来。施乐受苦的修法次第是要先受苦,要把一切众生的痛苦先取过来,这是拔苦予乐,是修大悲的体性。如果不能把众生的痛苦先取过来,给他快乐是没什么意思的。苦取过来之后,再修大慈为本质的施乐,布施你的快乐,把你一切的功德给他。 受苦的对象下至无间地狱的众生,上至十地菩萨最后边际边(十地菩萨最后边际身,还有疑似无明,尚有微细的无明,最微细的所知障),将他们的痛苦,包括二乘阿罗汉圣者的所知障,还有很多未入道没有登圣者位菩萨们的障碍,完全地取受过来。然后依次地将欲界天、阿修罗道等的痛苦也都取过来受。之后将人道、地狱、饿鬼、畜生等无边的众生的痛苦都取过来。不论是任何的痛苦、罪障、障碍,就像把头发剃光光似的,完全取过来。这一切障碍、痛苦、罪障尽无余地取过来,全都放在自己心上,让痛苦在我身上成熟,把“我爱执”摧灭。如同道次第的教授,先取三恶道的痛苦,然后三善道的痛苦,然后是阿罗汉,往上一直到菩萨;再由菩萨往下到二乘、善趣、恶趣,这样一直的,前后上下完全地取。也可以将别的地区、别个国家的痛苦,我们这个地区、我们国家的痛苦,取来摧灭“我爱执”。 过去密勒日巴尊者在山洞修学的时候曾说:“飞禽在天空翱翔,以训练它的翅膀,老虎和豹在山岩上,上下的跑,以训练它们的技艺,我是训练我的菩提心。”寂天菩萨只做三件事情,就是吃饭、睡觉、大便,其实他是以这三件事情来修菩提心,来去除“我爱执”,成办“爱他执”,修施乐受苦。还有朗日唐巴,他一生只哭过三次,也只笑过三次,他也是修施乐受苦的。我们不是受过菩萨戒了吗?因此以前诸佛菩萨们所做的,我们也要一样的做才对,所以应该修菩提心。 今天所教的不要像是在水上画画,应该如同在石头上刻字一样,放在心上。 【解惑篇】 问:以心中生起次第来说,到底是“我执”先生起?还是“我爱执”先生起? 答:是“我执”先生起。在证得无我空性智慧的当下,“我执”是生不起来的。但是下座后,“我执”还是会生起。证空性与解脱是不一样的,证空性并不同时得到解脱。在见道位证空性的时候,证空性等持的当下,是可以不生起“我执”,可以对治“我执”,但是下座之后,也就是没有等持的时候,“我执”还是会生起。到证得解脱位(涅槃)的时候,“我执”是去除了,但是“我爱执”还没有断除。城堡摧灭了,但是“我爱执”的山岩还在。一般来说,像我们一样的的初发心行者,怎么修学佛法呢?应该先修学世俗菩提心,再修学胜义菩提心,一定要这样的次第比较好。之所以要这样教授,以这样的次第去修的理由是,如果你不先经由世俗菩提心的修学,就马上教空性会很危险。 有一个象皮的故事。以前印度有个大修行者,在大象皮做的洞蓬里面修空性。有个国王向他求法,他没有善巧方便就直接讲空性。国王听后,心生恐慌,想:“这个修行人讲说空无所有,否定一切,是个外道。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的国家不是变成外道法了吗?”就把他杀掉了。后来又有一位师长向国王解说轮回痛苦,先修出离心,然后再修菩提心、大悲心,再加上空性。国王至此才了解:“原来这空性是有道理的,不是空无一物。”也后悔了;所以说,第一个修行者虽然教的是空性,但是因为不善巧就误导了国王。我们还是像国王一样的学吧!先跟各位讲出离心、菩提心,再讲空正见比较好。先修世俗菩提心,再修胜义菩提心的理由在此。 问:请问如何摧灭“我爱执”? 答:你先学习什么是“我爱执”?什么是“爱他执”?先把这些认识清楚,完全了解之后再实修。在实修观想时,你要怎么想呢?“众生给我痛苦受的时候,我会痛苦啊!”然而痛苦的不是你,是“我爱执”在痛苦,是“我爱执”在叫。当你觉得痛苦会伤害到“我”的时候,是伤害到“我爱执”。你认为“痛苦的取受”是伤害到你?还是利益到你呢?若觉得是利益你,那还好,不会觉得害怕。如果觉得伤害到你了,这是“我爱执”的征相。平常没有办法伤害到“我爱执”,这时候可以伤害到它是好的。你觉得被伤害到了吗?那是“我爱执”觉得,因为有“我爱执”,才会觉得被伤害往了!被伤害到的是“我爱执”。总之,当你思惟受苦,可以让你去除自他众生的“我爱执”,然后生起自他众生的“爱他执”的话,这表示修习成功。不过施乐受苦就很难说了。 【注释】 注一:大乘以摧灭“我爱执”为首要;凡夫所表现之自我爱惜乃是一切痛苦之因,且令他无法发菩提心,阻碍入大乘道。 小乘以摧毁“我执”为主,因为执我为实有是轮回因。 原偈颂“加持认清惜我之沉疴,即是生起不欲苦之因;然后于之归咎而怀恨,摧毁我执此巨大邪魔。”
|